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懂得海洋的人都知道,一天之中有一次或者两次潮涨潮落,时间都是固定的,如果出现了莫名其妙的不符合时间的退潮,那就不是月球引力造成的,而是海啸。
与之相法,地壳上升造成的海啸初期就会见到涨潮一样的情景。
而远海海啸是很特殊的一种,比如智利地震,海啸可以穿过整个太平洋,在日本登陆。
而最恐怖的却是威力最小的最后一种。
本地海啸,原因就是近海地震,突然造成的海啸,不可预知,没办法做出相应的撤退。
好在这一次,并没有数十米的浪涛,要不然的话,推进进入陆地几公里轻而易举。
这个海啸的浪高十八米,速度是每小时五百公里。
“这个海啸应该是一次近海地震造成的,应该和大地震有关系,不过不知道它是那一次地震的后果,还是又来了一次余震造成的。”
事实的真相很简单,海上来了一次余震,距离让陆地上感觉不到,所以这次海啸没有预警。
十八米,比海岸的崖壁高了八米,直冲冲的退了过来,方宏掉头就跑:“我曹,这要是被砸中,全身骨头断的干干净净啊!”
“这就是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海边没有玛雅遗迹的原因,玛雅人不会傻到住在一个随时被水拍死的地方,就算有那么傻,他们也被拍死了,所以火山之国,不存在近海古代遗迹。”
方宏窜上了石山,不是很高,但远远不止八米。
这个位置更高,看的更清楚了。
灰白色的玛雅遗迹在太阳下发着白色的光晕,白色的浪涛在接近夕阳的阳光下显得很奇怪,金色的浪线区分开了海啸与天的界线。
海浪推进,瞬间拍打在海岸上。
“嘭!”震耳欲聋,是方宏曾经在瀑布下感受过的声音的十倍。
这不是一个往上爬升的海滩,而是一个整块岩石组成的崖岸,海啸就像是成千上万辆火车满速度的情况下同时撞到了山。
那种瞬间震颤的感觉,和地震一点都不一样。
“枪哥果然是霉神,我居然看到了海啸?”
见过海水如同洪水一样反冲向陆地吗?
方宏看着眼前的情景,就好像看到某条大河决堤后,洪水泛滥的场景。
上岸后,海水不那么快了,但是显得极度浑浊,如同泥浆。
海浪第一波拍在岸上时,是激起了大浪,却没有冲上岸,但是第二波第三波,就夸张了。
特别是第三波,明显的一堵墙一样的海浪涌上岸,来势汹汹。
也不知道是不是失去了后续的动力,上岸后变慢了,就像是洪水流过平缓区域的感觉一样。
然而,等到海水靠近石山,方宏才觉得它很快。
之前看上去慢,都是因为隔得远的假象。
海水似乎直接从石山山麓开始往上蔓延。
“所以,看看那两个坚挺的玛雅遗迹,都不用过去看,我猜那是他们的海神庙或者水神庙。”
和天神不同,海神没有留下名字,可能是他们觉得海神不适合他们一波的,对他们不友善,所以不想给他想一个亲切的名字吧。
俗话说得好,大水冲了龙王庙。
大海喜欢发威,于是人就在海岸上修建神庙,总不能你连自己的神庙都摧毁吧?
事实上,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智慧。
如果一段一千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居住着很多的人,这些人修建了是个神庙,一百公里一个。
时过境迁,十年过去了,其中九个被水淹了,一个还在,你认为这些人会不知道什么地方是可以居住的吗?
民众的说法是,那九个都是假的龙神,这一个是真的。
神棍说,神允许你们在这个地方居住,其他地方不可以,也不接受供奉。
统治者说,这个傻逼神,自己的庙也冲,对自己都那么狠,老子也不去招惹它了。
历史上的先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别以为现代科学怎么怎么牛逼,所谓实践出真知,所谓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神庙这一套,就是实践的结果,不需要科学去解释。
第二十二章 昙花一现
来势汹汹,去的也快,庆幸的是这里并没有人居住,如果是有人居住,那么损失就大了。
另外这一次海啸也不算大,直到到达岸边的最高处也只有十八米。
说明它传递的路上的正常高度顶多五六米。
实际上,海啸地震这些的天灾,并不是看等级而被人铭记的。
比如千禧年后昆仑山发生过八点一级大地震,由于整条山脉几乎无人居住,所以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昆仑山大地震。
而五十年代,墨脱甚至发生过八点六级的超级大地震,也因为震动范围内没什么人,而不为人所知。
网上盛传历史最大地震是曾经的智利八点四级地震的那些假资料到处都是,然而就在去年,中日本海发生过九点零级大地震。
自然的威能,永远别去揣测,也别去嘀咕。
据科学家估计,如果一次地震的等级达到十二级,那么人类现有的地震烈度表是没办法对等的对应其威力的,因为十二级地震可以将整个大陆掀翻。
懂吗,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澳大利亚沉入海底,让另一块大陆突然诞生的地震才能达到十二级。
也有人反对这种意见,认为这种级别的地震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可,大陆是怎么来的?
如果喜马拉雅是缓慢的形成的山脉,那为什么山上的化石上面没有覆盖沙质地壳?
“枪哥无疑就是霉神了,这个称号是躲不掉了。”
方宏很无奈:“本来地震频发的时候就很容易看到海啸,而且这里不是城市沿海,这种海啸根本就不会被记录下来,看到都算运气好,怎么能算霉运呢。”
人类的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一般是建设在不那么容易受灾的地方的。
从地图上看,一个又一个城市裸露在大洋边缘,实际上那都是假象。
大部分城市处于平静的海湾中。
海边的裸露地带只有不到三百米宽,往内陆,就是一片巨大的混合型野地。
方宏直接扎营:“今天晚上就在这儿休息了,明天一早再继续。”
这片混合型野地不知道该说是什么气候,有大片草甸,也有低矮灌木,也有阔叶林,混杂在一起,其形成原因不只是和气候有关,也和地貌有关。
有一种地形叫做石漠地形。
石漠是地表没有沉积物,主要由巨砾和裸露的基岩组成的地区。有两种基本类型:1多石石漠,基岩裸露的山地,植被稀少,景色荒凉。
在我国,往南方的荒漠化,就大多以石漠。
本来地表有一层浅浅的地表沉积物,由于水土流失,就会变成裸露的石头。
其实也不一定是水土流失的,比如说华山,前段时间被爆出景区开荒,也不知道是谁给的胆子,在景区炸山挖石头,据说项目审批人火速落马。
这一片石漠,也不同于荒漠,但是气候又差不多。
想一想雨林效应,为什么墨西哥和危地马拉一直到南美北部这么狭窄的大陆桥区域会存在沙漠?云的确是流动的,但是大雨不是大风吹来的,如果广大区域没有蒸腾效应,那就不会怎么下雨,老是等大风吹来云下雨,可能性太低了。
原理很简单,如果一片云达到了降雨标准,那么大风没把它吹倒沙漠上空,它就已经降雨了。
如果一片云没达到降雨标准,被吹到沙漠上空又有什么用呢?只有一片云被吹到了林地上空,加上蒸腾效应,流云迅速转化为雨云,才会降雨。
或者,干脆一个区域的蒸腾效应强烈到每天的水汽聚集在天空都会形成降雨,那么这种水循环将会周而复始,这种林地就叫做雨林。
现在驻扎的石漠,只能算是林地,还达不到雨林的标准,哪怕它在热带。
清晨,水友们看到直播间打开,立刻进入,发现是录播画面。
大家都懂,如果夜晚记录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枪哥就会在清晨解说。
画面中,出现的是一朵花,枝干绿色,叶子翠绿,花朵巨大而洁白,外围缠绕着一些橘红色的曲型窄花叶。
这就好像是一个金子缠绕着白玉的首饰,那些曲型窄花叶并没有规律,看起来却有一种杂乱的美。
事实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只不过有些规律人看不出来罢了。
洁白的花朵顶端微微打开,随后曲型窄橘红色的花叶脱离了花体,朝着四周优雅的散开。
“这是昙花!”
昙花,附生肉质灌木,高2…6米,老茎圆柱状,木质化。分枝多数,叶状侧扁,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波状或具深圆齿,基部急尖、短渐尖或渐狭成柄状,深绿色,无毛,中肋粗大,老株分枝产生气根。
“没错。”方宏:“昙花,昨晚拍到的,昙花开花后花期极度短暂,而且只在深夜开放,原因就是昙花是原产中美洲沙漠地带的一种仙人掌科植物,当然了,它看起来一点都不像仙人掌,而像是莲花。”
从上方看,看似无规律的窄叶仿佛是顺着时针方向打开,而花叶也随着绽放,如同飞鸟展开翅膀,《功夫》中的金花,实际上就是一朵昙花。
“在我国古代,就有昙花的传说,而昙花原产地是中美洲,按道理的话应该是1500年过后传入我国的。所以,学术派一般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这就是我国古代有人到达美洲的证明,另一派认为大榕树开花才是古代所说的昙花一现。”
花开花落,延时拍摄,让四个小时的过程简化成了四十秒。
眼看花开,眼看花谢。
拈指如莲,韦陀垂怜。
“由于昙花最开始是沙漠植物,所以它一般选在夜间开花,花期极度短暂,保证开花时不流失过多的水分,以保证自己的生命可以延续。和我们常常说的瞬间绽放然后凋零不同,昙花的花期短,恰恰是它寿命长的一种保证。”
素白而绽放的昙花朝着中心萎缩,窄叶也收了回来,然而再也回不到饱满的过去,仅仅几个小时的绽放,让花叶的水分消耗殆尽,花枝都变得松软,无力的下垂。
世界上奇异的植物很多,每一种植物看似奇异的地方,都有着自己的原因。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一个人如同太阳般升起,绽放光芒,然后消失的无影无踪,大概是,那个人害怕自己迷失在崇敬之中,害怕生命凋零吧。
山崩地陷安地瓜,海啸惊涛攀石崖。
韦陀孤枝扎春泥,荒漠深夜见开花。
叶翠月垂枝轻摇,远方林浪升朝霞。
紧衣弹袖掸露水,启程不负壮年华。
第二十三章 太阳神庙?
清晨的阳光,让人忘记往日伤痛。
走在林荫下,让人心旷神怡。
方宏进入危地马拉三天了,逐渐从沿海走到了内陆,走到了山地下方。
选择的线路很特殊,一路避开了几乎所有城市,但是却被一个又一个玛雅遗迹串联了起来。
这儿不是萨尔瓦多,方宏对这里很了解。
原因就是,方宏看过未来。
这里有一个巨大的发现,是一二年最大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