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帝分身-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单说,肖图白对大明体制拨乱反正——给予不贪、有能力的官员高薪。于此同时,禁止贪污受贿等等非法手段牟利!

    ————————

    按照肖图白的野望,总顾问衙门长远的目标是将大明各级政府架空,重新发展一套新的体制。

    所以,整个衙门的编制,将会比较庞大。

    总顾问衙门下设农业司、工业司、贸易司、军情司、财政司、军事司、人事司、监督司等等衙门。

    其中,锦衣卫被并入了军情司,监督司用的是东厂的人马!

    由于明末自然灾害是导致国家灭亡的主要因素,所以农业问题成为救亡图存的关键。

    因此,在总顾问衙门中,农业司被排在很重要的地位。

    农业司,主营业务是开垦荒地、引进种植甘薯、马铃薯、玉米等等美洲高产作物。除了计划开垦荒地之外,农业司更是从御马监接管了420多万亩皇庄。…;

    话说,大明王朝拥有耕地10亿亩,而皇帝私人拥有420万亩皇庄,可真不算多!

    要知道,大明的众多藩王中,任何一家都拥有几十万亩田产。其中福王更是坐拥200多万亩田产。

    皇庄的产出,大多数都是用于补贴朝廷财政亏空。而各地藩王的王庄收益惊人,却依然伸手向国家讨要钱财。

    简单说,藩王、勋贵已经成为了国家最大的包袱!其次,才是不纳税的士大夫!

    毫无疑问,崇祯皇帝名下的420万亩皇庄田产属于北方良田的精华!

    由于皇庄水利设施完善、收成很高,每年光是收取田租就超过200万石。北方的自然灾害,对于水利设施完善的皇庄,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皇田的田租收益,也是崇祯皇帝不受户部制约的私人钱袋子。

    问题是,用不了几年李自成大军将会席卷北方。如果这些田产不尽快脱手,将会成为起义军的战利品。

    还不如趁着局势未完全崩坏,将这些土地脱手卖掉。。。。。。

    所以,肖图白成立一家“皇家拍卖局”,准备将所有的皇庄田地,连带着佃农的租约,一起进行拍卖。

    “皇家拍卖局”成立后,从宫中抽调了20几名有商业头脑的宦官主持拍卖。肖图白告诉土地拍卖经手人员,每卖掉一亩田,给他们1钱银子作为业务费。等完成任务之后,平均每个人能够获得1万两以上的酬劳。

    但是谁敢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直接诛九族!

    一番威逼利诱之后,宦官们纷纷被训的服服帖帖。

    而当皇庄即将拍卖的消息传出,整个京城震动。勋贵、缙绅纷纷派人前来打听详情,“拍卖局”工作的宦官们,态度热情的向众人讲解业务规则。

    因为,皇庄田产总量过于庞大,一次性卖完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谁能够调动如此庞大的一笔资金,一口气买下420万亩的田产!

    所以,“拍卖局”采取零敲碎打的方式,每天举办几十场拍卖,每次拍卖的田亩,多是百亩、千亩左右。

    任何一单拍卖,都会详细列出田地最近十年的收成,以及佃农的每年上缴田租的数据。

    事实上,北方的勋贵、地主,对于皇庄的收益心里有数,平日里垂涎三尺的田产,居然公开拍卖,谁不为之疯狂!

    第一天拍卖便已经交易火爆。。。。。。。

    数百名勋贵、巨富,带着巨资踊跃的参加拍卖。

    一天之内卖出了1万多亩田地,每亩平均成交价达到18。5两,给总顾问衙门带来了20万两白银的收入。

    ————————

    ps:新书上传,厚脸求收藏、推荐票。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第六章 科技创新,从珍妮机开始

    在皇庄土地拍卖持续升温时,肖图白却是从北京织造局中要了20名工匠,准备将“珍妮机”给提前弄出来。

    珍妮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之一,这项发明源于1764年,英国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一不小心将纺织机踢翻,发现原本横着的纱锭,变成是竖着的纺车依然能够转动。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迅速的产生联想,认为“手摇单锭纺车”横着排列只能纺一只纱锭,但是变成竖着排列则能同时纺织更多的纱锭。

    第二天,詹姆斯就动手做出了有八个纱锭的纺织机,纺纱效率暴增了8倍。珍妮机在其后的几十年中,不断被改进从十锭、几十锭、甚至几百锭。。。。。

    詹姆斯发明“珍妮机”后,很快成为了英国赫赫有名的资本家。于是,英国工匠们争相效仿,科技创新出现了井喷,从而引发了英国的工业革命。

    事实上,纺织技术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强项。

    我国最早的单锭纺车,出现在战国时期(也就是18世纪中期,欧洲还在用的“手摇单锭纺车”),这种纺车一昼夜只能纺纱三两到五两,效率很低。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单锭纺车被改进成多锭,手摇变成了脚踏,效率大大的提高。东晋的画家顾恺之,就画过三锭脚纺车。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到了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宋朝,纺织技术出现了井喷。那时候,已经有几十锭的纺纱车,并且普遍以水力、畜力作为动力。而元朝时期《农书》上记载的一款“32锭水力大纺车”,一昼夜已经可以纺纱100斤,领先世界500年!

    而欧洲的纺织技术,发展的非常缓慢。

    直到十五世纪,西班牙人从亚洲学会了“手摇单锭纺车”技术,传回了欧洲,使得欧洲人进入了纺车时代。

    西班牙人引进欧洲的仅仅是单锭纺纱技术。

    至于更高超的纺织技术,依然掌握在中国手中。尽管欧洲的传教士希望从中国尝试刺探多锭纺纱技术的奥秘。但是,中国的工厂主保密意识很强,所以欧洲偷学更先进的技术,没有获得成功。。。。。。

    一直到18世纪中期,“珍妮机”的发明,欧洲人才拥有了自己的多锭纺纱技术。

    珍妮机的原理和结构,比中国的32锭大纺车要简单的多,只要点破这层隔膜,明朝工匠做出珍妮机也是轻而易举的。

    也许原始版的“8锭珍妮机”,生产效率远远不如“32锭大纺车”。

    不过,珍妮机技术改进的余地非常大,历史上,珍妮机可是改进到了一台机器几百个纱锭。

    采用了珍妮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仅仅需要改进机器,就能够让大明王朝的纺纱工业快速发展。

    经过肖图白的指点。

    工匠们仅仅用了三天,就制作出了一台16锭珍妮机,比历史上的珍妮机的原始版效率高了一倍。

    当这座16锭纺纱车,行云流水一般的纺出了棉纱,所有参与制作的工匠们惊呆了。

    “真厉害,比三锭脚纺车快了四五倍!”

    “操作简直太方便了!三锭脚纺车要看天分,不是心灵手巧的,根本学不会。肖大人的这神车,傻子都能操作!”

    工匠们纷纷兴奋的上前试着操作。

    三锭脚纺车,东晋已有,不过却是纺麻的。众人所指的三锭脚纺车,这是元朝时期黄道婆发明的棉纺车。…;

    对于家庭纺织妇女来说,黄道婆的三锭脚纺车是最经济最实用的机器。但是,三锭脚纺车只适合手工作坊,并不适合大工业生产!

    对于能够改进机器,增进生产效率的工匠,肖图白也是非常慷慨的,给予参与设计制作的6名工匠们,每人100两白银,作为酬劳。

    不但让这六名工匠感恩戴德!

    更重要的是,其他没有参与设计的工匠,羡慕的直流口水。

    “以16锭为起始点,每多增加一锭,我就奖励每人10两,最主要功臣给予1000两的额外奖励!”肖图白再次宣布。

    场上欢声雷动!

    肖图白知道。

    随着这些天价的悬赏,这些工匠们会充分调动自身的才智。

    英国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被珍妮机引爆,就是因为是珍妮机的原理很简单,以至于让很多英国工匠产生了一种心理——

    “这么一个简陋的发明,都能够让那个詹姆斯发财,老子比那家伙聪明一万倍,肯定能发明更好的机器!”

    也正是因为珍妮机的原理简单,才激发了英国人创造发明热情。要是一开始就弄出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复杂机器,那么英国工业革命就不会被引爆!

    16锭纺纱车,被命名为“皇家16锭纺纱车”!肖图白以这种先进的纺车为基础,成立一家“大明皇家纺织公司”。

    大明皇家纺织公司在天津卫购买民房,起初雇佣50人,从市场上购买棉花作为原料,10台16锭纺车进行纺纱,20张织机进行织布。

    形成了纺纱、织布的完整生产线。

    原本按照两台三锭纺纱车的昼夜不停纺织纱线,才能够满足一台织布机生产所需,所以纱线的产能成为限制了纺织业产能发展的主要因素。

    但是,16锭珍妮机的效率,一台纺纱车生产的纱线,已经能满足两台织布机生产所需。

    一名熟练纺织工,一天的效率织布一匹,再加上大多数的工人皆是学徒工。所以,这个50人的工厂,从纺纱到织布,一天大约能够生产15匹棉布。

    正在肖图白为自己生产效率高而自豪。

    一名织造工人摇头,道:“国师大人,织造在这年头,十有**是亏本的。如果不是纺纱机器效率高,雇人生产早就亏死!”

    肖图白愕然:“为何?”

    工人非常简单的给他算账。

    由于崇祯年间天灾,农作物价格暴涨,棉花价格一斤已经涨到1钱白银,三斤棉花棉花可以织一匹布。

    而一匹棉布的市场零售价只有6钱,大约有3钱的差价。但是这3钱差价,至少要给销售商1。5钱吧?

    工人们要糊口,又要付给工钱。

    “按照现在每天50人生产15匹布的效率,您一分钱也赚不到。再加上,东家您购置厂房、添置机器的费用,甚至是亏本的!”工人说道。

    肖图白奇怪道:“既然不赚钱,为什么松江、苏州等地,纺织业非常发达,有百万人在纺织?”

    工人笑道:“那边的作坊主,大多数都是种棉花的!”

    明朝的棉纺产业链,最赚钱的是“棉农”!

    一亩棉田,能够收获100斤以上的棉花,也就意味着一亩棉田能创造十两银子的效益。除去种子、开支等等费用,棉农在一亩棉田中,能够赚**两银子。

    可以说,哪怕棉农只有一亩田,也能够凭此养家糊口了!

    ——难怪这个时代,重农轻商!

    种棉花的比纺织棉布的更赚钱,并且纺织技术往往都是记载在农业书籍上。…;

    这年头,基本很少有人认为纺织是工业,而普遍认为纺织属于农业!也正是因为纺织被认为是农业,所以,中国古代的诸多制造业中,以纺织业最为发达!

    “。。。。。。。。”肖图白突然愕然。

    这不坑爹吗?在明末弄出了珍妮机,居然会是亏本生意。。。。。。。

    没有办法!

    明朝的棉花价格是其他地区的几倍。而明朝的棉布价格是日本、东南亚等地的二分之一,是欧洲布价的五分之一。

    简单说,明朝的生产力太先进了,棉布产量高了,作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