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韩警官-第7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姑娘有点胖,不过五官倒是挺端正的,姑娘的爸爸更胖,是挪着下车的,脖子里一条大拇指粗的金链子,手腕上有手链,手上戴着两个大金戒指。

    “于叔叔,阿姨,这位就是我们单位韩副局长,这位是韩局的爱人李经理。”

    “韩局长,幸会幸会!”

    “于先生,于太太,欢迎欢迎,”韩博紧握着姑娘爸爸的手,转身笑道:“这就是小慧吧,别不好意思。”

    要是没眼前这位,自己跟田成的事真不一定能成。

    于慧下意识看了看有点瞧不起男友的爸爸妈妈,一脸不好意思地说:“韩局长好,嫂子好。”

    嫂子都叫上了,这事有门儿。

    李晓蕾乐了,很热情地挽起姑娘胳膊调侃道:“小慧,你们的保密工作做得真好,年前跟田成还一起吃过饭,他居然说没谈,没女朋友。”

    生怕臭小子吹牛,专门翻过报纸上过网。

    事实证明臭小子没吹牛,眼前这位果然是市公安局副局长!

    于家有的是钱,就是没当大官的亲戚朋友,听口气韩局长跟臭小子的关系挺近,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们确实是老乡,于长生觉得这门亲能做,嘿嘿笑道:“韩局长,现在的年轻人主意大着呢,什么事都自己做主,根本不和你商量,我也是前几天才知道的。”

    一看就是大老板,韩博婉拒了他递上的烟,一边陪他往饭店里走去,一边哈哈笑道:“于总,不管以前的婚姻法还是现在的婚姻法,都提倡婚姻自由,自由恋爱挺好,自己谈的,这样的婚姻才能经得住考验。”

    “对对对,自谈有感情基础。”

    女方来了五个人,于老板、于太太、于慧和于慧的舅舅舅妈。

    男方就韩博夫妇和今天的主角田成三个人,虽然对方很有钱,但这边很有“势”,坐下来之后的气场倒也旗鼓相当。

    田成不小了,姑娘今年二十七也不能再拖。

    俩人应该有点感情,当着领导和长辈的面还偷偷眉来眼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见于家人对小老乡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李晓蕾趁热打铁地提出结婚的问题。

    “韩局长,李经理,就像你们刚才说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两个孩子都老大不小了,婚事是不能再拖。我于长生以前也穷过,差点跟人家一起跑香港,阿成有没有钱,有没有车,在市里有没有房,这些都不是问题。”

    于太太忍不住用带着浓浓口音的普通话强调道:“韩局长,李经理,我们就小慧这一个孩子,我们那点家当将来不给她还能给别人?”

    “是是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为孩子。”这小子居然找到这么一个富二代女朋友,韩博打心眼里替他高兴。

    于老板回头看看孩子舅舅,接过话茬:“韩局长,有您作保,虽然对阿成不是很了解,但我放心。结婚没问题,可以定在五一。没房子没关系,他没有我有,婚礼也由我女方操办,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您知道的,以前计划生育抓得紧,我就小慧这么一个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于家不能到我这儿绝后。”

    要田成入赘?

    其它主能做作,这个主不能瞎做,新庵人跟思岗人的思想差不多,对这个问题很看重,人父母不一定能同样,这是“原则性”问题!

    虽说婚姻自由,但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也是两个家庭的事。

    田成欲言又止,韩博终于知道他为什么请自己来撑场面。直接不答应肯定不行,韩博想了想回头问:“田成,你好像也是独生子女?”

    “是的韩局。”

    “于总,这个问题不难解决,”韩博笑道:“你家小慧是独生子女,阿成也是独生子女,按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俩孩子结婚之后可以申请生二胎。有您这坚强的后盾,别说生两个,生三个四个,将来怎么抚养、怎么教育都没压力。

    当然,只能生两个,不能生三个,不然阿成这身警服都保不住,少生优育,两个孩子最好,将来一个姓于,一个姓田,两家的香火都不会断,您看怎么样?”

    倒插门多好,这跟希望有点差距。

    不过眼前这位是市公安局长,位高权重,真正的大领导,不是要给他面子,而是要跟他交朋友的。

    于老板再三权衡,决定作出让步,欣然同意韩博这一提议。

    但在婚礼如何操办上,双方的意见又不太一致。

    于老板要大操大办,初步估算大概需要摆八十桌,热情邀请韩博夫妇当主宾。且不说韩博不可能出席那么夸张的场合,就田成这个准新郎官也不能让他这么搞。

    小伙子跟大多被抽调进打黑专案组的骨干一样,刚荣立个人三等功,刚被提拔为东光派出所案件侦查队指导员,上级明文规定不许铺张浪费,他虽然算不上领导干部,但真要是这么搞,分局纪委肯定会找他谈谈。

    有人说珠三角经济发展了,人情薄如纸。

    其实不然。

    人情不仅没薄如纸,而是猛于虎!

    上任市局副局长前,市局刚调整过自己现在分管的机场分局一个副局长的职务,不是因为其它事,就是因为女儿出嫁大操大办,在社会上造成很恶劣的不良影响。

    那个副局长也知道这么搞的后果会有多严重,但他是本地人,女婿也是本地人,亲朋好友多,人家个个操办,你不办说不过去。他有他的苦衷,于是“顶风”设宴。

    通过这件事让人感受到一丝寒意:人情冷暖,可以让人铤而走险。

    也告诉了人们一个严峻的事实:人情,原来是足以让人对抗舆论的,是足以让一名官员置乌纱帽的风险于不顾的。

    不能因为这事让一桩婚事黄了,更不能因为这事让小伙子犯错误。

    于老板不是要面子,给足他面子不就行了!

    韩博看看满是期待的田成和于慧,突然笑道:“于总,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我和阿成在政府部门工作一样身不由己。上级有明文规定,大操大办肯定不行。要不这样,把婚期延后到5月4号,五四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就可以操办?”

    “前天去市委开会,听市委的朋友说,五四青年节那天,市委宣传部、市团委、市妇联、市民政局等单位要联合为全市各单位的新人举办一个盛大的集体婚礼,我们公安局好几个准备结婚的民警报了名。”

    看着于老板满脸失望的样子,韩博接着道:“据我所知,活动当天,市委陈副书记、宣传部王部长都要去祝福新人。如果阿成和小慧也报名,我和晓蕾肯定要去。到时候看情况,如果有机会我们一起请陈书记和王部长吃顿饭,您看怎么样?”

第九百三十四章 人多事多

    能跟市领导一起吃饭,那与市领导为女儿女婿主婚有什么区别?再三确认可以带亲朋好友和村里的左邻右舍去现场观礼,于老板不再坚持大操大办。

    不过他所谓的不大操大办是要求女儿女婿去五星级大酒店跟迎宾似的站门口收红包,也不搞十几乃至几十辆豪车接亲送亲,酒席一样要摆,客必须要请,只是尽可能搞低调点。

    没办法,必须承认他有他的苦衷。

    人家孩子结婚或出嫁摆几十乃至上百桌,如果不摆酒席不宴请亲朋好友,别人会在背后说闲话,他会被人家笑话。

    公务员一样是人,一样生活在现实社会中。

    只要不搞那么夸张,只要不借机大肆收礼,只要田成这边的领导同事战友不要着警服开警车过去,问题不是特别大。再说这是终身大事,就算因此被批评也“值得”。

    人情真是猛于虎,在这个问题上韩博只能代表男方作出妥协。

    大事敲定,于老板很高兴,眉飞色舞聊起他的奋斗史。

    之前没问田成,他一开口才知道“鱼老板”名副其实,原来是做海鲜水产生意的,他家祖祖辈辈打渔为生,到他这儿不光打渔还养鱼贩鱼卖鱼。

    在深正最大的海鲜水产批发市场有门面,有一个大冷库,主要搞海鲜水产批发。后来越做越大,注册成立深正于记海鲜进出口公司,进口经营龙虾、鲍鱼、三文鱼、东星班等高档海鲜。

    不仅往市内的大酒店送,还销往国内十几个发达省份。

    零售也做,与市内的十几家大超市合作,交进店费,招人在超市的生鲜区卖,让超市扣点;在东山湾老家甚至有一个鱼排,搞特色旅游,让市里人去他家鱼排上钓鱼、烧烤,在码头上船,提前打电话,他安排人开船去接。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搞海鲜进出口还是进大超市、还是搞“渔家乐”,都是似乎很害羞的于慧拿主意的,没想到这渔家姑娘还是一个女强人!

    李晓蕾越想越好笑,禁不住打趣道:“于总,小慧,这么说我今后可以找你们买海鲜。”

    “李经理,韩局长,提起海鲜,饭店这些真不能吃!”

    领导一点架子没有,于老板决定给领导夫妇一点善意的提醒,用筷子指着桌上他们压根没动过的海鲜,很诚恳很认真地说:“这里面全是药,就是氯霉素那些东西,还有麻…醉药,吃了对人不好。以后我给你送,别在外面吃,别在外面买。”

    不早说,我已经吃了那么多!

    李晓蕾被搞的哭笑不得,苦着脸问:“于总,真有药,真不能吃?”

    “我骗你干什么,我就是养鱼的,现在还有鱼排,”于老板放下筷子,滔滔不绝地说:“搞养殖风险大,能不能赚钱就看成活率。不管养鱼还是养虾都要用药,不用药养不活,成活率不高。”

    上级对食品药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市局甚至专门设立“打击食品犯罪专项办”。

    韩博倒没针对他的意识,只是想通过他了解点这个行业的内幕,回头看了田成一眼,不动声色问:“不用药真养不活?”

    “这是肯定的,现在的鱼病虾病千奇百怪,找兽医看没用,他们还没我们这些养鱼的懂,只有喂药,就算喂了也不一定管用,有时候还是赔钱。”

    提起这个于老板是“专家”,越说越来劲儿:“从鱼苗虾苗一回来就开始喂,大蒜素用得最多,还有人用孔雀石绿,能杀菌,能让受伤的鱼鳞愈合;如果养蟹,还要用激素,只有用激素才能长出满满的红膏……”

    于家现在主要是卖鱼,鱼排里虽然养了点,但那是为了搞“渔家乐”。并且不是真正的养,而是从外面进,倒入鱼排让客人钓。

    这事跟自己家关系不大,老头子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慧忍不住解释道:“韩局长,搞水产养殖要用抗生素主要是水体不行,一方面,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往海里排,海水都被污染了;一方面,养殖密度太大、水域有限。”

    “对对对,就是污染,就是养殖密度大!”

    老于再次接过话茬,比划着说:“养殖就是圈一块水域来养,鱼啊、虾啊、蟹啊,吃喝拉撒全在里面,鱼粪虾粪都沉到海底,没法清理,烂在里面,水本来就被污染,加上这些水质就更恶化了。”

    又没说到点子上,于慧又忍不住补充道:“国外搞养殖的少,就算人工养殖一方水也就养10来条鱼。国内不行,承包费那么高,一方水养1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