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对此,冯青山还有点儿不放心,不过这算是最稳妥的办法了。打上封印之后,托运公司不得擅自开启和查看里面的东西。实际上,但凡是正规的托运公司,都不会去看。因为一旦被发现,赔偿金是很高的。他们赚取高保值物件的运费,是很大一笔,不会傻到去节外生枝。而且托运贵重物件的人,往往也得罪不起。
当晚,这批瓷器暂时留在了窑厂,窑厂里有足够的保险箱,很安全。
唐易和冯青山回酒店的时候,小顾留在了窑厂,陆知行和鬼叔一起送他们回去。
送冯青山回了他的房间,陆知行和鬼叔来到了唐易的房间,关上门之后,陆知行从随身携带的皮包里拿出一个小锦盒。
打开一看,正是“柴窑”天青釉葵口笔洗!
“成了?”唐易面带喜色,拿起笔洗,反复看了起来。
等唐易看得差不多了,陆知行道,“这一件我特意做残了两处地方,一处在口沿,有一点儿小小的缺损,一处在底上,有一处划痕。都不明显,算是不影响品相 ,又和整体做旧能呼应起来,毫无破绽。”
“绝了!”唐易连连点头,“这东西如果完美无缺,反而不好了!笔洗算是实用器,不是瓶啊尊啊这样的观赏器。”
“这件事儿你自己看着办吧,暗记就在底部划痕两侧,胎中我嵌入了两片石英。石英的熔点高于窑温,不会有问题。”陆知行接口道。
唐易点点头,“我记下了。”
“这批元青花,你自己把握好。好在我看冯青山这个人,算是比较可靠。”陆知行又说道。
“其实本来就算是人家的东西,他能分出一部分,足以说明没问题。这样的人,现在是打着灯笼也难找了。”唐易说着,看了看鬼叔,“鬼叔,我知道你不好意思,不过这事儿合情合理,你该挑还是得挑。”
陆知行也看了看鬼叔,“我看,阿鬼你是早就挑好了吧?”
此时,鬼叔也不再掩饰,“其实,我本来是看好那一对压手杯的,但是两件多了些。”
“不多,就这么定了,压手杯你拿走吧,鬼叔。先放到你自己的办公室的保险箱里!”唐易大手一挥。
鬼叔没想到唐易这么痛快,略略犹疑,“不好吧?”
“你要再客气,我可得怀疑你想多贪多吃了?”唐易哈哈大笑。
鬼叔一看,也跟着笑起来,一边笑,一边看了看陆知行。
陆知行犹豫了一下,这事儿他本来是不方便开口的,但是见唐易很坚决,便也说了一句,“就这样吧,阿鬼。不早了,我们先走吧!”
鬼叔这才点点头,站起身来。
送走了陆知行和鬼叔,唐易小心收好了笔洗。自从上次见面之后,他再也没联系过长谷静真,这事儿,还得好好合计一下,总不能直接联系她说弄到一件柴窑天青釉的东西吧?
事儿太多,唐易一时睡不着,打开平板电脑,上网浏览了一下,看着看着,邮箱来了新提醒,蹦出一封未读邮件。
点开一看,居然是郑麒麟发来的。原来,怀特说的那批回流的古玩,已经准备就绪,郑麒麟先发来了清单,让唐易先看看,回头再商量具体交易和运送的事儿。
第1074章 高仿之村
唐易仔细看了看,这里面,有十一件瓷器,八件玉器,四件青铜器,还有砚台、漆器、木器共七件,整整三十件。里面没有书画。
这郑麒麟这么晚了,还在工作,够卖力的。想是太晚了,所以没给唐易打电话,估摸着明天电话就来了。
唐易琢磨了一下,这些东西,毕竟得看一下才能过手,只是现在东西在港岛,怎么看还是个问题。
不知道怀特和郑麒麟是怎么想的,等明天先够沟通下再说吧。
第二天早上,唐易和冯青山一起吃早饭,冯青山似乎仍旧很兴奋,建议再去窑厂欣赏欣赏那些元青花重器。
唐易很理解,而且他自己也想再去看看,立即点头。
陆知行和鬼叔自然也不会拒绝。正在冯青山欣赏的时候,郑麒麟给唐易打电话了。
唐易走出屋子,在院里的僻静处和郑麒麟通话。
“郑总,清单我看了,如果都是按照上面标明的真品,这批货我可以接。”
“唐先生请放心,这批货都是海外回流,火漆手续都全,合法性没有问题。如果你确定能接,唯一差的就是验货了。”
唐易想了想,“这批货在港岛,郑总你看我是过去一趟,还是?”
“怎么敢劳唐先生大驾?我是这么想的,我负责运送,同时一并到山州,然后唐先生在山州验货。验货之后,咱们签订合同,唐先生交付定金,就可以了。至于全款,一个月内交付如何?”郑麒麟应道。
一个月内才交付全款,这就相当于如果出货快,基本不需要什么大成本了。
“只交定金,郑先生不怕我日后赖账?”唐易笑道。
“唐先生说哪里话?有定金有合同,这点儿信任都没有,还做什么生意?而且一个月的时间并不长。”郑麒麟立即应道,“初次合作,诚意最重要。”
唐易也没再多纠缠这个,接着问道,“怀特先生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么?”
“那倒没有。”郑麒麟顿了顿,“不过,有一次我和怀特先生闲聊,他倒是希望唐先生如果有什么重器要出手,也能先考虑他。”
唐易嗯了一声。
郑麒麟接着说道,“当然了,他说的是唐先生准备出手的东西,不是准备自己收藏的东西。”
“我记下了,只要有打算出手的,不会忘了怀特先生。”唐易这才说道,“不过,重器一般我都不舍得出,舍得出的就怕怀特先生看不上。”
“唐先生谦虚了。这事儿咱们有机会随时交流。那我就不多打扰了,我预计一周后到山州,时间上没问题吧?”
唐易盘算了一下,一周后肯定已经回山州了,便应承下来。
这一整天,冯青山都在欣赏这些元青花。一天下来,状态算是基本正常了,开始和唐易商量托运的事儿。
这种事儿,鬼叔熟门熟路,而且得了一对菊花纹压手杯,那心情更是没得说,便打了包票。一套八件的八仙过海梅瓶和一件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大罐,鬼叔负责装箱封印,联系托运公司,只等唐易和冯青山走那天同时发货就行了,这样唐易和冯青山坐飞机到了山州,东西肯定没他们快,在家等收货就可以了。
这事儿安排好了,冯青山还没有离开的意思,他知道鬼叔是瓷里村的老人,便想让鬼叔带他进去看看。而且,还想逛逛瓷都的古玩市场。
鬼叔很痛快地应了下来,“这样,明天,我带你去村里看看,后天,让唐易陪你逛市场,如何?”
“好,好!”
按说,瓷里村这样的高仿之村,秘密很多,鬼叔作为村里人,自然不能轻易带人参观了解。不过冯青山是和唐易一起来的,再加上“拿了人家手软”,所以才破了例。
即便是这样,鬼叔带着冯青山进村之前,还是反复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而看过之后守口如瓶,那是首要的。
瓷里村,算是瓷都高仿瓷器的一个集中地。这个只有两三千人的村子,却有数百家瓷器作坊和店铺。
这些作坊和店铺,既有那种普通的仿古瓷器,也有高精尖的足以让专家打眼的东西。
普通的仿古瓷器,主要是流入国内各大市场的地摊和小古玩店,也就是蒙蒙新手。而高精尖的东西,却能走进一些拍卖会和大型高档的古玩店。
一般人没有村里人带路,不容易进去。其实进去也白搭。一见生人进来,立即有人通风报信,各个作坊和店铺都就知道了,作坊大门紧闭,店铺倒是不能拒绝顾客,但摆在外面的东西都是成品,也看不到什么真章。
早几年,有过记者暗访,揭露瓷里村的“高仿内幕”、“高仿之秘”什么的,就是因为有“内应”。
鬼叔带路,自然一路绿灯。上次唐易来过,但只是走马观花,这次有一整天的时间,他也正好详细看看,深入了解一下。
这店铺,有的是作坊自带的,有的是没有制瓷技术的人开的,借着是村里人的偏离,人脉熟,直接从作坊进货。
而高仿瓷器的作坊才是核心。大多是细分的,独立的。比如,这个作坊,专门做的是龙泉窑,那个作坊,专门做的是元青花;这个作坊,专门做珐琅彩,那个作坊,专门做清代官窑粉彩。
也有少数能横跨几个类别的,但是少,而且往往也以其中一样最为精到。
而且,这是横向上的分类,还有纵向上的。有些大的成熟的作坊,能从制胎到绘画到上彩到烧窑等等自己全部完成,但是有的小作坊,却只是加工其中一步,做到最精。
比如,有的作坊擅长制作清代官窑的白胎,有的作坊擅长绘制釉下彩,像青花、釉里红;有的作坊有高明的画工,擅长人物画片的,擅长缠枝花卉的。这里多说一句,这个画工,和纸上作画不一样,要在瓷器上作画,名画家来了,也未必画得好,所谓术业有专攻。
所以,有的大的作坊,虽然自己都能来,但是涉及到特别的东西,有时候也直接从专门的小作坊进货或者代加工。
整个瓷里村的数百家作坊,各自独立又相互勾连,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产业链。
第1075章 大开眼界
在瓷里村,还有一些别的不干,只管接成型瓷器的作坊!
这些作坊干什么呢?做旧!
高仿瓷器,笼统的来说,分为两步,一是仿制,二是做旧。仿制主要是胎土、釉料、绘制、器型这些方面事儿。但这样出窑之后就想卖,那当然是不行的,因为真品都是老东西,得有包浆和痕迹。所以,必须得做旧。
有的作坊,自己有能力做旧。但是大部分作坊,还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就要仰仗这些专门做旧的作坊。
这做旧,是高仿瓷器的最后一环,也是技术难度最高的一环。
鬼叔带着唐易和冯青山,先是大致转了转,基本介绍了下行情。就是这浮皮上的东西,也让冯青山惊讶了。怪不得市面上那么多高仿瓷器,合着光这一个村里出来的,就已经是个大数目了。
“这是作坊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村里人离开村里,到外面单干。”鬼叔介绍道,“这样的,咱们也没法去看。”
“啊?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这样的人已经在圈里出名了,他们的东西供不应求。如果继续在村里,一来担心村里的低端仿品影响自己的声誉和价值;二来,也怕自己的技术被偷摸地学了去!”鬼叔解释道,“他们重质不重量,有时候一年出不了几件,但是每一件都很贵。甚至他们做出不满意的产品,也和官窑对待次品一样,敲碎重来!”
冯青山咋舌,“这种人做的东西,恐怕以我的眼力,也分辨不清吧?”
鬼叔笑了笑,看了看唐易。心说,顶尖高手做的东西,怕只有唐易和陆先生这样的人能识破了。
逛的时候,冯青山还顺手在一家店铺买了一只高仿的康熙官窑的青花笔筒,这种高仿,算是普品,只有几百元,但是也比那些大路货漂亮多了。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