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万块,已经超出了老人的心理预期。本来,他见唐易如此识货,打算只要超过五千块就卖的。
“那怎么行?你只是看看,哪能再收你一万块?”老人连连摆手,“你如果真打算一万块买这支笔,你来我家,我免费让你欣赏那几样东西就是了!”
唐易也摆了摆手。
“老人家,你这就错了。你说的这几样东西,虽然我没见过,但是从在这支笔上就能看出,绝对不是普通的东西。欣赏这几样东西,付出的代价未必比买这一支笔要低。”
“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凑齐这么一套,这种几率太低了,如果四样东西分散在全国四个地方,我光是去这四个地方的来回飞机票,一万块钱恐怕就打不住啊!”
老人耐心听完,也摆了摆手,“小老板,你也不用安慰我了。这样吧,你先跟我去看看家里的那几样东西,然后你再决定买不买这支笔,如果真的是古玩珍品,能让你欣赏得满足高兴,我再收你两万块不迟。”
老人都这么说了,唐易只得笑着点了点头,“老人家,这时候我走不开。这样,你给我留个电话,我再跟你约时间,你要是着急卖,我估计下午我就差不多有空了。”
“不着急,不着急,这两天都行!”老人说完,让唐易拿起了一支笔,给唐易留个联系电话和地址。
字体古拙隽秀,唐易忍不住赞叹了一声。
老人留下电话地址之后,直接把这支诸葛笔放到了桌上,“这笔先放在你这里,你再仔细看看,一万块不是小数,别出什么差池,去我家的时候带上就行!”
“这怎么能行,还没给钱呢!”唐易推辞道:“不行我先给您一部分钱。”
“你这么大个店,还能跑了不成?你也不用先给我钱,毕竟那几样东西还没看呢!我一把年纪了,看人不会错,你这小老板,一看就是信得过的人!”老人起身要走。
“等等。我给您写个收条!”唐易拦住老人,执意写了收条,并在收条上写明了协议价格是一万块。
“那我就不多打扰了。”老人拿起了收条。
唐易将老人送出店门,心里盘算着,下午毛逐差不多就该过来了,这一套文房四宝如果真的都是唐宋年间的物件,即便只是欣赏一下,那也是值得的,而且还帮了老人一把。
一想到毛逐,唐易接着忍不住苦笑一声,这要是让毛逐知道了,肯定又会说:“有钱烧的!装逼货!”
唐易微微摇头,走到了桌子边上,啜了一口茶,又拿起这支毛笔看了起来。
“虽然笔毫秃了不少,但毕竟是用秃的,整体能成型。”唐易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道。
看着笔毫,唐易突然又好似觉察到了什么。
“不对啊!”
第270章 笔中乾坤
唐易一边喊着不对,一边连连摇头。
看这支笔,出现的是青色和黑色夹杂的宝光。唐易当时觉得,笔杆是紫竹,木性的,自然是青色宝光;笔毫是动物的须毛,水性的,自然是黑色宝光。
但是,现在他又看了看笔毫,是很普通的狼毫。既然如此,怎么会有如此厚重的黑色宝光?即便是唐宋年间的狼毫,出现宝光说得过去,但这黑色宝光居然比青色宝光要厚!
这也就说明,笔毫比笔杆的价值要高,这怎么可能?这狼毫,是用黄鼠狼的尾毛做成的笔毫,是很普通常见的。比之失传的鼠须笔,以及真正的紫毫笔,那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所谓鼠须笔,是用松鼠胡须制作的笔。鼠须笔始于汉代,比如当时的书法名家钟繇,就用的是鼠须笔。更为著名的是,书圣王羲之用鼠须笔写成了绝世旷古的《兰亭序》。如今,鼠须笔的制法已经失传,算是名存实亡。
而紫毫笔,是用兔毛做成的笔,这个东西很常见,但是真正的紫毫笔,对选材和制作工艺是极为讲究的,所选野兔脊毛,也十分严格。白居易专门写过一首《紫毫笔》其中开始就是这么几句: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
白居易写诗和儿歌差不多,很容易明白,千万毛中拣一毫,容易么?
所以,要说这支笔的笔毫若采用鼠须或者紫毫,其中的黑色宝光比笔杆浮现的青色宝光厚重,那唐易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半截普通的狼毫,居然产生了如此厚重的宝光,就匪夷所思了。
刚才,唐易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和老人交流上,对此并没有多想,现在重新审视,这才发现了问题。而且,这不是一个小问题!
整支笔,就是由紫竹笔杆和狼毫笔毫构成,再无其他。
唐易掂量了一下这支笔。
分量似乎有些不对······紫竹和狼毫组成的这支笔,似乎不应该有这个重量······这支笔偏重了一些······竹子都是空心的,莫非······唐易晃动笔身,并未听到什么响动。其实,这只是唐易下意识的动作,如果笔杆里真的藏着什么宝贝,本来就不应该出现什么响动,否则,早被人发现了。
唐易拉动笔毫,却发现丝毫不能动,不由眼睛一亮,这笔果然被人动过手脚!
对于一般的毛笔来说,笔毫不能动那是很正常的,但是对于诸葛笔来说,笔毫能够拉出一截,却是一个特色。有人推测,这样可能是为了笔毫用秃之后,拉出来可以继续使用,也有人说,这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蓄墨。
对唐易来说,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支诸葛笔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动过手脚!结合笔上出现的黑色宝光,那就很可能是拔下过笔毫,往竹制笔杆里塞过东西!
唐易看看店里无人,当即便拿着笔到了柜台后面研究起来,这样,即便有人来,他也能立即把笔放起来。
没想到,准备费时费力的唐易,很快就把笔毫拿下来了!
本来,唐易随手想转着试试,但是用力之后,微微感觉有些松动,随后唐易戴上手套用力转了几下,居然转动了!
原来,笔毫底部和竹制笔管之间,被做成了螺丝一样的机关。
拧下笔毫,唐易发现,笔管里卷着一张纸。
怪不得摇晃没有动静,塞进一卷纸,怎么会有动静?
不过,一张纸,怎么会浮现黑色宝光?唐易迫不及待地将这张纸拉了出来。
竟然是一封血书!怪不得是黑色宝光!
血迹干涸,已经变得殷红。唐易将纸拉开,纸幅有二十厘米宽,拉开后竟然有一米长,可见当时卷得极为细致。现在让唐易重新卷得那么细,估计是做不到了,血书很难再塞回去。
“崇祯十五年三月,困于松山半年矣。承德泣曰,其子舒可为质······”
崇祯十五年?唐易大吃一惊,这支笔是南唐末年到北宋初年所制,照这血书上的时间,却是明末,也就是说,这封血书最早也是明末塞进去的!
那老先生说是祖传的,但是并没有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祖传,只说清末举家从徽省迁至山海省。而且他说家里有两支诸葛笔,这一支和另一支,为何品相有明显差距?难道不是同时收纳的?
“这些都得问问。”唐易喃喃一声,便低头继续看这封血书。
“绝食数日,忽见范逆,忍吾咆哮,周言善语,及至貂裘加身,终不能自已······”
看到这里,唐易猛然叫了一声,“原来是他!那这血书定不是崇祯十五年写的,这是在回忆!““及后,恩礼有加,却施监窥,吾不出家门,但答问策······”
这段历史唐易很熟悉,心想,血书所写,看来和正史大同小异。
“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一,至辽河,惊问闯贼破京,心悲戚而谋,近京疾行,成矣。及稳,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授秘书院大学士,每念先帝,心痛之。又敕赐便宜行事,江南见落发,心赧抚顶······”
这是要把经历全翻一遍啊!唐易加快了阅读速度。
“顺治四年,老父病卒,回乡守制。经年长思,泣血而书······”
原来是顺治四年写的,那么老人的祖上拿到这支笔,那就应该是清代了。
唐易心想,他琢磨了一年,写了这么封血书,估计就是个忏悔书了。
不过,这么一个历史名人用血写成的忏悔书,出现宝光那也是正常了,至于价值,在市场上,肯定要比这支诸葛笔价格高。而从历史文物价值来看,那更是了不得了。这可是文物实证!
不过,当唐易继续往下看时,却大吃一惊,这并不单纯是一封忏悔书!
“崇祯八年天寿山所藏,断不可落入外族之手,吾虽只担押运之责,然慎尤,随从皆杀之······”
第271章 亨九血书
崇祯秘藏!
这老伙计当年负责崇祯秘藏的押运!
唐易一阵激动,继续往下看去。“后龙堪舆,九龙合璧,一龙为洞,双目窍开,吾已堪任······”
没了。
就这么几句啊?唐易心有不甘,彻头彻尾把这封血书读完了,后面的却又是些什么委曲求全,推行汉制之类的话了。
落款为:亨九血书。
洪承畴,号亨九,明末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血书中所写,基本就是被俘、降清、仕清的经过。崇祯十五年,洪承畴率军被困松山半年,当时副将夏承德提出,可以让儿子夏舒为人质来投降。
洪承畴还算是血战到底,但后来被俘,皇太极三番五次招降,但是洪承畴不为所动。后来,皇太极派了降清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范文程察言观色,最终成功。皇太极曾亲手把自己的貂裘披到洪承畴身上,笼络人心。
不过,皇太极表面上对洪承畴恩礼有加,其实对他采取了软禁政策,他在家中不能任意外出,也不封官,只是咨询策略。
崇祯十七年,洪承畴跟随多尔衮攻明,四月十一到了辽河,这时候听说李自成已经攻下了京城,崇祯皇帝上吊。洪承畴出谋划策,清军出其不意,又拿下了京城。
满清入京之后,顺治皇帝对洪承畴面儿上还是很器重的,任命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还兼着都察院右都御史,并授秘书院大学士。洪承畴由此成为清朝的第一个汉人宰相。
顺治二年,南京被攻克,多尔衮下了一道“剃头令”,所谓“留发不留人”,江南民众激烈反抗,攻克南京的多铎根本控制不了局面。这时候,洪承畴又出马了,被“敕赐便宜行事”,到南京安抚民心,平定乱局。
而这封血书,是顺治四年,洪承畴的老父去世,他回乡守制时写的。应该是写完后,藏到了这支住诸葛笔当中。而这支笔是如何流落民间,又被老人的祖上所得,那就无从考证了。
洪承畴这个人,是很复杂的。一开始,传来的是他战死的讯息,可是后来降清的消息传来,都傻了眼。在古代,大多数民众喜欢用极端的“忠”和“奸”来评价历史人物,那么对于前明遗民来说,对洪承畴的评价可想而知,从血书中不难看出,崇祯皇帝曾经极为宠信洪承畴,连这押运秘藏的事儿都让他来干,所谓的“押运”,那可不是单纯的押运,而是押运到地方,再封藏起来,可以说就是随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