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4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烺看着徐惇,道:“教材是你主笔,我审核之后确定的,但现在发现了wenti。”

    徐惇动了动喉结,还是镇定地听着。

    “教材中有十六处提到了忠于大明,忠于大明皇帝。”朱慈烺也用低沉得近乎冷漠的声音道:“另外还有四十二处提到了忠于锦衣卫,不得背叛锦衣卫。同时关于忠于大明和帝室的内容只有陈述宣教,没有任何案例。而忠于锦衣卫、不得背叛锦衣卫的内容之下则有八个不同案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解读。”

    这的确是个大wenti,大到足以让我人头落地。

    徐惇心中暗道,身体反倒放松了。如果皇太子相信自己有不臣之心。此刻就不是与皇太子两人在书房说话了。

    东厂也有自己的拘留所。

    诚如朱慈烺自己说,谍报学院的教材是徐惇主笔,他亲自审核。当然,审核重点放在了技术上,思想政治方面只是一扫而过。这主要是因为朱慈烺本人并不是个政治敏感的人,也缺乏大兴文字狱的天赋。

    同样。东厂整理出来的数据看起来骇人听闻,但将十六、四十二、八等数字融入三十万言的“巨著”之中,其中还有大量图画、案例,就像是沙漠里沙子,很容易被人忽略。

    “殿下,是微臣的过失。”徐惇当然不愿意承认这是犯罪,而且他本来就没有任何贰心。

    “也是我的过失。”朱慈烺道:“这件事不keneng简单一句改教材就结束的。”

    “臣愿一力承担。”徐惇道:“不过臣希望能够流放辽东。主要是臣实在受不了潮热的天气。”

    朱慈烺扯动嘴角,道:“锦衣卫与东厂只有业务监督和权力制衡,不存在个人恩怨。”

    听到这个定性。徐惇放下了心:起码死不了了。

    “他们这么做的目的,说穿了只是眼热谍报班。”朱慈烺起身踱步,道:“你怎么说。”

    “与东厂往来增多之后,臣也发现东厂业务能力低下,原本就有共享谍报班的打算。”徐惇在退步时仍然不忘坑一把东厂,真是将“蛇蝎心肠”演绎到了极处。

    朱慈烺点了点头,却见徐惇继续道:“不过当时臣想单独开班帮助东厂培养人才,既然这教材不妥。此事自然不该如此操作。”

    “说来听听。”

    “殿下,”徐惇脑中运转如飞。“如今收罗情报的衙门在大明共有四家。我锦衣卫、东缉事厂、总参军情司、兵部职方司。虽然各有偏重,但许多基本知识却可以共通,而且个别特长在四衙门都有用处。臣以为,可以谍报班为骨干,建立一所大学堂,专门培养各种人才。然后由四家各自选拔,各取所需。”

    “教材也是由四家共同出人力编写,教员就从四家抽调。”徐惇道。

    朱慈烺闻言一听,也不由佩服徐惇的反应和果决。

    如此一来,锦衣卫看似失去了一个固定的人力宝库。实际上却将影响力扩张到了四个情报部门。无论怎么说,谍报班仍旧是骨干,而教员肯定也都是锦衣卫出身东厂如果能有足够的教员,也不用眼红锦衣卫了。

    从名声上看,兵部职方司和总参军情司都胜于锦衣卫和东厂,但兵部职方司更需要地图绘制方面的人才,军情司需要情报分析方面的人才,与锦衣卫、东厂需要的谍报人才基本不重叠。

    只比较锦衣卫和东厂的话,恐怕更多人愿意选择天子亲军的锦衣卫。

    徐惇这招退避三舍之中,还蕴藏着以退为进的意思。

    朱慈烺没有理由扼杀内部竞争。只要能够拿出成绩说话,无论他们谁赢谁输,都是大明获益。

    朱慈烺装作没有看透徐惇的心思,道:“你能如此息事宁人,正是我所乐见。”

    徐惇微微躬身,道:“若是能够因此弥补累臣之过,臣也安心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

    这所学校因为性质wenti,并不能像武备大学那样明目张胆地喊出“谍报”两字。在朱慈烺前世,renmen常用“无线电报培训班”或者“速成班”之类的名字打掩护,而现在肯定是不能用的。

    “校名就叫:皇明国安大学吧。”朱慈烺道:“我过些日子会题写好校训送去锦衣卫。”

    校训就是:卫国安民。

    “谢殿下。”徐惇谢道。

    朱慈烺看了看座钟,客气地端茶送客。

    的确一如属下们对他的评价,对事严厉得乃至严苛,对人却温柔地乃至于溺爱。

    ……

    崇祯二十二年,天下越发安定了,但战时制度的后遗症却越来越多地浮现出来。

    对人类社会而言,任何制度都像是一种新的病毒。这种“病毒”如果能够适用。就会成为疫苗,帮助维持更健康的文明状态。一旦失控,就keneng对整个社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历史上的改革家都可以算是医生,有些人成功了,比如制定周礼的周公,坚定推广郡县制的李斯。也有些人失败了。结果就是给整个文明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疤痕。

    朱慈烺在崇祯皇帝、在周后、在无数属下、臣民眼中戴着层层光环,但只有他自己zhidao自己的斤两。作为一个在后世勉强可算作成功人士,朱慈烺并没有伟renmen的高瞻远瞩和奇思异想,更没有毁掉一代人的人生也要付诸实践的魄力。

    他只是个学习者。

    所有推行的政策制度就像是有实验数据的配方,唯一需要的就是根据“体质”控制剂量。

    即便如此,社会调整期引发的治安案件,思想变革引起的伦理争议,后国变时代引起的刑事wenti,都牵涉了朱慈烺大量的精力。在很多时候。朱慈烺只能作为一个观察者静静看着,似乎什么事都没做,但实际上却是绷紧了精神,紧跟实验进度。

    报纸就是他的显微镜,都察院就是他的手术刀。

    ……

    目送徐惇离开了书房,朱慈烺查了一下日程表,终于安心地回钟粹宫去了。

    又到了与长子一起游戏的时间。在孩子三天大一圈的时候,这种游戏不能间断。

    段氏本以为这是个培养孩子艺术审美的游戏。因为钟粹宫的一间偏殿了摆满了宫中收藏的画作。还有泰西传教士进贡的西洋画。

    听说那都是用鸡蛋黄调出来的色彩,所以叫做蛋彩画。

    不过具体的游戏内容却与艺术无关。

    朱慈烺弯腰牵着小秋官的手。走到一副泰西蛋彩画前,道:“仔细看哦,五分钟后爹爹要提问。”

    小秋官看了一旁宦官抬着的座钟,略有些紧张地盯着画作,一动不动。

    当宦官提示到了五分钟,朱慈烺便命人将画作转过去。

    “画上有几只鸟?”朱慈烺问道。

    段氏吓了一跳。她压根没有看到画上有鸟。

    这明明是一副少女和朋友在河边散步的画。

    “三只。”秋官奶声奶气说道。

    “在什么位置?”朱慈烺又问道。

    “一只在树上,还有两只在湖上。”秋官咬字已经清晰了,但还带着幼儿说话的气促。

    “那只鸟停在哪棵树上?”

    “在第二……、三!这边第三棵树。”秋官伸出肉噗噗的左手,在空中摇了摇。

    “那颗树有叶子么?”

    “有。”

    “几片叶子?”

    “……”秋官看着父亲,眼中蒙上了一层水汽。

    “让你看仔细的。”朱慈烺道:“不要扫一眼就过去。要记忆、思考!好了,换个简单点的,湖上有几条船?”

    看着父子两人的游戏,段氏觉得很受打击。她也看了五分钟,但一个wenti都答不上来。不过换个角度想,这点上似乎能说明孩子的确遗传了父亲的天资,说不定年纪再大点,也是个神童似的人物。

    不过既然如此,为何皇太子拒绝了父皇册立秋官为皇太孙呢?

    按照大明的传统,皇太子的嫡长子在周岁之后就会被册立为皇太孙。神庙时候因为有国本之争,所以皇太孙的册立也拖延了。前些日子崇祯提出在年内册立太孙,却被朱慈烺婉拒了。

    是因为皇太子对这个神童儿子还不满意?嫌他不够神?可这世上又有几人能够像他那样生而知之呢?

    段氏已经忘了游戏,沉浸在自己的忧虑之中。……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六一七 弓箭行人各在腰(8)() 
因为皇太子反对册立皇太孙,引起了朝野普遍忧虑。大明是个重视传统的国家,嫡庶有别,长幼有分,嫡长子必然是皇位的继承人。现在皇太子有虚席以待的苗头,是否会造成第二次国本之争?

    朱慈烺给出的理由很简单:遽然给予厚位,恐怕不寿。

    这个理由虽然牵强,但小孩子要贱养才能平安长大却是民间普遍认知,拿到这个解释也能聊以安慰。 ”“章节更新最快

    很快帝室和百官就从册立皇太孙的wenti上转移了注意力。

    因为永王慈炤要去京师讲武堂读书了。

    别说皇室,但凡家中有些财力的人家都会延请西席,在家中教授子弟读书。之所以有些人家进士辈出,正是源于这样的优质教育。在士人眼中,只有家境一般的人家才会去义塾、社学,自然是不keneng成材的。

    皇室子弟的读书进学更加复杂一些。首先从教材而言,虽然也是理学的一套,但历史和古文教育比寻常士子读的更多。而且不用学习时文制艺,对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的学习反而更重要些。在完成了基础文化教育之后,就是各种治国方面的教育,包括大明典制之类。

    朱慈炤要去讲武堂读书,可以说是皇室迈向民间的重要信号,也可以认为是对皇室传统教育的破坏。

    如果没有朱慈烺一力支持,崇祯和周后都不肯放他出宫。

    讲武堂虽然属于乡学,但入学便计算军龄,为大明现役军人。毕业之后分配入各旗队,根据成绩不等授予士官衔职。如果成绩十分优秀,还可以保送进入武备大学,优等毕业生可以直接授予上尉军衔。

    从这个角度而言。朱慈炤非但是入学读书,更是参军入伍了。

    “如果有皇室宗亲入伍,那对于提高武人地位是很有帮助的。”朱慈烺对段氏道:“想当年祖宗也是披坚持锐打的天下,我也曾亲临战阵,有什么丢脸的?太祖高皇帝还当过和尚和乞丐呢,相比之下入伍岂不是上档次得多了?”

    段氏看着乳母牵着的小秋官。道:“大人还是希望自家孩子能够读书上进。”

    朱慈烺笑了:“上进?他再进一步就是我这个位子了。”

    段氏瞬间回过神来,分说道:“并非只有地位上往上走才是上进呀。从蒙昧无知到通达明理,这岂不也是上进?”

    “这般说来也对。”朱慈烺道:“军队里更容易学得通达明理。对了,明日我亲自送慈炤去讲武堂,有些事顺路交代一下。”

    朱慈烺乐见慈炤能够开这个头,但也要顾虑到永王这个身份对的教学秩序的破坏。在操场上,教官是否敢对慈炤下令乃至下手?周围同学得知他的身份,是否会故意溜须奉迎?一旦出宫,慈炤的权力就会大得令人仰视。是否会对十六岁的花季年龄产生不良影响?

    朱慈烺要交代的,便是这些事,比之崇祯、周后更担心永王是否能吃好穿好,是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