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唐山只有五千兵力的话,那么王英楷也就不用提心吊胆防着赵东云的大军随时从唐山挥军进军京师了。
说完了这些后,王英楷又是开口道:“如今我们既然要创共和体制,这军制也要改一改了,听说南边已经是重新整顿安排番号了,我们这边也不能和以前那样,得有统一番号才好让国人知道,我北洋任旧是一个整体。”
这统一番号的事也无伤大雅,所以赵东云等人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当即王英楷就是道:“以前的各种番号先不用了,统一改成‘中央陆军’而称呼上也不能沿用前清的镇、协,可效仿泰西诸国,变更为师、旅、团等。
军衔也如此,把前清之上等第一级改为上‘将,中等第二级改为中校,下等第三级改为少尉,士官和士兵照旧不变。其他各等级依次推论,至于军衔标示,我看子杨你前头弄出来的就不错,我看可以直接推广全军所用!”
找东云听罢呵呵一笑,他这王英楷倒是不顾小节,这番号和军衔的称呼还算正常,但是军衔标志竟然直接采用自己的奉天标志,这要是放在后世就算侵权!
“如今我们手底下的几个师里,也不用多改,我手底下的第一镇改为第一师、吴凤岭的第二镇改为第二师、子杨你的第三镇改为第三师、芝泉你的第四镇改为第四师、张怀芝那边的第五镇改为第五师、聘卿你的第六镇改为第六师、然后第七镇残部改为第七师。然后王汝贤的第二十九混成协改为第八师、子杨你手底下的奉天两个镇也改为第九师和第十师、那个骑兵协就改为第一骑兵旅。
至于大家伙手底下的几个混成协,也是统一安排,我手底下的常备军第一混成协改为陆军第一混成旅、芝泉你手下的混成协改为第二混成旅,再有马玉昆将军的武卫左军也要改为第三混成协、子杨你手底下的两个混成协也改为第四混成旅、第五混成旅。
姜桂题的江防军如今已经退往山东,也可以给他一个第六混成协的番号!”
这些番号的改变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就是称呼上改变一些,王英楷总不会因为统一了番号就能指挥得动其他部队了,更加不会因为给了你一个中央陆军的番号,然后就要出钱帮你养军了。
说白了,这些都是面子功夫!
那所以大家都是笑呵呵的接受了!
而这么统一番号了后,就会发现北洋嫡系和旁系部队加起来实在不少,师级部队就有十个,混成协六个、骑兵旅一个
这些部队里实力相差也比较大,比如整编后的王汝贤第八师,实际上也就是一个空架子而已,兵力连四千都不到,给他一个师级部队的番号,是因为王汝贤掌控河南,这扩军是肯定的,而王英楷为了进一步拉拢王汝贤,这给一个师的番号也算正常。
又比如马玉昆和姜桂题这两个北洋旁系,他们虽然已经表示效忠北洋共和政府,但他们依旧是半独立的性质,手下部队也都是旧军,不能够和其他北洋诸将手下的部队相提并论的。
而如今北洋的真正战力,还是袁世凯时代组建的老部队,也就是第一师到第六师,至于第七师已经被打残,虽然王英楷已经收拢残部重新编练,但是要想缓过气了恢复以往战力可是没那么容易的事。
至于赵东云手底下的原奉天部队,也就是新番号里的第九师和第十师,虽然人员和装备不缺,但是成军时间比较晚,而且近段时间抽调了大量人员和装备用于组建第四混成旅和第五混成旅,对实力影响比较大,所以战斗力上来说,自然是不如赵东云的老部队第三师的。
相对于北方共和政府名下的十师七旅,张之洞弄出来的南方联邦帝国手底下有多少部队呢?
第两百一十三章 山西之争
如果只是说两三个月前,也就是前清灭亡之前的南方新军数量,实际上并不多,而且很多都是徒有其表的,但是不管实际战斗里多少,但是从文件上来看,南方各省的新军还是有不少的!
比如湖北张之洞手底下就有第八镇、第二十一混成协、端方掌控的第九镇、江南混成协、荫昌手底下的江北混成协、江苏之第二十三混成协、江西之第二十七混成协、安徽之第三十一混成协、陕西陆军混成协、福建第十镇等。
以上说的还是人员比较满的那种,还有很多人员缺编的各支南方省份新军,比如湖南之第二十五混成协,这个第二十五混成协只有一个步兵标而已;四川也有个第三十二混成协,不过该协也不足额定编制半数,山西之第四十三混成协也只有一个步兵标而已;浙江混成协只有四个步兵营,其余的广东、广西、贵州等省新军虽然大多挂着一个混成协的名头,但实际上普遍只有一个标左右的兵力。
而且上面说的还只是步兵,至于技术性兵种,比如骑兵、炮兵这些就更不要说了,南方诸省军队里,普遍缺乏骑兵部队,第八镇、第九镇以及第二十一混成协等湖北、两江的部队还好一些,骑兵虽然紧缺但是勉强也可以配上。
但是其他省份的骑兵部队就是大多徒有其表了,比如福建之第十镇,骑兵部队只有区区一个队而已,连百骑都不到。
炮兵部队的情况也类似,也就第八镇和第九镇的炮兵能拿得出手,但是他们装备的也多是五十七毫米的汉阳厂自产的架退火炮,别说国际列强,包括北洋诸军在内列装的三英寸级别的管退火炮了,他们甚至连同口径的七十五毫米架退炮都没有多少门。
至于说其他省份的新军就更加悲剧了,还是以福建第十镇为例子,这个镇也就是南方诸省里少数挂着暂编名头的三镇之一,他也只有区区十二门旧式火炮。这个第十镇说是镇呢,其实实际兵力也就一个不满编的混成协而已。
而其他省份的就更悲剧了,都没有必要去提!
以上说的就是袁世凯死之前的南方各军情况,不过自从袁世凯死了后,北方局势动荡,北洋起兵之后南方督抚,尤其是端方等效忠满清朝廷的督抚更是大力扩军,甚至都不惜重用那些有着革命党背‘景的留学生。
基本上南方的那些新式军官,只要是没有北洋背‘景的,基本上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重用,某种程度上来说,孙文等革命党也是借了赵东云等人的春风,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革命党人短时间内混进南方新军里头了。
不过革命党的事以后再说,至少现在来说,南方新军的扩军是迅速而有力的,短短两个月内,南方各省督抚手底下的兵力都是增加了不少。
张之洞联合其他督抚城里中华联邦帝国后,统一番号组建北伐军时,可是把镇的番号一直排到了二十六镇之多,至于其中有多少能打的说实话没人知道,甚至张之洞自己都不知道。
但是不敢实际情况如何,但是这二十六个镇的番号却还是很吓唬人人的,尤其是当张之洞大张旗鼓的号称要齐聚二十镇大军北上讨伐北洋诸将,迎回圣驾的时候,也是把北边的王英楷等人给吓的不轻,要不然也不会急急忙忙的召开停战会议进行谈判了。
要不是张之洞在南边搞出这么大的声势,严重威胁到了北洋的整体生存利益,估计现在赵东云和王英楷等人还在继续打着呢,哪里会跑到天津去进行什么停战谈判啊。
而且让王英楷以及赵东云等人放下冲突进行和谈的还有两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南方联邦有着一个让王英楷和赵东云所没有的优势,这个优势是什么?
一个字:钱!
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甚至四川,这些省份一个个都是国内的财赋大省,这要是赵东云的地盘是在江苏,他都敢暴兵十个师以上,要是让他同时占据江苏、浙江,他都不用费什么心思,直接暴他几十万大军就能平推国内诸多军阀。
那里会和现在这样,以东北苦寒之地养这三师三旅都吃力的很。
尽管南方督抚们捞钱和办洋务的本事差了点,但是要捞钱扩编几个师问题还是不大的,所以时间拖的越久,留给张之洞他们的时间越多,那么对北洋而言就越不利。
这就是王英楷等人急着进行谈判的原因之一,因为留给王英楷、赵东云等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一旦拖延下去让南方联邦汇集财力和人力真的弄出来什么‘二十六镇北伐大军’的话,别说王英楷得哭死,赵东云都得跳进辽河里头。
现在的北洋可不是历史上1911年到1913年之间的北洋,历史上这段时期的北洋虽然已经开始僵化,堕落,但是最起码袁世凯还在,他说往东,冯国璋和段祺瑞他们就绝对不敢往西,但是现在的北洋呢,说分裂都是轻的,实际上早已经是刀枪相对,相互之间都打了两场战争了。
南边各省呢,历史1911年后甚至一直到二十年代,南方各省实际上就是一盘散沙,诸省虽然都举着孙文的大旗,但实际上就没几个南方督抚听孙文的调遣,要不然历史上的南京临时政府也不会这么悲剧了。
然而现在的南方诸省呢?
南方督抚领袖张之洞是什么人?他可是清末少数几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汉人重臣,在名望上可是和李鸿章、左宗棠同一个层次的人物,他这么登高一呼南方的诸多汉人督抚立马就响应了。再又有着端方为首的满人督抚支持,这才能短短两个月里里头联合起来搞出来一个‘中华联邦帝国’。
在这个联邦帝国的框架下,各省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关系和前清类似,各省督抚虽然拥有一定的地方自主权利,但在大是大非上,尤其是军政方面却是听从联邦政府的调遣,这里从张之洞一上台,就罢免了两广总督周馥,并任岑春煊担任兼任新的两广总督就可以看得出来,南方各省督抚的自主权利是无法和北方诸省的军阀们相提并论的。
如果军政任命还不能说明什么,那么从张之洞调江西新军北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南方联邦帝国政府对诸省的掌控力还是相当强的,至少比王英楷等人搞出来的北方共和政府要强得多,张之洞能调动江西、四川,云贵等省份的部队北上,但是你让王英楷调动下赵东云的部队试试?
而王英楷和赵东云等人也不都是傻蛋,自然是看出来了南方联邦的巨大威胁,自然也明白知道北洋继续这样窝里斗,估计不用多久人家南方的北伐军就得杀进京师了,到时候大家还混个毛啊!
在这样的巨大威胁下,才有了这一次的天津谈判,正是因为有了南方的威胁,才能够让王英楷和赵东云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以便达成联盟协议,共同对付南方联邦这个巨大的威胁。
“这统一了番号之后,也就要南下作战了,这南下作战的话,当分三路,一路从山东南下江苏、进军江北、江宁等两江之地。
第二路则是沿着京汉铁路南下,直扑武汉三镇,击破南方联邦伪都!
再有第三路,则是西进山西,以保西面的安全!”
王英楷刚说完统一番号的事,就是开始说起南下作战的事来,毕竟对于在座诸人来说,首要大事还是南下作战,而之前的所谓筹建共和政府、统一番号实际上都是为了南下作战而准备的。
听到王英楷说起了这些,赵东云并没有立即说话,而是静静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