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皇-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对付自己,真要想一举得手,丹期的高手已经不足以让自己一举毙命了,起码也要凝丹期以上,而放眼周围,凝丹期的高手又有几个?

    纵然大梁、南阳、蔡州有,但也是屈指可数的寥寥数人,他们在各自阵营中数一数二的角色,怎么可能有如此多的时间精力来蹲守自己?这也不现实。

    “老板,生意还行吧?”江烽就这样蹲在旁边的矮几旁,和旁边几个短衣敞胸露怀的粗汉一道,喝着羊血羹,一边问道。

    “听客官口音像是淮南那边过来的?”老板是个矮壮胖汉,一看就是性子豪爽的人物,咧着大嘴巴笑着道:“怎么说呢?这年头虽说年成不好,但是北面下来的人多了,都涌进咱们徐州城里讨口饭吃,粮价就一下子涨了起来了,好在淮南那边米面倒是不歇停的运上来,勉强压下了价格,要不就不是生意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大家伙儿能不能吃起饭的问题了。”

    “这么说,大家日子都还是能够过得去嘛。”江烽随口应了一句。

    “嘿嘿,不好说啊,咱们徐州也还过得去,但是也经不起这北边不停歇的下来人啊,这些人逗留在咱们徐州城里,靠赈济维持生活,可这种日子能长久么?”老板也是个明白人,“照理说,熬过一季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就该各自返乡了,可看看他们,除了一部分人继续南下讨生活,大部分人因为不适应南边,不愿意南下,就这么赖在咱们徐州,这让我们本地人咋办?”

    “北边天时不好,他们也许也是没办法,……”江烽也没想到这徐州老百姓也是这么排外,似乎对北面下来的人很不待见,试探性的问道:“总不能让他们饿死吧。”

    “客官,话不能这么说啊,各有各的活法,北边的确日子不好过,可咱们徐州也不容易啊,这么些年都是跌跌撞撞,饥一顿饱一顿的,他们现在下来,我们徐州哪里养得起这么多闲人?”老板摇头,“咱们徐州这边田土也不算富余,这么多闲人赖在这里,日久必生祸患,看看吧,昨日里那边都乐坊里便闹了起来,打死了好几个人,听说就是因为没事儿关扑耍钱,输红了眼,便动了手脚,起了祸事。咱们这新来的郡公,啥都好,就是心地太慈善了一些,哪有自家都吃不饱,还得要管别人碗里有没有食儿的事情啊。”

    对于老板的话,江烽也无言以对。

    没错,自己太过于以一种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了,下意识的角色兖郓沂乃至河朔平卢的灾民下来,自己都该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但是却忽略了本地民众的想法。

    这些本地民众,对淮南粮食北运当然是欢迎的,但是对北面的灾民流民南下来分食却是反感和敌视的,而人的劣根性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无限放大,比如像无所事事的流民在能有一口饭吃之后,总会有人在里边滋生各种问题,关扑赌博,打架斗殴,甚至被外部势力所利用,这都难免。

    是该好好考虑这些仍然在不断南下的北地流民灾民问题的时候了。

    以工代赈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这也不是长远之计,进一步扩军可以消化部分精壮,但也不足以解决根本。

    就目前来说,要么就是让这些流民灾民返回北地,但这显然很难做到,除非自己能一举拿下河朔和平卢,还得要天公作美,即便那样,也还面临着地方士绅对土地方略的对抗。

    另外一条路就是就地消化了。

    愿意南下的,基本上都南下了,虽然淮南还能容纳一部分,但是许多北地流民其实并不愿意南下,那边湿热的气候让北地人很难适应,甚至在这个时代,那就是要命的。

    就像是岭南道、黔中道这些地方,几乎就是被视为鬼途,也许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的机会,气候、时疫、路途遥远,这些都足以让这个时代的人很容易就一病不起。

    这并非夸大其词,甚至很多人都把道岭南道和黔中道这些地方仕官都视为发配。

    就地消化应该是最好的路径,江烽也考虑过。

    事实上解决这些劳动力的问题,唯有工商业,而在徐州当下,就有两条路。

    一条就是大规模的开发利国的铁矿,以新式炼铁法来冶炼铁水,扩大铁矿开采和冶炼,生产生铁和精钢,同时在延伸产业链,以生铁和精钢来大规模的生产各式农具、武器甲胄,甚至创新生产出一些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式物件,比如改良马车。

    这条路是最适合的,而且也是能最大限度的消化劳动力的,唯一的障碍就是目前对新式冶炼法还没有完全成熟,还在进一步摸索,但是也为时不远了。

    另一条路就是扩大海州的盐场规模,提升淮盐产量,以供中原和江南。

    但这要建立在夺回海州的前提之下。

    当然,除了这两条路外,也还有一些临时性的辅助性办法,比如兴修水利和修路,淮北的水利设施多年失修了,急需修缮维护,同时随着淮北、淮南的统一到一面旗帜下,那么加大境内的驿道投入建设,也是一条路子。

    半天的微服出游,也算是了解了一番境内民众最真实的感受,江烽感觉到总体来说徐州的局面已经趋于稳定,但是仍然有不少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像北地流民已经越来越成为一大难题,必须要立即面对了。

第一百零二节 政务(1)

    武宁节度使府。

    巍峨高耸的大厅代表着昔日感化节度使纵横淮北五州的风光,也包含了时家对自己治下五州的自信,只不过这一切风流也总被雨打风吹去了,时家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过客和过去式的代名词,取而代之是寒门草根出身的江烽。

    今日是武宁(淮右)节度使两地辖区组建政事厅之后的第一次正式会议,之前虽然也经历过多次会议,但是那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协商,并不曾上升到今日这种正式层面上来议定事宜。

    按照江烽给陈蔚的建议,每一次政事厅的正式议事,需要提前几日进行议题设置研究会商,然后将议题确定之后再行召开正式的议事会,每一个议题都会有明确的指向,而且一旦议定,就要立即着手推进。

    议事厅之所以一直没有召开正式的议事会议,最主要的还是在议事厅参知政事的人选问题上没有能够确定下来。

    除了陈蔚被任命为首席参知政事外,杜拓、王煌、杨勋、张璜、郑居、严序六人被列入了参知政事名单,同时还有来自徐州沛县的萧宪、兖州金乡的郗昙二人也纳入了名单,最终敲定下来。

    对于这样一个名单,也是争议颇多。

    陈蔚、杜拓和王煌三人,是早就被列入人选的,没有太大争议,而张璜是张越的叔父,加之一直在光、浍二州经营,作为光浍本土派的政务官员代表,进入参知政事人选,也说得过去。

    但是像杨勋、郑居和严序三人进入参知政事名单,就比较有争议了。

    大家对来自原来庐濠等吴地一系中安排一人进入参知政事并不太排斥,毕竟在这一次北伐战事中,庐濠系的表现上佳,加之未来庐濠二州也会像寿州一样要为淮北兖郓等地提供粮食,所以有一人进入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杨勋和严序二人同时进入,这就有些打破平衡了。

    在淮北兖郓等地尚无一人进入政事厅参知政事人选名单中的情况下,庐濠二州却有二人进入,这不但让淮北兖郓这边有些难以接受,同样也让光浍和大梁系的官员有些吃醋。

    江烽和陈蔚也对此情况作了解释,未来政事厅参知政事可能会考虑扩编到九人,而杨勋本人虽然名列参知政事人选,但是平时并不参加议事会议,主要还是以庐州刺史的工作为主,之所以列入参知政事名单,更多的是一种荣誉上认可。

    这勉强说服了其他人。

    而关于郑居进入参知政事这一事宜上,也有争议。

    对寿州系人选进入参知政事名单,这不持异议,但郑居却让人质疑。

    毕竟郑弘已经在枢密院中颇受重用了,郑居再进入参知政事,这让梅、田两家心里难免有些不平衡。

    不过江烽的态度还是很坚决,这不能以平衡来论事,而要考虑未来的工作推进,最终才将郑居敲定下来。

    而对于严序进入参知政事名单同样也有异议,认为严序寸功未立,仅以其父的名望和对淮右的亲附就纳入参知政事名单,未免有些太过于高看了。

    在这一点上,江烽也知道难以让每个人都满意,严序态度明朗,不乏能力,兼之需要考虑庐濠二州非杨氏族人的士绅们的态度,所以纳入也是应有之意。

    最终徐州的萧宪和兖州的郗昙二人虽然在徐州和兖州名气颇大,萧家和郗氏皆为本地大族,官员辈出,尤其是郗氏更是金乡第一望族,但因为考虑这些官员刚入体系,还需要进一步考察,所以都没有进入最后名单。

    今日参加议事会议的参知政事中杨勋就未到,江烽给了他这个殊遇,杨勋却不能不知趣,明确上书表示自己精力有限,不会参加议事会议,江烽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议事会议也分为三类,一类是每旬召开的常务议事会,主要是对日常工作的推进进行研究,同时对期间需要讨论安排的工作进行研究;第二类是特殊事务需要紧急研究的会议;第三类则是每三个月才召开的重大事务研究会议,这种会议江烽也要参加,而每旬的会议江烽则不参加。

    今日的议事会议显然就是要对未来一段时间涉及到淮右和武宁两节度使府辖地的重大事务进行一个会商研究,最终拿出决策。

    政事厅下设的各曹司仍然还处于艰难的组建阶段,繁杂琐碎的具体事务需要一步一步来铺垫搭建。

    尤其是从淮右设立伊始,辖地就在不断膨胀,可以说整个行政架构就没有真正的确定下来过。

    往往是刚刚出炉一个新框架,淮右的地盘又变化了,新增加进来的辖地和原来的辖地情况截然不同,涉及到需要应对的事务也不尽一致,这就要求在相对应的行政机构设立上有所侧重。

    从光浍到淮右,又从淮右到吞并庐濠二州,再到淮北纳入,进而兖沂二州进入,这其中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是一种军管的方式来替代。

    但是现在军管的形式显然已经不适合如此庞大一个区域的管理了,尤其是在面临着未来这一区域将要以发展和积累的方式来应对江烽继续北伐以抗衡可能到来的胡人南侵这一现实威胁,所以尽早确定行政架构,恢复地方民生发展,乃是当务之急。

    事实上在之前,江烽也分别与陈蔚、王煌、杜拓、郑居、严序等人进行过多次单独交谈,一方面要对目前淮右(武宁)各州的行政官员安排进行磋商,一方面也要就淮右(武宁)目前亟待解决的政务进行敲定。

    另外还需要就下一步淮右(武宁)军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与政事厅这边进行协调。

    在江烽看来,只有让政事厅和枢密院这边的事务协商机制进入一个良性对接,自己确立的这个架构机制才算是基本成型,才能让自己稍稍缓解一下压力。

    “浍州刺史人选既然张公认为许信足以胜任,那么就定下来是许信了,相比许信在大道学堂中既授课,也算是学习,两年里也该有所收益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