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室的文件管理上面都有清晰记录的。
最好笑的是,这份文件上杨玉国居然逐条批阅了那些个电视台的奖项,诸如:“哗众取宠”“假大空”“面子工程”这样的评语比比皆是,有些后面还有很情绪化的感叹号!
这样一份也许连办公室主任都只是公事公办的收发管理,从未去翻阅过的文件就那么混杂在整整一铁皮柜的红头文件里,偏偏石涧仁一目十行的挨着就翻阅到了。
这分明是很有些心有不甘嘛。
对这样的台长,石涧仁好气又好笑,无限风光在险峰,什么好处都得去争取才有啊。
所以他才会对症下药一般行事,你不是很希冀点奖项么,那就给你个台阶。
温润无方的副台长,确实很难让人对着他生气,杨玉国可能都有点惊讶自己刚才难得的失态,最后说把文件留下自己回头再仔细审查。
石涧仁第二天早上就在其他员工或明或暗的注视下,继续他的半小时义务劳动。
上班以后继续到各个部门做考察调研。
这让一片观望心态的电视台员工们很吃惊,从来都对新生事物说不的杨台长竟然妥协了?
所以偷偷摸摸的在早上又有七八名员工加入到劳动队伍来。
但接着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杨玉国居然通知新闻中心去拍一下这个义务劳动场面,说是留点素材,但没说干什么用。
员工们中间就有人猜测这要么是台长在给副台长将军,拍下这誓言旦旦的开始场面,如果副台长敢半途而废,那就真是响亮的回敬了一记耳光。
还有人猜测难道老大是要留下案底,等到副台长挂职走人以后,把这些敢跟着翻天的家伙秋后算账?
事业单位里成天无所事事的员工最喜欢讨论这些一举一动了,而且那口吻就好像朝中文武百官在讨论皇帝跟后宫佳丽、首辅大臣之间那些破事儿一样,颇有些挥斥方遒的味道。
所以接下来立刻又有三五个人悄悄的退出了劳动队伍。
投机者总是在不停的算计这其中得失。
石涧仁才不会在乎呢,挂职两周时间以后,他终于在周末回了一趟市里面,没别的事,除了看看丢丢,跟几位高管开会简单沟通一下相互工作状况,就找张明孝借了他那辆改装过的小越野车开过来上班。
这车除了不太适合长途驾驶,对于在田间地头转悠,上山下河是最方便的,而且整个车因为长期被张明孝拿来玩各种场地越野赛,外表到处都坑坑洼洼的不怎么讲究,不会让电视台员工说三道四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为接下来石涧仁就开始跑工作站了。
作为一个下辖八个街道,二十一个镇的县级区,有线电视台其实也在其中四个较大的镇分别设有工作站,而且在每个镇跟街道都有业务点,哪怕这些业务点往往只有一两个人,工作站也只有四五名维修技术工,实际上的确是一个工作面深入到了每个角落的网络。
所以石涧仁又花了一周的时间,早出晚归的把所有工作站跟业务点走了一遍。
回来首先提交给杨玉国一份详尽的有线电视台外围工作站点状况调查报告,在这份调查报告里,石涧仁其实没有涉及自己最擅长的人员状况,哪怕他这么走一遭最大的目的也是这个,他只非常细致的用表格罗列了所有工作站以及业务点的工作环境、周边状况,哪些处在集镇中心区,哪些纯粹就是荒郊野岭的无人问津,那么在这些客观状况参差不齐的各种站点中,哪些是维护得比较好的,哪些在运行了十来年以后亟待修缮的,一一标注。
而且根据这两年上级颁布的村村通工程指示精神,要让电视节目走进每个村庄,实际上有线电视的线缆覆盖只能保证到镇一级,不少地处偏远的自然村根本就不太现实,所以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区电视台就可以参考其他类似情况电视台的做法,跟这些偏远村落协调用卫星接收器的方式,也就是俗称的小锅盖来达到目标,现在这玩意儿已经出现在某些乡镇集市上,但各业务点并没有把这一块给管理约束起来,因为从理论上来说,私自安装卫星接收器,收看不受管理的境外节目是违规违法的,作为电视台的业务点应该体现出广播电视行政管理的职责。
所以表格里,石涧仁也把这种卫星接收器安装多寡的大概状况标注出来了。
总而言之,石涧仁避开了各部分人员配备合不合理,明明一线做事的临时工又苦又累,办公室的却闲极无聊等事业单位常见弊端不谈,只是很脚踏实地的罗列现如今二十九个站点的调查状况,仅仅是详细标注的一份资料,甚至还带上了每个站点的照片,让好几年都没有到一线全面查看的杨玉国又吃惊又看得津津有味。
身为领导又怎么不喜欢这样言之有物的报告呢。
最主要是石涧仁这挂职的还不会影响到他的职务。
(未完待续。)
865、生活中的彩蛋
总体来说,石涧仁一直把自己的工作过程做了详细的汇总报告,每天都会把自己的工作安排跟结果以书面形式送一份到台长办公室,虽然杨玉国从未批复过,但显然默许了石涧仁的这一系列举动。
而石涧仁没有汇报的恐怕就只有自己对所有电视台在职员工的考察了。
不需要谈话交流,只需要看看这些各站点员工对“异人”副台长的态度,石涧仁就能从某些人的眼里看见那种称之为希望的东西。
他的所作所为,不过都是在告诉这些已经在僵化体制下一板一眼的员工,也许还有另外一种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
改变不一定都是翻天覆地你死我活的革命,潜移默化的从早上义务劳动,到看见那公开张贴在电视台宣传栏的《风景区旅游形象宣传片》方案人员征集,都是一种变化。
比较离奇的就是在这个对全台员工公开征集的拍摄计划中,特别注明,所有人员都是免费并且在业余时间来完成形象片工作的,除了拍摄制作过程中的补贴费用是副台长自己掏腰包外,没有任何酬劳。
所有人看了顿时有些哗然!
这年头谈什么都不如谈钱,每个月本来就只拿着点死工资的小电视台员工还要用业余时间来帮当官的搞政绩挣表现做嫁衣?
所以好多人根本就不看后面密密麻麻的旅游形象宣传片脚本,直接冷嘲热讽的鄙夷起来。
都特么亿万富翁了,还搞这种噱头来榨取技术劳动力?
到时候你捞到资本赚得钵满盆满的高升了,大家还不是继续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在眼前的生活里面折腾?
都是成年人了,拿这套来骗三岁小孩子么?
没人会上当的!
傻子才会干这种没头脑的事情!
诸如此类的言语简直都公开在宣传栏前面嚷嚷了,他们这么表达意义就是想所有人都跟他们一样。
杨玉国也去看过,背着手从头到尾扫视一遍,确认跟自己拿到的那份申请没什么区别,才不发一言的走了,另外几位副台长、中心主任找他询问这件事,杨台长都不置可否。
不表态,不参与,不阻拦。
好些人都兴致勃勃的在探讨老板的心思。
这些人也许究其一生也只能过这种生活,就好像他们津津乐道于给台长取些老大之类的约定俗成称呼一样,每天茶余饭后都只会讨论张家长李家短,哪个部门又有什么搞头,悄悄抱怨自己的生活,却不敢骂领导跟体制,所以他们的着眼点只会在这些细枝末节上。
他们格局就是指甲盖那么一丢丢。
石涧仁依旧平静如常的义务劳动,自费油钱汽车的考察论证,要不就是坐在办公室专心致志的看文件,准时下班以后却给自己找了个新的去处……图书馆。
这是石涧仁在部门考察中很偶然才发现的,电视台的业务主管部门全称叫做文化广播电视局,这个听起来很不起眼的政府部门,其实分管辖区内所有文化产业,其中就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之类的事业单位!
现在有着电视台副台长工作证的石涧仁,简直可以在图书馆里面横着走!
当然,这个号称藏书量几十万册,大多都是重复陈旧书籍的区县图书馆也没多少人来,如果不要脸,石涧仁在里面翻跟斗都行。
这可是他从小的渴望啊。
想当初山里娃偶尔到城里,曾经也想去县图书馆看书,却怎么都没法办理那张对城里人来说简简单单的借书证,好像一个衣衫破旧的乡下娃走进图书馆都是个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现在石涧仁大多选择去书店买书看书,而江州市图书馆他也去过,因为距离产业园差不多要一小时的车程,所以并未成为他获取知识来源的主要场所。
而现在,在下班以后本来只有期刊阅读室会开放到晚上九点,但看到石涧仁办理借书证的时候拿出的电视台副台长工作证,作为同系统的副馆长亲自出来交流,特批允许石台长晚上也能随便借阅书籍。
在那浩如烟海一般的陈旧书架中,随意徜徉……
对石涧仁来说,光是门类齐全的诸子百家典藏本就足以乐不可支了,还有各种图书馆里充门面的百科全书等等。
也许在图书馆方面都觉得肯定没人有兴趣来盗窃的这些二三十年前老书籍,石涧仁却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准备在半年时间里,借着就住在旁边的便利,让自己的基础知识全面梳理,查漏补缺一下。
这真的好像武侠小说里面的高手,终于得到一个装满武功秘籍的宝库,这样的武痴高手还会在意同龄人沉浸的爱恨情仇、k歌跳舞、电子游戏跟吃喝玩乐么?
也许这就是有些人会成为江湖仰望的原因吧,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是一般人。
这样的生活对石涧仁来说,恐怕不能再快乐了。
所以到了挂职满一个月的时候,区有线电视台关于本区旅游景点风光宣传片拍摄制作团队的筹备也完成了。
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一共十七名年纪不一的电视台员工报名参与,其中临时工占了大部分,只有一名科级主管,但这十七人按照填空一样的方式把石涧仁罗列在宣传栏下方的岗位填满了,其中有几个职务还不得不重复,又有几个职务因为没人选,得相互交叉补充。
这部分参与拍摄制作团队的员工里,包含了所有每天早上跟石涧仁搞义务劳动的十来个员工,而其他人大多都是各工作站跟业务点的临时工。
罗明远就是其中之一,当初石涧仁第一天到电视台开全台职工大会时候,坐在后面角落比较专注的那几个穿着工作服的临时工就有他。
石涧仁在各站点考察的时候,也有注意到这个专门负责技术维护的小伙子。
因为在一个偏远工作站上班,所以不可能参与义务劳动的罗明远几乎是第一个报名的,得到消息还专门坐维修车返回台里来签字。
而石涧仁从自己能看到的全台职工简历里面,轻易的就能查询到这十七名员工反而都是有过中高等学历或者专业技能的骨干,正是他们接受过的那些教育,让他们对现在磨洋工似的生活方式感到特别希望改变,罗明远当然就是其中最为迫切的那个。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