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申城,新专辑目前的累计销量已经正式突破了30万盒大关,达到了333709盒这样的骄人数据。即使新专辑的销量早已下跌到了日销一千盒左右的“惨淡”成绩,申城个人专辑销量记录第一名的宝座已经稳稳的归到了叶梓的名下。
与此同时,媒体上也开始高调呼吁,夕晚节目组不应该无视叶梓取得的好成绩,不应该无视这样优秀的一位年轻歌手,明年的这场盛会理应有叶梓的一席之地。这样的论调尤以申城最多,文慧娱乐的暗中支持是这股风潮的源头之一。
不过在叶梓心里,他现在实在不想跟夕晚搞在一起。
没什么好事儿!
……
转到香江这边,叶梓的新专辑经过快两个月的征程,目前的销量总数也已经慢慢逼近了三白金150000张的数据,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147876张。自从7月29日正式突破双白金销量以来,新专辑在香江地区的日销量进一步萎缩,近一个月一直维持在1300张至1700张之间,并且正在逐步向着日销1000张以下的低销量滑去。
不过这样的成绩已经足够,叶梓的新专辑达到三白金销量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现在唯一还有疑问的,那就是叶梓能不能在三天之内达到这个指标,完成黄子辰的预测。从昨天1185张的日销量来看,希望还是很大的。
在这之前,陈义臣的新专辑已于前天、也就是8月23日正式达到三白金标准(销量总数150764张),只比黄子辰预测的两个月时间多出了区区一天,非常令人遗憾。
现在,就看叶梓的了。
……
小伙伴的成绩温文同样告诉了叶梓,他知道叶梓关心这些。
陈义臣的新专辑在华夏大陆的销量非常稳定,虽然没有像叶梓的新专辑那样一飞冲天,但是绝对不差。
8月8日全面上市以来,16天半个月的时间里他的新专辑出货量已经达到了65万盒磁带专辑(包括云省的80000盒包销数据)、15000张cd专辑。承销方申城音像公司预测这张专辑的销量总数应该能够超过100万盒,最终数据可能会在120万盒至150万盒之间。
这又是一张大卖的专辑!
最近这一段时间,陈义臣在keny哥的带领下转战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停地接受各项活动的邀请,尽一切可能做着专辑的后续宣传工作。
跟陈义臣相比,曾纯的成绩明显逊色许多。
8月16日,也就是叶梓在燕京进行最后一场签售的时候,曾纯的新专辑《想唱就唱》正式摆上了全华夏音像商店的柜台。当天上午9点30分,专辑签售隆重举行,地点仍然是在申城音乐书店。除了叶梓之外,所有的小伙伴集体参加,包括特意赶回来的陈义臣。
曾纯的授业恩师朱枫泊老师当然也到了现场给她压阵,她和应邀而来的几位重量级嘉宾,比如水哥、比如孙清、唐风等申城著名歌星的出现,更是引发了全场歌迷的集体尖叫。
当天的签售相当成功,8189盒磁带专辑中小姑娘自己就亲手签售了接近4000盒,这样的拼命行为也让她的右手连续几天都动不了了。不过效果确实非常好,八千多盒磁带专辑再加上909张招贴海报,这个成绩可是一点都不亚于陈义臣。
申城的歌迷们非常捧场,当天有大量歌迷参加了这次签售活动,音乐书店门外再一次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毕竟,曾纯可是土生土长的申城本地歌手。
签售过后,曾纯新专辑的销售形势可谓有喜有忧。
喜的是在申城本地以及周边省市,新专辑的销量持续增长,追加订单纷至沓来,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云省以及云省周边省市。忧的是一到北方,曾纯的新专辑就基本上无人问津,销量极低。而在南方三省以及中部地区,曾纯的名字缺乏足够的号召力,销量也有,但是明显构不成热销。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南方和中部地区好歹还做了一点宣传,打榜的成绩也还说得过去,北方那里的宣传几乎就是空白,出现这种情况太正常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无论是曾纯签约的三家还是专辑的发行方申城音像公司、云省音像公司都对此表示理解,对于目前的销售情况也表示满意。曾纯并不是叶梓和陈义臣那样级别的歌手,各方面对她的要求和希望也没那么大,8天25万盒的销售成绩完全及格,甚至……可以给予一个良好的评价。
根据两家发行公司的预测,曾纯的新专辑在申城当地差不多就能卖到15万盒到20万盒的销量,最终的销量总数超过他们原定的50万盒心理预期完全没有问题,冲一冲70万盒、80万盒的高数据也有一些微弱的可能。
至于百万盒这样的大卖数字,那肯定是与曾纯无关的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章 梅姐的担心
叶梓和温文两人匆匆赶到the/one/studio,一进大门转过那道logo墙,梅姐的声音就在叶梓耳边响了起来。
“臭小子,你可算来了!七仔给了你什么好处啊,一整个星期都见不到人影。”
脚步声轻响,一双手臂已经紧紧的抱住了叶梓,一股淡淡的香气萦绕在了叶梓的鼻端。
“梅姐!”叶梓的脸腾的一下就红了,挣扎着喊了一声。
“不许动,乖乖的让我抱一下。”梅姐轻声“威胁”道:“要不然,我又会想起你开演唱会都不告诉我的事情了,我会非常非常生气。”
叶梓立刻停止了挣扎。
一个星期之前,梅姐一见到叶梓便“大发雷霆”,厉声斥责他没有邀请自己参加演唱会的“恶劣行径”。那一天,叶梓被梅姐整整“批斗”了一个多小时,好话说尽,还被梅姐狠狠的“蹂躏”了一通,梅姐这才暂时放过了他。不过梅姐当时就说了,自己会不会最终消气儿,那还要看叶梓接下去的表现。
现在一听到梅姐的再次“威胁”,叶梓哪里还敢胡乱动弹。
感觉怀里的叶梓不再挣扎,梅姐嘿嘿一笑,“嗯嘛”一声就在叶梓的额头印上了一个淡淡的唇印,又随手揉乱了他的头发,这才放开了他。
温文的偷笑声中叶梓连忙伸手擦拭额头,整理发型,一张脸已经红得都要滴水了。
梅姐哈哈大笑。
“走吧,小叶子,我们进去。”梅姐亲亲热热的挽着叶梓的胳膊,向里面的录音控制室走去。
……
“坤哥,好久不见,这一次又要麻烦您了。”
进了录音控制室,梅姐便放开了叶梓,在沙发上坐了下来,叶梓首先就跟录音师阿坤打了个招呼。
阿坤还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模样,转身跟叶梓点了点头,又继续他的录音准备工作。the/one/studio这里不存在录音师不够的情况,阿坤的录音技术又是香江数一数二的,这一次梅姐的专辑录制叶梓就乐得轻松一点。
录音工作即将正式展开,梅姐就不再跟叶梓开玩笑,整个人的态度立刻认真了起来。
“小叶子,今天先录哪一首?”梅姐问道。
叶梓奇怪了:“怎么,慧姐没有跟您说这几天的录音安排吗?我早就告诉她了啊。”
“说是说过了,今天要录的那首《一生爱你千百回》我也已经准备好了,肯定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小叶子,这一点你可以完全放心。”梅姐的回答极具信心,天皇巨星的架势十足。
这也是梅姐应该具有的表现,一个像梅姐这样地位的巨星,弱了气势那可怎么行。
“不过……”梅姐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小叶子,我说实话,我对你新加的这首歌曲有点疑惑。”
“小叶子,我不是说这首歌曲不好,我自己也很喜欢这首《你的眼神》,但是……上一次你特意打电话给我之后,这张专辑里很多歌曲的编曲我们都交给了鲍必达来做,他做得很好很出色,我们都很喜欢他的编曲风格。目前整张专辑的曲风都是往他的编曲方向靠的,这也是你提出的要求。”
“只是现在你又加了这首《你的眼神》,这么朴素这么朴实的一首歌曲跟鲍必达的编曲风格能吻合起来吗?”
“小叶子,我比较担心这个。”
……
梅姐的担心听上去有些没头没脑,实际上是很有针对性的。要了解梅姐的担心,首先就得介绍一下鲍必达此人。
千万不要被鲍必达这个很洋气的名字骗了,虽然他的国语说得磕磕绊绊极不标准,而且拿的是e国护照,但他却是出生在香江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华夏人。
鲍必达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五岁开始学习钢琴,七岁就能去夜总会演出赚钱贴补家用,十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专业乐手。1978年,时任香江科百唱片公司音乐总监的鲍必达重返校园,专程前往米国berklee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编曲。80年代初期,鲍必达学成之后返回香江,开始参与诸多一线歌手、大牌歌手的专辑制作,比如在徐冠杰、章国荣、林子翔等人的多张专辑当中,都曾有鲍必达的编曲出现。
可惜的是,虽然鲍必达在编曲、制作各方面的能力极强,但是一直到90年代初期,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那就只有84年参与制作的台海电视剧《杨贵妃》的原声音乐,而在大牌歌手、一线歌手的那些专辑里面,他往往仅仅是以编曲的面目出现。
制作人,暂时还轮不到他,哪怕他早已有这样的能力。
叶梓知道这个人的转机还要再过几年,直到他遇见了coco李之后才会真正声名鹊起,奠定他亚洲流行乐坛ding尖制作人的地位。不过在1992年的现在,鲍必达在圈内的名声还仅仅只是他的编曲。作为一个78年就已经出任一家小公司音乐总监的鲍必达,哪怕不说他这十来年混得很惨,没能达到自己的理想高度那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编曲,鲍必达所做的编曲风格特征非常鲜明,那就是中西结合做得非常好,这一点其实跟顾家辉先生非常类似。他的编曲既能很好的体现华夏民族音乐的特色,又能跟西方音乐比较完美的结合起来,不落俗套。
这样的风格用在《女人花》这张梅姐的复出专辑里,叶梓认为是非常合适的。
因为叶梓的出现,梅姐的这张《女人花》专辑比起叶梓记忆中的那一版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原先的那张专辑充满了温暖的呵护和似水的柔情,是一张极好的治愈系女性专辑,非常符合梅姐当时的形象和境遇。但是今世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梅姐提前了两年复出歌坛,那么叶梓在考虑这张专辑的时候,就不能完全沿用记忆中那张专辑的所有要素,必须适当的予以增减。所以在半年前录制《女人花》这首歌曲的时候,叶梓就考虑将这张专辑在女性的温暖柔情基础上,再为它增加一个hifi发烧唱片的因素在里面。
之所以考虑增加这个因素,叶梓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对于前世那一版《女人花》专辑的录音和制作方面,叶梓一直是颇有微词,比如梅姐的声音处理偏硬、人声和伴奏之间的音量比例不够平衡,声场营造有点模糊不清等等,这些细节上的小毛病虽然跟所处时代有一定的关联,但是仍然让这张极其优秀的专辑减色不少。
第二,按照专辑作品的质量和梅姐的知名度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