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面的东西不少,但是唐易看了直皱眉,其中的绝大部分瓷器都是高仿,甚至有的是地摊水平。
当然了,这是在唐易的眼力下,一般人其实看上去还是很精美的。
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玉壶春瓶,就摆在瓷器区最显眼的位置。果然,这也是高仿工艺最为逼真的一件,不仅去除了贼光,而且做旧的痕迹也很到位,从釉面到铜红的发色,都是惟妙惟肖。
下面的标示牌上,估价是五千万到八千万。
唐易和文佳来的算是比较早的,展厅里只看到几个年轻的工作人员,有男有女,见到人就递上宣传册子,派发名片。
实际上,邀请函上写的开始时间,要比报纸上公布的时间晚一个小时。受邀请的人,自然是相对重要的,所以先得有人热热场子,总不能重要的人来了发现很冷清吧?
唐易摇了摇头,这釉里红玉壶春瓶的高仿水准,一般专家打眼,那是必须的。
“你看这笔触,这着墨,这雨点皴,如此老道的手笔,如此旷远萧萧的意境,我觉得,应该是范宽的真迹无疑!”正琢磨着,字画区却传来一阵偏高的声音,吸引了唐易的注意。
范宽?又是范宽?
唐易自从在方老家发现民国画夹层里那张,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范宽的作品。当然了,范宽的作品本在市面上就如凤毛麟角,一辈子只见一次也很正常。
看来,这场秋拍挺下功夫啊!在确定真伪之前,敢挂出范宽的作品,就是一种气派。
唐易走上前去,只见字画区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幅绢本山水,画片不小,六尺往上,从绢的老化的深褐色来看,似乎真有点儿宋画的感觉。
苍山雾霭,流云浅溪,乱石枯树。整幅画上没有任何题款,也没有任何印章。
唐易看了看刚才说是范宽真迹那个人。此人带着一副黑框眼镜,头发挺长向后披着,看脸得是五十岁左右了。一起的有五六个人,还有一位白发瘦脸的中年男子,也有几分文人雅士的气息。
至于其他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散发着暴发户的气息。
“侯先生不愧是大家,一语道破天机啊!”旁边一个方脸膛不停地点头。
第464章 到不了宋
方脸膛刚说完,旁边一位黑脸胖子紧接着接口,“刚才朱先生鉴赏了釉里红玉壶春,现在侯先生鉴赏了范宽绢本山水,看来早来有早来的好处啊!要是按照邀请函的时间来,人多嘴杂,我们哪有机会听到如此高论?”
这时候,那个白发瘦脸的男子微微露出了一抹得意之色。看来这位应该就是朱先生了。
想必,朱先生和侯先生算是懂行的,是被一旁的几个暴发户捧着来的。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唐易走到了这幅画前,端详了起来。
以唐易今时今日对古玩的感知力,看透这幅画,那真是分分钟的事儿。尤其是脑海中出现紫色龙形之后,仿佛龟甲的灵力和唐掌门的神识,都已完全成了唐易自身的能力,圆熟贯通,不着痕迹。
“这位朋友,想来也是懂画的人。”侯先生见唐易看了半天,不由得注意到了他,上前招呼了一句。
“略懂。看来您就是大名鼎鼎的侯先生。”人家搭话了,唐易自然也不能不应。其实他根本不知道这侯先生是什么成色,加个“大名鼎鼎”纯属舌头滑了一下。
侯先生仿佛十分受用,“小兄弟抬举了,在下侯如海,不知对这幅画有什么高见?”
侯如海是燕京的一个画家,得意之作每平尺的价格已经到了万元上下,可以说不算无名之辈,所以他自己也是有点儿架子。不过,燕京这地方,天子脚下,能人辈出,每平尺卖到万元的画家不说多如牛毛,但顶级藏家是看不上眼的。
唐易一听这名字,差点儿没笑出声来,一如侯门深似海,一个大老爷们的名字,带着点儿豪门怨妇的气息,确实有点儿违和。
“这幅画是宋绢的本子。”唐易淡淡应了一句。
“那还用说,侯先生都说过了,年轻人要多学习,少干拾人牙慧的事儿。”旁边的那位白发瘦脸的朱先生鄙夷地看了唐易一眼。
噢?这就是那位鉴定釉里红玉壶春的朱先生了?唐易回敬了一眼,看到了朱先生脸上鄙夷的神情。
本来,唐易不想多说,这画儿无款无印,真正的行家哪怕眼力颇高,也是不会轻易入手的。
但是,朱先生的这句话,让唐易很不舒服。
“朱先生气宇轩昂,要是和侯先生一个姓,并驾齐驱,就更妙了。”唐易微笑道。
朱先生一愣,文佳却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朱先生脸瘦颧骨高,皱纹密集,确实不像“猪”,更像“猴”。
周围反应过来的也忍不住轻笑起来,朱先生恍然一悟,登时满脸怒容,不过这朱先生的确不是个恶俗的人,并没有开骂,而是气咻咻说道:“年纪轻轻,逞口舌之利有什么用?啃老挥霍,也不嫌丢人!”
显然,他把唐易当成了一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年纪轻轻就附庸风雅来拍卖会嘚瑟。
而侯如海也在旁边添了一句,“年轻人,不懂不要装懂。”
话音刚落,唐易突然目光如电,犀利地看向侯如海,“侯先生的意思,这幅画是范宽的真迹?”
“那是自然!侯先生可不是那些只知道对款对印的人,看看笔法就能鉴定!”朱先生在一旁傲然道,那神态,好像在自夸一样。
侯先生也点了点头,“定是范宽真迹无疑,这次拍卖会看来是要掀起一个**喽。”
周围一片附和声。
“这画到不了宋。”唐易稳稳开口说道,声音不大,但极具穿透力,众人不由得一下子住了口。
明明一开始说是宋绢的本子,现在又说到不了宋,年轻人就是年轻人,被呛了几句,面子上挂不住,就开始起冲,就开始胡言乱语了!侯如海此时又恢复了优越感。
“这位小朋友。书画这东西不比别的,尤其是这幅画没款没印,没有个几十年的笔墨功力,哪能看明白?这是真功夫,不是花钱能买来的!”侯如海头微抬,言语之间鼻孔中接连喷出几道气息。
“我刚才没说完,这是宋绢的本子,却不是宋人的手笔。”唐易不卑不亢。
“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你说不是宋人的手笔,凭据在哪里?”侯如海接口道。唐易这种淡然而出的气势,不由让他的口气软了几分。
“看诸位的年纪,都是中年人了,不知道有没有看过大话西游?当时唐僧埋怨观音姐姐给悟空的那个金刚圈尺寸太差,前重后轻,左宽右窄,带上之后很不舒服。嗯,很不舒服。”唐易笑了笑。
朱先生不屑地一笑,“故弄玄虚。”
“范宽是什么人?不仅仅是画坛的一代宗师,他长年居住终南山,感悟山川灵秀,俯仰天地变化,更是一位国学大家。他画出的画儿,怎么会让人这么不舒服呢?”
唐易没有停口,指着这幅画说道:“苍山雾霭本是厚重的背景,却配上十分浅薄的流云和溪水,这不是前重后轻是什么?左侧的乱石多而压抑,右侧的枯树少而凌乱,这不是左宽右窄是什么?”
“当然了,这只是智者见智的东西,不能完全当做凭据。”唐易突然抖了个包袱。
文佳暗笑,又要装逼!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墨色和绢本不匹配,如果是宋代的老绢老墨,会让人感觉浑然一体,但是宋代的老绢,后世着的墨色,就不一样了。这幅画做旧的手法很高明,但既然是做旧,总有百密一疏的地方。看,这一条枯枝的边缘做旧不彻底,明显和背景有差异!”
唐易侃侃而谈,旁若无人。侯如海的额上,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侯先生,你懂画儿,但是专注于一山一水,一石一树,却忽略了整幅画的大格局。再说了,这画儿是虽说是行活儿,却不是普通的大路货,是有名的‘乾隆片儿’!乾隆年间做高仿的能人太多。这鉴古,和学画不一样,有时候几十年下来,也就是个皮毛。”
唐易把“几十年”这几个字咬得挺重,算是回敬了侯如海一下。
“啪啪啪!”圈外突然响起了鼓掌的声音。
第465章 拜你为师
“唐先生来捧场,怎么也不说一声,一直久仰大名,却未曾请教!”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一边鼓掌一边走上前来。虽说上了年纪,但是面目俊朗。只是,那个鹰钩鼻子让人有几分不舒服。
鹰钩鼻子旁边,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富态的中年人,也是西装革履。另一个则是三十多岁的男子,头发微卷。
“卫叔。”文佳一看是卫天鹰,不由叫了一句。毕竟他和卫方、卫圆是发小,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卫天鹰。
“文佳你要来,也不和我说一声!”卫天鹰仿佛是在嗔怪。
“哪里哪里,我对卫总才是久仰大名,我和文佳只是路过,兴趣所在,就不由自主进来看看了,之前可不知道有这么大规模的秋拍啊,这恐怕是华夏今年最后一场秋拍了。”唐易笑道。
这时候,那个富态的中年人面色一惊,“哎呀,原来是文佳文大师,我才是久仰久仰!”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皇廷拍卖行的李胜李总,这位是皇廷拍卖行的瓷器业务主管袁志刚。”卫天鹰先介绍了富态的中年人和头发微卷的男子。
“这位唐易唐先生,大家别看年轻啊,可是最近华夏古玩圈里声名鹊起的大收藏家,人称“唐眼”。这位文大师和犬子是发小,在咱们燕京,一般人可是请不到啊!”卫天鹰介绍唐易和文佳的时候,捧得挺高。
礼貌所在,唐易和文佳都和对方点头问好。
“你就是唐易!”侯如海在一旁大惊失色,“听说,金先生那幅大李将军的《秋山行旅图》复原在即,就是你捡漏了半张?!”
都是书画界的人,侯如海对金先生那是仰慕已久。
而复原《秋山行旅图》的事儿,金石溪兴奋所致,准备搞一次书画展,和山海省博物馆合作,除了《秋山行旅图》,还有自己的不少藏品。这事儿已经透出风去,书画界早已是震动不小。
“运气所致,让侯先生见笑了。”唐易不痛不痒地回了一句。
侯如海的身体似乎有点儿微微的抖动,突然上前握住了唐易的手,“唐先生,唐老师,今日一见,侯某真是佩服到家了!在古字画鉴赏方面,愿拜你为师!”
尼玛!
唐易心道,这特么都是什么事儿啊,侯如海怎么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而且人到中年乐,刚才还冷嘲热讽,怎么突然成这副德行了?
他真是没想到会出现拐弯拐这么大的一个变化,而且周围还围着一堆人呢!这侯如海真是够可以的!
“我不通笔墨,只是略懂古玩,侯先生言重了,我如何当得起?”唐易用力才抽出了侯如海紧握的手。
“这是我的名片,唐老师有什么事儿尽管吩咐,今后你就是我侯某的老师了!”侯如海说着,便掏出一张精致的名片递了上去。
唐易哭笑不得,但当着这么多人,也不好驳了侯如海的面子,只能收下了。侯如海接着又索要电话,唐易只得又给了他。
不过,末了唐易加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