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5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那这事儿我和文佳就不管了。”唐易应道。

    “对了,我还多嘴问了他一句‘杭城货主’的事儿。”贺老爷子接口道。

    唐易一愣,“这?似乎不太妥啊老爷子。”

    “没事儿,既然我都知道杭城货主了,让他知道我知道了也好。”贺老爷子接着说道,“他说收上去的八十多件翡翠翎管,廖怀沙吩咐先不要出手,沉一沉。至于杭城货主的事儿,他反问我问了干什么?我说就是挺感兴趣。他说这事儿廖怀沙吩咐了,廖家也没几个人知道,还问我不说行不行?”

    这个“不说行不行”,那是一种极大的信任。也就是说,如果非想知道,可以说;但是,也带着极大的为难,只因为你才说,本来不想说。

    听廖渊生说这个,贺老爷子就没好意思追问,还歉疚了两句,“你们家的事儿,确实我也不该问。是我太好奇了,就当我没问,你别多心啊!”

    “老爷子。”唐易想了想,“是不是谭千尺也想让您问问?”

    “嗯,他比你还感兴趣。不过老廖这么说了,我也不能再问了。”贺老爷子实话实说。

    “那好,这事儿就到此为止吧。您和廖渊生是真朋友,别因为这个受影响。”唐易应道。

    挂了电话,唐易点了一支烟,盘算了一下。下个月十五之前才去潭州,中间有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处理杭城的事儿足够了。如果还有剩余时间,他还想中间转程去趟瓷都,见见陆知行,叙叙旧,问问窑厂的事儿。

    而且,从瓷都到潭州,也比较近。

    因为要赶在林娉婷之前去往杭城,所以唐易定了当天晚上的机票,估计得半夜到杭城了。

    唐易走之前,文佳不在四合院,却给唐易打了个电话,说让他自己打车,就不送他了。

    “你大爷的,你是不是觉得我掺乎翡翠翎管的事儿,有点儿多事儿了?”唐易听了之后,直接问道。

    “扯什么?我真有事儿,回头再说吧。”文佳居然接着就挂了电话。

    于是,唐易便自己打了个车,到了机场。就在唐易换登机牌的时候,正忙乎着,肩膀突然被人拍了一下。

    回头一看,居然是文佳!

    唐易一看文佳拎着小旅行箱,一下子明白了,“你特么也要去?”

    “这事儿,廖家有份儿,谭千尺有份儿,而且既然泄露出来了,说不定哪路鬼神也有份儿!你一个人,我不放心!”文佳说着,又对服务台的工作人员说道,“我也是他这班,他旁边的座儿还空着么?”

    “艹,那你和我一起走不就行了?”

第925章 蝈蝈葫芦

    “我说了我有事儿。这走之前,我得把两个大客户的东西准备好,才能放心交给老庞。你以为都像你这样不敬业?”

    “奶奶的!”唐易给了文佳一拳,眼里却有点儿湿润。

    文佳拿过登机牌,一边走一边轻声自语,“杭城不只有白老这样的人隐居,希望我们不要碰上其他高人。”

    “你说什么?”唐易跟上。

    “没什么,我说今儿天气不错,不太容易碰上。”文佳笑了笑。

    是夜,燕京没有雾霾,有风,仰头可见天空中繁星点点。燕京飞往杭城的一架飞机,在轰鸣中离地,飞向了璀璨的夜空。

    半夜到了杭城,张路去接的机,然后非要带他们去吃夜宵,说酒店都安排好了,吃完了回去睡就行,明天下午再谈事儿,正好,他也想休息一下。

    唐易和文佳也没感觉累,便听了张路的安排。

    张路带他们去了杭城一处名叫河东街的地方。这河东街是杭城一处比较有名的夜宵场所,这条街可以分为两段,一段的环境相对优雅一些,但只能到凌晨两点左右,另一段更具大排档的气息,时间也晚,能到凌晨四五点。

    因为唐易和文佳毕竟刚下飞机,而且说不定有话要说,所以就到了环境相对优雅的地段,进了一家小龙虾的馆子。张路的司机很识趣地说晚饭吃太饱,想去做个足疗,回头再来接他们。

    这家店没有包间,不过当天晚上人并不是很多,店里有大半桌子空着,而且也相对比较安静。也许和不是周末有关系,也许是爱闹腾的都去经营时间更晚的店了。

    三人选了一个靠里的角落座位,点了一盆小龙虾,外加几个爽口小菜。

    “你从燕京发来的货我都布排好了,古玩店的伙计我也抽调好了,随时可以开张。不过,木业中心还得等等,一个是还没把生产和销售顺起来,再就是有个重头的仿古架子床,得等几天才能做好。”张路坐下之后,先大体介绍了一下进展。

    “架子床?紫檀的?”唐易问道,“你说的最拉风的大件就是这个?够费料的!”

    架子床,简单来说就是床头四角设置四根木柱,上面还有顶棚。如果再弄上帘布,那简直就是一间小房子。

    “是费点儿料,这不是紫檀料充裕么!再说了,的确吸引眼球,也不愁卖!到了民国还有不少大户用这种架子床呢,现在肯定有人想尝试复古的感觉。我本来还想做拔步床呢,不过那个的确有点儿过于复杂了。”张路解释道。

    拔步床,是架子床的复杂版,在架子床的基础上,前面再加上围廊,床前又形成了一个小空间,有点儿像“套房”的感觉。

    架子床和拔步床都是在明代才出现,拔步床这种复杂版,明代晚期才有。

    唐易点点头,“这两批料子,紫檀、花梨都是精品,你是行家,尽量别费料,小料做珠子,也都是好东西。”

    “我有数。你这次来,重点做好白老的工作就行了。”张路嘿嘿笑道。

    文佳剥了一只小龙虾,“两位老板,我怎么听你俩谈生意,就跟街边小贩卖肉似的:哎,剃了肉那骨头别扔了,炖汤也是好东西!”

    张路哈哈大笑,“这文玩类的生意,这样才有味道。不过,就我们刚才说的手里的精品海黄小料,一串珠子,至少也是上万的价儿!”

    正聊着,旁边空着的小桌边突然来了一个人坐下了。此人看起来四五十岁,长得高瘦,大长脸,穿了件蓝灰色的“的确良”衬衫,“老板,照旧,两瓶冰啤,一盆小龙虾。”

    的确良衬衫,是八十年代兴盛的产物,现在哪有人穿啊,而且此人穿的这件,看起来也的确有年头了。

    不过,他手里一直摩挲的一件东西,还是引起了唐易的主意。

    这是一只蝈蝈葫芦。肚子圆,腰细,敞口,红润润,光亮亮。上面是白色的蒙芯,二层楼台,正中雕了一朵牡丹。

    葫芦好说,蒙芯这东西,其实就是个镶口加盖子。不过,既然是蝈蝈葫芦,那这盖子就得是镂空的,有网眼,不然怎么养蝈蝈?不要说听不到叫声,憋也憋死了。

    所谓二层楼台,那就是镂空的蒙子上面,再起一层加以雕刻。这一层没有实际作用,主要就是为了好看,比如这个蝈蝈葫芦的蒙尘上,是雕了牡丹,其他各种题材也有很多,花卉、瑞兽、人物、楼台等等。

    这蝈蝈葫芦上那白色的蒙尘,是象牙的。

    张路见唐易盯了两眼,不由也看了看,他没有唐易的眼力,附耳悄声问道:“有个几十年了吧?”

    唐易悄声回应:“不止,我看像三河刘的东西!”

    这时候,老板把大长脸要的东西端了过来,好似跟他挺熟,放好酒和龙虾,盯着他手上的东西说道,“我说,这还不到买蝈蝈的时候呢,您这就把葫芦拿出来了?”

    的确,玩蝈蝈得到农历六月,这时候蝈蝈还没长成呢。这蝈蝈又叫百日虫,一般就活夏天这点儿时间。

    “搁了半年了,先养养。”大长脸瓮声瓮气地说道,随即把蝈蝈葫芦小心收起,倒了一杯啤酒一饮而尽。

    这时候,张路的表情有点儿吃惊,看着唐易,“真是三河刘的东西?”

    “应该没错,光素,瓷皮,听他摩挲的声音比较厚。而且那蒙尘,也是咸丰朝高手所为,一朵牡丹雕得贵气煌煌,要是凑近看,我猜肯定也很精细。”唐易说道。

    “卧槽。他手里拿着这样的东西,穿得这么寒碜?”

    的确,手里拿着一件三河刘的鸣虫葫芦,还是同时代的高手所配置的牙雕蒙尘,这个玩具是有点儿贵。

    三河刘,说的是咸丰朝,京东三河,有一个姓刘的人,他是种植和范制(模具套养成所需形状)的葫芦的顶级高手。

    葫芦制品,又叫匏器,比如之前唐易捡漏的“梁九公制”的棋篓和笔筒,棋篓上还有缠莲寿字纹。那是康熙御用的匏器。

    不过,三河刘的葫芦一律光素,而且,晚清时候,身价已经超过官模。据说在光绪年间,买一只三河刘的鸣虫葫芦,那得花上千两银子。

    而到了今天,想买也不好碰了。

第926章 那位同行

    前几年,有一只被认为是三河刘风格的葫芦,就拍了小十万。

    只是一只小小的葫芦,而且还不能完全确定是三河刘的作品。

    现在,三河刘的葫芦的真品当然更不好碰了。而且,大量假货出现,乱花渐欲迷人眼。

    就大长脸手里这一只,完美品配同期牙雕蒙尘,要是上了拍,只要有行家能认定,几十万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人手里的这么一件玩具都值几十万,却穿了现在根本没人穿的旧衣服。而且,从饭店老板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这老板之前就见他拿着这葫芦养蝈蝈,说明他玩得比较随意率性。

    就算想确定三河刘的葫芦需要眼力,但是认出蒙尘是象牙所雕,一般玩家也不费劲儿,他竟然还不避人。

    不料,唐易就在琢磨这些的时候,张路居然端着酒杯坐到大长脸的桌上上去了。

    “老兄,我也是玩蝈蝈的,也玩古玩,刚才你那葫芦我瞄了一眼,能不能叨扰拿出来欣赏下?”张路坐下之后,笑嘻嘻问道。

    大长脸看了张路一眼,“可以,不过你别上手,这东西到我手不短时间了,不落别人的汗。”

    但凡葫芦、核桃、菩提籽之类的东西,说穿了,最后红润油亮,都是靠汗养的。东西从没上手到出了包浆,如果一直都在一个人手里,是很不愿意别人中间上手的,顶多就是拿住看看,不能盘。还有的,干脆直接就不让别人上手。

    当然了,这三河刘的蝈蝈葫芦,是咸丰朝的东西,既然是传世的,中间不定经过了多少人的手呢。但是如果到大长脸手里时间长了,只要有个几年以上,一样是不想别人再上手的。

    张路懂这个规矩,能让他近距离看看,已经很满足了。他一高兴,冲唐易伸了伸手。

    “哎?你的朋友也懂?”大脸将葫芦托在手上,见唐易也过来了。此时,文佳仍是坐在原位,静静旁观。

    “是啊,见了好东西,忍不住想看看,劳烦您了!”唐易笑道。

    “没事儿,看看吧,我这东西连玩儿加养蝈蝈,不算正儿八经收藏。”大长脸居然比较好说话。

    虽然自称不是真正的收藏,但是唐易却暗道,这才是真正的行家!这东西,如果只玩不用,顶多是玩表皮,但是如果既玩又养蝈蝈,从里到外那就是真的玩透了。

    葫芦唐易不用细看了,他重点看了看牙雕的蒙尘。细细看了两眼,他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