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行,不过你粮油关系和工作分配没有落实之前,就去你们村子小学做个代课老师吧,学区工资给块还是发下去,还有你们学校的课本书这些还没有领,你看是不是一起带回去。”
“那谢谢你了,刘主任。”锁子叔又和刘主任说道了几句,就起身告辞,到前面屋里领了下半年的课本,看样子锁子叔以前也来领过。
领完这些本课本,燕冰和锁子叔去了派出所改名字,由于有老张的出面,这事办得很快,不过老张告诉燕冰,这样一改名字,对以前你工作分配,档案调动就麻烦了,不过燕冰考虑的不是这些,只要能名正言顺就可以了。
老张其实并不老,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带着一付眼镜,斯斯文文的样子,不像一个警察到更像一个文学青年,只不过在乡里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所以别人都叫他老张,老张是省警校毕业的,分配到县公安局干了两年,工作还不错,正好大丰乡原来的所长因病给退休了,局里就放了老张下来主持这里的工作,也算是小小的提了一级。
不过听锁子叔说老张在县里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才下来的,当然这个燕冰不知道别人也无从说起,只是听说而已,不过老张一来大丰乡,整个乡里治安完全改变,闲人不见了,那家有个吵架都会叫上老张去处理,锁子叔也是因为村子里发生了几次婆媳关系不好吵架而叫来老张,两人才认识的。
办完改名字,锁子叔还在和老张聊天,燕冰就去了派出所对面的供销社,里面的人现在全认识她了,一看她进来就大声的打着招呼问声好,燕冰一一回应,就扯了几尺花布,买了一条烟,又买了一些学生用的作业本,铅笔文具盒之类就出去了,转到粮油店,正好有一几袋大米,燕冰就掉售货员给提了两袋出来,买了十斤豆油,全部堆在门口,正好根子叔赶着马年过来寻她和锁子叔,连忙打了招呼,叫售货员一起将大米和豆油给放车子上了,接上锁子叔就往村子里走。
“二妞,你买这么多作业本做啥?”
“锁子叔,发给村里的学生啊?还有,怎么通知他们来学校上课呢?”
“这个容易,回去后,我用大喇叭一叫,全村都知道了。二妞,你家红薯不够吃吗?又买大米。。。”
“娘身体不好,弟弟们又在长个,红薯也差不多了,刚才看到有大米卖,就买了一些,等下我给你们装一些回去给孩子焖个米饭吃。”
“那不行,你家人口多,你自己又没有分粮,这可使不得。。。”
“锁子叔,我问你个事?你看现在搞生产队,大伙一起做活一起分粮,你有没有看出来有些地方不对劲的?”
“二妞,你锁子叔就是看到了也不会说出来的,他不说我得说出来,这大伙一起干啦,明显就是浪费时光,磨洋光,我看啦,给我自个几亩地我种得比村里种的要好得多了。。。锁子,你别像个娘们一样不说话,你说是不是嘛?”
“唉!我也知道。。。可上面有指示的啊。。。”
“指示个啥啊,反正就是交公粮嘛,我看锁子,咱们把这地啊田啊给分了,每家按人分下去,自己种,到收谷子时大伙把应该交的公粮交上来,咱们不说那个知道哦。”根子叔一说完手一挥车子跑得更快了。
燕冰到家后,还是寻了两个布袋子,将大米给锁子叔和根子叔一家分了五斤,没有他们两上,这些个大米,豆油和布啥的那里回得了家哦。
锁子叔走了不久,村子里的大喇叭就响了,原来村子里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小喇叭,全是装电池的,村里那个也是用几节大电池,就是内堂挂的那个黑呼呼的箱子,声音传出来时都吓了燕冰一跳。
“大伙听一下哦!我是李锁子,说两个事,第一,明天村小学正式开学,老师就是秀芹家二妞,哦不,是李燕冰同志,家里有读书的娃,明天统一带到学校去报名领书;第二个事呢就是明天晚上在村小学召开村民会议,家里的那个男人老爷们得全部来,关系到大家伙的事情,不来就不管了哦。。。。再说一遍。。。”
卫国定国振国一听要开学了,连忙找出来上个学期用的书包,作业本,笔之类的,大声的叫嚷着要早点睡。。。娘在灶房里也听到了大喇叭的声,慌忙跑了过来,问燕冰是不是做老师的事给弄好了。
燕冰回了娘一句好了就端了一些大米去了灶房,还没有吃晚饭呢,晚上得吃个焖大米饭。
第一章 悄悄的粉墨登场 十五.唠叨个事
第二天一大早,燕冰起了床走出房间,三个弟弟都已经穿戴整齐,连几个月没有用的书包都给洗了而且还在火上烤干的,卫国应该上五年级了,定国也在上三年级了,振国正好直接上一年级,不过村小学就燕冰一人,昨晚就想好了,一二年级合在一起设成一班,三四年级合在一起设成二班,五六年级合在一起三班。一班也就只有语文,数学两科,这个容易一点,直接给上完两节课,时间设成一个小时,一天的课程就差不多了,上完这两节课就放他们的学,二班不好带,又不太懂事又调皮得很,上午先上自习,再接着上一节课,安排回去吃饭,三班的上午头两节课不用来,在家里帮家里人做点活,十点多就过来,先自习一节课,等二班回去吃饭,三班就连上两节课再回去吃饭,下午二班再上两节课就放学回去,三班接着上两节课也就放学。
不过这样的安排也不知道村里人会不会同意,吃饭时间不准时了,而且一下放小的一下放大的,这样很多家里都是大孩子带小孩子的,这个会不会有影响。
燕冰洗漱完,吃了一点早饭,叫三个弟弟一人带了一些昨天买的作业本,课本,自己拿着教材,先在路上温习一下,不过反正今天也就是开学准备,报个名啥的。。。
村小学就在村子最中间,旁边都是绿绿的秧田,一层带瓦的房子,三间大教室,旁边还有一个老师的办公室和村委会办公室,后面就是一些厕所,杂物房之类的。整个小学和村委会都有围墙围着,边上有五间小点的屋子,锁子叔说是以前村小学的老师住在这里,不过现在人走了,这房子也空着,里面也没有打扫全是灰尘。
锁子叔来得很早,已经叫了几个村子里人帮忙将教室,学院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早来的学生也正帮着抹擦,燕冰和三个弟弟进去时,清洁工作都差不多了。
在教室里搬了几张桌子出来,就开始了正式的报名,主要就是交点学杂费,领书和分班,分班也不需要怎么样,上学期他们也是这样合着来上的。
锁子叔负责收学杂费,村里也没有会计文书,平时处理一些公粮钱款之事全是乡里的会计下来做,主要还是因为村子离乡里太远,又没有什么钱,村里读书人更少,自家记个帐什么的还行,一上了台面就全摞倒,没有一个可以胜任的,所以乡里就给派了,不光是会计,这村里就李锁子,又是村长,又是书记,又是民兵连长,不过听锁子叔说这个民兵连长要交给春林了,毕竟春林是当过兵的,更适合做这个活,别看村干部权小又没钱领,村里也没过啥事,无非就是摧过公粮,组织早插晚收之类的事情,但一年到头来去乡里开个会吃个饭,有时还发点大水缸子,毛巾之类的,还是让别人家羡慕得很。乡里呢也派了一个驻点干部过来,不过人家工作单位是林业局的,县里下派到乡,乡里又将他派到村,平时很少见他来,偶尔来一下也是快过年时,村子里杀猪,他才来,顺手弄些个猪血,猪腰了之类的回去,所以有和没有都一样,甚至有的村民都忘记他叫啥了。
每个报名的学生都是大人跟在后面,手里握着几毛或几块钱,看着娃在上面写完自己的名字,燕冰将对应的课本递过来,大人将钱交过来,锁子叔在白纸上写上今收那个那个学杂费多少钱,再将村里的大印喀嚓一压,就叫着下一个,一班的学生学杂费一块二,二班的二块一,三班的二块八。
大人们交完钱拿着盖有村里大印的条子就回去了,家里还有很多事要做呢,留下的那些个野小子,就像疯了一样,围着操场到处乱跑,有的还跑到外面,几个一群相互拉撤起来。
快到中午时,才将所有的学杂费收了上来,也把书给发了下去,不多不少正好这么多,不过这也是锁子叔的功劳,领书时他将全村要读书的娃子给算了一遍,人数是不会差的,至于学杂费,块把钱的事,把这些疯小子放到学校里管教管教比在家里闹肯定好多了,所以也没有那个村民说没钱交或者不交之类的事情发生。
一眼看过去,操场内加上操场外就站了七八十个娃,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男娃穿着小军装,有的还戴个军帽,如果谁的帽子上有颗五角星,旁边都会有几个围着问着打量着,而女娃则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说道着这几个月没有上学时在家里的一些开心事。
“二妞,这学杂费总共一百八十四块钱,你看是你去交,也是我帮你交到学区去。”锁子叔将收到的学杂费统计了一下。
“锁子叔,还是你去交吧!我这边要忙着备课,也没有空去。。。”
“那行。。。”
小学开学的第一天上午也就这样过去了,锁子叔走了后,燕冰正式掌管穿越过来后的第一份工作,小丰村小学代理校长兼代课老师,工资十二块,其它福利待遇无。学生们可没有兴趣讨论你是校长还是老师,只要有老师来上课就行,放学之前燕冰组织了一场老师学生认识会,也就是介绍一下自己,学生的介绍很简单,大点的就说自己叫什么什么,爹是那个娘是那个之类的,小的孩子什么也不会说,就笑,旁边就会有大点的孩子站起来说他是那个那个的儿子女儿之类的,反正燕冰也没有记到学生的名字,就二贵子,强伢子几个。
下午不用上学,孩子也散去了,燕冰转了一圈,发现教室后面还有一大块空地,看上去得有半亩地,这到是可以种点什么,山上面那块苗子不知道怎么样了,今天回去得看看!
回到家里,花婶子过来拿布,去做燕冰设计出来的窗帘,同时也把做好的衣服给拿了过来,这做好的衣服布料就是燕冰第一次去供销社买的,花婶子做这些衣服要点时间,家里事也多,小孩子也要管,所以用了差不多四五天才做好。
花婶子的手工还是不错的,针眼很细,连花襟子也做得和燕冰想的一样,的确凉那块布,花婶子给做了两条上衣,这都是燕冰的,其它青色的给娘和卫国一人做了一套,淡黄色的给定国和振国两兄弟了。
送走花婶子,燕冰就上山了,就是爹坟前那块地,先前和卫国移过来的秧苗正种在这块地上,燕冰一个人爬了上去,都吓到了,秧苗全部抽穗了,上面谷子也开始形成,这速度也太快了吧,这才几天,按这速度,最多半个月就可以收了。
好好的拾缀了一下,燕冰就去了爹坟前,刚才来时给带了一些香,纸钱之类的,在爹坟前烧了纸钱,又上了香,燕冰也跪下来拜了三下,愿爹保佑自己给够平平安安,保佑全家风调雨顺之类的话就起了身下山。
燕冰下山到屋后面一看,娘咧,那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