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派拉蒙电影公司也有了动作。
在193o年,派拉蒙电影公司成为了好莱坞所有公司中,最丢脸的一个公司,堂堂好莱坞四大巨头,竟然在哈维奖上空手而归,连提名都少得可怜,这让他们的老板阿道夫。楚克在颁奖典礼结束之后,回到公司大雷霆,并且给导演们布置下了死命令:如果在1931年,派拉蒙依然没有任何的起色的话,所有的导演都得被扣罚工资,业绩不好的赶紧卷铺盖走人。
这样的强硬手段,使得派拉蒙电影公司的气氛空前的紧张。
不过这一次,派拉蒙推出的电影不是他们的主要导演负责的,而是一名叫詹姆斯。惠勒的导演。这个导演在派拉蒙电影公司中属于二流导演,这一次他之所以能够上位,完全是因为这家伙的剧本写得好。
派拉蒙地这部新片名为《弗兰肯斯坦》,这个名字对于观众来说可是太熟悉了。以此为名的电影,在欧洲就有很多,主角都是弗兰肯斯坦博士。一个科学怪人,而这些电影也都无一例外是恐怖片。
阿道夫。楚克之所以对这部电影很是看重。自然是因为詹姆斯。惠勒地剧本写得十分的出色,而且整部电影中詹姆斯。惠勒的处理手法十分的有特色,可谓匠心独具。
一开年,好莱坞的电影就呈现出迅猛展地态势,让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觉得有压力的同时。也获得了民众的极大赞赏。
进入了二月,加利福尼亚州开始进入了异常焦灼地状态。民主党和共和党两个党派掀起的宣传大战,也进入了白热化。两个党派,对于加州州长的这个位置都是十分的看重,志在必得,因此在宣传大战中什么手段都用了上来,诬赖、诋毁、言语攻击……无所不用其极,让我不得不相信马克。吐温的那篇著名的小说《竞选州长》里面写的事情完全是真实情况地反映。
在这场宣传大战中,虽然民主党用尽全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渐渐落于下风。原因很简单,在宣传的媒体上,他们不是我们的对手。
民主党能够运用的媒体,基本上以nBc为主,加上洛杉矶六大广播台,还有《邮报》等报纸,有的时候也会拉拢一下《洛杉矶论坛报》这样的大报纸。
至于共和党,以洛克特克电视台为主打。加上cBs、《洛杉矶失败》、《洛杉矶论坛报》、《市民报》、《好莱坞时报》等一系列的平面媒体,宣传的力度远远大于民主党。
而整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地,是洛克特克电视台。电视在这场宣传大战中挥的作用,这一次算是有目共睹。作为共和党的候选人,哈里。杜鲁门每天都雷打不动地出现在电视上,洛克特克电视台专门给杜鲁门开设了一个节目。名字就叫做《锵锵三人行》。
这个节目是我提议弄的。在这个节目中,哈里。杜鲁门是绝对的主角。每一期,都会邀请两个人参加节目,当然,这两个人可以是有名的人,也可以是平头老百姓,每一期节目,都有一个主题,主要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或是当前加州各个阶层关心地焦点问题。
哈里。杜鲁门要做地,就是在这些问题上阐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地方法,借此来展现自己的施政理念。
这显然是属于宣传,但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进行,比那种硬邦邦的以施政演说的方式要来得容易接受一些。
《锵锵三人行》的创立,使得这个节目瞬间就成为了加利福尼亚州地区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哈里。杜鲁门以其亲切、干练的形像,获得了民众的极大认可和支持。
哈里。杜鲁门的能力,在这个节目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对当前美国形势的把握,他对加州实际情况的了解,他的施政理念,在这些谈话当中被很多民众认可。
在加州,杜鲁门甚至被称为:“下一届的加州州长,下一届的美国总统!”
这样的称呼,显然代表了民众对于他的认可。
而相比之下,民主党的候选人艾尔本。巴克利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论实力,这家伙也哈里。杜鲁门基本上半斤八两,论老练,艾尔本。巴克利甚至还要占上风,但是在宣传方式上,民主党显然还是局限在以前的那些老方法上:报纸、广播主打,然后在加州各个地方组织和民众的见面,这样的宣传方式,当然是必须的,但是也是缺乏新意的。
二月份,照理说是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民主党却出现了一些低潮,这种低潮,让共和党内的一些人感到欣喜,他们认为民主党这肯定是泄气了,但是柯立芝却认为越是这样就越要当心,因为按照他的经验,往往到了这样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说不定民主党在捣鼓什么阴谋诡计。他们会搞出一件事情让对手瞬间身败名裂,这样的手段。也是竞选中常常被用到的。
在柯立芝的见一下,杜鲁门干脆被我们隔离保护了起来,民主党是根本不可能对他下手地,此外,伯班克党和厂卫军也被我们彻底动了起来。在整个加州的境内对民主党地一举一动进行严密监控,这样一来,即使民主党有什么风吹草动的。我们也会一清二楚。
加州州长的竞选,就在这样的气氛下进行,很激烈,但是基本上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展。
到了2月中旬,在美国却生了一件不下地事情,这件事情,虽然和电影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却让我很是关注。
事情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我地老对手富兰克林。罗斯福。
自从担任国家信托公司的负责人之后,富兰克林。罗斯福比起以前变得老实,变得实干了起来。
在193o年民主党闹腾的那几次运动,让他们声名狼藉,罗斯福本人的声望更是陷入了低潮。
因此,自从我的那次遇刺事件之后,罗斯福就开始埋头做人了。
他负责的国家信托公司。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把联邦政府地救助措施实施起来。对于中小企业的救济,对于民众的救济,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富兰克林。罗斯福以他的能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获得了相关官员和民众的认可,尤其是这家伙常常会以国家信托公司负责人的身份献身于各种救济场合,给人们留下了“他是救助”的印象。
国家信托公司在几个月中实施的救助工作是十分多地。而且规模也相当的大。基本上遍布了美国的各州,那些被救助的人。自然对于国家信托公司感恩戴德,而作为国家信托公司的负责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民众心目中的形像也在一点点地生改变,当然,这种改变是十分良性的。
富兰克林。罗斯福似乎变了一个人,在相当长地时间里,他根本就不对共和党不对我们梦工厂表任何攻击地言辞,甚至在多种场合对我们进行热烈的赞扬,尤其是对我,他用“美国最伟大地导演,美国最伟大的人”来称呼,并且不止一次对外宣称他最喜欢看我的电影。
此时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温顺得如同一只绵羊,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
他的形像的改变以及他在工作上面的努力,也显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大的表现就是民众对于他的印象的改观,不少民众都认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改过自新了,而且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到了2月份,富兰克林。罗斯福做出的一件事情,更是让民众对他的印象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件事情,牵扯到了美国联邦储备局。
在美国,是没有中央银行这样的称呼的,行使这一职能的,最早的时候是在1791年批准成立的美国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到了1837年至1862年的自由银行时代,美国没有正式的国家银行,自1862年到1913年,起作用的是私营的国家银行系统。
这种情况,到了19o7年开始有了改变。在这一年,生了银行危机,危机之后,一群银行家开始策划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中央银行系统,并且要掌握这个系统的全力。但是他们的努力好几次都失败了,他们的法案根本就不能获得通过。这个时候,这批银行家开始转变思路,他们开始资助正在竞选的伍德。威尔逊,威尔逊也答应如果他当选,他就会签署这一法案,到了1913年,机会来了,参议院纳尔逊在圣诞节的前几天,趁着很多议员休假,提出了联邦储备法案,并且十分迅地在圣诞节的前一天获得通过,威尔逊总统兑现了诺言,签署了这个法案。为了低调行事,他们并没有用美国中央银行这样的名字,而是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取而代之。
美联储的最大特点就是金融寡头们的行业协会,它的最高决策权是在七人委员会里面,但是这个七人委员会确实受到金融寡头们的操纵的。从此之后,美国的经济大权就落在了那些纽约的银行家们地手里面。论性质,他们不是国家性质。而是私营企业,但是他们却掌管着美国的官方货币行权和货币政策,这就意味着他们会尽可能地为自己服务,他们要考虑地,不是国家的利益。而是自身的利益。
就这样,美国的经济大权被一群银行寡头窃取了,以至于威尔逊总统多年之后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十分懊悔地说:“我无意之中摧毁了我地国家。”
美联储自从成立的时候起,就受到了广泛的抨击。很多人都认为美联储接着国家地大权为他们自己、他们的客户来掠夺美国人民,他们始终都把自己的脏手放在美国民众的口袋里面,而自从美联储成立以来,这种指责就从来没有中断过。
在美联储中掌握大权的,主要是洛克菲勒财团、梅隆财团、摩根财团等等大财团,但是在经济危急中。洛克菲勒财团实力大损,所以摩根财团所代表的一批财团占据了上风,在联邦储备委员会里面掌握了话语权。
进过了杜邦财团的融资,洛克菲勒财团地花旗银行开始恢复,这样一来,他们必然就要重新向话语权动进攻,作为对手,摩根财团自然不可能放弃,如此一来。美联储内部就出现了内讧。
1931年2月,议员路易斯。麦克菲尔德向国会提出了正式的起诉,起诉的对象正式美联储。罪名包括:阴谋、欺诈、非法兑换等等。路易斯。麦克菲尔德在他的起诉书里面,把美联储的各种弊端都写了出来,并且指出美联储是在以国家的名义犯罪,在剥夺广大美国民众,1929年生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
路易斯。麦克菲尔德的这个控诉。随即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立刻获得了绝大多数人地支持!他说的这些东西,都是事实。而且长期以来,不管是民众还是普通的企业,甚至是政客们,都能够亲身感受到美联储的霸王条款和压迫。
他们总是能够通过调解各种政策,不劳而获地赚取大量的钱财,而这些都是民众的血汗钱,而凡是对他们质疑的议员、政客门,也都会杂竞选地时候败北。一只看不见但是强大地手,总是在左右着美国的经济,进而左右着美国地各个方面。经济危机一来,人们对于美联储的指责就从来没有断过,但是到了这个时候,终于开始爆了。
路易斯。麦克菲尔德的提出的这个正式的控诉,点燃了各个方面的怒火,甚至连政府内部也开始出现了强大的反对派。
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