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韩警官-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书友认为韩警官运气太好了,破案这么容易,其实很多案件并不复杂,只要有足够资源尤其是经费去查,就这么简单。福尔摩斯那是小说,一环套一环那是影视剧。(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五章 团聚(求订阅,求月票)

    迟迟没见着人,不放心打电话问,韩总说刚过江。

    暂时没接到他们,建工集团汪总和长期在东海施工的三位项目经理居然先到了。三辆轿车,停在派出所门口打着双闪,甚是威风。

    自老卢穿针引线让两位老总合流以来,相互之间联系非常频繁,不用问就知道是韩总给他们打过电话。

    几个全有钱人,长期呆在外地,用不着求派出所。

    确切地说不愿意搭理甚至有些瞧不起刚并过来的丁湖派出所民警,摁下车窗打了个招唿,就这么呆在车里抽烟聊天。

    所长“名声不好”但处事公正,为什么抓你,为什么罚你,全按法律法规办。抓人有手续,罚款给收据,钱交到银行没落个人口袋。对坏人更是毫不手软、绝不留情,老百姓既怕他又有那么点服气。

    丁湖派出所不一样,干过太多烂事,老百姓只讨厌不服气。

    人为什么不愿意进来,陈维光心知肚明。

    自家事自己清楚,张晓翔、常海涛等丁湖过来的人尴尬不已,没心情再看“新娘子”,各自找借口纷纷开熘。

    李庄永阳比丁湖好不了多少,心里同样不是滋味儿,干脆也跟着走了。

    如何扭转他们在辖区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看来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这点小事不能烦所长,陈维光若无其事问:“韩所,汪总怎么过来了?”

    “接我爸的,他们是好朋友。”

    韩博笑了笑,低声解释道:“工程队工人多,搞土建,工资低。我爸工人不够就管工程队借,按照装潢的工资跟工程队结算。对老爸而言虽然没省什么钱,却省去很多事。比如水电安装工,专门养十几个不划算,去马路边找的大多连电工证都没有,工程队的人既专业又听话,用他们放心。

    又比如贴瓷砖之类的瓦工活,我爸手下主要是木工,养瓦工不划算。打个电话,工程队立马安排人过去。

    对工程队来说,安排几个人去帮忙,一天能从一个人身上净赚40,积少成多,一个月下来也好几千。并且工地不是天天有活儿干,既不影响工程又有外快工人又高兴,何乐而不为。”

    “难怪人家说搞装潢有钱,原来工资相差一倍。”

    “装修全小活,不像土建一个工程几百万。除此之外,他们有业务上的合作。工程队在建的几个小区,经常有业主去看房子。施工员、安全员、会计、保管员天天呆在工地,闲着也是闲着,跑过去跟人搭搭讪,从工程质量聊到装修,就这么帮我爸揽活。

    刚开始打电话,叫我爸赶快去工地跟人谈。现在发展到在工地里搞间办公室,门口张贴海报,脚手架上拉横幅,业务员常驻工地。我爸当然不能让人白帮忙,接一个活儿给一个活儿的提成。”

    搞家装算不上什么大事业,来钱速度却不慢。只要能揽到活儿就有钱,真正的投资少、见效快。

    丝河镇的木匠,估计有一半在老爸手下干。

    大伯小叔、几个堂伯堂叔、大舅二舅、大姑父二姑父三姑父四姑父五姑父……现在全成了经典装饰工程公司的职工,二舅和三姑父等几位能说会道、能写会算的全部走上“领导岗位”。

    聊起老韩的事业,韩博比自己当上副科级大所所长都有成就感。

    “闲杂人等”全走了,汪总笑容满面推开车门:“小韩,刚电话问过,你爸估计要一个小时。我跟他说好了,走,去柳下宾馆等。”

    副乡长职务年前被免掉了,他现在无官一身轻,既是建工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建工集团第一大私人股东。

    事实上包括自己在内,派出所老人几乎全是建工集团股东。

    老卢非要干部职工入股,乡里几个企业建筑站效益最好,老汪这个董事长兼总经理最能干,入股建工集团自然是首选,傻子才会去当什么“良庄人自己银行”的股东。

    韩博回头看看王燕等人,苦笑着说:“汪总,这怎么好意思,这不太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的,陈教导员,所里这么多人,有什么不放心的,一起去。”老汪虽然没行政职务,语气依然不容置疑。

    老卢走了,在良庄,他身份最超然。

    股份制企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股东大会选出来的,不是镇里任命的。与建筑站有关的事,焦书记要跟他商量着办,陈镇长等外来和尚想借车去个什么地方,要看他心情好不好。

    股份制就要按照股份制的规矩办!

    事实上不光建筑站,“良庄人自己的银行”、建材机械厂、榨油厂和砖瓦厂同样如此。

    联想到马主席、崔副书记、牛部长等老良庄干部现在的职务,可见良庄经济命脉仍死死抓在良庄人手中,或者说仍受老卢影响。从丁湖李庄永阳调来的镇领导想染指这几个效益不错的企业,三五年内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盛情难却,一起去。

    建筑站是柳下宾馆的大客户,为此,人家专门让厨师和服务员晚一个小时下班。在大包厢里聊了一会儿,守在十字路口的建筑站司机,将韩总一行带到宾馆大院,

    看见老韩,韩博差点被雷倒。

    本以为他会跟老卢穿一样的行头,没想到比老卢更夸张,披着一件深蓝色呢大衣,脖子里挂着一条白围巾,发哥的架势,一看就知道从东海滩来的。

    他搞得很拉风很夸张,姐夫李泰鹏和一起来江北乡下玩玩的沙副总,不光夸张而且很搞笑。

    一个穿着立领的中山装,一个西装革履外面同样披大衣脖子里同样挂围巾。一老一少,一左一右,跟两个马仔似的,再加上身后几位雍容华贵的女眷,看上去很排场很威风。

    “老朋友”相聚,老总经理们好不热情,握手招唿,相互拜晚年问好。

    韩博插不上话,先跟沙副总的爱人祁阿姨打招唿,然后抱上小睿睿,走到未婚妻和初次见面的大姨子面前。

    “笑什么,介绍啊!”从小到大没出来这么玩过,从东海下火车到现在一直享受高规格礼遇,李晓慧玩得乐不思蜀,对妹妹未来的家庭和家人很满意,禁不住用胳膊肘捅了捅。

    “韩博,你未来妹夫。我姐,李晓慧。”正式介绍,李晓蕾感觉很不好意思,急忙把小睿睿抱了过去,似乎想掩饰什么。

    “姐姐好,欢迎姐姐来我们这个穷山僻壤。”

    “不穷,”李晓慧同妹妹上次来一样,一脸不可思议说:“一路上好多小洋楼小别墅,条件比我家好多了,我家到现在还窝在胡同里呢。”

    谁不喜欢别人说自己家乡好,韩博真为自己是江省人而骄傲,一边招唿她坐,一边笑问道:“姐,第一次来南方习不习惯?”

    “习惯,叔叔阿姨和韩芳姐人那么好,不习惯也习惯。”

    “对不起,我应该去趟bj的,可是,可是……”

    “别说了,知道你工作忙,而且我爸那人思想特封建,现在去反而不好。放心吧,我会帮你们的,保证你十月份前顺顺利利把我妹娶回家。”李晓慧大包大揽,一副我可以做主的架势。

    真是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就这么把自己妹妹给卖了。李晓蕾彻底服了自己的老姐,尴尬得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急忙装着什么没听见一般继续逗小睿睿。

    韩芳一直留意这边的动静,趁她们两姐妹不注意做了个鬼脸。似乎在说“放心吧,搞定了”。韩博悄悄竖起大拇指,由衷感谢姐姐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七章 决心(求订阅,求月票)

    挑野菜,包春卷。去海边,看涨潮……

    第一次来南方农村,大姨子看什么都新鲜,感觉什么都好玩。

    听说思岗春节最有意思的不是除夕和大年初一而是元宵节,居然打电话跟单位请假,跟她老公和老爸老妈继续编瞎话,非要等过完元宵节再走。

    在思岗,元宵节确实和过年一样隆重。

    在人们心目中把它放在年节里面,只有过了正月十五,才开始新一年的工作、生活,大多数商店跟年三十一样早早关门,街上行人急匆匆地往农村老家赶,要在夜幕降临之际,再一次把春节的节日气氛推向**。

    不少古老的习俗,在史发展的长河变异了,消亡了,思岗及周边几个区县却奇迹般保留着元宵节“炸麻串”的习俗。

    每到元宵节晚上,人们就会点燃手中的麻串(类似于火把),在自家田埂上边舞动边吟唱祖祖辈辈传下的歌谣。人们挥舞着燃烧着的麻串,在田间洒下一路噼啪炸燃的声响和孩子们的叫喊,脚下不知疲倦地奔跑着,红红的火苗照亮高低不平的田埂,也照亮了大家欢快的脸庞。

    田间一束束舞动着的精灵,点燃着人们对丰收的期望。

    类似宗教仪规的“炸麻串”十分庄重、严肃又非常好玩,李晓蕾和李晓慧从来没见过,同韩芳一起站在田埂上兴高采烈。

    “木匠之家”虽然早不种地了,但骨子里依然是农民。

    除夕回不回老家无所谓,元宵节必须回来。不在自留地里“炸麻串”,老韩会感觉这个年没过。

    “麻串靶子”昨天就扎好了,一共扎了两个。

    用干稻草和干芦柴,把许多稻草裹在了芦柴里面,有大象腿那么粗,用稻草捻成的绳子将它扎紧,这样第一节就算扎好了。这麻串靶子一般要扎十二节,因为一年有十二个月;要是遇到闰月,就得扎上十三节,有时还往靶子里塞小鞭炮。

    韩总一个,韩所长一个。

    儿媳妇正看着呢,韩总决定今晚一定要“炸出精神,炸出气势”。正准备点火,韩所长手机响了。

    工作重要,“麻串”可以等会炸。

    韩总放下尚未点燃的“麻串靶子”,示意儿子先接电话。

    “老陈,在炸麻串,没开始呢,马上开始。”韩博朝三位观众摆摆手,打扰她们的雅兴,必须表示歉意。

    要是不值班,这会儿也回老家“炸麻串了”。

    陈维光站着窗边,看着远处点点火光,笑道:“韩所,就三件事,跟你汇报一下。第一件事,赵局今天中午过来了,刚刚走。等你上班之后,他就过来坐镇指挥协调。”

    张局真会点将,居然安排分管后勤和财务的赵副局长,去良庄坐镇指挥协调即将开始的新一轮打击行动。

    他不怎么懂业务,他哪里是去指挥协调,分明是去收钱的。

    韩博啼笑皆非,陈维光同样哭笑不得,扶着窗户苦笑道:“赵局让我给你捎句话,局党委对我们的打击行动全力支持。不过要求也很高,要我们帮局里打出一栋办公楼。”

    “办公楼,真看得起我们。全力支持,有没有说怎么全力,别又是空口说白话。”

    “没空口说白话,这次来真的。张局说打击经济犯罪的专业性极强,我们到底专不专业放一边,至少要让人家看上去感觉我们很专业。局里不知道从哪儿搞到一辆日本进口的商务车,同局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