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成功没想到杨四宝的行动如此快速,脸上带着感慨说道:“秃匪大军。除了匪帅刘秃子之外,以下山虎、小白袍二人最为知名。其下张虎成、闯将、三只眼等将校,还在此二人之下。没想到一个杨四宝就如此难缠,如果刘秃子全军而至,咱们也未必能有胜算。”
刘成功的家丁头目刘尽忠跟随他作战多年,地位远超军中一般军官。这个时候他也放开了顾虑,实话实说道:“刘秃子起兵以来,兵锋甚狠。张应昌、刘勇等辈先后败亡在此贼的手中。即便是杨总督率领五镇精兵围剿此贼,也拿割据九县的刘秃子没有办法,还折损了参将李卑、游击刘光乍、李英华三名将军。二日之前,赵渡镇守军全军覆没,游击臧鸿福当场身死。咱们虽然有潼关坚城,但是刘秃子已经攻入关中,地理上的优势已经失去了七八成。在加上东面匪军杨四宝的五千大军,一里一外之下,依照小人的意见,几乎不可能守住潼关城。”
刘尽忠这名家丁头目跟随刘成功多年,现在也有千总的官身。因为此人是刘成功的军中亲信,所以此人说话也有些肆无忌惮。
“尽忠,你这番话说的不错,但是朝廷奉养咱们多年,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就是咱们为朝廷尽忠的时候了。这一次我意已决,决定坚守此城,即便不能守住这处雄关要地,也要掰断刘秃子几颗门牙,让秃匪不敢小巧官军。”刘成功双眼望这东方,心中着急的期盼着援军,此人对朝廷非常忠心,所以语气坚定的说出了这番话。
“将爷,这些年,朝廷给了咱们多少饷银。每月万两银子的军饷,文官老爷大头巾就漂没五成,王总兵在漂没一些,落在咱们手里只有不到三千两。这三千两银子,咱们还要拿出一些贿赂官员太监,在朝中求一个靠山。除了家丁能发八个月军饷外,下面的弟兄们已经欠响半年之久了。”刘尽忠看上去不像固守这个死地,于是拐弯抹角的劝说道。
刘尽忠是自己最大的亲信,连他都是如此,下面的士卒只怕更是军无战心。但是官军的情况就是如此,即便刘成功吃一半的空饷,也不能保证下面的士卒全额下发饷银。
他深思熟虑了一番,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道:“将军中的存银全部发下去,告诉兄弟们,只要守住了潼关城,朝廷必有重赏,咱们就能光宗耀祖、恩荫子孙。
抱歉,抱歉。前面几章出现了疏漏,隐士将刘成功误写成张成功,历史上并没有张成功此人,只有刘成功。从这一章改正,明天有空隐士再去将以前的章节修订一下。(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关中六
第十八章关中六
就在刘成功犒赏三军、下发饷银,准备顽抗据守之时。远在三十里外的赵渡镇,刘宣中军大营中云集着几十号将校,除了地位较高的旅长有座位之外,因为地方不大,剩下的营官只能站立在大帐中。
看着堂下数目众多的将校,刘宣的心中满是喜悦。当年在陕北之时,刘宣麾下不过三四个营,即便加上哨长,大帐中也不超过二十人。如今过河一年半,他的麾下就有七个野战旅三十余个主力营,再加上二十几个守备营营官,全军开会之时,仅仅营官就有六十余人。
等三鼓之后、众将到齐。刘宣手持马鞭指着舆图说道:“官军潼关守将刘成功使出诈降计,想要欺瞒咱们、拖延时间,可惜老子一眼就识破了他的奸谋。从昨天的战报中,咱们已经知道四宝麾下的第六旅已经攻破了灵宝二县,现在已经屯兵在潼关城外的一线天。从来自赵渡镇、臧鸿福军中等情报看,刘成功麾下虽然号称五千大军,实际上兵额只有三千人。与大部分明军一样,这三千人中大部分战斗力一般,只有刘成功麾下的几百家丁有些麻烦。况且按照一般明军的情况,这股明军已经欠响了一段时间,战斗意志应该不会太坚强。”
刘宣将军情介绍了一遍,然后向下面的军官问道:“情况就是如此,大家有什么想法,尽管如实道来。”
刘宣的话刚刚说完,只见张虎成站起身来,慎重的说道:“俗话说临阵要慎重,从赵渡镇一战来看,官军也不是毫无战斗力的软柿子。况且我早年去过潼关。这座城池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城墙却高达十丈,东墙、东南墙更是背靠山崖,城墙的高度更超过十丈。咱们手中无论是云梯还是竹梯,根本不能爬上这样高的城墙。”
“张大哥说的不错,但是潼关的险要主要面对关外地区。潼关前面的四道天险对咱们几乎毫无作用。咱们从西面而来,最主要的难题就是潼关的西城墙,这里虽然也算是坚固,但是并不比一般边城强在哪里。”李自成心思慎密,仔细想了想说道。
“闯将说的不错,况且东面还有杨四宝第六旅五千人马牵制,官军还要在一线天留下一股人马应对杨四宝,真正守城的官军可能也就两千多人。况且咱们还有水军为臂助,水军可以在风陵渡李寨。凭借水师舰炮炮击城北关墙,在加上咱们在城西猛攻,按照我的估计胜算几乎在九成以上。”三旅旅长李旭中是刘宣的大舅哥,几乎算是早期刘宣最重要的助手。他虽然只是中人之姿,但是用兵打仗却比较稳重。
听了几位旅长的意见,刘宣转过头来对工兵营田见秀说道:“玉峰兄,在平阳府之时,我让你们试验掘地炸城的办法。这半年来。你们已经损耗了不少的火药,就连后勤司的种司长。也有很大的意见。现在正是要你们立功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把握炸开潼关城。
在这个年代,攻城战是最难打的一种战役。因为攻城战,刘宣在陕北也损失了几名将校,尤其是史太岁,此人骁勇善战、才能过人。可是在起兵初期就战死在延川城头。
因为刘宣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可以预见他以后受打天下将受到极大的阻力。为了应对攻城战的麻烦,刘宣想起了后世的太平天国。历史上太平军靠着湖南、广西的矿工,发明了掘地炸城的办法,甚至利用这个办法打下了坚固的南京城。”
“这个法子被太平军发明之后。很快就扩散到中原大地的各种军阀当中,历史上曾国荃打南京也用了这个法子,又一次攻破了这个天下有数的雄城。”
虽然这个法子并不是万能的办法,但是也是攻城的良药。在工兵营中,也有一部分霍州的矿工,正是因为有这个条件,刘宣才下令让他们操练这种手段。
田见秀早打算发言,但是因为上下尊卑的关系,并没有贸然插入旅长们的讨论中。听见刘宣发问,田见秀面脸喜色的答道:“大将军正是天降奇才,掘地炸城这个法子非常好用。咱们工兵营在平阳府做过几次试验,只要地理条件合适,这种法子可以炸塌任何坚城。只是潼关靠近黄河,如果掘地之时挖出了积水,这种办法就没有用处了。”
对于潼关的地理情况谁也不了解,现在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刘宣在大帐中度了几步,对工兵营营官田见秀说道:“玉峰兄,你麾下谁负责这项工作?”
“是副营官前哨哨长庄玉生。”
庄玉生是霍州人。此人在刘宣攻破霍州后就带着一部分矿工前来投奔。对于此人,刘宣的影响也比较深。
“玉峰兄,你让庄玉生马上准备火药包,明日一早,咱们就拔营行军。后天开始,大军就准备佯攻,为你们掩护炸城。”
刘宣在舆图上狠狠地敲打着潼关这处地方,对下面的军官说道:“有了潼关之险要,咱们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能够全心全意占领关中。在击败了陕西巡抚刘广生,攻下了西安城,就是唐处开国时的局面了。这一战,你们每一人都要尽力,谁敢怕死拖后腿,中枢这里绝不留情。”
听了刘宣杀气腾腾的话,下面的众将齐声应诺,谁也不敢再这种关键的时候掉链子。
第二日一大早,除了留下两个守备营把守赵渡镇之外,刘宣麾下的四万余大军直奔潼关城。赵渡镇距离潼关不足三十里,半日之间,刘宣率领的大军就来到潼关城下。
四万大军安营扎寨,弄出的动静实在是巨大,营寨的规模方圆不下十里。这样规模的大军,让潼关之内的守军根本不敢妄动。
潼关守将刘成功见刘宣麾下的大军井然有序的安营扎寨,根本不见丝毫慌乱,从细微之处就知道这股人马都算是精兵。
眼见秃匪军力势大,刘成功心中一阵担忧,觉得守住关城的把握已近没有几分了。(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关中七
第十九章关中七
潼关城西,刘宣手持单筒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潼关城西的城防。潼关虽然险要,但是需要把守的要地也很多,除了城东五里外的第一关之外,南面的禁谷也需要士兵镇守,以免小股敌人的偷渡。
刘成功麾下人马不过三千,除了一线天守军八百人之外,禁谷、十二连城等要地还分摊了六百守兵,整个潼关城防,真正的守军也只有一千五百余人。潼关虽然是卫城,但是里面也没有多少人口,即便城中所有的军户、壮丁全部上阵,也不超过六千人。
潼关城池雄伟壮阔,东城墙依靠土山,城高十丈。即便是西城墙,也有四五丈高。就是因为城防坚固,所以刘成功才敢以弱兵把守关城。
刘宣趴在巢车之上,发现刘成功布置的城防几乎没有漏洞。他活动了一下手脚,敏捷的趴下了巢车,对下面的众多军官说道:“刘成功也算是老将,我上去看了一下,城防上并没有空子可钻。咱们也要放下侥幸,实在不行,用人命填也要拿下潼关城。”
见主将决定已定,下面军官的底气也更足了几分。刘宣昨日已经赶到了潼关城下,因为天色较晚,所以并没有试探攻城,反而扎下了牢固的营寨,以免刘成功胆大包天夜间偷营。
此时已经九月中旬,天气也愈发寒冷,尤其是清晨的时候,更有阴寒彻骨。刘宣紧了紧身上的棉布披风,对下面的将官说道:“卯时吃饭。辰时出营。今日咱们先试探性的攻一下城,看看城防的弱点。玉峰兄。你的人一会儿跟随大军出战,看看能不能挖开洞穴。炸塌潼关城。李东华,你派遣水军沿着风陵渡炮击北城墙。这一次咱们四面围攻,让刘成功瞧一瞧义军的厉害。”
辰时一刻,众军士吃罢早饭,纷纷列队而出,开始准备攻城。水师最先出动,李东华派遣三十余艘大船,载着几十门火炮开始猛攻北城墙。
因为潼关城墙坚固,李东华并没有派遣小船。而是直接指挥水师的主力大船炮击敌军。水师之中,称得上大船的船只只有三十艘,总共装备重型佛郎机火炮六十余门。
炮击声隆隆作响,因为技术上的原因,水师船只比较分散,发射的炮弹准确率也算不上很好,大部分炮弹并不能打中城墙。但是重型佛郎机发射的铁弹重达六七斤,这种炮弹只要打中了城墙,就能击碎包墙的城砖。破坏城墙的根本。
李东华麾下水师齐射炮击,发射出的炮弹就像雷公打下的雷霆一般。六斤重的炮弹打在城墙之上,溅射的石片四散飞舞,几乎将附近的士卒一扫而空。
为了防备水军登城。刘成功不得不将一部分士卒派上北城墙。北城墙只有八门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