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军的中军阵营,则由黄巢亲自率领,王重霸、常宏、刘塘、刘山福、赵璋、盖洪以及黄巢的诸兄弟子侄。中军阵营拥有足足四十个战兵营,两万战兵。中军的战兵统兵之将都是黄巢起义之初的班底,是黄巢手中最精锐的部队。这段时间以来,虽然手上的这支精锐,从半年前的两千人扩充到了现在的两万人,扩充太快,可这支军队的核心层,却全都是当初的老兄弟。他们的战斗力量依然可观。
左翼布置的是黄巢大将王重霸所率五千战兵和一万辅军,左翼的兵力不少,可战斗力却并不强。左翼军队的部队装备十分简陋。既然是那五千战兵。他们也多是使用简陋的长矛。基本上。这些战兵只有一件武器,多是长矛,连刀都没有配,更没有弓箭。而跟随他们的一万辅兵,情况更差,许多人甚至是直接拿着削尖的木枪、竹枪,或者拿着几块木板做成的简陋盾。不少次都有些担心,如果官兵要打开缺口。左翼将是最佳的突破点。为此,黄巢不得不将手上仅有的五千骑兵,拿出三千派外甥林言率领布置于左翼的外面,保护左翼。
右翼布置的兵马,则是都统王仙芝的两万兵马。王仙芝从宋州逃到曹州时只剩下了三千兵马,这段时间又大肆扩充到了两万人马。虽然黄巢对王仙芝越来越瞧不起,但眼下这战,王仙芝手上的兵马还是不错的战力。特别是王仙芝从宋州带回来的这三千兵马,多数是骑兵。而且他手下的尚君长、柴存、毕师铎、曹师雄、柳彦璋、李重霸、王重隐、尚让等人也都是悍将。因此,黄巢放心的将右翼交给了王仙芝。不论怎么说,王仙芝现在再差。也比左翼的情况要好。
右翼两万人马中,王仙芝没有如黄巢那样把精锐拆散,安排到下面的新招兵马中。反而是从黄巢那里拿了些战马,最后挑了一批猎户,与自己的精锐最后组成了五千骑兵。剩下的一万五则几乎就和辅军一样全是新招募,连个熟练的军官都没有。不过这一万五千人的装备还不错,黄巢拿出了一批装备给王仙芝,让他把这一万五千新兵都武装起来,每人至少有一把长矛和一面木盾,或者一把刀一把盾。
除了前、中、左、右四军,黄巢还安排了副将孟楷统领后军。孟楷统领的后军,是高达六万人的辅军部队。这些人基本只拥有一根削尖木枪,除此之外,别无所有。
黄巢的战术安排很简单直接,以精锐的前军步兵冲阵,他率中军源源不断的增援,而以两翼步兵保护自己的中军,又用骑兵保护两翼,并且在关健的时候,可以直接向官军发动攻击。同一时刻,巨野山下六镇联军阵头也响起了凄历的号角声,紧接着战鼓如雷。一个接一个的步兵营开出,在巨野山下的平地上展开队列。官军中的辅兵营,多达六万人的辅兵也跟着出动。官军的辅兵,比起草军的辅兵来,却是要强上许多。虽然辅兵无甲。可每人至少配备一把长矛和一面木盾加一把横刀。
相比起草军的装备简陋,官军的装备无疑十分豪华,四万战兵中拥有整整一万骑兵,而且三万步兵之中,弓箭的配备率达到百分之一百二。特别是还有一支高达五千人的十个弓弩营,人人配弓外,还全部配弩。此时,这十个弓弩营就已经集中,排成了十个密集的弓弩方阵,位于手持大盾长矛的奇兵和手持横刀圆盾的跳荡兵后面。
官军的两翼由大量的辅兵组成,这些脆落的辅兵,则由六千骑兵两翼保护。另外还有一千骑兵,则居于后方,他们是战场的机动预备队。
十万官军在巨野山下连绵展开,阵形长达十里。在一面面红色的战旗之下,六镇官军十分整齐,人马众多却不混乱,一切井井有条。官军传令兵来回奔驰,安静、肃杀。士兵们此时的表现,展示了他们的训练有素,职业军队的劲头!
连续对峙僵持了十天,双方都已经对对方不再陌生。这十天来,两军都没有交过手,一直养精蓄锐。现在,两军直接展开决战,双方都是士气高昂。但是比起来,明显六镇联军这边气势更加的高昂。
右翼的王仙芝见到官军鼎盛的军容和士气,不由的脸色微变。上次宋州一战,镇**是先诱他们围攻虞城,久战疲惫之际,突然自四面八方杀到,直接崩溃他们军心士气。可镇**那次兵马只有一万余人。现在,十万兵马面对面的站在一起,那铺天盖地,连绵不决的方阵,旌旗如海,长矛如林,战鼓如雷,刀光胜雪,让他不由的感觉喉咙发干。
未战王仙芝已经动摇:“正面与官军决战,想要取胜只怕不可能。官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特别是彪悍善战。这对面的六镇军队可不是天平军和泰宁军,六镇中有四镇是刚从代北回来的,他们连沙陀鸦儿军都击败了。而且,这六镇军队新补充了近半的神策禁军!就凭我们手上的这些新招募的兵马,要与十万官军对抗,只怕很难。”
他忧虑与畏惧的目光望着远远那一面黄色大纛,和六面帅旗,心头越加担忧。
“进攻!”
一声巨大的呼喝声打破了战场上空的乌云,黄巢最先下达了进攻的命令。草军前军的四万兵马开始向前,实行的是中央突破战术。一万战兵在三万辅兵的掩护下,直接向着对方的中心突进。八十个步兵方阵,最后汇聚成了一个巨大的鱼鳞阵滚滚向前,斜风细雨之中,无数的泥泞溅起。
面对草军的进攻,官军同样立即迎战,无数传令兵战阵前奔驰,传达主帅西门思恭的战令。官军的的中军没有动,随着令旗的不断招展,位于中军两翼的数十个方阵却开始移动。两翼不断的前进,渐渐整个大阵拉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偃月阵形。
战斗开始了,两翼最先接敌,迎上草军两翼战斗。而此时,草军的前军也直接突进,向着正面静止的官军前军杀去,一时间,十余里的战线上,数万人交战,喊杀震天。
就在这时,诸葛爽脸上露出一抹微笑,大喊一声:“兔崽子们,我们上场的时候到了!”
轰雷般的马路声响起,一直隐藏于左翼的三镇三千精锐骑兵也开始了前进。
开始是小跑着一点点加速,然后渐渐成了飞驰。三千精骑很快超越了步兵的前沿,铺天盖地的马路震耳欲聋,长长的骑枪闪耀着白光,他们直扑草军的右翼而去。
唐军的骑兵出动了,一时间,战场上无数的目光都望向这边。
王仙芝看着一支精骑直冲着自己杀奔而来,不由的脸色剧变。他娘的,现在他已经轮落成了软柿子了吗?
一名传令兵策马而至,走到王仙芝的面前,“都统,副都统要求都统紧守右翼,决死一战,决不能后退!”
王仙芝面无表情的对着传令兵点头,待那传令兵走远。尚君长立即对王仙芝道:“大哥,黄巢没安好心啊。大哥身为草军都统,却被黄巢安排到右翼。他一个副都统,却堂而皇之的坐镇中军指挥。现在我们手上就这点兵马,官军来攻右翼,他不但不派人来增援,反而下令让我们与官军决死一战,决不能后退,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这是要借刀杀人啊。”
王仙芝紧咬着牙着,没有说话,但越来越铁青的脸色,可以看的出他心中对于黄巢已经是十分不满了。乱世之中,没有兵就没有说话的份量。自宋州兵败投到黄巢这来后,王仙芝十分清楚和明白这种感受。若是他现在连手上最后的几千精锐兄弟都丢在了这里,那就算这仗打赢了,又能如何?草军那时就再不是他王仙芝的了,那个时候,黄巢也许连表面上的客气都不会有了吧。
王仙芝手下的诸将这时也是纷纷出言,多是痛骂黄巢。窃窃私语声在队伍中响起,士兵们交头接耳,所有人都在迅速传播着各种流言。(未完待续……)
第526章 会猎于野(二)
王仙芝迟迟没有下定决心,要上前迎战官军骑兵。就在这迟疑之间,诸葛爽已经率着三千骑兵飞驰而至,迅速的从他们的侧面冲驰而过。
官军没有主动来打他们,他们从王仙芝的五千骑兵前冲过,直接切入了骑兵后面的那一万五辅兵方阵中。
还没等王仙芝等人反应过来,草军右翼骑兵后面的辅兵方阵,已经被诸葛爽所率的轻骑铁蹄踏平。在三千唐军精骑面前,那些刚刚从流民之中招募而来,手里只拿着根削尖木棍,连个指挥的军官层都没有的右翼辅兵们,甫一被冲击,立即惊慌恐惧的四散逃跑。
唐骑乘胜追击,没有理会那些逃散的辅兵,而是直直的向前冲锋。诸葛爽的那面将旗高高飘扬在前,三千骑兵滚滚向前,势如狂飙。朱温三兄弟紧跟着自己所部前锋营主将穆安国的将旗,持着骑枪,低伏着身子纵马疾驰。挡在他们面前的草贼,几乎不堪一举。朱温在虞城时也与草贼战斗过几次,草贼虽然装备简陋,可打起来有些也是相当顽强,可今天,他们面前的草贼却完全换了支军队似的,毫无斗志。
特别是右翼那多达五千人骑兵群,居然就那样看着他们一冲而过,切入了后面的辅兵阵中,而没有前来拦截,也没有半来追击。
唐骑惊喜莫名,这群草贼已经丧胆!
想到马上就能直接杀入中军,夺旗而还,整个唐骑队伍迸发出巨大的战斗力。
“大唐!大唐!大唐!”
“大唐!大唐!大唐!”
狂呼巨吼声此起彼伏。连接不断!
三千唐骑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挡者披糜。他们狂飙突进,面前的辅兵就如同山崩一样败退。
一万五千辅兵既无斗声,也无装备,他们不久前还只是一群食不裹腹的饥民,一个个早力量孱弱。三十个辅兵营的新兵,根本挡不住唐骑那势不可挡的切入,也根本不愿意用脆落的血肉之驱,去阻挡那排山倒海一般的万马奔腾。
唐军骑兵狂笑狰狞。骑枪刺出后有的都懒得收回,直接拔刀狂砍狠杀,他们的矢形冲锋阵形的箭头已经深深的穿过了右翼,切入了草军的中军。
不过诸葛爽在中军遭遇了凶狠的反击,进攻受阻之后,诸葛爽也试探出来了。在草贼的中军,布置了大量的草贼老营兵马,这些兵比起先前的右翼,强悍许多倍。
骑兵的攻势渐渐被遏制,朱温提刀左劈右砍。将几名提矛冲近的草贼砍倒之后,纵马驰到上司穆安国的身边。大声道:“将军,中军受阻,骑兵势头已经被遏制。”
穆安国喘着精气,没好气道:“老子当然知道这些,还用你说!”
“将军,中军杀不过去,咱们可以调头向杀后军。草贼后军都是辅兵,可以建功!”朱温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穆安国有些拿不定主意,他们现在的位置,正处于中军、后军、和右翼三部的结合之处。刚刚右翼并没有溃败,他们只是切入进来,现在右翼还有足足五千草贼骑兵,和无数散开的辅兵。杀入中军受阻,如果右翼合围堵住退路,他们这三千人就有可能被草贼包围吞掉。
“为什么不原路返回而要杀向后军?”穆安国问道。
“此时返回,便是师出无功。而且,刚刚右翼骑兵虽然没有拦截我们,也许只是他们反应不及。但是我们现在返回,右翼骑兵说不定就会拦截我们。那时中路贼军咬上来,我们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