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男子的父母都去世了,他也没个正经工作,好容易找到个女朋友要结婚了,有这么一套房子院子也算个产业。只是未婚妻嫌家里的装修和东西太老旧。
这不,男子是要彻底清理老物件,然后重新装修,好当婚房。不过,此前,家里的东西已经被他卖过一部分了,看着毛逐又眼生,只拿出这一对碗来,毛逐两千块就拿下来了。毛逐知道第一次不可能掏得太狠,临走时告诉男子,他的老板有钱,再来时准备点儿好物件。
不料,毛逐看好的光绪官窑,拿回来恰好碰上沈松岩,一下子被鉴定出是民国仿品,虽说民国仿品也能值个三五千,不亏,但小失落还是有的。这让他更加渴望下次去掏点儿好东西。
“虽是仿品,但毕竟是民国仿的精品。”唐易点了点头。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正说着,唐易的手机响了起来,一看,是沈岸芷打来的。
唐易拿起电话,停了几秒钟,只说了一个字:“好!”
随后,他对毛逐说道,“我先回去,你等沈岸芷走了再进去。”
唐易回到店里,沈岸芷已经站在门口,而沈松岩却站在柜台旁,看着沈岸芷。
“那瓷器照常上拍吧。今天的事儿,你费心了,我先走了,有事儿再联系。”沈岸芷说罢,又对沈松岩说道,“爸,我先走了。”说罢,便走出了阁宝多。
“叫你爸了?怎么个情况?”唐易一阵惊喜。
“她说我能认错她想不到,她也想原谅我,但是说服不了自己。她还说,父母的养育之恩她不会忘记,也不会不认我这个爸爸,但是,也绝不会再回燕京。”沈松岩的脸上喜忧参半,缓缓说道。
唐易苦笑着摇了摇头,“沈先生,恕我说句不敬的话,你们爷俩儿还真有点儿像。那么,她让你见外孙女吗?”
“她倒是告诉了我,她家里的地址。唉,要不是她妈去世得早,当年就有可能不出这样的事儿了。”沈松岩似又有些失态。
“事不宜迟!我看,您准备下,今晚就去,一家人吃顿饭。不接受原谅你,今之一时想法,但有了接近的机会,时间,必能把这道坎儿磨平。”唐易说道。
听了唐易这句话,沈松岩一惊,这话说的,竟像阅尽沧桑,与唐易年轻的面容真是太不搭调了,“唐易,我感觉你很像一个老人,我年幼时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家父也很尊重他。”
“哎呦,您可别开玩笑了,令尊沈重远老先生,年轻时就是民国收藏界鼎鼎大名的人物,他尊重的人,可不能拿我一比!”说出“沈重远”这个名字的时候,唐易不知为何,脑中似乎有一下闪动的感觉。
沈重远,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生于燕京,一个名动收藏界的古玩大家。不到十岁便在城南琉璃厂的古玩铺子里学徒,后来曾为国家在民间征集了大量文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沈重远开始写书,一本《古玩收藏史话》几乎成为古玩圈里的必读之物。
见唐易连连摆手,沈松岩便不再多说,“好吧。今天先这样,我给你留个电话,有事随时联系我!”
唐易将沈松岩送出店外,马闯迎上前来。“这是我的助理马闯,这位是唐易唐老板,以后但凡他找我,不管什么时候,一律立即告诉我!”沈松岩对马闯说道。沈松岩给唐易留了两个号码,一个自己的,一个马闯的。
有些时候,比如研究烧制瓷器的时候,比如不想被打扰的时候,沈松岩是关机的。而马闯,看似只是一个保镖兼司机,但实际上是沈松岩的好友“托孤”,平时就住在沈松岩的家里,基本上是寸步不离,是沈松岩最信任的人之一。
沈松岩这样给马闯说,让马闯大吃一惊,除了沈松岩的几个至交好友,还没有人能享受这个待遇。
这时候,毛逐也趁机走上前来,唐易又向沈松岩介绍一番,“好,有机会一起探讨一下。”沈松岩对毛逐笑笑,便离开了。
毛逐看着沈松岩离去的背影,有点儿出神。“别愣着了,吃饭去吧,下午咱们一起掏老宅子!”唐易推了推他。
第122章 两只大柜
“这瓷器方面,伪专家太多了,很多人不过是熟悉器型和纹饰特征,就敢出来充专家,这沈先生自己烧窑,那才是真正的瓷器专家。”毛逐应了唐易一声,又兀自说道。
“你这对碗他还看了看圈足,屋里沈岸芷送来一只康熙青花竹林七贤盘口尊,他瞟了几眼就直接说是康熙民窑!”唐易道,“对了,那只尊你还没看吧,走,先看看。”
“好。”毛逐一边走一边说道,“泛古堂那个清三代瓷器拍卖的预展,到时候别忘了叫我一起去啊,好东西肯定不少。”
两人回到店里,唐易拿出了康熙青花竹林七贤盘口尊。毛逐顿时也被吸引住了,“你们商量的上拍价儿是多少?”
“我看六十万到八十万没问题,这样的民窑真是很少见,拍出百万以上的价儿来,不是没可能。回头让秦老定定吧。”唐易说完,便把这只尊收了起来,“抓紧吃饭,下午去一趟老宅子,明天还得谈捐赠仪式的事儿,接着拍卖预展还得去看看,最近有的忙了!”
两人出门,找了个拉面馆随便吃了点儿,稍事休息,便直奔毛逐说的那个老宅子而去。
到了院门口,毛逐正要按动门铃,唐易突然摇了摇头,“不对······”
“怎么了?”毛逐放下了手。
“要是祖上清代为官,民国的后人又是大绸布商,怎么只住这么个一进的四合院?”唐易说道。
这院子,正房四间,左右厢房各三间,一个门楼,院子的大小约五六十平方米。虽然看起来也算不小了,但是相比“大绸布商”的身份来说,还是寒碜了点儿。
“先打听下!”唐易说着,便走向巷子里其他的住户。
“原来如此!”唐易和毛逐,以打算买老宅子为名,打听了几家附近的老住户,这才知道,这一处老宅子,确实是当年的大绸布商置下的,不过,只是用来养了一个喜欢的女人,也就是那个男子的奶奶。既然这处宅子只是一个外室用的,自然大不了。
同时,唐易和毛逐还打听到一个信息,这大绸布商的祖上不仅是清代的官员,而且还喜欢收藏瓷器,在破四旧的时候,还从正房那里挪了部分瓷器到这院里想办法隐藏。
“怪不得,上午运走那大花盆,我看像钧窑的,紫红色,带窑变,奶奶的,来晚了!”毛逐有几分懊恼。
“行了,光绪的碗都是民国仿的,钧窑花盆,你知道是哪个年代的钧窑,保不齐也是民国仿的!”唐易一边和毛逐走回老宅子,一边说道。
“宋代钧窑是不可能了,捞着一个明代钧窑也发了啊!”毛逐还沉浸其中。
“好了,抓住眼前的机会就行。”说着,已经走到门前,唐易按响了门铃。
“来了!”过了一会儿,门打开,一个剃着寸头的三十多岁的男子打开了院门。大汗衫子大裤衩子,手里还端着一碗米饭,看起来正在吃饭。
男子一看毛逐,“是你啊!”
毛逐笑道,“我们老板来了,有好东西给你个好价钱!”
“进来说吧!”男子将他俩让进院中。院里有个葡萄架子,葡萄枝叶舒展,刚打出嫩绿的果儿,架子下一张小桌,三个马扎,桌上还摆着一盘番茄炒蛋,一盘红烧茄子。
“生活不错啊!”毛逐说道。
“不错个弹弓啊!半点儿荤腥都没有。”男子又扒了一口饭,把碗放到桌子上,抹了抹嘴说道,“我跟你们说,来晚了,东西基本都出去了,我给你看的那对碗,万寿无疆好彩头,本来是我想送给老丈人的呢!”
“那你还卖?”毛逐挑逗了一句。
“这不是价儿还凑合嘛,两千块,我花一千块买别的他一样高兴。”男子嘿嘿道。
“合着我们白来了!”毛逐有些扫兴,掏出了烟盒,但转念一想,不对啊,要是这没东西了,他把我们让进来干嘛?便立即又笑着拿出一支烟,递给了男子,“还有剩下的吧?留着也没用,让我们看看吧。”
“要不说你们做古玩生意的都贼精呢。确实还有,不过这可是剩下的最后的东西了。一对大柜,我跟你们说,明代的,老红木的,太笨重,所以暂时还没出手。看看?”男子接过烟,从大裤衩子的口袋里掏出打火机,点上了。
“你们看看!”男子将他俩带进了正房,客厅一角,确实摆着一只大柜,大约有两米高,只不过是件大漆的家具。
这大漆的家具,一般年代都会比较早,是很少见的。但是,这男子的一句话就露了短儿。
首先,大漆的家具,木质没有红木的,红木种类虽多,但一般质地细密,花纹漂亮,用大漆制作方法,纯粹画蛇添足,说严重一点儿,那是暴殄天物。
其次,是因为大漆的做法。除了直接上漆,大漆家具还有一种十分经典的做法,叫做披麻挂灰,这麻布和灰泥,要用猪血调制,木胎上裹上灰泥,然后再上漆。
所以,大漆的家具,里面没有用红木的。要用什么木材呢,基本要保证三点,不变形,不出油,不贵。比如松木,不行,它出油,松香从木头里出来,力道不是一般的大,包裹的再厚,一样钻出来;比如楠木,不变形不出油,但是贵啊,把贵重的木料包在里面,除了有钱任性,那就是脑袋不灵光了。
大漆家具用的,一般是杉木。
唐易看了一会儿,然后又摸了摸漆面的包浆,微微一笑,“不是一对儿么?”
“搁不开,另一只柜子在厢房呢。”男子说着,便带着两人又到了西厢房。果然,这里也有这么一只大漆的柜子。
唐易上下打量了几眼,便转身走出了厢房。“哎,不再仔细看看了?”毛逐跟了出去。男子自然也跟了出去。
“这两只大柜,你准备多少钱出呢?”走到院子里,唐易问道。
“坐下说呗。”男子搬过两只马扎,递给唐易和毛逐,待他俩坐下后,这才说道,“这一对大柜,最后的东西了,我说个一口价儿,你俩也别讲了,不行我就留下了。”
男子说着,又端起了饭碗,拿起了筷子,这才从嘴里蹦出:“两万块!”
唐易也点上了一支烟,“我要纠正你两点,先说第一点,这不是一对大柜,是两只大柜。”
第123章 咸菜坛子
男子一听,微微一愣,脸上的肌肉也似乎抽搐了一下,但却没有问这个,而是接口道:“两点,那还有一点呢?”
“还有一点,你说老红木。这两只大柜虽然都不算是新仿的东西,但年份顶多到民国,总之肯定不是明代的,至于木质,虽然在漆里包着,但肯定不是红木。”唐易继续说道。
“不可能,这柜子很重的,普通的木头有那么重?”男子一着急,饭粒都从嘴里喷出来了。
“如果挂上麻布,抹上砖灰呢?”唐易似笑非笑。
不等男子接话,毛逐就说道:“老兄,这叫大漆,老法儿工具不全,木头做不到十分平整才这么办。要真是明代的,肯定很值钱,不过你这柜子,我看至多是民国仿明代的式样。实话和你说了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