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清朝的太监-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为条件,取得了意大利的支持并缔结了军事同盟。奥地利迅速做出了反映,对普鲁士宣战。

    当时的普鲁士军队,实行的普遍征兵制,又装备了中国支援的后膛装新式步枪及后膛装榴弹炮、短管曲射炮、地雷、开花弹等新式武器;而奥地利军队实行的还是募兵制,使用的是前膛装滑膛枪跟前膛装火炮,而在军事实力上,根本无法同普鲁士抗衡。支持奥地利的巴伐利亚、萨克森、汉诺威等邦国组成的盟军,装备甚至比奥地利更差,基本上等同于滥竽充数。同时还要应付意大利军队,两线作战。处境可想而知。

    此次战争中,普鲁士一共投入了六十余万部队,凭借密布全国的铁路线路,仅用了一个月地时间便迅速推进到了维也纳。普鲁士军队异常强悍的战斗力,终于引起了法国的警觉,因为当时法国正控制着南德意志联邦,初期的时候以为奥地利军队铁定获胜,并且幻想着能够得到莱茵河畔的部分领土,因此并没有过多干预。但是随着战况的急转直下。拿破仑三世害怕普鲁士的崛起动摇法国地位,被迫决定决定对普宣战。一场比普奥战争规模更大的普法战争,就此爆发。

    在这一场战争中,英国由于不愿法国强大。想借助普鲁士的力量来趁机削弱法国,因此暗中支持普鲁士。

    与此同时,俄国也开始了在欧洲地扩张,五月三日。俄罗斯战车悍然撕毁巴黎和约,突入塞瓦斯托波尔,第二次克里米亚战争正式爆发。凭借着先进的军事装备,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打的节节败退。英、法等国被迫介入。但是法国此时正陷入对普鲁士地苦战,实际战场上只有英国跟奥斯曼帝国组成的联军为主,旬月不到。俄罗斯战车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

    整个欧洲的局势纷乱异常。列强无暇东顾,这个时候也只能忍气吞声。被迫向大清国提出议和。眉发来电报,任命肃亲王华丰为全权大臣,大学士周培祖、倭仁协同,与三国使团进行谈判。谈判地点特意选在通州,三年前的议和时那屈辱地一幕犹然在眼,今时今日,是该把一切连本带利讨回来的时候了!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一切不平等条约,全部废除。关于通商口岸,仍然保留,大清国全面解除海禁,但是提出海关收回,结束了由外国人把持中国海关的屈辱历史。同时,关于贸易互惠原则做出了各项明确规定,包括中国在英、法、美三国开市,以及全面禁止鸦片流通。三国派驻大使驻京,但是前提是要先支付一大笔战争赔偿,将先前扣押在京的人质,以及三国联军地战俘赎回去。

    同时,中国也首次提出派遣大使,与英、法、美三国正式建立了对等的外交关系。

    关于前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割让出去的土地,诸如香港岛、九龙司,中国全部收回,并且重新确认了中国边界及领土完整,签订了《大清国勘界录》,包括对蒙古、新疆地领土完整,以及对越南、朝鲜等附庸国地从属权,包括针对海疆地《大清国海疆界约略》。同时,关于英法两国在中国修筑的铁路以及前期地巨额借款,大清国有权视为战略侵略及侵略所得,并予以收回。

    霸王条款,永远操纵在强硬的一方。中国人凭借着自己的拳头,第一次以无比强硬的态势出现在列强的面前,宣

    个古老却又焕发青春的东方巨龙的崛起!

    和谈基本以一边倒的方式进行,非常顺利。只是在最后一天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歧义,原因是京城的士子宿儒,联名上书朝廷,要求在条款上追加一条,让列强在大沽口炮台建立一座碑石,以昭示国人曾经经历过的苦难,纪念今日中国的觉醒。这多少有些学子的酸腐气,洋人使团心里头那叫一个憋气,却又敢怒而不敢言,勉强理论几句,被倭仁一通痛斥,只好乖乖签署了事。

    萧然对此置之一笑。他当然知道,这座百姓心中的丰碑,究竟是立给谁的。

    在中国与列强议和的同时,萧然授意日本,也开始向列强提出对之前签署的亲善密约的重新修订,包括领土、领海主权的完整,以及贸易上的不平等条约。随着日本倒幕势力的灭亡,幕府已经重新夺回昔日的霸权。而在清王朝的施压下,列强也只有放弃对日本利益的争夺,自此,日本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军事上,都已经实际沦落为中国的附庸国。

    此次大清国与洋人和议,条约签订,消息传回京师,百姓顿时沸腾了。整个北京城敲锣打鼓放鞭炮,简直比过年还要热闹。而此时的萧然跟兰儿,却没有心思感受这份欢乐,迁都一事,还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接到萧然的密报之后,石达开立刻率军东下,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就已杀透山西,直捣直隶。而赤峰纳彦辛夺的驻军,也迅速挥师西进,重新占领了承德,四处骚扰。加上直隶总督盛左的有意放水,一时之间,直隶省境内到处起火,人心惶惶。

    江南李鸿章,联合地方督抚,上了一道《奏请迁都疏》,陈述时弊,认为当务之急必先迁都江宁,以稳定时局,再由南方诸省联兵北进,平定北方动乱。议政王奕是旗人的地盘,早由不得他了。眉当即电报回京,京师方面由兰儿主持议政,商议迁都之事。

    满汉两方,迅速分化成了两个阵营,赞成与反对一方,各持一词。而在朝臣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萧然已经让雨来秘密将同然堂总号迁至杭州。之所以迁到杭州而不是江宁,因为杭州是左宗棠的地盘,同然堂作为朝廷目前工业乃至经济的一个主要支柱,交付到左宗棠的手中,必然引起他跟李鸿章之间的猜忌。

    互相遏制,萧然现在要的就是这个局面。

    同然堂旗下的工厂,暂时还无法全部迁至南方,毕竟这工程太大了些。萧然将这边的事物,全权交给张之洞来负责,并擢升他为工部郎中,赏翰林院侍讲学士,这可是从四品的衔了,张之洞激动的连拍胸脯,要“粉身碎骨”以报萧然知遇之恩。同时,萧然还抽调了一部分工厂的骨干技术人员,准备到江南去开展一片新的工业天地。

    老太太萧于氏,跟老婆孩子也都随着雨来一行南下,但是没有去杭州,而是由段兴年带着一票弟兄保护着,在扬州秘密的落了脚。安顿家人是个大事,萧然可不想再像上回曾国藩一样,闹得如此被动。

    七月十八日,纳彦辛夺的部队突破梅县,京师告急。兰儿连夜主持群臣会议,迁都提议最终敲定。十九日晨,电报江南,即刻迁都。

    七月二十日,由老五太爷惠亲王绵愉,率领第一批人马,洒泪离开京城,向江宁进发。次日,兰儿率领群臣,在紫禁城举行大典,请下了悬挂已久的历代先皇画像,宣布正式启銮南下。那块著名的“正大光明”的匾额,连同象征着至高无上的龙椅,一起被蒙上黄缎,装载上车,迎接它们的,将是一个前所未知的命运。

    这一次迁都,走的却是水路,由北京下通州,抵天津,从大沽口乘船,直隶水师、旅顺口水师协同扈驾,出渤海湾,由山东半岛沿海岸线一路南下。船队启航的一刹那,萧然握着兰儿的手站在船尾,回头望去,巍巍京城早已不见。只有渐渐远去的大沽炮台,不知道是在昭示着一段历史的结束,还是另一段历史的开始。

第一百七十七章  史上最大的卖国贼

    过半个月的行进,八月中旬,萧然、兰儿一行顺利抵为此行属于迁都,有历代先皇的灵牌画像,因此接驾仪式尤其正式,比皇帝出巡还要隆重。江宁方面派出前后八拨接驾的队伍,从沪上开始迎銮,然后溯江而上,到达江宁。

    此时距离太平天国灭亡,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萧然的印象中,经历了战火劫难的南京城,虽不至于残垣断壁、一片荒凉,至少也应该是个流民遍野、饿琈满地吧?谁知刚进城郭,就看那来来往往跑生意做买卖的络绎不绝,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相形之下,反倒是搭建在秦家桥头的粥厂,显得冷冷清清,只有三五个叫花子在那里挑肥拣瘦,估计嫌这粥太淡了不中吃,颇有些不满的情绪。

    所谓粥厂,是清代荒年赈济的一种形式,说白了就是衙门施粥,灾民或是贫困户可以无偿到这里领稀饭。由于江南长毛祸乱刚刚平定,所以朝廷特别下了诏令,命各地方衙门开设粥厂,赈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但是此时看到粥厂的生意如此冷清,兰儿跟萧然都是大出意外:难道这里的百姓都已经富得流油了么?

    兰儿命銮驾停下,叫萧然派人去取了粥来看。早有小太监飞奔过去端来一碗,只见这粥熬的比寻常人家吃的还要稠上三分,里头还添了萝卜咸菜。萧然皱眉道:“是不是李鸿章这厮故意做戏给我们看?”

    接驾队伍中级别较高的是江宁按察使,兰儿命人传他来到驾前。道:“这粥厂怎么这么冷清?是不是为了迎銮,衙门事先将流民都遣散了?”

    声音不大,但语气却很严厉。那按察使吓地一哆嗦,忙跪地奏道:“回禀太后:奴才等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上瞒天听啊!按照朝廷的诏令,江苏境内各地方都已经开办了粥厂,李鸿章大人还特意下了督察令,赈济灾民。可是……可是现在各地最紧缺的便是劳力,上赶子去找流民。都还愁找不到呢,哪里还敢遣散?”

    “缺劳力?”兰儿一怔,道:“这话怎么说?”

    按察使小心翼翼的道:“是这样的。自从沪上同然堂分号创办以来,江苏辖内工业商业发展尤为迅猛。各地纺织厂、机器制造局、矿山、冶炼等等,都在大批的招募劳力,即便如此还显得紧缺。尤其是年初船务招商局创办,连带着兴起了四家民办的小型船厂。由李鸿章大人牵头,将这四家船厂以合股经营的方式合并为江南造船总厂,仅这一家船厂,需要劳力至少上万。哪儿还有多余地流民呐?”

    “原来如此!”兰儿跟萧然对视了一眼,心里都说:这李鸿章果然有手段,有魄力!略一沉吟。兰儿又问道:“这些招募的劳力。可还稳定?工钱大概是多少?”

    按察使道:“以纺织厂为例。多由当地农民趁农闲之时帮工,平均每月的工钱。一般在二百文左右,布四到五尺。江宁跟沪上一带,工钱则要略高一些。至于机器厂跟船厂,招募的是正式工人,工钱一般为三百文左右。”

    自辛酉政变之后,由于新钱地流通,以及朝廷出台的一系列平抑银价跟稳定物价的措施,白银跟制钱的兑换比例,已经从咸丰十年地一两白银兑换两千三百文钱,下降到了一两白银兑换一千六百文钱。也就是说,三百文的工钱,约折合白银一钱八分还富裕,这在当时的物价来说,是普通人家相当不错的一笔收入了,只要不是大手大脚,基本上够一家人两三个月地花销。

    看来江苏一带的工人收入,相当不错,难怪当地的工业会在短短一年地时间里发展地如此之快,甚至比京城做地还要好,也难怪这用来赈济的粥厂形同虚设了。萧然禁不住面露喜色,工人收入地增加,也利于进一步提高工业的生产输出,推动整体工业的建设和发展。这关系到的不仅仅是工业发展或是百姓生活水平的问题,还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