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这件事儿没有谈拢,这件大罐就一直压在黄立三手里。
第974章 带瓶上门
黄立三想卖给河野平,恐怕是不可能了。他会卖给谁呢?
鬼叔看了看唐易,“别看我,我也不知道卖给谁了,不过好像不是卖给倭国人。”
“肯定不会卖给倭国人。不过,黄立三在这件大罐上也肯定不会吃亏,不仅要当真品卖,而且也不可能把价儿要低了。”唐易沉吟道。
“坊间传言,卖了一个亿。但是这个价儿,也不算高,甚至有点儿‘处理’的意思。”鬼叔道。
“这样的坊间传言不可信。都不知道卖给谁了,价格怎么会准?”唐易看了看鬼叔,“鬼叔,你怎么不告诉陆先生?”
“自从上次参与了陶碧云和黄立三的商谈之后,他说再也不想过问此事。所以我就没在他面前多嘴。”
唐易想了想,“但是这件事儿和陆先生终究脱不了干系,里面还有隐藏的火圣内印。”
“这件大罐的内印,和前面几件不同,除了砸开罐子,还得在特定位置刮削才能发现。而且以陆先生的手段,谁买了这东西,就和买了真的一样,出不了什么事儿。”鬼叔道。
唐易抿了一口酒,仿佛是自言自语:“我还是很想知道卖给谁了。”
第二天一早,唐易起床的时候,陆知行还在睡觉,估计很可能熬到很晚。
鬼叔要去市区采购,唐易说,“正好我去古玩市场逛逛。捎着我。”
“不用我陪你吧?”发动了车子,鬼叔问道。
“去个古玩市场而已。”唐易笑笑。
鬼叔也就没再说什么,到了古玩市场,把唐易放下了。
这天不是周末,市场里摆出的地摊不多,店铺区里来往的人也不多。
唐易先到地摊区逛了逛,却一边逛一边想,不知道黄立三在不在店里?
黄立三在市场的店铺区有一家古玩店,店名别具一格,名叫“韬光养晦”,其实呢,这牌子挂在门楣上,做得很有现代感,很张扬,还真没有韬光养晦的感觉。
地摊区有两个相邻摊子的摊主,正在抽烟打屁,其中一个见唐易过来了,立即招呼了一声,“来了?随便看看!”
市场里没几个人,这时候来逛地摊的,一般都是真心喜欢古玩的主儿,所以摊主招呼得也比较热情。
唐易也点上一支烟,在摊子前蹲下了。
“坐下看呗!”摊主递给唐易一个马扎。
唐易顺手接过了马扎,笑道,“两位挺快活啊!”
“不快活还能怎么着?您要是照顾我一笔生意,那我们就更快活了!”摊主哈哈大笑。另一个摊主也笑道,“最好我俩的生意都能照顾。”
“那我看看有什么能买的。”唐易的目光在摊子上逡巡起来。
虽然心里在琢磨老黄的事儿,但是唐易还是看到了一只放在打开的锦盒里的粉彩皮球包袱瓶。唐易也没劳烦摊主,直接伸手稳稳提溜起来。先翻了翻底,是“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这包袱瓶,又叫布袋瓶,器型上一般是撇口溜肩垂腹圈足,之所以叫包袱瓶,不是因为器型,而是因为纹饰。
包袱瓶上,一般会装饰有类似包袱巾或者束带的花纹,有的还会凸雕。这种瓶子,是清代才开始有的,包袱谐音包福,寓意美好,出现之后,便成了皇家宫廷常见的物件,后世模仿得也很多。
这件包袱瓶,是粉彩的,除了中间一圈包袱巾的纹饰,上面还画满了各种花色的皮球,看起来挺协调,挺舒服。
“您真是有眼力,这可是乾隆官窑。”摊主见唐易看得仔细,停止了打屁,扭头凑近说道。
“这款儿仿得不错,就是有两笔稍微松了点儿。”唐易轻轻把瓶子放到摊上,递给摊主一支烟。
嘿!摊主一愣,刚才那句“您真是有眼力”纯粹是说溜了嘴的场面话,结果听唐易一张口,还特么真是行家!
摊主接过烟,“别光看款儿啊,您看这釉,看这彩。”
“最低多少出?”唐易点上了烟,接着问道。
摊主伸出了俩手指头晃了晃。
“两百啊?”
“您是行家,别砸我罐儿行吗?”
“你不说话,让我猜,现在又嫌我猜低了。”
“两万!我给您说,咱不说款儿的事儿,您就说,这是不是件老东西吧?”
“三十年前的也是老东西。”
“您别跟我开玩笑了,想不想要吧?想要,咱们再谈价儿。”摊主始终不提年代的事儿。不少行里人有这习惯,开口提了的东西,不改口,哪怕最后是白菜价儿卖的。
“想要。”
“那您能出多少?”
“两百啊。”
摊主一听,干脆拿起瓶子,往后摆了摆,“您还是看别的吧,我看出来了,您今儿是没事儿找消遣呢。”
“两千。”唐易慢悠悠加了一句。
“一万五!最低了!我就图个今儿开张的好彩头,不然我多抻些日子,两万能卖出去!”摊主这话,其实没多少水分。因为这件包袱瓶,是民国时期的精品。
民国年间,出现了大量带清三代官窑款儿的瓷器。这些东西怎么说呢,你说真的吧,它肯定不真,你说假的吧,其实还有一部分是仿古精品。
民国距离现在太近,虽然说不上是古人仿古人,但确实也是老东西。就拿这件包袱瓶来说,如果上了拍卖会,拍到五万左右,遇上喜欢的主儿,不是没有可能。
“我考虑下。”唐易抽了口烟,“老板,听说瓷都最近出了一件元青花大罐?”
“消息挺灵通啊,最近都在传这事儿,听说是好几个亿的大买卖,被一个大富豪买走了。”摊主笑道。
这鬼叔说的一个亿,到了他这里就成了好几个亿了,而且这“大富豪”就跟没说一样,能买得起这东西的人,怎么会不富?
唐易心想,看来这事儿在圈里已经传开了,只不过看来道听途说、添油加醋的多。
“一万!行就装起来吧!”唐易突然看着摊主说道。
“您可真会讲,这是个噎脖子价儿。”摊主表情略显痛苦,但最终点了点头,“好吧,给你了!”说罢,小心将瓶子装回锦盒,又装进了一个硬塑料袋。
货款两清之后,唐易没在地摊区再逛,走向了店铺区。不一会儿,他就来到了“韬光养晦”的门前,带着这个瓶子,走进了店里。
第975章 大罐去向
一进门,唐易又看到了正中柜台玻璃展柜的那只“天价”花瓶。
乾隆官窑粉彩镂空双鱼花瓶。这件高仿花瓶,看来老黄是一直摆在店里。
“先生,想看点儿什么?”一个年轻的伙计笑脸相迎。
“你们这里收东西么?”
“收。”伙计看了看唐易手里的袋子,“不过掌眼有事儿出去了,老板今儿也不在,要是太贵重的东西,我做不了主。”
唐易笑笑,这伙计会说话,他哪是做不了主,他是怕吃不准。
“不是很贵重,你先看看?”唐易拿出锦盒,放到了柜台上。
“好嘞!您坐!”伙计一边带上白手套,一边指了指柜台边的高脚凳。
伙计打开锦盒,仔仔细细看了起来。
“先生,这东西不用让掌眼和老板看了,我们收不了。”伙计足足看了十分钟,对唐易笑道。
“怎么呢?”
“这东西不老。”
“多老才算老?”
伙计刚要开口,店门被推开了,一个胖子和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哎呀,唐先生!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稀客稀客!”那胖子正是老黄,黄立三。旁边那个中年男子,个子中等偏高一点儿,五官周正,面皮白净,却给人一种阴沉的感觉。
“黄老板,久违了。”唐易从高脚凳上起身,笑着打了个招呼。
老黄说话的时候,瞥了眼柜台上的包袱瓶,又看了一眼伙计。
“老板,您来了,这位先生是送东西来的。”伙计立即说道。
“你知道唐先生是什么人么?”老黄瞪了伙计一眼,复又对唐易说道,“唐先生,你是等我吧?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不过,我这伙计眼力不济,哪经得住你的考校?”
“说哪里话,黄老板,我真是想卖东西的。再说你的伙计眼力好的很,说这东西不老。”唐易笑道。
老黄没再看包袱瓶,对伙计说道:“唐先生带来的东西,开多少你就多少收了,还看什么看?”
伙计不认识唐易,心想这个人和我差不多年纪,怎么老板这么客气?到底是什么牛逼人物?不过,这瓶子确实不是乾隆本朝的啊!
“老板,这瓶子落的乾隆的官款儿,可确实不老······”
“老不老是你说了算吗!”老黄虽然嘴上说着,但目光已经开始在瓶子上扫视。
此时,旁边那个中年男子却开了口,“乾隆粉彩皮球包袱瓶,釉色好,粉彩也用得好,算是民国早期高仿的精品了。”
唐易一听,不由多看了两眼那个中年男子,这隔着几米,就能说得如此准确,眼力的确不弱。
伙计这才恍然大悟,他眼力不够,只能看出不是乾隆本朝,却看不出是民国精品,这样的东西,既算是老东西,价格又合适,好看又好出,其实正是古玩店喜欢的货品。
“廖先生好眼力。”老黄笑了笑,“这样,你先到里面小坐,我招呼下客人。”说罢,朝伙计使了个眼色。伙计立即带着中年男子到里面去了。
“唐先生,这边坐!”老黄招呼唐易就在柜台对面的桌子边坐下,随后从桌子边的小冰箱里拿出两听可乐,“天热,喝点儿凉的?”
“谢谢!”唐易就手接了过来:“黄老板的朋友都是高人,这位廖先生好眼力啊,不会是报雪堂的人吧?”
老黄瞬间脸色一变。
其实唐易就是顺嘴一说,有点儿半开玩笑的性质。结果老黄脸色变了,虽然转瞬即逝,但也被唐易捕捉到了,他知道,很可能碰巧说中了。
老黄笑了笑,“唐先生来真是卖东西的?”
“你收我就卖,不收我自己留着也行。”唐易道,“不过这是小玩意儿,比不了元青花一类的重器。”
老黄一听唐易说这话,心下了然,“唐先生,你这次来瓷都,见过陆先生和陶碧云了?”
“我从杭城过来,顺道看看陆先生。陶碧云我不熟,没有必要见了吧?”
老黄哈哈大笑,“唐先生真幽默,那我就是你的熟人喽。听说唐先生在杭城开分店,白老都去捧场了,面子是越来越大了啊!”
唐易喝了一口可乐,“黄老板真是耳听八方,不过瓷都的事儿我就不知道那么多了。”
老黄突然压低了声音,“唐先生既然来了,有些事儿又知根知底,我也不藏着掖着,大罐出手了,不过你放心,是卖给一个华夏人。”
老黄知道,唐易了解这件元青花大罐的底细,既然来了,又问起了,而且话里话外表达了不掺乎他和陶碧云争斗的事儿。以唐易今时今日的圈中地位,这个面子他还是要给的。
听话听音,唐易一听“卖给华夏人”,不是“留在了华夏”,“听黄老板的意思,是个华侨?恭喜黄老板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