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洛感同身受的点了点头道:“老大人说的不错,不过时间上的事情,不如意者十之**,既然朝廷诏书以至,咱们只好马上带兵渡河了。希望秃匪胆子能够雄壮三分,咱们也能省些力气,轻易平定这个凶残狡诈的恶匪。”(未完待续。。)
ps: 首订六十个,均订不足五十,订阅比例也就二十分之一,远远比不上历史文的平均数字。
这样少的订阅,实在是让隐士有些灰心,虽然靠写书不可能养活自己,但是这也太伤士气了。大家有条件的书友,能够订阅就订阅一下吧,今天下午还有一更。
第二十九章支援灵石
三边总督杨鹤接到皇帝圣旨,尽管他对崇祯皇帝朝令夕改、毫无主见心中不满,但是对于皇帝的诏书却并不敢怠慢。况且崇祯皇帝也不是一个好脾气之人,这位少年天子几乎毫无耐心,从他登上帝位这一年来看,此人对待臣子颇为严苛,稍有疏漏就会被皇帝罢官免职。
接到皇帝的诏书,杨鹤连夜召集众将,他不顾将领的疲惫,传达了明日渡河的军令。
杨鹤的麾下,包括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四镇精兵,借调入陕,配合杨鹤围剿流贼的山西总兵张鸿功也给他指挥。这一次杨鹤入晋,名满天下的大同镇总兵满贵也将归属杨鹤节制。
可以说,九边精锐,现在已经大半归属杨鹤指挥。本来崇祯皇帝并不想让杨鹤掌握如此大的权力,但是刘宣进入山西后,声势越来越大,已经远远超过历史上同一时期。
就连一同渡河的王嘉胤部,际遇也远远好于另一时空,他们现在活跃在晋中盆地,兵锋已经靠近祁县、太谷、交城三县之地。
这个时期,山西虽然并不算富庶的行省,但是已经远远好于陕北。况且山西晋商遍地,官绅的财产远比陕北富庶,王嘉胤进入山西后,活动在晋中富庶地区,实力扩展的极快,现在他的麾下,青壮已经超过两万,严重威胁到太原地区。
面对这种风雨飘摇的局面,崇祯皇帝只能放权。将兵力击中到一起。尽管他将兵权交给了杨鹤,但是还是派出了宦官曹化淳前来监军。
正是因为曹化淳坐镇军中,杨鹤才不敢怠慢推诿。第二日一大早。他就率领总督府标营,途经吴堡县,一夜行军五十里,当天晚上度过了黄河。
为了防备塞外蒙古人,杨鹤也不可能放弃九边堡墙,他只能在各镇抽调一部分精锐,征集民夫朝着平阳府一路而去。
一过黄河。杨鹤马上发号施令,他传令大同镇满贵抽调精锐,迅速南下太原府进剿王嘉胤。
这一次杨鹤入晋。并不只是为了清剿刘宣。现在王嘉胤声势越来越大,已经号称精兵十万,更是称王建制,让太原府知府一日三惊。就连安居太原府的晋王也连番上疏。希望朝廷剿灭此贼。
王嘉胤虽然位居富庶要紧之地。但是朝廷对他的重视还是远远比不上刘宣。主要因为刘宣打击士绅,分田给百姓的举动更是抓到了士绅阶层的痛脚。
因为杨鹤迟迟不能剿灭刘宣,已经被御史言官三番五次的弹劾。所幸朝廷的首辅韩爌、次辅李标还知道大局,拼命保住了杨鹤,所以现在杨鹤在朝中也面临着极大地压力。
杨鹤入晋,传令满贵带领大同镇精兵南下清剿王嘉胤,让抄刘宣后路的陕西总兵王承恩兵贵神速,迅速从宜川渡河。抽调精锐马上向临汾前进。而杨鹤自己,则带着延绥、山西、宁夏、宁夏四镇精兵沿着官道气势汹汹的朝刘宣杀来。
这一路上。杨鹤从绥德出发,沿着吴堡、永宁州,汾阳、介休行军,半月行军五百余里,终于赶到了冷泉口之外。
就在杨鹤带领大军赶来之前,山西镇张鸿功的前哨骑兵已经靠近了冷泉口。张鸿功的探哨为了打探刘宣的情报,几次从偷渡冷泉口,向刘宣腹地打探军情。
正是因为山西镇夜不收屡次的小动作,让刘宣察觉出了异常,派出了刘勇、赵鲁两部援军进入灵石境内。
刘勇、赵鲁二部进入灵石,虽然因为张虎成与刘勇的冲突没有合兵会师,但是二部进入灵石,毕竟大大加强了灵石县守军的实力,而张虎成也能抽调兵力增援冷泉口,成功封锁了这个兵家要地。
随着杨鹤重兵入晋,山西镇张鸿功麾下的探马越来越轻狂,他们依靠汾水的便利,虽然不能大规模越过冷泉口,却能却总能偷偷摸摸的派遣二三十名骑兵进入灵石县境内。
官军进入灵石县,尽管人数不多,实力较弱,但是还是在灵石县的士绅中引起了极大地轰动。一部分士绅觉得官军天兵以至,流贼将要大祸临头,悍然举起了反叛刘宣的大旗。
尽管刘勇赵鲁二部攻破了小王寨,死死包围了王李寨、韩信岭,让一部分胆小的士绅放弃了反叛的念头,但是仍然有三十余户士绅举起了叛旗。
就在刘宣带兵进入灵石县时,县中已经处处烽火,张虎成的政令不出灵石县城。
刘宣兵进灵石后,马上发现了他对灵石县的困难估计的不足,于是加快了速度调集援兵。短短的一日之后,骑兵三营赵胜部的两个哨,加上田见秀的工兵营就快马加鞭的从霍州出发增援灵石。
后面的炮兵营刘武、第四营杨四宝二部也做好了准备,率领训练司麾下的两千新兵进入灵石县补充战损的部队。
随着刘宣大军源源不断的进入灵石县境内,灵石县叛乱的乡绅马上走到了末路,除了少部分立寨于深山,实在是难以攻克外,大部分乡绅的田庄几乎被刘宣一扫而空。
灵石县乡绅叛乱被大军平定,刘宣的主力也逐渐汇集到灵石县城。除去刘勇、赵鲁,杨四宝三个营,刘宣驻扎在灵石县的主力已经不下于五千。
面对官军气势汹汹的围剿,为了避免城中士绅的捣乱。刘宣一进入灵石县城,马上就决定彻底清除城中的士绅。这一次刘宣也没有时间辨识,不分好坏的将城中的士绅全部斩首,将他们的妻小奴婢分给各级军将。
刘宣的这个举动,当夜在灵石城引发了很大的混乱,但是有刘宣麾下的五千大军镇压,灵石县城的动乱很快就平定下来。
这一次镇压灵石县城的士绅,刘宣不仅清除了县城中的隐患,还缴获了不少物资。仅仅白银一项,就超过了五万两,还加上三千余两黄金。
除了黄白之物,刘宣还缴获了上千匹棉布,其余丝绸锦缎也超过了两百匹。
至于事关大军生死的军粮,这一次也不是没有收获。虽然因为时间紧急,刘宣还没有彻底查清,但是仅仅看着堆积如山的府库,缴获的军粮就不下于三千石。
三千石军粮,虽然已经不算一个小数目,但是刘宣麾下上万大军人吃马嚼的消耗,三千石军粮也紧紧能够支撑二十天。(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破寨一
天色已经到了黄昏,王李寨下,刘勇蹲坐在一个树墩上,身边跟着几个亲兵族人。他双眼发红,狠狠的盯着山上的王李寨道:“想不到这王家人居然是一个硬骨头,咱们围寨六日,损伤已经不下于百人,居然拿不下王家土狗把守的一个小小村寨。”
左哨哨长刘四狗是刘勇家的家丁出身,祖上伺候刘家已经超过三代,亲信还超过了大部分刘姓族人。他见刘勇怒气过盛,于是劝慰道:“将主息怒,咱们虽然损失不小,但是王家寨的守兵损失更大,他们毕竟没有火炮,虽然一直拼死抵挡,但是依末将看来,已经快要坚持不住了。”
听了刘四狗这番话,刘勇面沉如水,他心中知道,因为自己执意与张虎成唱对台戏,刘宣已经对他有些不满。所以他才加紧攻打王李寨,想要缴获大量的物资将功赎罪。没想到因为他连日催促,加上他麾下的骑兵不善于攻城,这短短的六日功夫,刘勇麾下的骑兵已经伤亡了百余人。
骑兵营编制小于步兵,加上炮兵哨总共也就八百余人,在一处小小的村寨之外损伤百余骑兵。无论刘勇缴获多少物资,只怕在刘宣那里都会留下无能的印象。
对于这一点,刘勇也非常清楚,但是现在王李寨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如果放弃攻寨,以前的伤亡就成了无用功,这一点是刘勇万万不能忍受的。
“四狗、这一回咱们损失了几个族人?”
“将主,我这个哨的虎头与铁章麾下伤亡七八人。尤其是虎头,虽然还有一口气,但是以后怕是不能披甲了。山虎的后哨情况更坏一些。听说老七当场被弓弩射死,刘忠、刘贵等四人也伤到了筋骨。”
刘勇长叹一口气说道:“只要保住性命就好,听闻刘将军以后会任命伤兵担任保甲长,虎头、老七也不会成为无用之人。”
刘家是延安大族,家族的男丁不下于千人,但是在刘宣攻打延安时,刘勇率兵抵抗。刘家男丁死伤惨重。等刘宣招降了刘勇后,整个刘家男丁已经不足六百人。这六百人,除了一部分年老体弱不适合披甲上阵之人外。几乎有四百人都在刘勇麾下的骑兵二营当兵。
因为刘勇麾下都是骑兵,本来就不善于攻城作战,在攻打王李寨这个硬骨头时,刘勇又取了私心。将最艰难的任务交给了右哨张效仁部。
张效仁此人在刘勇麾下四个哨长中最为骁勇。正是因为他的头脑发热一味的蛮干,所以刘勇这支部队才会伤亡惨重。尤其是张效仁哨,到现在大约伤亡了七十余人,已经是伤亡过半,元气大伤了。
刘勇这样用兵,可以说是私心自用,已经引起了张效仁极大地不满,再加上一部分人挑唆。张效仁的右哨已经对刘勇怨声载道、视若仇人了。
张效仁是刘宣爱将,他在骑兵二营就是刘宣的耳目爪牙。是代表刘宣掌控部队的左膀右臂。如今张效仁哨死伤惨重,只怕刘勇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眼见天色已晚,刘勇站起身来,骑上战马开始巡视营寨。他刚走几步,就看见了副营官马武与哨长张效仁二人在树荫下喝酒。
现在正是战时,营中本来禁酒,但是刘勇本来有愧于张效仁,当然不好意思处罚他,所以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刘勇若无其事的走到了马张二人身边,抓住了张效仁的酒壶说道:“张哨长,天色已晚,明日还要攻寨,还是少喝一些吧。”
张效仁神色蓦然的看了刘勇一眼道:“刘营官,咱们右哨伤亡惨重,明日只怕担当不了攻寨的主力任务,还请刘营官另选贤能。”
刘勇见粗豪的张效仁说出这番话,知道他心中对自己已经非常不满。但是他不以为意的说道:“既然张哨长伤亡过大,明日攻寨就以后哨为主。”
骑兵二营下面,前哨马武、右哨张效仁为刘宣嫡系,左哨刘四狗、后哨刘山虎为刘勇亲族。
听了刘勇这番话,张效仁却并不满意,他眼神有些轻蔑的说道:“老子右哨死伤惨重,眼看快要打下了王李寨,刘营官捡这个便宜,这不是摘桃子吗!刘营官当真打得好算盘,莫不是以前是山西的行商不成!”
张效仁身为哨长,对上官刘勇如此不敬。虽然刘勇理亏在先,但是刘勇身为一营营官,并没有干什么超出权限之外的事情。听了张效仁这番话,刘勇脸上一青一红,他眼角轻轻挑起,双手紧紧握住腰刀问道:“你待如何?莫非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