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艾玛没有立刻回答,还是处于震惊之后,她瞪圆了眼睛,惶恐不安地左右摇了摇,然后凑了过去,低声说到,“你是说,海莉要对杰夫……”艾玛的眼睛不由自主就朝着兰斯的下半身瞥了过去,兰斯倒是很坦然,没有想到艾玛却闹了一个脸红,唰地一下脸颊就变得绯红,连忙避开了视线,“哇哦。”艾玛似乎此时才真正明白“阉割”这个词的意思,冲击力着实有些过于凶猛了——她至今还保留着初吻呢。
艾玛脑海里一团混乱,她不得不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否则她的浮想联翩还不知道会走向何方,“是的,我知道,我是说……我知道我和海莉之间有很大的差别。”艾玛好不容易才把思路整理清楚,“事实上,我和海莉应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我猜想。”艾玛的表情显得有些羞赧,还是没有太多自信,但视线却无比坚定,始终没有退缩,“可就是因为如此,所以我才更加想要出演这个角色,这绝对可以说是一次自我挑战的绝佳良机,不是吗?”
眼前的艾玛,让兰斯想起了上一世刚刚穿/越时的自己。
不仅仅是外行人或者初学者,许多沉浸表演多年的演员也会如此,对于表演总是有种误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打破自我束缚,突破形象桎梏,挑战那种截然不同的角色,希望能够让人刮目相看,他们一心一意地相信着:出演与自己形象差距甚大、或者是相反的角色,才能够打磨自己的演技,并且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但真正优秀的演员都应该明白,外在形象本来就是表演的一部分,出色的演员需要学会利用自己的外型,融入表演之中。或者是遵循形象,发扬光大,为角色注入更加生动的灵魂,比如说汤姆…汉克斯在“阿甘正传”里的演出,憨厚老实、诚恳善良,将阿甘的形象从大屏幕代入了每个观众的身边;又或者是利用形象,制造反差,让形象成为欺骗性的一环,比如说凯文…史派西在“七宗罪”和“非常嫌疑犯”里的演出,平凡普通,毫不起眼,却制造出了反派角色的巨大反差,继而形成惊天反转。
简单来说,外型应该成为表演武器之一。
以“水果硬糖”为例,艾玛出演海莉,这是一个可以的选择。因为艾玛甜美明朗的形象容易制造迷惑,在故事的后半段伸出獠牙,就如同食人花一般,将观众的心理冲击推向极致。可是这需要演员的强大控制力和精准表现力,披着羊皮的狼,这可不是任何一名演员都可以胜任的。
即使是汤姆…汉克斯、杰克…尼科尔森这样的顶尖演员,他们也必须受制于自己的外貌,让汤姆去饰演“蝙蝠侠”里的小丑一角,效果绝对比不上杰克,与演技无关,与外貌的先天限制有关,当然,还与表演方法有关。如何有效利用自己的外型,突出表演效果,这是一名顶尖优秀演员的必修课。
对于大部分演员来说,他们往往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又或者是对角色的理解没有那么深刻,他们只是为了“反差”而刻意制造反差,尽可能挑一些反差巨大的角色,结果反而会毁了角色、毁了表演,也毁了自己。影史最为经典糟糕选角的案例莫过于乔治…克鲁尼出演的“蝙蝠侠与罗宾”了。
兰斯在就读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时就犯过类似的错误,李瑾刚刚穿/越过来时也是如此——甚至就连走路走没有学会,就已经开始想着花样滑冰了。
“罪恶之城”才是艾玛的第一部电影,她的表现十分出色,而且对角色的理解甚至比杰西卡都更加透彻,为电影增色不少,但毕竟还是太过稚嫩,挑战“水果硬糖”这样依靠女主角的表演来牵动剧情的高难度作品——而且还是打破形象桎梏的破格演出,显然艾玛还是能力不足。
“这可能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但也可能是一次毁掉信心、毁掉表演、毁掉整部电影的机会。”兰斯说话也没有兜圈子,毫不留情地说出了内心所想。
艾玛却没有受到打击,依旧充满期待地看着兰斯,“可是,就连表现的机会都不给我,难道你不觉得太过武断了吗?”
“更何况你还未成年,不能参与演出。”虽然各州的法律规定有所不同,兰斯需要进一步询问,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成年孩子出演恋/童/癖之类的影片,是需要经过层层审核批准的,而且剧组还需要驻扎相对应的官方人员进行监督。
在剧本之中,海莉年仅十四岁,是未成年少女,但在实际拍摄之中,兰斯却不打算采用使用未成年少女,而是使用十六岁以上的女孩,避免法律手续上的麻烦。
“不!”艾玛郁闷地扬声说到,那双大眼睛里充满了愤怒,死死地盯着兰斯,“我已经十六岁了,我不是未成年!”这回轮到兰斯露出了讶异的表情,但随即就反应过来,不久之前艾玛才强调了一次,但他完全不记得了,在他的印象之中,艾玛就是一个孩子。“十六岁!”艾玛再次重复地强调道。
兰斯可以清晰地察觉到艾玛的愤怒,他轻轻点头表示了歉意,“抱歉。”而后微笑地说到,“如果是这样,那么……当然,试镜机会是开放给所有人的,你也可以前来参加试镜。”
所谓青春,就是不顾后果地埋头狂奔,撞得头破血流,撞得遍体鳞伤,撞得精疲力竭,然后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中学会成长。当然,也有可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之中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当长大了之后,学会了理智,学会了衡量,学会了取舍,青春也就消失了。
所以,艾玛值得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兰斯不应该用上一世对艾玛表演的固定观念来乱下决定。
得到许可之后,艾玛只是轻轻握了握拳,却没有大肆庆祝,低头看向了兰斯手中的剧本,“所以,我现在可以看看剧本吗?”虽然只和兰斯合作过一次,但艾玛却知道,兰斯是舞台剧出身的导演,他十分注重演员对角色的自我理解,以及演员对剧本、对故事的思考。这些看不到的部分,往往会成为电影成品里区分良好与优秀、优秀与经典的因素。
兰斯耸耸肩,直接就把膝盖上的剧本递了过去,“不过,其他人不允许看到。如果有人想要参与试镜,让他们的经纪人亲自联系。”
“我知道你的习惯,放心吧!”艾玛俏皮地眨了眨眼睛,然后捧着剧本,直接就开始阅读起来,可兰斯却打断了她的动作,艾玛不解地抬起头,“你应该去睡觉了。”兰斯交代到,艾玛无语地哀嚎了一声,“我已经不是孩子了,难道度假时就不能享受一点自己的时间吗?”
“这和年龄无关,只是和女人有关,你不会希望太迟睡觉,破坏自己的皮肤的。”兰斯一本正经地说到,艾玛着实是哭笑不得,“我不需要!”她才十六岁而已,根本不需要担心自己的皮肤,可是兰斯却根本不理会,只是坚定地看着她,那目光之中有着不容许反驳的坚毅。
艾玛只能是拿着剧本站了起来,然后低声嘟囔到,“所以,又是啤酒,又是晚睡,某人的皮肤看来可是要糟糕透了。”说完之后,艾玛也不等兰斯做出反应,快步就一溜烟跑开了,留着兰斯一个人坐在原地,最后哑然失笑。
等艾玛回到隔壁别墅之后,兰斯这才反应过来,达科塔还睡在这里的大厅。不过回头看了看,达科塔依旧没有醒过来的迹象,于是他就再次收回了注意力,思绪重新回到了“水果硬糖”这个剧本上来。
刚才阅读过初稿之后,和印象之中的电影成品没有太大的出入。作为一部惊悚电影,布莱恩的剧本已经做得十分到位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层层铺垫、慢慢推进,情节的掌控没有太多的修改空间。当然,这份剧本还是有些粗糙的,许多场景细节和台词对话都需要继续润色,但比起这些内容来说,兰斯觉得角色塑造依旧是核心问题,这也是上一世“水果硬糖”的成品质量没有能够更上一层楼的核心原因。(未完待续。)
592 角色探究
许多编剧都会忽略台词的力量,一方面是忽略台词对剧情的烘托和铺垫,编剧往往会用大量台词作为转场或者铺垫空白使用,让台词变得了无生趣。在这方面,参考昆汀…塔伦蒂诺的话唠电影无疑是最佳范例,其中以“低俗小说”为最,表面看来那些啰嗦的台词没有任何意义,他们甚至在讨论麦当劳汉堡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叫法,但这些对话都会在后文继续被提及,不仅古怪风趣,而且有章可循,并且贯彻始终,台词的铺垫与剪辑的技巧相映成趣,制造出截然不同的观影体验,并对剧情起到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则是忽略台词对角色塑造的作用,编剧往往会偷懒,寄希望于由演员来完成这一工作,尤其是在方法派演技盛行的好莱坞,即使没有台词,演员也会根据剧情和角色进行自我解读,然后赋予台词意义,但编剧却丢失了台词和角色本身的依托。在这方面,伍迪…艾伦的话唠电影则是个中典范,以“安妮…霍尔”为例,电影里的男主角和女主角那些看似没有任何意义的对话,其实都依托着他们各自的生活阶级、各自的精英教育、各自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有他们各自的人格、形象和个性,喋喋不休的话语成为了表演手段,在没有任何“方法派”表演的支撑之下,观众对于角色形象却无比深刻。
但是在现代好莱坞,越来越少编剧愿意挖掘文字习语本身的魅力,毫无文学修养的导演只能越来越倚重动作场面和视觉特效。“珍珠港”就是如此,如果不是用来恶搞,电影里没有任何一句台词具有价值,更不要说所谓的余韵了。
兰斯在撰写“借刀杀人”剧本时,就对台词进行了精心安排。包括人物塑造,包括剧情推动,包括氛围营造,台词的力量都功不可没。这一次的“水果硬糖”也是如此,故事的核心是猎物和猎人立场的不断转变。
在一开始,人们都以为杰夫是猎人,海莉是猎物;随后两个人位置变换,支撑起了故事的后半部分;但到了最后,杰夫和海莉都是猎人,也都是猎物,真正丢给观众的反思,才是电影的核心,于是,电影成为了猎人,观众成为了猎物。
兰斯想要达到这样的高度,就必须对杰夫和海莉两个角色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是海莉这个角色,她为什么会想要对恋/童/癖进行报复,又为什么会选择以身犯险的方法,而不是报警?这将会成为支撑整个电影内涵思想的核心。但在布莱恩的剧本之中,对于这一点却几乎没有任何阐述,仅仅只是暗示了海莉朋友的失踪与杰夫有关,但问题就在于,仅仅只是自己朋友的失踪——甚至是死亡,就让海莉做出了如此出格乃至可怕的事,就让海莉做出了阉割这样惨无人道的决定,这似乎说不过去。
所以,在上一世,人们观看完电影之后,最大的感觉是不适感。他们一方面知道杰夫的做法不对,但由于电影里没有表现出来,所以痛恨没有那么真实;另一方面则因为海莉的过激举动而毛骨悚然,甚至引发了许多人谴责海莉的动用私刑的行为。这也是电影结束之后,关于杰夫和海莉之间争论如此激烈的原因。
事实上,仔细研究剧本就可以发现,事情根本不是如此。
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