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次陈国将主意打到雍国头上,如仅是神战…兵主凭借神域之地利可轻易守御,但陈国国内兵力调动一旦自西而来攻入雍地,则兵主神域之利自去,仅凭真身想要挡住陈国三位拥有神座的天神却是不可能。
这种情况难怪兵主需要广王出手。
但话说回来,兵主想与广王一同应战,似乎只要与其招呼一声就行,又何必需要雍国国君召集群臣商议呢?
却见殿室内,自雍国国君说出这话,三位知道缘由的公室庶长面色已是极凝重。
“国君,一定要如此吗?”片刻,大庶长喉咙鼓动干吞了几下,对国君问道。
国君道:“事关雍国社稷之存亡,怎可玩笑轻言。“
”此事寡人与兵主数次讨论,兵主之答复却是雍国又到了非请出广王出场不可之时了。”
白芒看着众人颇为不解如猜哑谜:“我大雍既有广王这等强大可与兵主力敌陈国三位天神的存在,直接去请就是了,广王既为我雍国天神,也自不愿见神域为他国所破坏占据…必当出手。‘
“国君如何还须召集我等商议?还有几位大人,面色竟如此沉重?”
大庶长叹了口气道:“左庶长却是有所不知,想要请得广王出手却非易事。”
驷车庶长摇了摇头:“只是不想,今日国君召集我等竟是安排后事。”
右庶长也是叹息不已,国君召他来时可未告诉他这些。
“各位大人?国君不是好好的吗?如何要安排后事?”
国君却笑了起来,道:“左庶长还没听明白吗?”
“广王为我雍国除却兵主外的根基性力量,非我雍国社稷生死存亡时刻方可以出动。”
“那么什么时候为雍国生死存亡时呢?”
“当公室嫡脉为外敌大肆屠戮,又或身为雍国国君的寡人非正常死亡而归于祖地以及死后不能归祖地等,此二者情况出现其一就意味着事关雍国生死存亡时候到了,广王就会为之惊动并亲自出手展露出不尽威能,由此我雍国公室,历来遭逢重大变故,或面临关键战役时,总有国君于战前陨身请出广王。”
“如今却是轮到寡人了。”
“也罢,寡人年已五十,太子也早已成年,是时候将社稷交托于他。“
”各位爱卿,今日便将雍国太子继位以及应对陈国诸事议定,寡人也好放心而去,接下来雍国社稷就暂交托于各位爱卿了。”
听着国君之言,白芒却还是满心疑惑。
广王听起来似是雍国公室祖神,可是祖神、祖灵之力他又不是不知。
祖神本身并不如其他天神那般拥有完整之真身,并不能亲自出战,只可由后人根据血脉远近沟通引动其神力对血脉不同程度之加持,像国君这等强者完全可以借血脉沟通借其神力而拥有神级强大力量完全发挥出祖神之力啊。
可是为何?为何需要殉死惊动呢?
还有…广王亲自出手?这雍氏之祖神竟能亲自出手,而不仅仅是对后人的血脉力量加持?并且广王亲自出手力量应该远在寻常神一等强大存在之上,否则如何会引起兵主重视更何须国君殉死?
这其中有何奥秘呢?隐隐的他已知雍国公室这位广王有绝大秘密存在而不同于他国祖神、祖灵类存在,恍然间又忆起此事许久前似听人提起过,却也只是知其皮毛…话语也仅是只言片语。
想来广王出手不是第一次,但凡能参与今日之会,为国君安排后世之左庶长多半也如他这般知晓些。
想到这里,白芒不免在想,此等秘密既为秘密本该隐秘,偶尔这般泄出未尝不是对臣下的一种震慑。
难怪雍国国内随雍国公室西进征战扩张力量强大之大夫不止一家,联合起来也有主弱臣强之虑,但却无任何一家如陈国国内拿下家族般敢对公室不敬…国君一声号令下任何决策哪怕会对各家利益受损也无任何一家敢抗命。(未完待续。)
第十一章 回来()
白芒的那点心思以及不久后自己的死局雍国国君似全不放在心上,如要引动广王出手,国君身死是必然,不然就是嫡系公室死个大半,以当下的情势确实需要,此事便已是不可变更之定局,历代雍国国君已给他竖立了榜样,这却也是他生而为君应尽之责,相较那些为国君日短者,他这辈子已经相对圆满没任何遗憾。
略微整理思绪,国君便将事情引入今日正题之上。
接下来的正题就是关于太子继位的安排,以及应对陈国确定神威不扩散之约前的咄咄逼人。
前者太子既是已立,国君年事也已高,常年征战之下又有暗伤,说不得哪天就会驾崩,所以早有准备,历代雍国新君继位也自有成法,无须太多商量一切按规矩来。
更重要的还是应对陈国。
大庶长想及此次陈国动手的目标不仅是雍国,陈国北方三大戎狄之国也在其中,便道了声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是否雍国可以与戎狄背后之神联合呢?
对此右庶长直接否定:“此法不可行。”
“我大雍与妖戎自来就是为敌,近来白灾妖戎又必定入侵大雍根本不可能为友,即便哪怕即便可以,双方于长期敌对的情况下也缺乏最基本的互信,妖戎的狼神、鹿神绝不敢孤身入我大雍兵主神域。”
“同样…兵主也不可能孤身入妖戎、狄人之神域。”
白芒按下之前的思绪,支持道:“右庶长说的是。”
“大庶长与其想自戎狄破局,还不如尽快派遣使者去荆国求援,以荆国与陈国之敌对,定是绝不愿意见到陈国压服北方部分戎狄、又得我雍国而实力大张,或会北上牵制陈国。”
国君颔首道:“左庶长之言有理,不过仅是谴使去荆国却还不够,左庶长却似乎还忘记了一人。”
“国君的意思是?”
国君道:“左庶长的那位大宗嫡脉蛇余公子。”
“不错。”右庶长笑道:“那位蛇余公子既能请动天下诸神与会,陈国三位天神还如此重视、忌惮,其实力、影响力既是强,与陈国三位天神同样也是对手。”
“甚至相比荆国而言…蛇余公子与天主等神才是真正的对手。”
他目光灼灼的看着白芒:“左庶长,尤为难得的是蛇余公子乃是你之本宗,有着这层关系,左庶长若能尽快说动蛇余公子站到我雍国一方,说不定国君都不用身死去惊动广王了。”
国君眼前一亮,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之前却是未想到这一层。
如果真如右庶长之言,他或许还真的不用死
“大庶长、驷车庶长觉得如何呢?”
国君问是如此问,心下却是极希望右庶长之言成为事实。
别看他面对死亡已是坦然,但好死不如赖活着,如果能够继续活下去,谁愿意面对死亡呢?
驷车庶长道:“如能如右庶长之言那自是最好,但无论荆国三位神又或是那位蛇余公子毕竟都是我们不能决定之力量,未必会如我们之愿与陈国对上。”
“荆国今年已连连战争损失不小,雍荆之战也是近来才平息,想要荆国北上与陈国争不那么容易。”
“蛇余公子那边却是有可能为确定神威不扩散之约事而不愿生出波折开启对陈国的神战。”
“另外一个可能性是陈国在神威不扩散之约前连连发力…蛇余公子也在做着同样的事,双方各自有着一定的扩张默契乃在确定神约前圈定双方实力势力范围。”
大庶长道:“驷车庶长却为老成谋国之言,我们不可将希望尽托于他人之手。”
他直身一个拱手:“国君,我想我大雍或可两手准备。”
“一方面国君做好惊动广王之准备,另一方面可遣左庶长自东南入荆游说荆国继而自长河而下淮南越北再北上淮上蛇余国去请蛇余公子,左庶长若能够游说荆国、蛇余公子成功,则国君自不用去请广王,不成…那就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国君看向白芒:“白爱卿,你可愿为寡人、为我大雍往荆国、蛇余国一行?”
白芒毫不犹豫:“白芒责无旁贷。”
国君点了点头:“那此事就交给爱卿了。”
“诺。”白芒躬身应诺:“时间紧迫,国君若无他事,白芒就此告退,回家收拾一番就可动身往行荆国。”
国君拍了拍手,就有一位宫人携了布帛笔墨而来,他低头在布帛上一番书写,再盖上国君之印,将布帛卷起往前一呈,白芒躬着身慢步向前,单膝跪地双手郑重接过,便倒着身子退出了殿外。
白芒走后,国君与几位庶长继续讨论。
没了白芒这位“外人”,他们的讨论就放开的多。
关于广王…有些秘密,确实是可以放出给历任左庶长知晓起到敲打作用,有些秘密却是万万不能。
事实上广王由鬼神而升格为祖神神鬼却是不完整的。
要知道天下间最强大的鬼神也不过止步超阶,能够部分取用人心力量维持存在,却离升格为神有着足足一个境界的大差距,试想一位游泳技术不够高明者跃入了激流结果会是什么呢。
不死已经是幸运,广王勉强存活却也为激流推的到处乱走几无自主游动之能。
这也是雍国公室每次请动广王都须大费周折甚至牺牲一位国君的关键所在,而且牺牲过程远不止单纯死亡那般简单,还须许多其他准备方可成功,可是成功了广王能出手的时间也是根据准备有着时间限制,每次成功后想要再次请广王则又须诸多非短时间可完成之准备。
这一点雍国公室却是将所有外人都瞒住了,甚至公室内部也少人有知道,秘密唯宗族最核心者可知,所有外人都如白芒般只知一位国君死亡、或公室大量嫡系之死亡就可惊动足可镇压一切的广王出手。
这一日过后,才与荆国平息干戈不久后的雍国再次大动起来。
汲地…在与恩利尔一会后协同敖骊和死大龙君将四大海国诸事安排好后王越也终于回来了。(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 导火()
汲邑城北有着一处以祠堂为核心不下镇邑的大庄园,这个庄园就是汲地最大的宗族徐氏所在之地,庄园内外以及周边村落皆是徐氏的地盘人口也皆以徐姓,此地也以徐为名是为徐家坳。
徐家坳最有名望者莫过于庄园的主人徐良,也是徐家的家主、族长,整个汲地除却汲氏最大宗族的族长。
这个人在汲地是个名人。
据说在汲邑大夫治政时期,哪怕汲邑大夫都须卖他三分面子,而且这绝不是笑话、传言,却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实。
不过,汲邑大夫身为一方大夫,汲地的领主,就是这片土地的天,缘何还须给徐良面子?
这话如果认真说起来就长了。
本世界天下列国多尚处于类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体制,可在地球上封建时代为秦国结束之后,往后皇权极胜的两汉时代士族大家、世家豪强都是可与皇权争锋的力量,终两汉帝王都在干着既用又打的活。
可是无论怎么打压,士族豪强还是顽强的依附在皇权统治上力量越来越大渐拥有彻底压制皇权的力量。
西汉末年王莽夺政立新,后天下虽为光武中兴,但王莽实亡于士族之手。
光武依士族之力而得国,但见得了士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