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初期往合资的公司投两千万,用来采购一批设备。
最近还要再投入一亿,霍家已经联系好施工团队,就快要动工建设。
你问这个做什么,也想要投资?”
“我只是随便问问,家里没有这方面的产业,我不打算涉及它。”
韩宣心想那两千万人民币危险了,周围人太多,照顾影响,没有直接对李市长说他被骗的事。
骗到两千万还没跑,说明对方很心黑,还想要剩下的钱,一时半会儿不会离开,想想办法或许还有机会能把钱追回来。
没有都去华为,这些人要是今天全不上班,那么鹏城市政府就瘫痪了。
只有张书记和李市长陪着,在韩宣邀请之后,奢侈了一回,坐进劳斯莱斯汽车里。
得知这些车售价超过一千万人民币时候,即使城府再深,也忍不住表示出震惊。
警车和市政府的车,在前面开道。
韩宣这回来华夏,半点没感受到压抑,有的只是热情。
先前住在这个国家,产生近亲相斥的情绪,看很多事物都不爽。
而现在,或许因为当初是平民,现在成首富的缘故,许多事不一样了。
。。。。。。以前敢让副省长坐副驾驶,他还乐呵呵的很开心?
第1152章 暂住证风波
现在的鹏城,还不是将来人们印象里的那座繁华大都市,和韩宣记忆中相比,有着天翻地覆的差别。
路上大多是自行车和摩托车,偶尔能看见麒麟公司出产的低端熊猫车,数量不少。
不着急直接去华为,他提出想要先在市区内逛逛,机会难得,不是谁都可以亲眼目睹,将来只能在老照片里见到的场景。
透过车窗往外看,汽车总站门口的公告牌那里,有人张贴招工广告后,便有一大群人扑过去询问,看情况应该是由于就业岗位太少的缘故。
一些工厂的员工,举着的纸牌上面写道“招收优秀电焊工,底薪1000元!”、“招英语翻译,一个月2000!”等等。
这些算是高端类的活,有人眼馋,但没有相应的技术,不敢去应聘。
有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出的工资有七八百,可那意味着很大的劳动强度,即使是这样,也依然不断有人上前询问。
现在人们缺少的不是力气,而是工作赚钱的机会,除了几个经济特区,其他地方还很少能看到类似的场景。
不得不说,现在华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从人们穿衣着装方面就能看出来,经济实力还没有跟上,哪有钱去买时髦体面的衣服。
警察骑着摩托车到处巡逻,大部分都是初来鹏城的人们,不怕他们,但接着画风就变了。。。。。。
刚才摊贩林立,人流如织。
突然间,街上有些人开始跑了起来,刚开始只有几个,转眼间就变成满街人都在跑。
在煎饼果子摊买东西的大妈,连买到手的食物都不要了,弯腰抱起孩子,满脸焦急神色,撒腿就跑。
这时听到街上有人在喊:“查暂住证了!快跑!”
随后发现,一队队身穿迷彩服的联防队员,手里拿着警棍,从街头和街尾包抄而来。
大概是早就布下天罗地网,只等着瓮中捉鳖。
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张书记,清楚知道发生什么,脸顿时黑下来,他非常不希望韩宣见到接下来的事情,但想要阻止已经太迟。
安雅也跟着韩宣一起往外看,面带疑惑神色,只听见有人喊道:
“不准跑!
再跑就打断你的腿,检查暂住证!
没有?
靠墙蹲下!双手抱头!快!”
刚才车站门口还热热闹闹的人群,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街上只剩下那些没有暂住证,又跑得慢被抓住的人们。
街头街尾都能听见打骂声、耳光声,棍棒击中身体某个部位的闷响声,也能听到哭喊和求饶声。
场景十分混乱。
有人大声反驳说:“都有身份证了,为什么还要暂住证?!”
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但没人回答他。
一位联防队队员拿着棍子,狠狠给了他胳膊一下,或许这也是种回答吧。。。。。。
被抓住的那些人,今天很幸运。
前面一辆市政府的车里,李市长的秘书气急败坏推开门跑出去,对那些抓人的联防队员们,说了些什么。
对方将信将疑,看见这些貌似很贵的车,明白可能真的有大人物过来视察,于是把那些没有暂住证的人,都给放了。
脸色很心疼,只要抓住一个,罚款的三百块里,就有一部分属于他们的油水呢。
大概是不相信联防队员会好心放掉自己,一些人还傻愣在那没有走。
等察觉是真的放自己离开,这才带好行李,一瘸一拐夺命狂奔,脸上表情开心坏了。
韩宣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开心,但亲眼目睹的事实就是如此,可能在为省下罚款而高兴吧。
还没有询问,张书记便头疼解释道:“刚才那真是、真是……”
他突然发现,自己根本没办法解释。
好半天才继续开口:“建立经济特区之后,每天都有无数人希望来我们鹏城,寻找发展机会。
外来务工人口太多,导致政府不好管理,犯罪率大幅提高,所以推出了一种叫做暂住证的登记办法。
刚才他们就是在检查这种证明,这些人的执法方式太过暴力,我回去绝对会严厉整治,一定要让这种乱象消失!”
听说“暂住证”时候,韩宣大概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了,它被称之为“外来打工者永远的痛”。
直到重生之前,某些大城市还依然保留着这种法律规定。
可能这些城市的管理者们,也有着自己的苦衷,不过国人居住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却只能“暂住”,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相比起用来限制人口流动的证明,他更在意这种近似、或者说就是野蛮的执法方式。
因为没有暂住证而被打,无论用哪一种道理来思考,也都说不过去。
联想到将来闹得很厉害的众多起城管事件,脸色很不好看,拍拍安雅的手安抚她,她被刚才发生的场景吓到了。
开口说道:“确实应该好好治一治,刚才我看得很清楚,那些百姓们明明什么都没干。
之前我觉得这里的人很友善,刚才见到那些人的做法,让我很没安全感。”
不知道该怎么接口,张书记脸有些红,语塞说:“一定改,一定改……”
这只是参观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暂住证”由鹏城首创,抓捕没有暂住证的居民,已经成了如今年代里,这座城市的一个特色。
被抓到的人如果拿不出暂住证,而且也没钱罚款,会被送到樟木头镇。
就算运气好,没被收容过,那些外来务工人员,至少也应该去樟木头拿钱去赎过自己的亲朋好友。
车里刚才和谐交谈气氛,因为刚刚的事情,一时间安静下来。
张书记清楚发现韩宣不高兴,心里又气又急,屁股上像是长了钉子。
怕他再看到什么不合适的画面,于是亲自指路,带他去参观人流众多,能够感受到鹏城繁华的华强北电子交易市场。
曾经有人夸张地说,华强北打个喷嚏,全国电子产品都会感冒。
到处都是用车拉着成箱货物的商贩,将从华强北批发到的商品,比如电子表、电动剃须刀这类小玩意,带回商业还不发达的小城镇,能获得几倍、甚至十多倍的利润。
华强北最初借着地利、政策方面的优势,从香江、宝岛等地进口电子类商品发展起来,最近已经能看到些本土工厂制造出的山寨产品。
之前查山寨蓝莓手机的货源,追查到的一处销售点,就位于华强北。
已经清楚知道,是谁在幕后山寨自己公司的手机,那是一伙宝岛商人。
不过韩宣目前还没有动作,他觉得这些无良商人位于华夏的组装工厂,似乎有点用处。。。。。。(未完待续。。)
第1153章 本科生与技术工
“我们国内目前最缺的是技术型人才,这些年来增加的就业岗位很多,但那些从乡镇农村出来务工的人,大多都不具备某方面专业技术。
来到大城市后,虽然找到工作没问题,但是很难拿到优厚的工资。
工厂里缺技术工,机床操作、各类设计师什么的,几乎都缺。
中央最近正在考虑扩大各所高校的本科招生数量,不过这样一来,那些高校的资源就不够了,说到底还是学校数量太少。
如果多一些像你爷爷那样的人就好了,据说沪市的雪山大学教学水平很不错,几乎人人都会一门外语。
有位同事今年年初去参观过,回来之后告诉我们说被吓到了。
听完一节课之后,发现教学方式跟国内其他学校完全不同,学生们对一些事情很有看法,等从学校里出来后,都是精英啊……”
张书记打破宁静,开口说出这段话,车队正离开市区,前往华为公司总部。
离开市区后,见到的厂房很少,偶尔还能看见农村,房子挺破旧。
韩宣可不敢小看这些农民,将来都是让人眼红的“拆二代”。
他老家当初有三十多亩地,连老房子一起,拆迁分到市区的三套房,还有上百万现金。
所以清楚知道这些大城市周边的居民,将来会有多快活,等城市扩张时候,轻松松松就能拿到许多人累死累活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只是因为他们住了个好地方而已,无关自身努力,难怪会有那么多人觉得征地赔款不公平。。。。。。
水田里长着绿油油的水稻,差不多还有一个月时间就能收获。
将来鹏城会成为全国首个没有农村和农民的城市,这个年代周边土地暂时没有开发,依然还有人在种植。
不过许多土地已经荒废,不知是已经被人买下,准备建设工厂,还是农民跑去城里打工,没时间打理自己家的土地。
一般来说,农民种田确实挣不到钱,只能图个温饱。
海南农民最幸福,因为一年可以种植三季水稻,粤省也不错,能种两次。
相比起水稻,小麦的价格略低,而且产量比杂交水稻低,因此华北平原附近,每年只种一季稻、一季麦,农民的收入更少。
沿海地区台风天气多,会影响到水稻产量,某些灾害严重的年份,说不定就会血本无归。
相比而言,打工虽然累了些,但能挣到更多的钱,他们如果不能工作和种田两边都照顾到,很多人宁愿丢弃土地,跑去城市里上班。。。。。。
雪山大学建好后,已经招收两届学生,第一批入学的那些,正在上大二,全校总共只有七百多位学生,老师的数量却已经近百。
做为华夏第一所完全由外资捐赠的高校,雪山大学在老爷子的要求下,得到一些政策方面的特殊支持,比如说可以独立设定招生政策、自主招生。
学校里许多教授,都是从耶鲁、斯坦福、剑桥、香江中文等世界知名大学请来任教。
虽然他们在原属学校时候,不是最出色的老师,但能够在那些学校任职,并且被老爷子找的猎头公司看中,说明本身的知识水平绝对过硬。
雪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