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洲各占领地的人民因此有了工作,有了饭吃,有了一定的自由和尊严,所以在德国占领下的欧洲各国,地下抵抗组织都没有多少市场。
主要是英美的间谍在地下串联,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抵抗运动几乎没有出现。德国在军事上的连续胜利,也让这些占领地的人民不敢生出反抗之心。
至少,此时的欧洲各国,表面是上经济繁荣,秩序稳定,各种生活物资丰富,工业产值已经超越被德国占领前,这就是隆美尔搞的欧洲工业一体化带来的好处。
欧洲各国面积都不太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形成十分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就涉及到分工与合作。
希特勒用战争的方式达到领土上的统一,隆美尔接着用工业一体化把整个欧洲的工农业整合在一起,好处现在就体现出来了,整个欧洲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停滞不前,也没有因为战争而经济崩溃,反而因为隆美尔的欧洲一体化而欣欣向荣。
整个欧洲的工龙业一旦激活,甚至快速发展起来了,德国还差武器装备吗?只要德国政府有钱订购,欧洲各国就可以快速为德国生产出来。
当然这离不开资源,整个非洲有一大半的国家都在为整个欧洲提供原材料,德国的非洲军团就在北非哪里虎视眈眈,这些非洲国家在没有看到英美大军的时候,不敢停止对整个欧盟的原材料供应。
且看看整个欧洲国家给德国生产的武器装备,四号坦克每月一千余辆,豹式坦克每月七百余量,还有数条生产线正在建设,各型反坦克歼击车五百余辆。
飞机的产量更加恐怖,光是bf109的产量就达到了每月两千五百多架,ju87每月产量八百多架,ju89远程轰炸机每月一百余架,其余飞机的产量大约有五百架。(以上数据都是以1944年德国产量为基准,稍微有一些上浮。)
卡车的生产,已经可以完全满足军用和民用,每月产量大约为五万多辆,其他军品的生产更没有任何的问题了。
比如各种枪械,各种大炮,德军各部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对于普通德军士兵来说,感觉到的最大变化就是他们手中的枪械从毛瑟或者是p40,变成了sgt41突击步枪。(为原名sgt44)对于士兵的换装,大约可以在1942年低,全部完成。
总之,德国在隆美尔制定的战略之下发展迅速,工农业生产稳步提高,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德军在前线胜利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地传来,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未曾被打破。
隆美尔对进攻莫斯科的一切准备工作,全都在有序地进行着。
……
此时的非洲军团司令是俾斯麦,参谋长汉斯,副司令是卢森堡,卢森堡还兼任这第七装甲军的军长。
整个非洲军团兵力已经达到五十万,因为整个非洲对德国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整个欧洲大多的原材料都来自非洲,整个欧洲所需要的所有石油,也全部来自非洲。
隆美尔把非洲军团扩编到五十多万人,那是一点也不为过。其实驻守在非洲的德军并没有无视多万人,还有三个师在耶路撒冷驻守。
隆美尔的起家部队,第七装甲师就在耶路撒冷驻守,另外还有两个机械化步兵师,卢森堡更是长期呆在耶路撒冷,这都是应犹太人的请求。
这都是有条件的……
【说好的订阅呢?说好的幸福呢??????】(未完待续。)
第481章 既定国策
德军一登陆中东,就把那些骑着战马,拿着弯刀的阿拉伯战士杀得屁滚尿流,耶路撒冷轻而易举地被德军占领,犹太人立即迫不及待地建国。
德国不可能免费付出啊!这都是有条件的,隆美尔就两个条件,第一就是美国的犹太大鳄必须尽可能地拖延过参战的步伐,第二就是犹太资本家尽可能给德国提供各种稀有金属和橡胶。
这对犹太人来说,其实没有多少难度,因为犹太人在非洲有很多矿场和橡胶园,在没有英美大军登陆非洲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为德国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稀有金属和橡胶。
(非洲很大,德国和一点了只占领了地中海沿线的几个国家,其余国家和地区是各国资本家的天堂。)
犹太人在尽力完成他们和隆美尔的协定吗?犹太人一直都在尽最大努力完成与隆美尔元首的协定,美国国会,到现在都没有通过罗斯福的参战请求,德国需要的各种原材料也未曾缺少,这都说明犹太人在认真履行与隆美尔的协定。
当然隆美尔给犹太人建立的以色列的支持也非常巨大,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一时间,德国及其盟友加占领国就承认了以色列的合法国际地位。
中东就是一个阿拉伯世界,英国在哪里经营数百年时间,这下被德国生生插进一颗钉子,数个中东国家在英美的支持下,试图扼杀才建立的以色列国,结果被德国第七装甲军打得狼狈逃窜。
同时德国还卖了大量的军火给以色列,德国的军火质量绝对是过硬的,德国的战术指导思想也是领先世界的,二战开始以来,德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非常能说明问题。
因为以色列有德国不惜余力的支持,所以以色列在中东很快站住了脚,他们还在德国的帮助下组建了三十多万军队。德国虽然为犹太人付出了不少,但收获的却更多。
德国现在已经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至于希特勒屠杀的那点犹太人,已经被丢进历史的垃圾桶,欧洲国家那个不反犹太人?大家都一样,所以没有必要大书特书。
……
rb东京,东条英机内阁正在为南下做最后的准备,此时的rb深陷中国战场,又因rb本国的资源极其匮乏,他的石油储备只能维持半年,如此情况下的rb不得不南下抢夺资源。
1939年,rb拟定了两个作战取向,分别为“南下”“北上”两个作战计划。rb起初看重苏联丰富的战争资源,拟定了入侵苏联,占领西伯利亚。
1939年5月至9月,rb按计划,向位于中蒙边境海拉尔以南200公里的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试探性战略进攻。
双方动用了数十万精锐部队和先进军事装备,在杂草丛生、沙丘连绵起伏的荒原上进行了一场长达4个多月激烈的交锋。rb由于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落后,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最惨重的失败。
“北上”吃了败仗后,进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的梦想化为泡影,就掉头策划“南下”,夺取更大的战争资源(石油)等,以便日后吞并世界储备后继资源。
南洋,当时有英国,荷兰,美国的殖民地,这就给rb南下的计划增加了困难。同时由于日美两国奉行完全对立的东亚政策,日美在东亚必然发生利益碰撞。
1940年春夏南进论在rb有过两次高涨。从1940年春夏南进论的初次高涨到1941年底rb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其间一年有半。
rb迟迟不敢对美开战,多次取消或推迟南进的预定时间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打乱了日军的侵略部署,迫使rb法西斯不得不多次推迟南进时间。加上石油短缺,不惜冒险一掷,炸掉美国珍珠港。
1940年希特勒策划了对英国的“海狮行动”,要求日军和德国同时对英作战,日军驱除了所有在华的英国侨民,夺取了英国在华利益。日军的做法直接影响了英美两国的利益。
rb从1941年中就开始向东南亚的扩张,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满,为了给日军一点警戒,美国冻结了对日的贸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
没有石油,日军的战争机器就无法运转,舰艇抛锚,等于无法继续侵略,为了确保正常侵略,掠夺石油,日军决定冒险一掷。
rb明白,要么从中国撤兵,停止对外扩张,外交上向美国靠拢。要么自组旗帜,南下夺取战略资源,继续加强对外侵略。南洋有美国,英国,荷兰的殖民地,进军南洋就等于向美英两国宣战。
一旦rb向英美两国宣战,那么驻守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就是rb南下作战的最大威胁,必须处之而后快。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rb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
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rb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山本五十六成了执行人。
虽然rb联合舰队司令三本五十六竭力反对南下作战,可全rb大多数将领都赞成南下作战,三本五十六的反对也就毫无作用了,南下作战成为rb既定国策。
山本五十六1916年毕业于rb海军大学校,曾于1919年到192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历任驻美武官、第1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长、海军次官。
他主张大力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并组织部队进行严格训练,对rb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39年任rb联合舰队司令。rb海军中当时唯一反对加入轴心国的高级军官,反对rb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但在rb右翼势力庞大的压力和日军高层的压力下最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1941年1月7日,山本写信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正式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设想:
“我军在日美战争首先应该采取的策略应该是:一开战就猛击击破敌主力舰队,置美国海军及美国国民于无可挽救之地,使其士气沮丧。
……
消防员书友打赏了1000起点币'2016…10…2620:01(未完待续。)
第482章 罗斯福的阴谋(上)
从而才能占据东亚之要障,确保不败之地步,以此来建设东亚共荣圈,……,一旦击破美主力舰队,菲律宾以南的闲杂兵力必然士气沮丧,很难考虑能勇敢战斗。”
此后就和几个参谋(大西泷治郎、源田实、黑岛龟人)一起,秘密地制定“z”作战方案。
6月,正式方案提出后,曾在日本上层引起争论,一些人不相信庞大的舰队横渡3500海里而不被发现,对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表示怀疑。
万一不成功怎么办?失败的可能性比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该如何处理?山本五十六的回答非常简单,也很山本五十六:
“如果日本有天佑,夏威夷作战肯定成功,如果中途失败,也就是说没有了天佑这一条,放弃整个作战就行了”。
山本固执己见,甚至以辞职相要挟。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大将说:
“如果山本有这么样的自信就照他说的去做吧”。
东条英机内阁7月中旬批准了这个计划,于是,山本指挥联合舰队选择了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湾,开始了充分的准备和严格的模拟训练。
……
山姆大叔罗斯福在关注国内的孤立主义的时候,还把不少的精力放在对日德的情报方面,罗斯福近短时间最关心的是日本方面的动向。
美国安插在日本的间谍,每隔几天就会向罗斯福汇报日本方面的一些情报。日本的南下作战已经在日本国内成了公开的秘密。
北上派和南下派前段时间为此争执得不可开交,虽然是南下派获胜,但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