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折钗记-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巳节会上,陛下要开合蕃大会。并选择两个藩国将公主下嫁,我茜香国深慕天朝文化,极愿获此殊荣。希望到时候,贾老板能从旁相助一二。”

    “还有这样的事情?”

    贾芸吃了一惊,说起来他这个翰林供奉、梨园待诏,也实在是太不敬业了,很少去上班也就罢了,居然连朝中的这些大事都一无所知,莫不真是受了贾宝玉的影响?

    “此次合蕃,大不同于往日。陛下欲仿效唐之文成公主,陪嫁大批匠人学僧前往,与我国大有稗益啊。”

    朱紫的语气中显然带着一丝激动和憧憬,

    “而我亦知道,上巳节上,贾老板将有新作问世,到时候,必能君前奏对,若能到时为我国美言几句,无论事协与否,我朱紫和茜香国必有厚报。”

    “原来如此!”

    贾芸恍然大悟,这些海外番邦真正看重的毕竟还是科技之类的核心技术,后世邓爷爷的那句名言,端的是亘古闪耀了,只是他把宝压在自己的肩上,兽不是有些滑稽,要知道。毕竟在很多朝臣看来,自己不过是区区一个弄臣罢了。

    贾芸犹在思忖,却听得外头的小厮进门禀告道:

    “门外有几位藩国使看来求见二爷呢。”

    (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夺嫡战起

    子客人们仓部送老。贾府老廊和隔间门楼卜的路灯都引缘几,熄灭了。唯独袖月楼和里头的宝钗仍旧是静静的等待着归人。

    来的使节自然是遢罗国的颂猜、波斯国的达斯坦等几个相熟的,也是和贾芸做过贸易的,他们的目的也和朱紫一样,希望能获得公主下嫁的荣誉。而且,为了抓住这个机会,他们国家的王子也随着一起到了京城,不过,他们显然没有朱紫那样的心机,倒是把为什么会选择贾芸做传声筒的原因一一道明。

    原来,在此之前,这些使节都曾通过理藩院的正规途径上奏朝廷,可是不知什么缘故,无论明里暗里如何的使力,只是如石沉大海一般,后来逼得急了,上头终于发下了话来:此事事关重大,非理藩院所能擅作主张,况天家心意,恩威难测。更兼事涉公主,谁个敢去进言?只除非是亲近宠臣,旁敲侧击,或许方有奇效。

    只是,这话虽不差,可对于这些一年只来京城一次的使节们来说。他们所能认识的宠臣,大概也就只有铁网山之后,深乎帝心的贾芸贾老板了,于是,才有了今日连番的登门求情之举。

    “你听听,我也是宠臣呢

    贾芸不由地苦笑了一声,

    “说得难听一些,大概就是弄再的意思吧,他们这帮人还真是实诚呢。”

    宝钗躺在床边,静静的听完了贾芸的叙说,低着头沉默半晌,才开口说道:

    “却是奇怪?”

    “哦?何处奇怪?”

    贾芸对于宝钗的反映有些好奇。却听宝钗轻轻说道:

    “那理藩院既说不敢预事,可是明里暗里却又透出些风声来,仿佛就是要让他们来找你一般。”

    贾芸闻言默然,宝钗的想法似乎有些道理,可是

    “让这些番邦的使节来找自己。却有什么目的呢?”

    宝钗抿着嘴笑道:

    “你也是糊涂了,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手要头现有的那串链子竟是忘了不成?”

    “链子?你的意思是。

    贾芸一惊。

    “别人都不过是障眼法,只有朱紫才是关键所在。”

    宝钗道:

    “不错,我曾听母亲和哥哥商议。如今,三位皇子同入南书房读书,待遇一体,加上太子生性直爽。和皇上、皇后多有姐梧,这未来的储位之争,大有变数,底下的朝臣们多有纷扰忧虑之情。正愁着不知道该站到哪个一边,我母亲和哥哥也在准备礼物上下打点,万一太子失位,也能留条后路!”

    “夺嫡之争啊。

    贾芸叹了口气,

    “这可是比公主合蕃更要大上百倍的事情呢,咱这小小的弄臣焉敢参与的啊。”

    “可是皇后却是偏爱四皇子的

    宝钗点头说道。

    “你若送上了这串菩提珠,说不定,便也成了四爷党!”

    “呵,原来如此!”

    贾芸的眉头略略舒展开来。

    “那朱紫竟是要逼着我站队啊。”

    虽然被人算计的滋味很不好受。可是识破别人的阴谋,却显然是一件乐事,尤其还是被自己心爱的妻子一眼洞穿。佳偶贤妇,自足令人快意了。

    想到此处,贾芸微微笑道:

    “看来这劳什子的宝贝,如今到成了烫手的山芊了,送与不送,眼见得都要得罪人,这朱紫还真是害人不浅呢。”

    宝钗抬头望了贾芸一眼,笑靥如花,臻首轻摇道,

    “夫君只怕已经有了主意吧。”

    大婚之后的贾芸,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享受幸福,一大早,东平王府便差人邀他过去,贾芸只能无奈的从宝钗温暖的怀抱中挣扎出来,他毕竟不是贾宝玉,终生只愿做一只蜷缩在大观园女儿国里的鸵鸟,相反的,他必须磨练自己的翅膀,将这方小天地遮护在自己的身下,小心翼翼的去呵护,呵护一切他心目中美好的东西。

    “芸哥儿,**高眠,却被我们几个打搅了吧。”

    “所以今次,王爷少不得又要破费几坛好酒了。”

    一如既往的开场白,全元,高低长幼之分,老王爷穆荫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神情,贾芸也同样的洒脱无忌,大概,这便是他们能忘年相交的真正原因吧。

    “好酒自有,只怕你不敢喝。”

    穆荫笑着挥挥手,下人们一时退尽,间隔的板壁中。却钻出一个人来,贾芸抬头望去,不是太子是谁?

    “都说会无好会,宴无好宴。古人诚不欺我。”

    贾芸笑着摇摇头,脚下却并不移动。穆荫会是太子一系的人物,他并不吃惊。他的儿子穆发原本就是太子的亲信。

    果然,穆荫和太子双双对视一眼。终于也泛起一丝笑容来,

    “我说如何,芸哥儿断不是见风使舵之辈。”

    穆荫轻轻的一击掌,门外,世子穆寥早领着许敬宗、周成式、谭秋等几个心腹门客笑着进来,各人手里都托着木盘,里头果然放着热气腾腾的酒菜杯盏。

    “坐吧!”

    穆荫招呼众人落座,贾芸却盯着太子便问:

    “五儿过得如再?”

    太子略怔了片刻,方点了点头说道:

    “很好,方预之本就是一个值得托付之人。”

    穆荫似乎也知道此人,闻言附和道:

    “是翰林院的方预之么,不错!也算是朝中少有的青年才俊了,学问品德,都是好的。”

    两人的话,让贾芸的心情似乎好过了一些,况且他也知道,东平王今天邀约自己前来,绝不是为了闲叙家常,面前的这位太子爷,才是真正的主角啊。

    “陛下不知道听了谁的谗言,年初竟令二皇子和四皇子一并入南书房读书,引得朝中群臣,猜忌纷纷。先朝的夺嫡之祸,又在眼前不远了。

    穆定血气方才,当先说道,

    “如今,朝中更有一班墙头草。闻风摆动,首鼠两端,二皇子和四皇子,又结党营私,内外交接,弄的上下一片的乌烟瘴气,陛下莫不是老迈昏聩了不成,怎的竟是不闻不问?!”

    “天家心意,你我岂可猜度!”

    穆荫不满的瞪了自己的儿子一眼,

    “遇事还是这般急躁鲁莽。口无遮拦,如你这般,只能坏事,丝毫帮不到太子的。”

    “那怎么办?”

    穆定喃喃说道。

    “如今皇后向着四爷,张、郑几位宠妃则向着二爷,又兼两人乔装仁孝,每天进宫探问,曲意逢迎圣上。引得龙心大悦,废储之意日显。难道让太子爷闭目等死,引颈就戮不成!”

    “胡闹!”

    穆荫一声断喝,却把眼睛撇向了一旁安坐的贾芸。

    最近真的忙,大家体掠讣

    ( )

第一百四十八章 与植入广告

    这是一个对于现代人来说,有些陌生的节日,可是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论语》中记载了孔老夫子最向往的生活:“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需,咏而归”说的便是上巳节“岁时拔除”郊游踏青的场景。大人小孩在阳春三月的煦风之中,一起洗澡、唱歌、跳舞,委运任化,陶然忘忧,实在是一个。美丽而优雅的节日。

    皇苹便选择在这一天出宫郊祭。

    这是自从铁网山围猎之后的又一次集体行动,宫中内外,嗡然而动,浩浩荡荡的人马先出**,至天坛祭礼,又过永定门,往木挥园而来,这是早已预定下的君臣宴饮游乐之地。

    贾芸和他的梨园子弟、红楼戏子们都已经早早的守候在了此地,一来。他的品阶不够,并没有资格参与祭天这样的活动,二来,即将上演的话剧,也需要他们进行最后的排练。因为,这将是一场全新的,也足够吸引人眼球的特别演出。

    筵席已经布下,观众纷纷入席,沉默阴冷的皇帝、大病稍愈的皇后、年迈量锋的太后,还有无数的皇子妃嫔、朝臣使节、禁军护卫,一圈圈围拢在木摒园的周围,看流水介一般的酒菜铺展开来,没有了铁网山上的明争暗斗、提心吊胆,众人的胃口也似乎变得好了不少。

    “贾待诏,新剧可曾排演完成?”

    酒过三巡,皇帝将贾芸招来询问,贾芸点头称是,引得旁边的太后和妃子们一片欢欣。靠近帝座的皇子臣工也有不少人露出兴奋的神色来。之前的《曹操与杨修》,让他们头一回品砸出了一些话剧和普通戏曲的异样味道来。

    在昆腔中,观众注重得往往只是表演和唱功,说白了,就是在看演员而已,对于一出戏的关目是否设置巧妙。情节是否经得起推敲,唱词是否动人上口,并没有过多的考究。甚至习惯于容忍其中的荒诞不经。可是贾芸的话剧却不同,剧本故事环环相扣,人物对话精致凝练,很多时候,背后还含着一些需要细细体味的曲折含义,用贾芸的话说,唤作“潜台词”而这些东西,便构成了贾芸独具特色的红楼话剧。

    “那便演将起来吧!”

    皇帝也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挥手示意开始,贾芸躬身退下,三声锣响,挤挤挨挨的木挥园里很快便安静了下来。

    林墩儿将一根条幅挂在舞台的一侧。上头写着三个大字一《梁成王》!朝廷中的饱学之士一时间眉头大皱,交头接耳只是在猜测这三个。字的来历。

    “梁成王?莫非是春秋时梁国的君主?”

    “春秋百国林立,虽然孟夫子记载过一些梁国的故事,毕竟语焉不详,这粱成王更是闻所未闻,贾待诏如何会取了这么一个古怪的剧名?”

    众人正议论纷纷间,只听得旁边一个声音响起:

    “依我说,大概是借古人之事浇自己的块垒罢了,咱们且看下去便知。

    众人侧头看去,却是翰林院的才子方预之,这个俊秀的男人仰头喝下一杯老酒,细长的眼睛却只打量着舞台。

    戴家三兄弟已经铺开了新画的布景。那是一座古朴的皇宫大殿,正是典型的东周时代的风格。中间的一张椅子象征王侯宝座,蔡亮所饰演的年迈的梁成王,便跪坐于上。随后。配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