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黑卡-第6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磊就知道药二一定还有下一步的行动,以他做事的风格,不把戴振兴彻底踢出启宣,他是绝对不可能中途罢手的。

    “你觉得戴振兴那个公司是怎么回事?”石磊虚心请教。

    药二随即洋洋洒洒说了很长一段,主要是用直接的数据分析戴振兴在澳洲的公司以及他们公司主导的新项目,再有就是欧洲的那个财团。

    药二告诉石磊,戴振兴的新公司,原定是想开设在非洲的,甚至都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了,但却不知道出了什么岔子,最终导致计划流产。

    然后,他才来到了华夏,把新公司的第一市场定在了国内。

    戴振兴远没有他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么财大气粗,他在澳洲的公司,股价的确维持的不错,但是,药二却查到了那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出现了不小的问题,三个月前,股价曾经重挫。但是,随着欧洲那个财团的介入,以及合作意向的出现,导致其股价回升到了正常水平,甚至比之前还要略高一些。

    但是药二相信,戴振兴的公司一定已经难以为继了,欧洲财团的利好刺激,维持不了太久。

    而欧洲那个财团大笔资金的注入,仿佛也只是走了个过场,并且戴振兴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他手里的股份至少因此减半。

    之所以会知道这些,是因为药二查到那家欧洲的财团,在注资戴振兴之前,已经从其他股东那里收购了超过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收购的价格,甚至比当时的股价还低,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充分表明,即便有欧洲财团的介入,那些股东也已经对戴振兴的公司失去了信心。

    而戴振兴自己,本身也仅仅只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五多一点点的股份,即便他不再出让任何股份,欧洲那个财团也已经成为了他们集团最大的股东。

    在这段操作之中,戴振兴让出了至少七个点以上的股份,套现达到十亿澳元,这不得不让药二怀疑,如果不是欧洲财团伸出援手,戴振兴的公司恐怕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而欧洲财团的介入,显然不是来帮扶戴振兴的,他们必然会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回报。

    这个回报从何而来,就很值得深思了。

    在非洲启动项目的阶段,根据药二的调查,戴振兴至少付出了超过三亿美元的代价。而这,几乎就是打了水漂。

    并且,这笔钱是戴振兴的个人支出,跟他的集团,以及欧洲的财团没有半毛钱关系。

    三亿美元啊,就这么打了水漂,可戴振兴还能跟没事人一样,跑到华夏来大肆许诺,这表明,一旦这个项目让他操作成功,很可能给他带来三十亿乃至更多的回报。

    戴振兴已经是在剃刀的刀锋上跳舞了。

    “在国内,据我的调查,戴振兴至少也已经砸出去两到三亿美刀,其中,光是董家,就拿走了一亿多,而许家,在这件事里,也已经拿到了至少五千万美刀的实际收入。而他们付出的代价,仅仅只有许志达手里的那一个点。”

    石磊倒吸了一口冷气,五千万美金,那就是三亿多软妹币,许志达的一个点,有这么值钱?这可是翻了一倍都不止的溢价收购啊!

    “都以为戴振兴是带着金矿来的,可是,他出让股份套现的那十亿澳元,换成美刀还不到八亿,迄今为止,已经出去了八成。戴振兴已经没什么钱了。”

    石磊默默的点了点头,看来,这个戴振兴所图相当之大啊。

    “所以,我从他们公司,搞来了一些实物,就是他们打算在华夏大肆投产的石墨烯产品。我把他们的产品送到了欧洲和美国的几家研究所,正在做分析。我相信,一定是产品本身有巨大的问题,否则,真要是像他们宣传的那样,这种项目,直接在欧洲或者北美开启,显然更容易拿到投资。但戴振兴从一开始,就将目标放在第三世界国家,这是我最不能理解的。”

    “你是想说,他们的环保材料,其实根本就不达标?”石磊道。

    药二笑了两声,说:“我现在甚至怀疑那不仅仅是不达标的问题,很可能所谓石墨烯根本就是个幌子,内里还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挂羊头卖狗肉这种事,可不是只有咱们华夏才有,所谓的环保新能源,很可能完全就是假的。”

    “也就是说,只要能证实他们的项目是有巨大缺陷的,戴振兴就会立刻被踢出局?”

    “这还得看董家是不是利欲熏心了。真要是打算不顾一切的赚钱,这事儿也不好说。我个人建议,一旦我拿到证据,你就把东西递给那位老人吧,地方政府有可能为了大项目而放弃一部分原则,可中央不可能如此本末倒置。这些年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上的代价,已经相当严重了。”

    “好,你尽快把证据给我。”石磊挂断了电话。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接近事实的真相

    石磊挂了电话,石磊才知道,戴振兴的目的原来是这样。

    难怪,他不惜斥出巨资,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跟石磊合作,他的目的从来都不是石磊,也不是启宣,而是石磊背后隐藏着的跟政府的关系。

    戴振兴显然并不了解,启宣之所以会跟政府方面的关系如此良好,并不是因为启宣这个项目有多受到政府的重视,而是石磊本人。

    他在悉尼的时候,把石磊当成一个游手好闲的二代,而且,还是把石磊当成了官二代。

    他显然听说了启宣上央视新闻联播的事情,在他看来,即便是富二代创业,也绝不可能让央视这种党的喉舌为其背书,石磊的身份必然是个官二代。而且,其祖辈在国内政府方面的影响力相当之大。

    被石磊拒绝之后,戴振兴也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个结果,他转而把目标放在了其他的地方。

    非洲的操作,显然就是目标转移的结果。

    可很显然,非洲项目失败了,连非洲那种地方都不敢接受他的项目,可想而知这个家伙到底在搞什么玩意儿。

    应该是受到欧洲财团的压力,毕竟,欧洲财团收购了他公司的大部分股份,甚至还帮他套现出了十亿澳元,那可是接近八亿美刀啊。这种套现,显然并不是人家觉得他们公司的股份真的值这么多钱,而是用收购其股份的方式,对其进行资助,让他去布局完成现在要操作的项目。

    戴振兴无奈,只得将目光重新投回到华夏,好巧不巧的在英国巧遇石磊,他自然再度想起石磊的身份。

    可接触下来,他依旧遭到了石磊的拒绝,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对石磊进行了完整的调查。

    调查的结果让他大惊失色,本以为是华夏官二代的石磊,居然什么都不是,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创业者。

    戴振兴甚至把石磊身边的关系调查了个干净,发现他最大的倚仗也不过是跟虞家以及白家的关系。

    甚至于,戴振兴都不知道虞家现在跟石磊是怀有感恩戴德的心理的,他对石磊的认知,还停留在虞家当初对石磊颇有怨言的基础上。

    而白家,石磊也不过是跟白家的养女陈哑女有个干亲的关系,这在戴振兴看来,石磊的背景根本就不值一提。

    白家和虞家,在华夏当然都是拥有强大影响力的,但他们跟石磊之间的关系,显然并没有好到可以为其背书的程度。并且,即便是白家和虞家,应该也不足以影响到央视这个喉舌。

    于是乎,戴振兴想当然的认为,石磊之所以能得到那么多的政治资源,完全是因为这个项目顺应了中央的心思。

    在华夏高速发展的今天,地铁和公共交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疯狂扩展,使得中央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有些捉襟见肘。而石磊所做的这个启宣,正好是中央最需要的,这甚至可以为华夏严重的污染问题,做出一定的贡献。

    中央的重视,并非来自于石磊的背景,而是来源于石磊操作的项目。

    而之后跟各地政府的合作,之所以会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也并非是因为石磊有什么强大的背景,而仅仅是在启宣为首的诸多共享单车公司蓬勃发展的局面下,政府当初主导的绿色单车,已经成为了连鸡肋都谈不上的废品。政府急需甩脱这个包袱,启宣的横空出世,无疑给了政府一个甩包袱的最好机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导致了启宣的今天。

    戴振兴越发觉得,石磊毫无背景,他所有得到政府优待的地方,就是启宣。

    所以,他调查了石磊身边的每一个人,终于让他发现了可趁之机。

    那就是许志达。

    其实许志达原本也顶多就是有点郁闷,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得到没有成正比,他没有想明白,石磊和董驰青这样对他,正是基于对他的信任。否则,他们怎么可能把开创局面的重任交给他?

    但许志达的郁闷,还真达不到会想要跟石磊和董驰青翻脸的地步,他也从未想过要暗算石磊和董驰青。

    戴振兴趁虚而入,本想回国找他,没想到许志达被“发配”到了伦敦,戴振兴顿时意识到,这是个无比良好的机会。

    他想方设法的接触到了许志达,天天请许志达吃喝玩乐,这样的“朋友”关系,当然是最容易建立起来的,许志达原本也是个富二代,这些也算是他骨子里,基因里的东西。

    熟悉了一些之后,戴振兴就开始假意询问许志达,说看出他似乎一直都很不开心,每天都在发泄自己郁闷的情绪。

    许志达并未设防,毕竟这是英国,他想不到一个澳大利亚人会对自己有所图,于是乎,戴振兴没费什么劲儿,就把许志达的心里话套了出来。

    戴振兴当然是起到了一个坏人应有的本分,他不断的附和着许志达的话,同时痛斥石磊和董驰青不顾哥们儿情谊。

    在戴振兴不断的火上浇油之下,许志达对石磊和董驰青的不满达到了鼎盛。

    看出这一点的戴振兴,成功的利用了许志达的情绪,又确定了董驰青已经把股份转给了许志达,他开始了他真实的计划。

    “曼巴,你这样不行的,你看,他们根本没有把你当回事。就连把股份交给你代持,也只不过是给了你百分之三十五。你有没有想过,董驰青为何会这样?他为什么不把他手里所有的股份都转给你?因为,你也有一个点的启宣股份,他如果把他手里的股份全都给你了。你就成了启宣第一大股东,石磊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许志达怔怔的看着戴振兴,心里已经被戴振兴这句话点燃了一些东西。

    戴振兴不失时机的继续进言,表示许志达已经和石磊是平起平坐的大股东,而且能力丝毫都不比石磊差,甚至比他犹有过之。为什么不能自己坐上董事会主席的位置呢?

    在戴振兴一再的挑唆之下,许志达终于开始尝试逼宫,而由于戴振兴在背后的运作,再加上那些投资公司本身就对石磊和石强迟迟不肯开启c轮融资有所不满,导致许志达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定了他的第一次逼宫之举。

    轻而易举的成功,让许志达相信石磊对启宣的影响力和控制权并没有那么大,之前戴振兴数次在他心里埋下的夺取启宣控制权的种子,终于开始生根发芽。

    而后,戴振兴更是接触到了许家,通过许家又接触到了董驰青的父亲董毅,整个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