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月第二个星期日。新发行的《爱乐》杂志,赫然在封面推荐上出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标题:《夏天》,流行民乐界的一缕新风。
这篇不足五百字的小文,是爱乐的一名音乐小编的听后感,寥寥几段,却对这首《夏天》的评价很高,称其为“流行民乐的一次大胆创新”。
《爱乐》杂志发行量大,受众面广,虽然仅仅是一篇小小的乐评,但无疑这篇文章的影响力却丝毫不可小视!
不说别的,这篇文章一经刊发,顿时又引发了新一轮下载狂潮,一周时间内,《夏天》的下载量一举突破了五十万!
而千度音乐频道也的确给力,整整一周,首页的推荐条幅都没有换下来,看来是要一挺《夏天》到底了。
除了《爱乐》杂志,包括《音画时尚》、《新视听》等在内的数家媒体,也都或多或少在自家的平台上提到了这首引发网络下载狂潮的作品,可以说为其热销起到了不小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首作品在网上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作为当事人的楚扬,自然有些始料未及,他没想到,自己一首随意之作,居然会引起这么多的关注。
其实《夏天》能够在网络上火起来,看似偶然却实为必然。一方面,作为全国原创音乐的门户性网站,千度音乐本来在乐迷和音乐界的影响力就很大,另一方面,现在的乐坛由于原创音乐的低迷,大量质量低下、内容恶俗的“毒草”作品充斥网络,精品并不多见,这样一首无论是从创作还是演奏都属上佳的休闲笛曲,对于口味越来越来高的乐迷来说,无疑是一针兴奋剂,销售火爆那是必然的事情。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首作品,有人说好,就必然要有人说坏。面对在网络上大火的《夏天》,著名的《华夏音乐教育报》,在其中一期的评论栏目中,就登出了一位著名乐评家曹行之的署名文章,标题为“笛曲夏天,小学生的作业”。
文章中,曹行之从曲式结构,到演奏技巧,再到艺术形象,一层层地分析了笛曲《夏天》,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首曲子结构简单,毫无特点,艺术形象幼稚,演奏技巧更是连“学了一个月笛子的小学生都能轻松演奏”,毫无难度可言,只不过是小学生的水平,任何一个有音乐修养的人,都不会去听这样一首毫无内涵的作品,因为实在是太幼稚了。
不得不说,曹行之在华夏乐坛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他这篇评论一出,顿时引发了不少乐评家纷纷跟风批评《夏天》,不少不明真相的乐迷们听了这种一边倒的论调,顿时失去了想要一听的动力。《夏天》第二周的销量大跌!
而就像是在和曹行之呼应一般,他这篇乐评一出,著名的华夏笛坛青年一代演奏家唐子乔,马上也在一个公开的访谈类节目中表示,《夏天》他也听过,不过只是小孩子过家家的“东西”,里面甚至连一个像样的笛子技巧都没有,实在不能称为一首笛子曲。他甚至表示,连自己家里刚刚和他学笛两个月的小外甥,都能看着谱子一遍就把《夏天》吹下来。同时他还奉劝广大的笛子爱好者,不要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到这种纯粹自娱自乐的曲子上,多下功夫练习笛子技巧,才是提高水平的关键!
一位知名乐评家,一位华夏笛坛青年一代的领军人物,两个人一唱一和,顿时将网络上《夏天》的热潮浇了一瓢凉水。一些本来也很喜欢这首《夏天》的乐迷,也因为曹行之的那句“太幼稚”,放弃了下载的想法。
“这些个无聊的乐评家,纯粹就是在借《夏天》炒作自己!”看着网络上的种种负面评论,编辑袋鼠气得把鼠标都摔了。他在这个圈子里混了十多年了,哪里还不知道这些乐评家们打的什么主意?这些人平日里故作高深,别人说好的,他们一定要挑出点什么毛病来,以此显示他们自己的水平高深莫测。若是他们评别的作品也就算了,像《夏天》这种流行民乐的精品之作,他们居然也好意思这么诋毁,真是为了关注度什么都不顾了!
还有那个唐子乔,袋鼠对他也没什么好印象。在学生时代,这个唐子乔在笛坛就以善于出风头闻名。经常自称自己是“某某大师”的关门弟子,其实不过是和人家上过一、两节课而已。而且他真实的演奏水平也很受笛子爱好者诟病,多余的动作和花音太多,外行人看起来像是技巧高深,但实际上很多真正懂得欣赏的,都不喜欢他的演奏,听起来完全是曲子为技巧服务,有些地方明明很平实的旋律,却非要加花,弄得不伦不类。但这个人很会经营自己,几乎所有和笛子有关的比赛、演出、活动,几乎都能看得到他的身影,还弄了一个华夏笛箫理事会的理事,在笛坛的影响力不小。
唐子乔会跳出来指责《夏天》,纯粹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他自己今年也发行了一张全新的笛子专辑《玉笛飞声》,但实体和网络上的销量却都不太理想。在这样的情况下,看到一个新人居然取得了比自己还要好得多的成绩,以他事事都要争强好胜的心态,哪里不会说怪话?
袋鼠很气愤也很不齿这种行为,但他只是一个音乐小编而已,对这种在乐坛有着很大影响力的人物的言论,丝毫起不到影响。正当他想要联系一下楚扬,让他放平心态时,却意外地接到了楚扬的一封站内信。
“袋鼠编辑,这是我的新作,《新牧民新歌》,某些人指责《夏天》毫无技巧,是小学生的作品,我想,这首作品,应该会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技巧。”
短短几行字,却透露出一股强大的自信!
看着这段文字,袋鼠握着鼠标的手有些颤抖,呼吸有些粗重!这个楚扬,还真是年轻气盛啊,被人批评了两句,马上就要跳起来还击了,不知道他这次,又会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牧民新歌》我听过,熟得不能再熟的曲子了,这个《新牧民新歌》又是怎么回事?
带着期待的神情,袋鼠迅速点开了那个名为“新牧民新歌。wav”的音乐文件,足足五十多兆的无损音频文件,在十兆光纤的高速网络下,只用了半分钟不到就下好了。
戴上专业的监听耳机,袋鼠点开了这首《新牧民新歌》,一缕新笛悠然飘来,仿佛来自九天之外,他闭上眼睛,一脸享受地听了起来。
十几秒后,靠在椅子上的袋鼠,双眼突然猛地睁开,满脸难以置信的神色!(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牧民新歌》!
《牧民新歌》,这首竹笛爱好者熟得不能再熟的老曲子,就连袋鼠这个不太了解竹笛的人,都听过许多遍。老实说,虽然这首曲子被竹笛爱好者奉为经典,但袋鼠却并不觉得曲子有多好听,后面的快板部分还可以,节奏感很强,但前面的慢板却太柔,而且旋律陈旧,对于他这种喜欢听流行的小编来说,这种纯粹的笛曲,对他的吸引力并不大。
但是,楚扬给他发过来的这首《新牧民新歌》,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袋鼠只听了十几秒,就被曲子那种大胆的改编给惊住了。
纯民乐的伴奏全部去掉,换成了量感十足的电声伴奏,前面的慢板部分,全部缩减成了一句引子,在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氛围之后,全曲几乎是立刻就转入了快板的**部分!
一慢一快,其间没有任何的过度,突兀而来的快速节奏,却没有让人感到突兀,反倒由于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听觉冲击!
一连串明快轻巧的三吐音,如同草原上纵情奔驰的马蹄之声,透着一股流动的韵律和力感!而吐音之间却并不彼此孤立,而是似断还连,这就给人在听觉上一种音断意连之感,一环扣着一环,让吐音变得更有韵味魅力!
紧接着,笛声一转,变成了蒙古长调,背影音乐则变成了刚刚笛子演奏的三吐音节奏,在这种“紧拉慢唱”的表现手法中,笛子奏出的长乐句更透着一股弹性的感觉。让人听起来连心神都被牵动,跟随着旋律的发展,欲罢不能!
四句过度性的长调旋律过后,伴奏一转,速度再次提高!
笛声轻盈,一个个细碎的吐音如同珠落玉盘,带着一股弹性和韧劲,听得十分过瘾!
这一大段的吐音,一气呵成,没有任何间断。就连袋鼠这个不懂笛子演奏的门外汉。也对这种快速的技巧叹为观止!
然而,这首曲子带给他的震撼,还远远不止这些!
按照正常的谱子记法,这段快速的吐音过后。应该接一段长长的仿马嘶的乐句。随后再加一段双吐结束。但在这里。楚扬却进行了全曲最大的一次改编!
长长的仿马嘶的句子,被他加入了飞指和花舌,使得整句的情绪听上去更加欢快和热烈。而当这个乐句结束之后,他却没有按照常规的记谱,用一段双吐结束全曲,而是在双吐的结尾,加上了一段即兴的快速变奏!
笛声从最低处扶摇盘旋直上,半音、变调,精准的吐音,这一句超长的乐句,仿佛囊括了笛子吐音技巧的全部精华,而且更难得的是,每一个音和相邻的音,绝不重复,也就是说,这整个乐句中,每吐出一个音节,按住音孔的手指就要最少起落一次,在这种超快的速度中,要做到这一点,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
但是,这最后的一句,却又是全曲中最精彩、最好听的一句!听着这句改编,袋鼠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竖起耳朵听着每一个细节,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小小的精彩之处。笛声就如同一个高明的调节气氛的主持人,带着他的情绪盘旋直上,直冲上最高的巅峰!
一共一百三十六个音符,以每秒八个的速度一气呵成,如同长江大河般奔流不息,其间细品每一个单独的音,却都是清晰、独立、浑圆、自然,就算是再挑剔的耳朵,也找不出一丝毛病来!
随着最后一个高音轻轻吐出,全曲戛然而止,但那种奔腾不息的余韵,却依旧在袋鼠的脑海里盘旋、飞腾!
轻吐了一口气,袋鼠盯着电脑屏幕,良久,脸上才露出了一抹会心的笑容!
“楚扬,呵呵,楚扬,你还真是一个不肯服输的小家伙啊。这首曲子如果传到了网上,不知道那些所谓的乐评家们,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嘴脸?”
袋鼠嘴里嘀咕着,手下的动作却丝毫没有慢下来,几分钟的时间,他已经将这首曲子挂到了千度音乐的付费频道,同时联系宣传部的技术人员,赶工制作出了一个宣传标语。
“晴舞飞扬最新力作,《新牧民新歌》向你展示竹笛极限技巧!”
大大的横幅广告,再度出现在千度音乐的首页上。距离《夏天》发布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晴舞飞扬再度出击,上传全新单曲,这样的创作速度,简直让那些音乐界的人士瞠目结舌!
沪海的一套高级公寓内,著名乐评人曹行之照例九点钟起床,到楼下的西餐厅吃过早点后,悠闲地打开自己的macbook笔记本,浏览了一番音乐界的新闻后,又打开了千度音乐的界面,准备看一看最近有哪些新发布的单曲,给自己写乐评找一些素材。
这一打开,立刻就看到了那条大大的横幅广告。
“恩?又是这个晴舞飞扬?《新牧民新歌》?竹笛极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