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易和毛逐一起鼓起掌来。

    陈澄之却一摆手,“这风磨铜我可以炼出来,但是铸造此炉所用的失蜡法(附注)需要的材料不好搜集啊,蜂蜡我倒是不缺,但是这铜香炉历经数百年,需得后作包浆。这包浆说是后作,其实在铸炼炉体之时就得打下底子。”

    “您的意思是说,这铸造铜炉所用的蜂蜡里面要加一些材料?”唐易问道。

    “是啊。”陈澄之赞赏地看了唐易一眼,心想这小伙子思维确实够敏捷的,“这蜂蜡之中,需要加上一种特殊的材料,蜂蜡内模与泥胚的贴合处才能特别细腻,这样做出的铜器,再做包浆就会相对容易,而且十分自然。”

    “陈老先生,若不用这种特殊的材料,造出香炉的包浆会有什么影响?”唐易想了想,这所谓特殊的材料,应该是不太好找。

    “若不用,成型之后,我做包浆就得多费些时日,这倒不要紧,之前我也很少用这种材料。不过,所出包浆之色,可能会偏亮一点儿,虽是细微差别,一般所谓专家看不出,但是恐怕瞒不过你这样水准的人的眼睛。”陈澄之显然已经把唐易纳入了顶级高手之列。

    “嗐,有几个人有他这么毒的眼睛。”毛逐添了一句。

    “虽是如此,但老朽制器造物,都是尽求完美,不留一丝破绽,小唐先生这样的行家虽然寡见,但仍是有的。尤其是这一次,更不敢马虎。”陈澄之解释道。

    唐易心里一沉,这到底是什么特殊的材料?他不明说,莫不是又有了推辞之意?

    附注:失蜡法失蜡法是一种铸造铜器的方法,早在铸造青铜器的时候,古人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如果用今天的专业词汇来说,那就是熔模精密铸造。

    失蜡法,顾名思义,蜡最后是要“失去”的。此法是用调入油脂的蜂蜡做成内模,然后再内模上敷上泥浆,预留下孔洞,做成外范;待外范干了,然后高温烧制,内模自然就化成液体了,从孔洞排出。这样,泥胚外范里面就空了,然后将烧化的铜液倒进去,冷缺后,除掉外范,就形成了和蜂蜡内模一样的铜器。

    失蜡法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比如曾侯乙墓中的尊盘,密布的蟠虺纹十分富丽繁复。不过,失蜡法的应用却并不普及,能见到的古代作品不多。

    而宣德炉,铸造使用的也是失蜡法,这在《宣德鼎彝谱》中有明确记载。

第96章 百年红漆

    唐易瞬间而起的念头,随后便被自己否定了。这陈澄之如果不想为之,不会将这铸造的方法说得这么详细,而且,精益求精,也和他的技法相符合。

    “所需何物,可否告之?”想到此处,唐易便出口问道。

    其实,陈澄之刚才没有直接点明是什么特殊的材料,并不是想隐瞒,否则他就不会说得这么清楚了,只是顺嘴用了“特殊的材料”,忽略了罢了。听唐易这么问,这才明白过来,笑道,“老朽过于专注了。

    “这种特殊的材料,就是百年左右的老红漆,而且铸造这一件铜炉,恐怕就得用二两以上。”陈澄之解释道,“漆虽普通,但是有年限要求,所以确实不容易一时就寻到,我是担心会浪费一些时间。”

    “天助我也!”听了陈澄之的话,唐易心里暗暗叫道。他捡漏的那件“赤壁怀古”尤犀杯,就是包裹在一件剔红漆杯里,取出尤犀杯之后,那杯的残片,他恰好收了起来。

    这倒不是因为他特别细心或者有什么怪癖,而是古玩之道,有时候讲求个佐证,这东西往塑料袋里一装又不占地方,所以顺手就收了起来。

    唐易面露喜色,却仍耐着性子问道:“为什么是红漆?又为什么要求百年左右?”

    “红漆的颜色来自氧化铁,所含的成分有助于形成包浆,而百年左右,是先师所传,并未详细分析,我个人分析,想是时间太短则湿气未净,时间太长则脆性太重。”陈澄之也不隐瞒,解释了一番。

    “我恰有民国初年的剔红漆杯残片,正好满足您的要求。”唐易放了心。

    “那真是万事俱备了,如此甚好!”陈澄之看唐易露出喜色之时,就猜测他可能有门路,没想到直接就能提供,也是一阵欢喜。

    三人又简单商量了一番,唐易和毛逐便起身告辞,临走时,陈澄之主动用一个盒子装好了琮式瓶,递给了他们。

    人都有好奇心,而喜欢古玩的人好奇心尤重。回到阁宝多之后,唐易和毛逐的心里,都已对这铜香炉的盖子猜测了千百遍。

    不过,越是好奇,心里就越是煎熬,毕竟,天下之大,何时何地才能寻得这香炉的盖子?又或者,这盖子已经毁了没了也未可知。在这种心理之下,两人居然都没有开口讨论盖子的事儿。

    “给他钱就是了,干嘛要把万历青花大罐给他?”心里想着铜香炉的盖子,毛逐却突然问了这个更为直接的问题。

    “你觉得以他这个手艺,会缺钱么?”唐易点了一支烟,风吹来,眼神似有些唏嘘,“我一说万历青花大罐,他的眼睛就亮了,这东西才能打动他的心,否则他也不会有如此诚意让我们拿走这件琮式瓶。”

    “但万历青花大罐这样的东西不好找了。”毛逐叹了一句。

    “要是好找,他能眼睛一亮么?不过,万历瓷器的代表作品是五彩,要收藏青花瓷器,还真像你说的,要瞄准元青花和永宣青花,所以我才舍得放手。”唐易拍了拍毛逐的肩膀。

    “嗯。”毛逐点点头,想想确实是这么个道理。而后确实憋不住了,又问道,“你觉得这‘惊天之秘’是炉盖的铸造方法还是烟雾的形状?”

    “你觉得倭国人会对铜器的铸造方法感兴趣么?知道了又怎样?难不成还要费力去造仿品?”唐易反问道。

    毛逐琢磨了一会儿,恍然明白了,是啊,肯定是烟雾形状有问题。不过,料想那烟雾的形状,可能反映了一个历史问题,对于华夏人来说,确实值得探究;但是,对于倭国人,如何会对华夏的历史问题感兴趣?

    难道······“你是不是觉得这烟雾的形状,可能是一种指示?”毛逐旋即问道。

    “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现在八字还没一撇,想了也没用,不管是什么,作为一个华夏人,竭尽全力都是应该的。”唐易笑道。

    “你真的变了!”毛逐幽幽感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唐易笑容不变。

    要在以前,这话怎么听,毛逐都会听出淡淡的装逼味儿,但是现在,他和唐易一起经历了这些个事情,也确实感同身受。只是这古玩江湖,更多的是暗流,一个个人前人后,就算暗里吃了亏,明着都说不疼。

    用赵丽蓉老师的话说,不疼?可能有内伤!

    这话得用唐山腔才够味儿。

    只是这件事儿,得等到一个月之后才能见分晓了。

    回到阁宝多之后,唐易想了想又对毛逐说道,“我得给你加薪了。”

    “这种事儿就不要跟我商量了,你做主就行了。”毛逐面上嘿嘿笑道,但心里一点儿都没犯迷糊,“你放心,不该赚的钱,我扛不住,要是把做人的根儿丢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你想多了,跟那个没关系,你要想折腾,加再多的薪水也没用。既然身在江湖,那就不能没有兄弟!”唐易转身,毛逐上前,两人来了个熊抱。

    “哎呦,不好意思,这来的真不是时候。”正在此时,阁宝多的门被推开了。

    进来的,是一个人五人六的男青年,手里还提着一个纸袋,看到抱在一起的唐易和毛逐,这脸上的表情尴尬中夹杂嘲弄,显然,他是误会了这俩大男人的状态。

    “不好意思,我们惺惺相惜,情不自禁!”毛逐松手转身,打量了一下男青年。

    “明白,明白!”男青年干笑道。

    “这玩笑能乱开吗?这误会大了!”唐易对毛逐说了一句之后,又对男青年说道,“老兄,这我得给你说清楚,这是我们兄弟的感情,可不是你想的断背,我有女朋友,我兄弟的取向也很正常!”

    “我本来就没误会。兄弟抱一下,说说你心里话嘛!”男青年反应倒快,还提溜出了一首口水歌的歌词。

    唐易看了看男青年手里的纸袋,“老兄你这是有东西要出手?”

    “有几样小东西,不知老板懂不懂。”男青年说话间,将纸袋在柜台上一放,却并不离手。不过,从他手上的动作来看,纸袋里的东西应该很轻。

第97章 福禄万代

    “看看吧,不看怎么知道懂不懂呢?”唐易淡淡一笑,心里却明白了个七七八八,且不说这纸袋里是什么东西,男青年说出这话,就说明他已经转了不止一家,而且别家的开价都不高,他这才说“懂不懂”,而不是“收不收”。

    在这古玩行里,多是耳聪目明,八面玲珑的主儿,要是这点儿东西也揣度不出来,那也就不用混了。

    “您稍坐,我给您倒茶。”毛逐伸手,将男青年让到了柜台一侧的桌子边。

    唐易也在桌边坐了下来。男青年这才将纸袋里的东西拿了出来。

    一对钵盂状的东西,一个八方形笔筒。色呈深红,润泽可人。

    钵盂状的东西上,有缠莲寿字纹,仿佛模压一般,八方笔筒则极为素雅。这几件东西都是用一种材料制成的。

    葫芦。

    葫芦这东西,在华夏可谓广受喜爱。因为华夏人凡事都讲求个寓意,葫芦谐音“福禄”,而且有“蔓”。“蔓”又与“万”谐音,那“蔓带”就与“万代”谐音。那葫芦这东西自然就是“福禄万代”。

    干制好的葫芦,色黄如金,随着把玩,逐渐变红,包浆油润,色泽喜人。如今的文玩市场上,玩葫芦的也不少,有大有小,皆有妙处。

    只是男青年拿来的器物,又经过了制作,比如这对钵盂状的东西,显然是切割了葫芦的下半部,而且镶上了紫檀的圈口。而八方形的笔筒,则应该是在葫芦刚刚结果之时,用模具套制,最终长成了这般人造的形状,八方形的笔筒的口沿和底部,也都镶制了紫檀。

    这葫芦器物,是有专门的称呼的,被称为匏器。如今最受欢迎的匏器就是蛐蛐笼,笼身是特别套制的异形葫芦,有鸡心形等等多种形式,笼盖的材料则更是多样,象牙红木都很常见。只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是用来把玩了,很少真拿来养蛐蛐的。

    玩什么东西,都得讲究个来历由头不是?就好像扳指,最初是开弓护手用的,最后纯粹是装饰和玩物了。

    “这几件,匏器吧?”唐易打量着东西道。

    “抛弃?直接不开价了?”男青年一脸惊讶。

    “呃······”唐易一头黑线,只得又解释道,“匏器就是葫芦器具的意思,这个‘匏’字,左边一个‘夸’,右边一个‘包’,不是抛弃的抛。”

    “噢······我知道是葫芦做的,只是不知道还有这么个称呼,这几样东西有年头了吧?”男青年有些不好意思,但随即便又着急问道。

    唐易刚才看了半天,早就有底了,“家里老人玩的吧?”

    “哎呦,别看你年轻,还真是懂行,这是我爷爷的遗物。老爷子东西很多,我去外地旅游回来晚了,结果就抢到这么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