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李卫国返回京城的当天,新疆的第三十九镇也发回来第一封捷报战书。
战报还是十天前的事情。
三十九镇进入新疆后,在当地伊犁将军的配合下,先解了库尔哈拉乌苏之围,重创沙俄第七游骑兵团一部,歼敌八百余。
随后三十九镇向伊犁城进军,在宁远城同沙俄第七游骑兵团主力激战了三天三夜,最后三十九镇以155毫米重榴弹炮摧毁了宁远城墙,沙俄第七游骑兵团死伤惨重,被迫放弃宁远,退守伊犁城。
此战,中国神策军伤亡六百余人,歼敌三千余人。因弹药消耗巨大,后勤补给跟不上,只能据守宁远同俄军僵持,等待后勤补给。
西北作战,尤其是热兵器时代,后勤必须跟上去,否则就算打赢了战争也得放弃占领。当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就是因为后勤跟不上,胜了也得撤退。
如今李卫国也知道西北道路艰难,后勤运输非常困难,尤其像神策军使用的155毫米重榴弹炮,武器和弹药的运输都非常繁重。哪怕有卡车支援,但适合卡车行驶的道路很少,大部分都得靠骡马牵引。
大西北的铁路必须尽早修建,早一天通车,中央政府就可以早一天加强对大西北地区的控制力度,反之迟一天就多一天的风险。
这也是李卫国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在大西北跟沙俄全面开战的原因之一,只派了一镇兵力前去收复伊犁地区,就是因为在那里跟沙俄全面开战,兵力少了无济于事,兵力多了的话,单单只是一个后勤补给压力,就足以拖垮中央财政了。
除非通了铁路,否则李卫国都不可能在大西北地区大动干戈的。
当然,小来小去的战争还是可以打的,打多少年也没关系,毕竟此刻的大西北一贫如洗,并无太大价值,所以李卫国拖得起,拖得越久,大西北的各部落就得越发依赖中央朝廷,这对中央加强控制大西北大有好处。
一个月后,琉球国王尚泰率领使节团抵达北京。
李卫国在太和殿上接见了尚泰,并敕封尚泰为琉球国王。
唯一不同的是,以前历朝历代敕封琉球国王时,都会赏赐大量金银珠宝,但这一次李卫国却没有那么做。
在他的眼里,武力决定一切,****上国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有效,如果没有实力,光靠给钱来安抚藩国,只为了一个面子那是愚蠢的行为。
李卫国只是象征性的赏赐了一些国内的工业商品,都是他从上海带回来的,以纺织品和工艺品居多。
尚泰见这么少的赏赐,心中不痛快,可面对李卫国凌厉的眼神时,他却心中害怕的狠,那点不满也立刻消失了。
弱者永远只敬畏强者!
这一次,李卫国册封了琉球国,特地将欧美各国驻华公使都通知了,还有那些以前名义上归附中国的番邦小国的使节们,让他们一起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以前欧美各国列强在殖民地和藩国问题上一直跟存在分歧,在欧美列强眼中,以前大清所谓的藩国只是一种盟友关系,并不是殖民地关系。
但这一次,李卫国明确规定了琉球国没有外交权和军事权,只有行政权,这条规定分明就是列强思维中的殖民地和海外领地关系。
这样一来,琉球国等同中国的殖民地或者是海外自治领地,那么欧美各国列强就不可以绕开中国政府单独跟琉球国进行外交和军事交流了。
这就是一种变相的警告,明确表达中国对于藩国的绝对宗主权利。
至于其他藩国使节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可以再把****上国当做人傻钱多的二货对待了,以后若想得到中国的庇护,就得交出外交和军事权利,否则休想再占中国便宜了。
占了几千年便宜的这些小国们,突然间还有点不适应了。(未完待续。)
第276章 缅甸战区吊打英军小盆友
新疆东北部和外蒙西北部地区,中国神策军步步为营,用了几个月时间,慢慢将沙俄侵略军赶出中国领土。
此后,中俄两军不断交战,但规模都不大,双方实际控制线就维持在国界线附近,偶有扩张和收缩,但变化都不大。
中国神策军受限于后勤补给压力,因此按照李卫国的命令,暂时不对外扩张,因此只将俄军赶出新疆和蒙古后,便不再主动进攻了。
同样,沙俄虽然占据人数优势和地利优势,可惜装备落后,面对装备精良的中国神策军,不占优势。相反,沙俄帝国工业能力落后,自克里米亚战争后便一直被英法封锁贸易,其国内武器和弹药的生产成本因而居高不下,尤其在新式后装步枪和后装火炮方面,技术更加落后,比英法列强的生产成本还要高出几倍,更别说跟中国同类行业相比了,直接被甩了好几条街。
这些因素导致沙俄军队虽然补给方便,可惜武器和弹药成本高昂,经不起消耗。
经过半年时间的交战后,沙俄士兵平均三个人一条枪,子弹人均不足三发,由此可见沙俄的军工能力之弱了。
最终,沙俄政府不得不承认,他们短时间内没有力量再对中国西北地区进行军事侵略了。为何避免被东西方世界同时孤立,沙俄政府不得不选择跟中国进行停战谈判。
“这次谈判只管跟俄国人扯皮就行了,我们要占远东,俄国人肯定不同意,但他们短时间内没有能力对我们发动全面战争,所以他们也会利用这次谈判来拖延时间的。”
御前会议上,李卫国随便从理藩院找了一个熟知俄国事物的官员。然后打发他去跟俄国人谈判。
由于已经预测到了谈判结果,所以李卫国也不抱有什么期待,很快将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
“陛下,日本使者已经到京,不知陛下何时打算召见?”
“不见!随便找一个理藩院官员跟他们谈就是了!”
李卫国断然拒绝了,之前他听说日本有一支强大的铁甲战舰组成的西海舰队。所以还有些忌惮,随着琉球战事结束,日本人唯一赖以威慑的西海舰队被消灭了,那么日本便没有跟李卫国谈判的资格了。
当然,日本今后经过明治维新会越来越强大,但中国同样有李卫国进行改革,只会比日本更加强大。
日本使团进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得知琉球惨败之后,放弃武力打败中国的白日梦。改为通过谈判方式获取利益。
只是如今的中国可不是病怏怏的大清了,日本使者试图吹捧****上国几句就想解决问题,那是不可能的。
中日间的谈判很快就结束了,自然是不欢而散。
首先日本使者很丢人,别说想见中国的皇帝了,就连三品以上中国官员他们都没有机会见面。
堂堂一个日本大臣,竟然只能和中国的一个五品理藩院低级官员谈判,这是被赤果果的打脸啊。
更丢人的是。中国理藩院不负责日本使团的衣食住行,生活费用需要自理。
日本很穷啊。日本使团浩浩荡荡一百多人,本来带的钱也不少,可惜在中国国内只使用人民币,其他银两、英镑、法郎什么的货币都不允许流通。这是帝国银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金融控制行动的结果,却是苦了这一群日本人。
在京城,衣食住行价格都非常高。日本使团负责生活的官员只能将携带金银拿到银行兑换人民币,结果一出门就碰上了当地人。那当地人一见对方是啥也不懂的日本人,于是骗对方说去银行兑换太坑,不如到金银典当行典当。那日本官员信以为真,结果随身携带的几大包金银最终只换了三十三元人民币。
那日本官员第一次看到人民币制作如此精美。以为最贵的货币制造最精美,所以没有怀疑对方便完成了交易。
等到这日本官员拿着人民币去交住宿费、购买食物时才发现,一百多人的住宿费就高达三十元人民币,这才发现被坑了。
日本使团报警了,不过北京警察厅一听是日本人报案,勉强受理了,不过却不积极破案,故意拖着,看日本人的笑话。
半个月后,日本使团浑身的细软都典当光了,没钱在呆在北京了,又无法完成谈判,被迫离开。
遭受如此耻辱,日本使团回国后自然不会说好听的了,日本天皇听完之后顿时大怒,整个日本内阁立刻节衣缩食,勒紧裤腰带发展军备,制定了十年发展计划,准备在下一个十年之内打败中国,洗刷耻辱。
欧洲,普法战争继续打着,很血腥很残忍,双方都有加特林机关枪,不论是哪一方冲锋,都面临绞肉机的洗礼,死伤惨重是必然的。
英国对普法战争的进展很高兴,特地感谢中国帮了大忙。同时,美国内战被强行终止,合众国和联盟国南北以三八线为界限,有中英法三国驻军三八线非军事区,阻止美国南北继续战争。
一个分裂的美国也让英国非常高兴,同样还得感谢中国。
但随着中日首里之战,中俄新疆之战后,英国人越来越感到中国的威胁了。
不能让中国和平崛起,这是英法等欧洲列强的一致观点,可惜法国无暇东顾,只有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在亚洲还有殖民地,于是英国联合荷兰、西班牙在南海捣乱,对中国商船加征赋税或者拦截不放行,再就是伪装海盗洗劫,想以此扼杀中国海上贸易。
同时,英国也瞄准了日本、朝鲜、安南等国。
朝鲜和安南等国态度比较谨慎,既不愿意得罪英国人,又不愿意得罪中国,暂时采取中立态度。不过这种中立肯定不会太长久的,因为琉球国便是例子。不接受中国册封的藩国,将不再享受中国政府之庇护,可是一旦接受册封,那么就得交出外交权和军事权了,这对朝鲜国王和安南国王等都很难接受的。
刚刚被中国打败并羞辱的日本很快就同意了英国人的条件。于是英**事技术开始向日本开发,帮助日本发展海军。以此来牵制中国。
英国海军高度关注首里之战中大放光彩的郑和号战列舰,这一艘万吨级巨型铁甲舰同样让英国人感到丢脸,因为他们自己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艘这样完全用锻铁制造的战舰,连勇士号都比人家差了一大截。
当然,英国海军的各大造船厂内已经开始建造一大批万吨级铁甲舰了,英国皇家海军有信心五年之后可以打败中国海军。
但为了以防万一,英国海军也需要小弟当炮灰的,所以日本海军便是首选。
虽然事后证明和泉舰没能返回日本失踪了,表明日本唯一的海军西海舰队全军覆没了。但日本天皇和海军部又制定了十年海军发展计划,其中建立大日本帝国海军被提上日程,每年建造两艘可以匹敌中国海军郑和号的日本铁甲舰,贷款则来自英国,以日本关税作保,建造地点自然也在英国了。
这样一来,英国即利用日本牵制中国,又可以减轻自己的造舰成本。一举多得。
建元3967年6月3日,公元1867年7月5日。英日缔结了五年亚洲军事同盟条约。英国政府照会中国驻英国公使,转达了中国对日本开战等同对英国开战的态度,那意思是日本现在是英国的小弟,你再打日本的话,英国作为大哥就得出手了。
这是政治挑衅,李卫国并不惧怕。反手就在缅甸狠狠地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