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架空传-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一章 收服魏国公

    第二代魏国公是徐达的长子,初名允恭,徐达薨后,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为了避当时皇太孙的名讳,朱元璋特赐名辉祖。和同期的名将之子相比,比如说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徐辉祖总算没有辜负将门虎子这种说法。他虽然出生名门,却从不引以为傲,为人谦虚谨慎,并且熟知兵法。在洪武年间,徐辉祖便数次参加战斗,足迹遍布陕西、北平、山东、河南。

    建文帝登基后图谋削藩,反倒激得燕王预谋起兵。然而在起兵之前,燕王却将三个儿子送往了南京,其原因是太祖朱元璋的忌日将近,按照礼制燕王应该自己亲自前去,但燕王害怕自己亲自去可能会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于是便谎称病重派儿子们代他祭拜。一下子派出了所有的儿子,除了表示自己重视此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告诉朝廷自己没有异心。

    燕王的三个儿子到了南京后,兵部尚书齐泰建议建文帝立刻将此三人扣为人质。建文帝本来也表示同意,谁知黄子澄这个脑袋被门夹过的家伙竟然认为这样做会打草惊蛇,建议把这三个人送还燕王,表明朝廷并无削藩之意,用以麻痹燕王。

    建文帝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徐辉祖曾进言说:将燕王的三个儿子扣下来可以将之当作人质令朝廷占据优势。此外,他的这三个外甥都有不俗的才干,若是放虎归山则后患无穷。事实证明,徐辉祖对他三个侄子的评价非常正确。朱高炽因为身有残疾的缘故,在靖难之役只是守卫大本营。尽管如此,在北平保卫战中朱高炽的表现却也没有辜负燕王的信任。当上皇帝后,朱高炽更是获得了不低的历史评价。朱高煦、朱高燧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更胜其兄,特别是朱高煦,在战争中的表现简直可以用大放异彩来形容。

    只不过,徐辉祖的建议没能说动建文皇帝。最后燕王的三个儿子还是完好无损地回到北平后……然后没多久,燕王便起兵造反了。

    在整个靖难之役中,建文军队出彩的表现不多,在这些亮点中,徐辉祖的身影至少出现过两次半。

    第一个亮点是燕军大败建文军中最为勇猛的将领之一瞿能,导致常败将军李景隆率领的六十万大军全军崩溃。然而当燕王准备一鼓作气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时,却被负责殿后的徐辉祖挡住。如果殿后之人是徐达,那么反败为胜也不是不可能。徐辉祖的军事才能虽说不如其父,但他至少掩护了主力部队,为军队的撤退赢得了时间,也为下一次的反攻保留了力量——如果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同时复活,常遇春(注1)和李文忠肯定会捶胸顿足、羞愧欲绝之余,一言不发地重新躲进棺材里去。而徐达倒是可以不轻不重地哼上一声“竖子,为父的本领你连一半都没学到”!

    第二个亮点则是燕军偷袭建文统军大将平安,就在建文军队即将崩溃之际,徐辉祖再次出现,这一次他率领的增援部队不仅拯救了陷入绝境的平安大军,还趁势大败燕军并斩杀了北军大将李斌。

    至于说剩下的半个亮点,则是燕军攻入南京金川门后,城内各处的官军都逃得差不多了,只有徐辉祖立即组织尚未溃败的官兵与燕军展开了巷战。在这次事件中,徐辉祖的头脑不可谓不冷静,反应不可谓不快,但既然大势已去,他一个人再怎么努力却也无法力挽狂澜。因此,虽然徐辉祖表现了他的忠勇,但这一次却只能算是半个亮点。

    总而言之,徐辉祖有着水准之上的统兵能力,而且对君主非常忠诚。一个对前君主异常忠诚而且又有相当强的统兵能力的家伙,留着自然不放心。如果徐辉祖不是皇后的兄弟,燕王肯定抓住他后就会把他杀掉。

    朱棣不由有些庆幸徐辉祖有一个好妹妹。因为,朱棣打算启用这个优秀人才。

    徐辉祖对主君异常忠诚。哪怕是南京城破之际。为了维护主君地利益。也敢于冒着战死地风险组织士兵进行巷战。更加难得地是。徐辉祖在拥有忠诚这一可贵品格地同时还很灵活。也就是说他并不愚忠。

    燕王入城后。徐辉祖得知建文帝**地消息。便独自进入父亲徐达地祠堂。拒绝迎接燕王。本来燕王还准备看着皇后地面子给徐辉祖一个机会地。知道这个情况后不由大怒。结果第二批左逆文臣地名单上徐辉祖地名字便出现在最前面。被下狱后。狱卒强迫徐辉祖供述罪状。哪知徐辉祖并不和小卒子们罗嗦。只说自己地父亲徐达是开国元勋并且拥有免死铁券。得知此事后燕王愈加气愤。但一方面徐辉祖确实拥有免死铁券。另一方面他毕竟是皇后地嫡亲兄弟。而燕王与皇后又夫妻情深。所以燕王终究没取徐辉祖地性命。只是将之削爵软禁了事。

    参加过多次战斗。而且在敌军破城之后还敢组织士兵巷战地人自然不会怕死。可是在彻底失败后。他却既不投降。也不自尽。接着。当燕王准备追究时。他还拿出免死铁券。显然并不准备赴死。

    朱棣猜测。徐辉祖之所以并不自尽。有可能是等待后续消息。若是建文帝遗有后人便找机会扶持。但也有可能是知道主君死了。徐辉祖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义务。没必要随之赴死。

    ……挺有趣地一个人。

    前面引路地马三保用手指道:“万岁。前头就是魏国公府。”

    朱棣回过神来,只见迎门一道高墙垒成弧形,连门前大石狮子也包了进去,只在仪门旁留了四尺宽一个小口儿,由锦衣卫把守。栅门一关,和监狱也差不多。

    几个人还没走到门口,那边守门的早已看见,厉声喝道:“什么人?站住!”

    说话间两名锦衣卫气势汹汹地走了过来,朱棣这边早有一名侍卫迎了过去,掏出一面腰牌。

    居住在京城的锦衣卫自然认识宫廷侍卫的腰牌。天子跟前的人,别说几乎有着见官大一级的威风,仅凭宫廷侍卫本人的官衔也远远超过了那两名锦衣卫。结果两人脸上立刻绽出了笑容。

    还没等两名锦衣卫说出巴结的话,那名侍卫已经放声说道:“快点开门。皇上御驾来了,要见徐辉祖。”

    门口附近的锦衣卫全都吓了一跳。前面的两名锦衣卫望望被众人簇拥在中间的朱棣,慌忙趴在地上磕了不计其数的头。一阵钥匙叮当,“咣”地一声,铁栅门被拉开。朱棣走进门,问道:“魏国公还没睡吧?”

    锦衣卫头目自然不敢挑朱棣的语病说魏国公已经被削,现在没有魏国公了。他只是连躬身答道:“回皇上的话,这些天魏国公都睡得很晚。现在时间还早,应该还没睡。”

    “你前头带路。”说着朱棣便一边朝里走,一边吩咐道:“道衍进来,其余人留在门口。”

    徐辉祖早就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但是因为距离较远,因此并不知道是御架亲临。

    当房门被推开时,徐辉祖看见来人是朱棣,脸上的犹豫一闪而逝。

    朱棣进门后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仔细打量了徐辉祖几眼。徐辉祖显然是个帅哥,他身高八尺五寸,面如冠玉,基本上可以用英姿非凡来形容。

    当朱棣正在忌妒徐辉祖的外表时,徐辉祖却望着朱棣冷漠地问道:“赐死只需要派个小太监不就行了,你亲自来干嘛?”

    “大胆!”道衍跨前一步,高大的身躯几乎将朱棣完全挡在身后。“你可知道这样说话是君前失仪,罪可致死!”

    道衍毕竟没有完全将朱棣的视线遮住,因此朱棣看到徐辉祖的脸色一阵发白。朱棣觉得徐辉祖并非是因为害怕而脸色发白,因为即便在道衍的身后,朱棣的耳朵也一阵嗡嗡作响,首当其冲的徐辉祖没被那声狮子吼震晕已然不错了,脸色发白只是很正常的现象。

    如果不是因为现在这副身体已经四十出头,朱棣绝对会向道衍学习神秘的中华古代武功。不说别的,这招狮子吼虽然未必能够吼死人,但是在战场上挥舞着砍刀每砍倒一个敌人就这样吼上一声,己方的士气一定能够大涨。

    胡思乱想完毕,朱棣轻轻推开道衍近前一步。

    “朕告诉你三件事。第一,建文皇帝已经在南京城破死之日大行。第二,朕已经登基,登基诏文由大儒方孝儒所写。第三,建文帝有个遗孤还在皇宫之中,朕已封他为吕宋王,待他成年之后,若他愿意,可前往吕宋就国。”

    徐辉祖被软禁在魏国公府,第一个消息听说过,只是一直无法得到确认。第二个消息也听说过,虽然鄙视方孝儒投敌,但此刻并不吃惊。然而听到第三个消息时,他的脸色终于大变。

    自己的几次建议皇帝都没接受,结果导致靖难之役最终失败;而一直效忠的皇帝就这么去了;万幸的是,建文皇帝竟然还留下了遗孤……想到这些,徐辉祖的心中又悲又苦,堵得异常难受。

    一阵悲酸过后,徐辉祖突然捶胸顿足地号啕大哭起来。

    “皇上啊……皇上……您当初怎么不听臣言……臣无能,臣对不起皇上……当初城破之时,如果臣能将燕贼多挡一些时间,皇上您也不会遇难啊……皇上啊……呜呜呜……嗬嗬……”

    看到徐辉祖的表现,朱棣稍稍有些失望。他希望这位大舅子会因为建文帝已死,然后知趣地转投自己。但是现在看来,徐辉祖恐怕会将忠诚转移到建文帝的遗孤身上去。不过也不要紧,反正建文帝的遗孤掌握在自己手上,也算是间接掌握了徐辉祖。

    只是一想到徐辉祖居然称自己为燕贼,一股怒气从心底油然而起,怎么也遏制不住。

    朱棣突然暴怒地朝前走一步,那种一记窝心脚踹死徐辉祖的冲动极为强烈,但幸好,他总算将这种冲动忍住了。

    朱棣咆哮道:“天子之怒,赤地千里。朕看在皇后的面子上自然不会屠你全族,但是朕之前赦免的左逆文臣及家属人数过万,再加上建文遗孤,朕一道旨意,管叫这上万人头落地!”

    徐辉祖伤心归伤心,却也没有失了理智。听得朱棣的威胁,他打了个冷颤,赶紧用手掌紧紧捂住自己的嘴。然而,那呜咽之声透过指逢传出来后,显得愈加悲愤绝望,听起来特别糁人。

    见徐辉祖这么悲伤,朱棣突然觉得拿一个两岁孩童的性命威胁别人似乎有些卑鄙。

    回想自己刚才突然暴怒的情形,朱棣稍稍有些担心。穿越之前朱棣的脾气不是这样的,难道说,是因为拥有了燕王的记忆后对性格造成了影响?又或者说,是因为自己当然上了权力不受限制的皇帝,因此性格慢慢发生了变化?或许真的是那样吧。处于无人制衡的高位后,“逆亡顺昌”的心理自然慢慢滋生,暴虐妄为的人未必全是性格天生如此——太祖在讨饭当和尚的时候也不曾杀过人,燕王在登基之前,又何曾做过诛人家十族的事情?

    ……算了,不想了。反正该发脾气时就发点脾气对健康有利,留一个良心底线也就够了。

    “很好,朕再问你,朕入城之后,你为何既不投效于朕,又不为建文帝殉死?”

    徐辉祖犹豫片刻,终于翻身跪向朱棣。过了好一会儿,徐辉祖总算控制住了自己的声音,于是哽咽着答道:“皇上……臣……臣之前做了许多……许多丧心病狂的事,担心不能见容于皇上……所以没敢投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