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王呢?”
李大师恨恨地说道:“秦王殿下,绕来绕去没有意思,现在是外交场合,只有正式的交涉,本使就一句话,这李世绩,你交不交出来呢?”
李世民的眼中冷芒一闪,直刺李大师:“李大使,你听好了,这就是我作为秦王的回复,我李世民,永远不会把自己的部下交给外人,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永远不会。你们夏王想要李将军,就请他带兵过来,战场来取吧!”
第二千五百九十七章 断然拒绝
李大师的脸上开始从额角冒出豆大的冷汗,他擦了擦头上的汗珠,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刚才李世民那坚定而威严的神情,把他给彻底镇住了,一时间大脑一片空白,靠着这次擦汗的动作,才多少缓过来了一些。
李大师看着李世民,口气缓和了,或者说软化了不少,说道:“秦王殿下,为了两国之间的和平和友谊,我劝你再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再说了,你是陕东道行台大总管,并不是你的父皇,这样把话说绝说死了,不太好吧。”
李世民冷冷地说道:“父皇遣我出征之时,就给了我便宜行事之权,本帅收留了李将军,就是用了这个权力,因为我们大唐向你们夏国正式地交涉过,要你们放人,你们不放,李将军自己跑了回来,我们欢迎还来不及呢,又怎么可能把他交还给你们?李将军陷于敌营,坚贞不屈,对我们大唐是大大的忠臣良将,我们又怎么可能把他交出去,寒了将士们的心呢?”
李大师叹了口气:“看来,这个要求,本使只有直接面见唐皇的时候,再行提出了,秦王殿下,本使最后提醒你一句,李世绩是夏国的叛将,也是企图谋害夏王的凶手,反贼,你收留他,就是影响两国间的友好关系,这个责任,只怕不是你能担负得起的。”
李世民冷冷地说道:“李大使,麻烦你注意你的言辞,现在你是在我的军帐之中,想要把我们大唐的将军给带走,是谁给了你这个权力,给了你这个胆子,敢这样威胁我们大唐的将帅?此事休要再提,不然的话,我李世民认得你,我的部下们,可未必有这么好的耐心和脾气了。”
李大师的脸色一变,只见帐中右侧的众多唐将,一个个吹胡子瞪眼睛地,对着自己怒目而视,更是有些人的手,已经按到了剑柄之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杀气,让李大师几乎透不过气来。
李大师的双腿在微微地发抖,他原本只是个隋朝的内史舍人,在江都兵变的时候就给吓得几乎尿了裤子,后来随着骁果军北上,跟着隋朝的文武百官一起投靠了窦夏,这回给升了一级作为礼部侍郎,出使唐营,但是碰到这么多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军汉,仍然让他心跳加速,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了。
李世民见状,微微一笑,摆了摆手:“好了好了,别这样,远来是客,再说,我们大唐现在和夏国也是和平友好的关系,不要弄得这么紧张,不过李大使,本帅提醒你一句,这是唐军大营,还是我刚才的那句话,你有事可以提,我能回答的会回复,不能回答的,你可以去见父皇,再作计较,在这里,说话要小说,我的兄弟们脾气都不太好,性子也直,万一弄出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就会影响两国的大局了哦。”
李大师咬了咬牙,正色道:“那么,秦王殿下,这件事情,你是不愿意按本使,按夏王的意思来办了?”
李世民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李大使切勿再提,直接说,你要交涉的第二件事情是什么吧。”
李大师勾了勾嘴角,正色道:“这第二件事,就是夏王请本使来转达夏国的请求,请秦王解东都之围,撤军回关中,不要再与华强国开战。”
此言一出,帐内一片哗然,质疑之声,怒骂之声不绝于耳,李世民面不改色,摆了摆手,制止了众将的喧嚣,平静地说道:“李大使,请问夏王为什么要我们现在罢兵回关中呢?我们唐国和华强国的战争,与他又有什么关系?”
李大师微微一笑,说道:“夏王说了,隋皇失道,天下群雄并起,戮力同心,推翻了暴隋,大唐,大夏,华强三国,君主都是昔日的隋朝臣民,苦于暴政才奋起一搏,建立了自己的基业,现在天下战乱终于渐渐地平息下来,饱受战火荼毒的生民也总算可以喘口气,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休养生息,不再攻伐,让这个乱世得以结束。华强国自从王世充代隋自立以来,并无凌虐生民之举,也没有主动出兵攻打大唐,大唐这样无缘无故地出兵攻打,有失仁义。”
“而且天下战端再开,生民必将再次涂炭,中原的百姓饱受兵灾不说,大唐的关中子民也会因为战事的沉重负担而受到伤害,所以,我家夏王提议,两家罢兵修好,各还旧界,就算是给夏王一个面子。”
李世民笑着摇了摇头:“那请问如果夏王这么热爱和平的话,为什么又要集结大军,准备攻打北方的罗艺呢?你们自己都做不到止戈为武,又怎么让别人来做这种事情呢?”
李大师的脸微微一红,说道:“那不一样,罗艺几次三番地挑衅和骚扰我国边境,杀我边民,掠我财产,以前又有新仇旧恨,不得不报。这点是我们两国议和之时就明说了的,罗艺,并不在讲和的条件之内。”
李世民的眼中冷芒一闪:“就是说,你们夏国可以打罗艺,打我们大唐的属臣,燕王罗艺,我们大唐却不可以打王世充?是这个意思吗?”
李大师大概也觉得这事理亏,勾了勾嘴角,说道:“夏王的意思是,洛阳城高池深,守备严密,唐军或可在野战中取得胜利,但要是强攻东都,只怕是难以攻克,到时候战事持久,兵连祸结,两国的百姓,都要受水深火热之苦,不如就此罢兵,如果大唐这回进攻所占的州郡,我家主公也愿作调停,让那王世充割出一部分给大唐,以作退兵的谢礼,秦王殿下以为,这样如何呢?”
李世民笑着摆了摆手:“夏王可真是厉害,还能为王世充这个自立为帝的家伙作主,替他割让州郡啊。只是这回我已经打下来的这些州郡,为什么要还给王世充呢?如果换了是你李大使在我这个位置上,你会答应这样的要求吗?”
李大师的舌头就象打了个结,嗫嚅着说不出话,李世民的眼中冷芒一闪,站起了身,说道:“李大使,这个要求,我不同意,不过,你这回来得挺巧,明天我就会全面攻打洛阳城,这次,我会让你亲眼看看,所谓城高池深,守卫森严的洛阳城,在我大唐的精兵强将面前,是如何不堪一击的!”
第二千五百九十八章 城头论兵
李大师的舌头就象打了个结,嗫嚅着说不出话,李世民的眼中冷芒一闪,站起了身,说道:“李大使,这个要求,我不同意,不过,你这回来得挺巧,明天我就会全面攻打洛阳城,这次,我会让你亲眼看看,所谓城高池深,守卫森严的洛阳城,在我大唐的精兵强将面前,是如何不堪一击的!”
入夜,三更,洛阳城头。
远处的唐军大营,一片安静,往日的喧嚣和热闹,还有灯火通明几乎已经消失不见,整个大营,安安静静,几处不算明亮的火烛之下,隐约可见一队队的军士正在巡视于各营之间。
王世充一身皮甲,小兵的装束,倚在城头,喃喃地说道:“看来,明天就是李世民攻城的时候了。这回的守城战,会决定天下的大势,我们所有的计划,后招,都得建立在一个前提下,就是守住洛阳城。不然要是李世民打了进来,一切都完蛋了。”
说到这里,他突然微微一笑,转头看向了在一边沉默不语的魏征,说道:“玄成,你同意我的这句话吗?”
魏征叹了口气:“我还是以为,李世民应该是从北门主攻的,这些天我一直在观察,也派了细作侦察,并没有发现敌军在南城那里有大规模的攻城器械,倒是北氓山那里,一直是动作不断,每天都有大量的木料运入山中,应该是打造攻城器械所用。主公,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主力放回到北城呢?”
王世充的眼中碧芒一闪:“北城这里,有来整把守,即使是李世民用主力进攻,也绝不会一下子就丢失,实在不行,我还让仁则在宫城之中留了预备队,可以随时相救。只有南城,南城,南城,才会是李世民攻击的重点!”
魏征摇了摇头:“别的器材还好说,可是那个床弩,李世民能运到南城?不可能吧。”
王世充微微一笑:“床弩当然是用来攻击北城的,所以说,北城会是佯攻。”
魏征睁大了眼睛:“佯攻?用床弩攻击的北城成了佯攻了?主公,我无法理解啊。”
王世充的眼中碧芒一闪:“李世民既然肯强攻洛阳,那一定是作了充分的研究和准备,洛阳的优势,在于其高大的城墙,精良的武器,善战的军队,想要正面硬攻,不是靠些武器就能攻下的,你看着吧,明天,我会亲自坐镇南城,让你看看李世民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魏征叹了口气:“打仗的事情,主公是天下无双的,这点我不敢多说什么,只是如果洛阳真的难以防守,我们是不是要让杨玄感和李靖早点率兵来援呢?”
王世充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现在还不是时候,昨天刚刚接到了飞鹰传书,杨玄感在淮南大破杜伏威,几乎已经尽得江北之地,杜伏威的主力退回了江南,却派王雄诞率了五千人马,一路向西,攻打了唐州和邓州,哼,这些地方的土豪们,一看唐军势大,杜伏威又派军来攻,就杀了我派去的刺史段大仁,举城投降了王雄诞。”
魏征勾了勾嘴角:“如此一来的话,就是杜伏威可以经汉东四郡,进入中原了,算是和李唐取得了联系,他们真的会全力助李唐攻打洛阳吗?”
王世充摇了摇头:“如果不是玄感这回大败杜伏威,我想杜伏威是不会派兵真的助李唐攻打唐州和邓州的。他一直想在东南割据自立,以前只是接受了李唐的名号而已,并不希望李唐真的派兵派将来自己的地盘上。”
“但这次不一样了,杨玄感只用两万不到的兵马,就打得他纵横大江南北的六万精兵溃不成军,连他的那些个上募陌刀部队,也在强悍的关陇铁骑的冲击下,七零八落,若不是阚棱的拼死护卫,杜伏威本人几乎都要给生擒,其大将义子战死十余人,可谓前所未有的惨败。”
“经此一战,杜伏威才真正地认识了自己的份量,在强悍的北方军队面前,他的这些江南部队,是不堪一击的,所以这回他趁着淮西之地还在,赶快派王雄诞率军攻克唐州和邓州,然后绕汉东四郡,跟中原的唐军取得联系,算是示好之举。因为,这次他大概是真的准备归顺李唐了,不能再象以前那样应付了事!”
魏征叹了口气:“江南之地,物产丰足,虽然不出精兵强将,但是粮草却可通过运河来补给中原东都,失了这里,实在是一大失误啊。如果让杨玄感率军一路攻击,尽得江南之地,那东都的粮荒,就不成问题了。”
王世充微微一笑:“这并不取决于我们,其实之前我让杨玄感出兵攻取徐州,彭城,就是想要经略东南,打通大运河,可惜计划不如变化快,我没有想到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