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甲军-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皓月在燕京留守府的院中,望着屋檐下的雨帘子沉思。幽州已经由柴宗训正式下诏改名为燕京,治所改名为北平,这个名字是徐皓月特意上奏提议用的,北平意喻北面平安,范质等人也赞同,只是取个名字而已,便无人反对顺利通过,北平这个地名便提前出现了。同时也下诏将大梁改名为汴梁,如此大周便有了东京汴梁,西京洛阳,燕京北平三座京都。

    近日的邸报上,出现了一条消息,赵匡胤出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徐皓月忍不住发笑,历史还是循着它的轨迹前进着。宫中孙庭运和京城英若兰等人送来的消息来看,赵匡胤一党势力越来越大,和赵匡胤素来交好的高怀德、张令铎二将出任殿前军马军和步军都指挥使。加上近日流言又风涌而起,朝局再一次紊乱起来,范质、王溥、韩通等人商议,王溥还是反对先发制人的做法,众人商议后,让赵匡胤出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之职,任兼任殿前都检点一职。宋州离京城不远,但好歹是离开了京城,范质等人是想让赵匡胤和京中诸将不能联系,也顺便震慑赵匡胤一党。…;

    但在徐皓月看来,这个举动无非是更加坚定了赵匡胤兵变的决心而已,在官场上既然动了一个人,便要一撸到底,给他留了后路,便是不给自己留后路,范质等人居然不明白这个道理,这般不痛不痒的安排只会适得其反。

    原本等了些时日,始终不见赵匡胤北上来找自己,徐皓月还松了口气,只道赵匡胤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做了,但此刻看来赵匡胤必反无疑了。

    徐皓月知道这个时候和历史上不一样,燕云之地多了白甲军,虽然赵匡胤一早安排了个慕容延钊在真定,但大周上下都知道徐皓月和白甲军的凶名,大周不败战神的名号只差官方正式册封而已了。所以赵匡胤他要兵变燕云之地白甲军的态度很重要,假如弄不好徐皓月一怒之下投靠大辽,北边门户洞开,赵匡胤就算兵变成功,他的龙庭也是坐不稳的,虽然徐皓月投靠大辽这种事赵匡胤觉得不大可能会发生,但他要想无后顾之忧,最好的结果便是拉上徐皓月一起干。

    同时他还缺少一个聚集兵马的借口,历史上赵匡胤等人编造了辽国和北汉一同出兵南下的消息,引得大周女主和幼主惊恐,满朝大臣无措,这才给了赵匡胤集结兵马北上的机会,结果到了陈桥驿,赵匡胤便黄袍加身搞出了陈桥兵变。这也不能怪赵匡胤,因为郭威也是这样当上皇帝的。

    此刻能够直接威胁到东京汴梁的,还是只有来自北方的兵马,徐皓月甚至料到赵匡胤来了之后会劝说自己配合他演一出好戏,频繁调动兵马,让他好有个不错的口实,白甲军意欲联结辽军南下,这样一定比历史上的借口更加震撼。所以,赵匡胤无论如何,都会亲自来燕京北平一趟的。

    这一天没让徐皓月等太久,晚春的一天,赵匡胤果然带着十余骑做寻常客商打扮到了北平城。对留守府把守大门的亲卫说的还是当初他们相识之时用的假名,故人涿州赵大来访。

    当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徐皓月知道他幻想的事已经破灭,赵匡胤还是选择了兵变这条路,但徐皓月也有了他自己的打算,而赵匡胤兵变却是他谋划中的重要部分。

    留守府徐皓月的书房密室内,两人又见面了,此处是徐皓月特意布置的密室,外面守卫严密,平时都不许人靠近的。

    花梨木的圆桌上放了烈酒和新鲜的烤獐肉,徐皓月举杯笑道:“想不到兄长大老远的还能来看小弟,真是让小弟很是意外啊。”

    赵匡胤也举杯道:“元宜你才智颇高,应该猜得到为兄来找你何事!”

    徐皓月的笑容僵住,缓缓的喝干了杯中烈酒沉声道:“事情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了么?”

    赵匡胤也仰头猛然喝干了杯中烈酒叹口气说道:“这殿前都检点的位子真是不好坐啊,不论是谁坐此位,都会造人疑心,先帝托孤的辅臣们,终日便是掣肘猜忌、尔虞我诈,另一边是手下诸将跃跃欲试,你说为兄该怎么办?”

    徐皓月摇摇头说道:“这的确怪不得兄长,世间之人大多只会顾念当前之利,昔日恩情或能赚得些泪水,但要他们感念旧恩行事,的确是万难。”

    赵匡胤举杯轻叹道:“天子年幼,宫中女主和一群文人主政,下面是一帮骄兵悍将,为兄夹在他们中间很是难受。而且一朝天子一朝臣,手下的大将们也都怕哪一天幼天子受人蛊惑寡恩,便会落个鸟尽弓藏的下场,所以……”…;

    徐皓月接口道:“所以兄长便想着自己来做这个明主,接续先帝未完之功业,定鼎乱世平天下?”

    赵匡胤看着徐皓月半晌,终于缓缓点头道:“与人为奴,怎比自在为王?一腔热血抱负再屈就下去,万难伸展。就像元宜你在北疆筹建骑兵之事,到了新朝就变得阻碍重重,再这样下去,我等更不知道将来国政会被引向何方去。国宝重器,是在幼天子手中还是在太后手中?还是在范质那些人手中?先帝不在,没有了主心骨,人心思变。就算为兄卸甲归田,到后来还是会有人取代为兄的地位,接着也还是一场变乱的祸事,元宜你信么?”

    徐皓月沉吟不语,赵匡胤说的这是实话,就算现在做殿前都检点的是张永德,谁又能保证他不会被手下兵将撺掇了行兵变之事呢?开国之勋、拥戴之功相较柴荣的旧恩,谁又能不心动的?更何况一旦动作起来,宫中不过是孤儿寡母和一帮文弱大臣,很容易成功,外放的将军们若非有人号召,任谁也不可能单独和数十万殿前军抗衡,当然白甲军除外,所以赵匡胤此刻坐在徐皓月的对面了。

    见徐皓月沉默不语,赵匡胤只道他心意已动,接着趁热打铁说道:“为兄的为人你是知道的,和你一般的仁厚重义,若是为兄真能成事,对幼主和太后必定宽余以待,便是宫中大臣们,为兄也可保证不滥杀一人!假若换做是别人,元宜你觉得他们能做到么?”

    徐皓月想起历史上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的确是善待周室遗孤,满朝大臣也没有滥杀一人,唯独韩通想要集结兵马反抗,被王彦升所杀,赵匡胤便恼恨上了王彦升,结果此人终生没有得到升迁。赵匡胤此刻说这话,徐皓月倒是一点也不怀疑,但他便会答应和赵匡胤一同兵变么?

第二百四十八章 公义今何在

    “说了这么许多,元宜你心中到底如何抉择的?”见徐皓月始终只是举杯喝酒,却一言不发,赵匡胤忍不住大声说道:“于理,我刚才已经说了这么许多,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大周、甚至是为了保全先帝遗孤,你必须站在我这边!于情,你我分属兄弟,你便该帮为兄成就大业,你也必须站在我这边!于情于理,你都该站在我这边!”

    赵匡胤面色涨得通红,大声说完之后,呼吸甚是急促的望着徐皓月,猛然拔出腰间的长剑厉声喝道:“你若还是不肯答允,为兄也便认命了,你可杀了为兄,把我首级献上京城,告发为兄密谋造反,成就的你忠义之名!”

    望着闪耀着寒光的长剑,徐皓月面色一滞,缓缓的推开伸到面前的长剑,站起身来深深一揖道:“赵大哥当年的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杀兄成名,我是不会做的。阅读本书最新章节请到百度搜索:”

    赵匡胤面露喜色道:“我就知道元宜你是重义之人……”说到这里顿了顿,却见徐皓月还是没有答允和自己一同起事,皱眉道:“元宜,你到底愿不愿意同为兄一道开创霸业?!”

    徐皓月淡淡一笑道:“兄长说了这么许多都还没说成事之后,我和白甲军有何封赏呢?”

    闻言赵匡胤大喜过望,忍不住喜极而泣对徐皓月抱拳深深一揖道:“事成之日,兄弟你便是为兄的殿前都检点!白甲军各位兄弟一律官升三级!”

    徐皓月深吸一口气,只觉得心中空荡荡的,看赵匡胤如此喜出望外,心中忍不住一痛,难道这世间的公义良心真的比不过那皇帝宝座么?过了片刻,他才缓缓说道:“兄长想要我和白甲军如何行事?”

    赵匡胤拉着徐皓月坐下,给他斟了杯酒道:“虽然京城兵马大半在我等掌控之中,但很多兵卒尚不知道起兵之事,况且京中耳目众多,稍有风吹草动,只怕会让范质、王溥等人有了准备,韩通此人手中还有八万侍卫司亲兵,也是不可小觑。为兄打算让元宜你在一个月后的今日陈兵瓦桥关,诈做投靠辽人引兵南下,这样必定是朝野震动,范质等人不辨真伪便会中计,让为兄领兵北上迎敌,等兵卒齐集之后为兄便可行事了。。。”

    徐皓月皱眉道:“只怕范质他们不会如此轻易中计的,况且京中尚有韩通八万兵马,就算兄长能够将兵马齐集,一旦返回京城,韩通必定警觉,一旦他固守汴梁城,汴梁城坚不可破,各路勤王之军闻讯而来,便是一场杀戮大祸了。”

    赵匡胤呵呵举杯笑道:“为兄会留下石守信和王审琦两位兄弟把守京城内外城门,韩通身边为兄也伏下了棋子,而且为兄还会以兵力不足为由,让韩通拨出一半兵马随军而行,如此一来就算韩通是三头六臂,也翻不了天去!控制了京城之后,即刻让幼主禅让,传檄天下,各路兵马定然会观望不前,但有谁敢起兵反抗,迅疾扑灭,便可安枕无忧了。”

    跟着赵匡胤看着徐皓月接着说道:“要让范质等人相信,便要元宜演一出好戏了,韩令坤、曹彬、潘美三人都是先帝心腹,在你身边行监军之责,待起事之时,元宜可迅疾将三人拿下,宣布投靠辽军之事,再假意让其中一人走脱,走脱之人必然回京报急,再加上元宜你陈兵瓦桥关,两下佐证范质等人定然会相信的。”…;

    徐皓月迟疑道:“那兄弟和白甲军一些将官的家眷在京城岂不是很凶险?造反是大罪,必然会连累家眷的。”

    赵匡胤笑道:“这个元宜大可放心,为兄一定会先派兵将各位家眷保护起来,只言留作人质,范质他们定然不会迁怒家眷,只消让众家眷在府上羁留数日,大事一定之后,为兄便会放人,元宜你也可以回师燕云。”

    徐皓月心中凉了半截,赵匡胤谋算得甚是深远,当下他追问道:“但我和白甲军投靠辽军的谣言如何消除?这恶名可是背不起的。”

    赵匡胤笑了笑道:“事成之后,为兄只消颁下旨意,说白甲军乃是寻常操演兵马,辽军细作造谣生事,便可消弭这谣言了。”

    徐皓月已然哑口无言,过了半晌才起身抱拳道:“一切便按兄长所言行事。”

    赵匡胤甚是高兴,站起身拍了拍徐皓月的肩头道:“为兄真是不虚此行,将来为兄得登大宝,元宜你一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徐皓月望着赵匡胤高兴的样子,心中微感心酸,或许他做皇帝一定会比历史上那个赵匡胤更好……

    赵匡胤来得快,去得也快,当天便离开了北平城。送走赵匡胤后,徐皓月当即找来刘逸轩,说了赵匡胤所言之事。

    听完徐皓月的话后,刘逸轩呆愣了半晌才道:“大帅,我等该何去何从?”

    徐皓月淡淡的说道:“我只知道是非不在时势,公道自在人心!”说道这里他长出了一口气道:“等本帅走后,你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