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侧,一边是树林,但前方的树林却不怎么密集了;另一方是土丘,可以绕到土丘的另一边,伏低而行;缺点是距离有些远。但是也只能这样了。
关羽原地不动。等了一阵,鲜于辅、鲜于银率兵来了。这二人的武艺,要比乐步高出一大截,手底下曾经斩杀过不少乌桓将领。一见之下,鲜于辅问道:“红脸的那厮乃何人?可知乐涿郡何在?”关羽道:“某乃黑山关英是也,特来送尔等上路。”鲜于辅道:“黑山张燕,某已经战过了。尔乃张燕手下,也敢如此放肆?”关羽伸手一指:“你军仅有二将,就一齐来吧。”
鲜于辅大怒,驱马上前道:“莫非一定要杀了你,你才知道什么叫做天高地厚?”关羽也不再说,迎向鲜于辅。
鲜于辅经过了与张燕的战斗之后,又与鲜于银交流了一下,领会了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的道理,因此,一上来就抢攻。一枪扎向关羽心窝。并打定主意,假如关羽挥刀砍向自己,自己也不可变招,拼他个同归于尽。
第二卷 第191章 对穿范阳
第191章 对穿范阳
关羽的功夫又岂是长期不练武的张燕所能比拟的。关羽将刀头甩向肩后。作势欲劈,却并不劈下。见到鲜于辅长枪扎来,关羽以刀杆一崩,弹开了长枪,随即一刀就劈了过去。鲜于辅大惊失色。就在两马交错的一瞬间,关羽竟然能够又弹又劈,使出两招。鲜于辅将将一侧。刷的一下,青龙刀劈了下去。鲜于辅的护肩亮甲被劈飞了出去。两马这才错开。
鲜于辅一圈战马,同时往肩上瞟了一眼。见到肩甲已失,皮肤露出在外,不禁有些害怕。鲜于辅拉缰纵马,准备再战。一阵风吹过,却感到肩头火辣辣地刺痛。再一瞧,肩头已经渗出了鲜血。刚才还以为没有受伤,搞了半天结果已经受伤了。
看远处关羽已经圈马过来了。鲜于辅一咬牙,向鲜于银叫了一声:“一齐上!”这才迎向了关羽。
关羽跟鲜于辅交了一招,大致上对于鲜于辅的功夫有了认识。关羽料想鲜于银应该跟鲜于辅相差不大。因而关羽有十足的把握,对付二人联手。而此时关羽的目的,还并不在于二人,而在于二人所带的两千士兵。关羽自己的四千士兵刚刚经过激战。因而关羽打定了主意,慢慢地与二人游斗。一方面。吸引敌军的注意力,让自己的士兵对敌军形成包抄之势;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的士兵缓上一口气。
因而,关羽就等了一等。待鲜于银距离差不多了,这才纵马过去。三人兵器一交。过了一个回合。钱于银不顾自身一心伤敌的狠劲,在关羽这儿也没有行得通。不过,关羽也没有给两人以太大的压力。因而两人感觉基本上属于平手。
就这样战了五十余合。幽州兵的注意力全在三人这儿。而关羽却分明看到自己的士兵已经围了上来。关羽见时机差不多了,下手再不容情,猛然发力,一下就将鲜于银劈为两半。鲜于辅见状大惊,拨马便跑。关羽暂时没追。拿了弓箭出来,一箭射去,正中鲜于辅的马身。战马吃痛,就跑得更快了。
两名主将一人被斩一人逃走,幽州兵士气顿时遭受重创。正好关羽的士兵冲到,立即展开了屠杀。对于幽州兵来说,眼睛就只看见关羽,以及关羽带的几百个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什么时候来了这么多的敌军。猝不及防之下,更是死伤惨重。
不过,这两千渔阳兵跟前面的三千涿县兵不同,他们的体力要好一些。因而逃走了两百人。
……
两百人的逃走,有他们体力的因素,另外还有关羽的因素。关羽临战调度士卒,哪一队向左、哪一队向后,在歼灭大部分敌人的情况下,还让出了一个空档,让两百渔阳兵逃走了。
关羽随即抽调出五百名体力较好的士兵。吩咐他们,跟踪追击。以跟踪为主,追击为辅。并且沿途留下记号。然后关羽让士兵打扫战场,自己则领了三百人到辎重那边去了。
辎重这边,还有五百人看守。关羽过来了,让这五百人卸车,腾出五百匹马出来,然后骑上。看守辎重的任务则由关羽带过来的三百人接替。
关羽吩咐,待战场那边收拾完毕之后,转到涿县待命。然后,关羽就带着五百名骑在马上的步兵出发了。
两百渔阳兵往东而逃,后面五百假冒黑山军的田军衔尾而追。双方的速度都不是很快。逃了一截,渔阳兵逃不动了,干脆坐地休息,死就死。哪知,后面的追兵也同样坐地休息,偏不让你死。
休息了一阵,又有力气了,渔阳兵再跑。没跑多久,居然追上鲜于辅了。原来,鲜于辅的战马伤后狂奔。最后倒了。鲜于辅就弃马而行。鲜于辅身上有伤,且经过大战,盔甲又重,就被渔阳兵给追上了。
鲜于辅本来就是这些鲜阳兵的将官。因而见到了鲜于辅,渔阳兵似乎就有了主心骨,士气没有那么低迷了。士兵们搀着鲜于辅逃跑,脚步反而稍稍轻快了一些。这一来,后面的追兵就再也没能够缩短距离了。
实际上这个时候关羽已经追上了自己的士兵。只是因为没有到出击的时候,关羽就躲在后面不出来而已。
鲜于辅等人逃出几十里之后,道路出现了分岔。往北,回渔阳;往东,到范阳。按道理说,打了败仗之后的鲜于辅是不想到范阳的。到范阳很可能会被刘虞罢官。但此时追兵在后,回渔阳尚有百里之遥,路上将有性命危险;而刘虞忠厚,肯定不会杀人。因而鲜于辅选择到范阳。
……
幽州州治所在地范阳的城守,由刘和负责。刘和是文官,擅长治理方面的事情,对于打仗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关心过。正好,刘虞也是这么个脾气。双方见识一致,语言一致。王八看绿豆,对了眼了。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这是李白写的。这个时代李白还没有出来,但这种思想却已经有了。早以《孙子兵法。谋攻篇》就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刘虞正是这样。刘虞在幽州这么个与外族接壤的疆界的所在,推行以德服人,不战而屈人之兵,倒还是基本上做到了“无与之敌者”的。至少。乌桓、鲜卑族人是不会公然进攻刘虞的。
幽州这儿也暴发过大规模的黄巾叛乱。之后,还有张举、张纯之乱。还曾经一度将刘虞逼出了范阳。因而,与全国各地一样,当中央将兵权下放之后,招募了大批的士兵。幽州各郡郡城,通常有五千、八千不等。范阳这儿属于州城,士兵人数曾经高达三万。但后来却被刘虞一减再减,到现在士兵人数为一万。
在刘虞的眼里,士兵就是个光吃粮不干事的摆设,因而人数自然是越少越好。负责军事的刘和,见解跟刘虞差不多。因此,刘和从来不为士兵争取什么福利待遇,反而还主动削减了不少。受不了,就不当兵好了。士兵人数降到零,就是最好的事情。
黑山军北上幽州,由于行动迟缓,还没有进入幽州境内,幽州就知道了。那时候,无论是刘虞还是刘和,都认为黑山军不会进攻幽州。他们都认为黑山军只是一时没有找到进攻的目标,因而才一路北上的。因为按照一般的道理来说,黑山军这种占山为王的土匪性武装,是不宜远征的。远征之后。就算打了胜仗,一时半会儿的,根本就回不了老窝。而在漫长的回老窝的路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全军覆没。
哪知,黑山军真的就到幽州来了,而且一来就占了易县。黑山军占据易县的行动,等于是黑山军明目张胆地向幽州宣战了。刘虞虽然不好战,却也是有威严的。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于是,刘虞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刘虞实在不会带兵,也不懂得如何打仗。因而刘虞就将打仗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办。黑山军已经占据易县,那么涿郡必将成为黑山军的下一个目标。于是,刘虞就传檄渔阳,调鲜于辅、鲜于银援助涿郡。并调上谷田豫回范阳,准备让其暂时接管全幽州的军事。
上谷,在幽州的最北端。那儿还是免不了会与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产生一些冲突。而田豫却好像颇会用兵。从刘虞得知的消息来看,田豫就没有败过。因而刘虞对田豫寄托了很大的希望。
然而,到现在,田豫还没来,鲜于辅却来了。而且,鲜于辅并不是响应调派而来,而是战败而来的。
……
关羽对于鲜于辅及其逃兵的安排,跟偷袭涿郡的安排差不多,但是却又不同。偷袭涿郡的时候,关羽是真的想要拿下涿郡。因而在前面拿下城门之后,后续有一千士兵。并且当时关羽还知道涿郡城内空虚。而范阳这里,城内有大量的士兵,怎么想也是上了万的。几千人马冲进城内,并没有胜算。因而关羽并没有想要拿下范阳。关羽其实就是想要吓吓刘虞。
城门还是要夺的,不夺城门绝对是吓不到刘虞的。于是,相似的一幕在范阳再次重演。不同的是,范阳的城门本来就是打开的。城楼之上巡视的士兵不足十人,城门口负责收税及盘查过往行人的士兵倒有四五十人。
鲜于辅一行两百人,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地出现在远处。城门口的士兵还没有看到鲜于辅等人,而关羽却已经看到了城门。既然城门本来就开着,关羽就没有再管鲜于辅了。一声令下,五百骑就往城门奔了过去。
城门不是一般的门,城门是比较厚重的,不太好关的。而且,要关城门,还得驱散城门洞的人。再加上范阳士兵确实也不够警惕。看到马队过来了,一点都没紧张。等到紧张了,关羽已经跑拢了。青龙刀挥舞之下,骨肉纷飞。没怎么打斗,关羽就拿下了城门。
远处鲜于辅吃惊地看到这一幕,方知自己乃是诱饵。追兵其实早就能追上自己。没有追上。就是想让自己在前面带路。鲜于辅大惊之余,慌忙命令士兵,调转方向,仓皇北去。
……
关羽得了城门之后,由于人马过多,有五百骑,大部分人就仍然在城门之外。城门楼上如果放箭,将会出现极大的伤亡。于是,关羽就叫了二十个士兵下马,上城楼查看情况。士兵上到城门楼,望见十几个守军正顺着城墙狂奔而走。士兵回报了关羽。关羽听到上面没人,心里就不急了。纵马走到城内的一边,等候范阳城内的反应。
关羽抢占城门,只能说没杀多长时间,但却不能说没有杀人。那儿本来有四五十个士兵,还有数十名过往行人。关羽一冲之下,嘁哩咔嚓,杀了一百人左右。剩下的都跑了。跑掉的人里面,有行人,也有士兵。那些士兵一定会回去报告,然后守城的士兵转眼就会来到。
但是,一等再等,关羽等来的却是些百姓。百姓闻风而至,站在远处看热闹。范阳城内的士兵却不见踪影。再等了一会儿,关羽看见百姓里面有衙役了。可那些衙役跟百姓一样,也是站着看热闹。
关羽此时非常踌躇,拿不定主意。如果就这么撤离,显示没有吓着刘虞。连那些百姓都不怕,刘虞又怎会害怕。但如果进入城中,寻找城内军营作战的话,自己的人又太少了。很可能就出不了城。
……
再等了一刻,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