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岁”白叫了不成?不敢迟疑,忙道:“回千岁,属下东厂司房袁大海!”
“袁大海!”魏忠贤一点头,急忙吩咐道:“咱家现在就命你去查汪文言,你可有把握查出他的罪状来?”
机会来了!袁大海大喜过望,斩钉截铁点头道:“千岁放心!属下一定不负所托!若是出了差错,属下拿头来见千岁!”
“好,你现在便去,事成之后,咱家提你为东厂百户!”魏忠贤不忘许以好处,他办事向来如此,许以好处使人甘愿效命。
“多谢千岁!属下告辞!”
东厂百户!袁大海欣喜若狂,从书房出来后,一步也不停便直奔大门,见到等在那里的钱恩他们,二话不说就拉着他们朝胡同口跑。
“司房,这么晚了,咱们上哪去?”
“去找熊廷弼!…”
。。。。。。。。。。。。。。。。。。
新的一周,请书友们将推荐票砸给《东厂》,让《东厂》在新书榜的排名再高一些!
阉党威武,东厂威武!
第二十章 东林误辽边
魏忠贤让袁大海去查汪文言,袁大海却连夜带着钱恩他们去找熊廷弼,而且他坚信只要找到熊廷弼,就能以他为突破口把汪文言掀个底朝天。
汪文言,号称天下第一布衣,东林智囊,这个袁大海清楚,而被传首九边的熊廷弼大名他也是如雷贯耳的。按理说,这两个人一个是东林党头脑人物,一个却是楚党中人,风马牛不相及,何以要查汪文言不法之事却要从熊廷弼身上着手的?
对此,袁大海很自信,因为他的记忆如果没有出错的话,他就确信后世史料载过这样一件事熊廷弼因放弃辽东和王化贞一起被论罪下到诏狱,为了出狱,他到处托人找关系,想将自己弄出去,最后他找到一个人,这个人向他保证一定可以将其救出来,此人便是汪文言。
汪文言自己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将熊廷弼下到诏狱的其实就是他们东林党,所以指望叶向高、**星他们松口将熊廷弼放出来,指望不大,因此汪文言决定找另外一个人帮忙,辗转托人找到了魏忠贤,请魏忠贤出面将熊廷弼给放出来。
魏忠贤可不知道是东林党的汪文言请自己办事,而且也爱惜熊廷弼的才干,不忍他就此被处死,因此爽快的开了价两万两,意思是说,只要熊廷弼拿出两万两银子来,便可以出狱再为朝廷效力。不过事情最终没有办成,这倒不是魏忠贤没这个能力,而是因为熊廷弼拿不出四万两(汪文言将魏忠贤的价码给翻了倍,据说熊家东凑西凑,倒是凑了两万两银子出来,但汪文言这凭空就要再吃两万两,熊家自然是拿不出来了。)
现在袁大海要做的便是找到熊廷弼,具体的说,是找熊廷弼的家人,然后从他们口中搞到汪文言参与这件事的证据,尔后嘛,事情就简单了:汪文言敲诈熊家这么多银子想干什么?他一中书舍人何以敢应允将诏狱钦犯给放出来?这件事和**星他们有没有关系?一开口就是四万两,心倒黑,除了这事,你汪文言还干过哪些不法之事,收受了多少贿赂?这么多银子你不可能一个人吞了,还分给了谁?……
推理,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不管汪文言在办这件事时是否和东林党其他人通过气,只要他办了,参与其中,那便是罪状,至于其他的,并不重要。
将不干联的事情牵联到一块,手段可是太多了,更何况汪文言也的确太不干净,说他是京城第一贪也不为过,仗着自己的江湖手段,在京城兴风作浪,中饱私囊,收银子收得手软。
东林党是兴在这人身上,却也要亡在这人身上!身为东厂番子,袁大海自认自己是完全可以将这事办得滴水不漏,叫东林党哑巴吃黄莲,乖乖的把汪文言这烂摊位子给扛了。
其实熊廷弼这人遭遇其实挺让人叹息的,他对边事是有大功,但同样却有大过,将其与王化贞一同定罪下到诏狱,并不是冤枉他,因为他办了一件让无数后人痛惜不已的蠢事,那就是将辽东几十万军民全撤回山海关内,放弃了大明在辽东所有的军事重镇与据点。可以说,自明朝开国历经两百年在辽东所花费的心血,一夜之间就这样被他拱手让人了。比起一枪不放就入关的张学良,二者实在是难兄难弟,不相上下的。
熊廷弼不冤,他该死,他必须为他的愚蠢决定负责!
万历四十七年,在与后金军的萨尔浒之战中,经略杨镐指挥的十二万大军惨败,从此明朝力量大衰,在辽东失去优势,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战后,经廷议,擢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至此熊廷弼便开始了在辽东的军事生涯。
其时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沈阳军民纷纷逃奔。熊廷弼到任后,逮捕了准备逃跑的知州李尚皓,斩杀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辽东经略杨镐被熊廷弼逮解进京下狱,前辽东总兵李如柏(李成梁之子,萨尔浒大败中唯一没有被歼灭的一路总兵)被召回北京后自杀。
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努尔哈赤也陷入进退两难之境,熊廷弼把防线守得严严密密,他根本讨不到好处,再也无法大规模的攻城略地,只能带着他的八旗四下进行半抢劫的军事行动。据说努尔哈赤气得给熊廷弼取了个外号“熊蛮子”。这个外号是否真的存在,袁大海就无从查证了,除非哪天自己可以亲手把老奴抓过来问问。
可惜的是,正当局面大好时,熊廷弼却被撤职了,原因是他生性彪悍,向来不肯吃亏,与同僚关系相处极差,遇事便骂,不管何人,哪怕是兵部尚书,他都照骂无误。因此很自然的便得罪了他的顶头上司东林党人。于是,东林党内阁决议,将熊廷弼给免了,派另外一个人去接替他,此人也是东林党,名字叫袁应泰。
袁应泰是个好官,也是个杰出的水利专家,可以说,在东林党中,他很优秀,不过他有一件事情不会,那就是打仗。
袁应泰到任后,一改熊廷弼之前的做法,将城外大量蒙古流民放入城中,结果一个月后,努尔哈赤便率兵进攻,沈阳守将贺世贤拼死抵抗,关键时刻,那些被招抚的蒙古流民开始露出真面目,他们大肆在城中进行破坏,攻打守军,与后金军里应外合,贺世贤战死,七万大军覆没,沈阳沦陷。
攻陷沈阳后,努尔哈赤一刻也不停,又攻辽阳。辽阳堪称辽东第一重镇,比沈阳城还要高大坚固,壕沟围绕,又有红衣大炮,按理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凭借双手是无法攻进城中的。但因为袁应泰轻敌,自视能文能武,对付区区女真蛮子小菜一碟,因此逼迫守军出城与后金军野战。战斗结果:三万人的辽阳守军被后金六万骑兵全歼,无一人生还,战况之烈,叫人扼腕长叹!
后金军进城时,袁应泰尽到了大明臣子的职责,并未惊慌,从容穿好官服,佩带宝剑,面向南方,自缢而死。
袁应泰死得像个烈士,像个忠臣,但这不足以掩盖他的无能!也不能掩盖东林党人在辽东边事的混帐所为!
辽东边事毁于东林之手,始于万历年,终于崇祉朝!历史真相绝不容篡改!
辽阳失陷后,辽东虽然乱成一团,但主力尚在,其时明军在辽东的兵马仍有二十几万,百姓七十多万,辽西走廊仍被明军牢牢控制着,局势还未崩溃,只要稍做整顿,努尔哈赤仍得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东林党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再次启用“邪党”熊廷弼,将他再次派往辽东。而这次出关,熊廷弼却未能再有作为,最后同东林党的巡抚王化贞一起被下到了诏狱,起因只缘于他同王化贞呕气!
王化贞主战,熊廷弼主守,战守不合,王化贞自视有强硬后台,不理会熊廷弼,结果战败,这是他咎由自取,自大所致。而熊廷弼为了王化贞的那口气,索性把辽东全部弃舍,这是他自寻死路!
后世很多人说王化贞是阉党,这一点,袁大海可以肯定的替他证明,王化贞绝不是阉党,相反,他是东林党!而且,他的老师是东林内阁首辅叶向高!
试问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是阉党,要知道天启元年时,魏忠贤的名字还叫李进忠,在内廷中都没甚地位,谈何网罗党羽控制朝堂,组织“阉党”呢?要知道,天启元年的朝堂之中可都是东林党人,是谓“众正盈朝”,而李进忠公公还在内廷想着如何同魏朝争“对食”呢……因此将辽东边事崩坏归咎于“阉党”无能,指鹿为马,硬说王化贞是“阉党”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而将楚党熊廷弼说成是东林党,说他冤枉,更是可笑。
仅仅为了一口气,而不顾大局,拱手将百万土地让于异族,这等行径与自毁长城有什么不同,熊廷弼死得不冤,他这牢做得更不冤!
第二十一章 把水搅得再混些
熊廷弼有才而无量,有功却亦有大过,下狱待审无何冤枉可言。
袁大海对熊廷弼并不感冒,何况现在正在卖力之时,自然无心去搭救这个让老猪皮感到棘手的“熊蛮子”。其实救下熊廷弼还是大有好处的,至少此人知兵,只要脑子不发热,必是独当一面的大员,将来用在辽东也是物尽其用。但至少现在,袁大海并不抱任何幻想能够收拢如熊廷弼式的人物。道理很简单,哪怕人家现在是落难者,但也远不是自己一区区东厂司房所能拉拢的,他的出身注定与那些大名鼎鼎的大明官员走不到一块去。在那些传统士大夫眼里,袁大海只不过是个“鹰犬”而已,可以利用,但绝不会真正的亲近,此即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组建自己的班底,袁大海是一定会做的,他自然不会甘心永远做魏忠贤门下一条狗,因此他必须在努力往上爬的同时打造属于自己的人马,一支只听从自己的力量,否则他就永远只能受制于人。然而班底的建立却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办成的,一口吃不成胖子的道理袁大海还是知道的。在他还是一个小小东厂司房的时候,却想着去拉拢那些有本事的名人,当真是痴人说梦了,不说别人,就说熊廷弼,人现在在诏狱里关着,他又凭什么把人救出来?
办不到的事情可以去想,但绝不能去做!
或许自己的班底只有在自身足够强势时才能建立吧,正如魏忠贤还是那个李选侍身前老实憨厚,被杨涟一吓就害怕的“李进忠”时,怕从未去想要如何如何拉拢一帮朝臣为自己摇旗呐喊吧。
我所能依靠的只有这些与自己出身相同的番子,将来的事留待将来再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好魏忠贤手中的这把刀!走出胡同口的那刹那,袁大海如此对自己说。
……………
“熊家在正阳门外廊房胡同,两年前朝廷锁拿熊廷弼时,属下便曾到他家去过。”
张德喜以前在锦衣卫当差,天启二年曾受命查抄过熊府,所以认得路,便在前头带路。
夜已经很深,但长街之上却不黑暗,两侧都有路灯照明。路灯并非袁大海前世所见那种,而是以灯罩罩着的烛火,隔数十步便有一盏,一直通向外城。
路上已无行人,只偶尔有打更人从对面迎头过来,看到前面来了几个东厂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