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6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幔膊荒芡耆殴Kα诵τ值溃骸安还蓟褂懈感智鬃澹钥晌噬纤谩!保ㄎ赐甏!#�

第1036章 一张选票值多少?

    公元1856年,江南的初冬方才来到。天气是南方特有的那种湿冷,一丝寒意,似乎就要浸入骨子里面。

    在常熟的铁琴铜剑楼书社里面,一个胖胖的老头儿却光着脑袋未戴帽子,守着个红泥火炉,悠然自得的翘着腿坐着,一会儿看看手头的古书,一会儿又瞧瞧火炉上面的火焰。炉上热着一壶清茶,茶香芬芳,正在他所在的屋子里面浮动。

    这铁琴铜剑楼原名恬裕斋,是常熟古里镇的大地主瞿家的私家藏,号称清代四大私家藏之一。传到现在的瞿家当主瞿镛手中以后,又大加扩建并且改名“铁琴铜剑楼”,不仅收纳了中国的书籍,还收藏了不少西洋、日本、朝鲜和印度的书籍。不仅有哲学思想方面的藏书,还有不少科学技术方面的著作,真可谓是包罗万象。

    现在瞿镛正在外地做官,铁琴铜剑楼就由他的儿子,当了常熟县令的瞿秉渊主持。这座藏虽是瞿氏私有,但是常熟的士子想要来这里读书借书也是可以的,不管当初瞿镛之父瞿绍基修建的目的是什么,反正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常熟士林聚会之所了。

    不过今日的却没有什么聚会,周围安静得只听见茶水在炉子上翻花吐泡的声音,真是安静清闲到了极处。

    那看书的胖老头突然放下手中的书卷,侧耳听听,就听见了脚步踩在楼梯上的咯吱咯吱的声音。他叹了口气,忽然苦笑道:“镜之,药房。可是你们?老头子我都躲到这里。居然还被你们寻到。”

    门外就传来了两个声气不同的应答的声音。门帘一掀。就见两个儒服网巾的男子走了进来。其中一人正是常熟知县瞿秉渊,另一个却和那老者还有朱皇帝的心腹翁同龢又几分相似,但却俊朗了许多,正是翁同龢的大哥,躲在常熟当“不贰臣”的翁同书——另外,常熟翁家还有一个翁同爵现在南直巡抚衙门当官。而那老者当然就是眼下常熟乃至整个上海府的士林领袖翁心存了。

    翁心存看着儿子和瞿秉渊直笑:“老头子我已经年老糊涂,整天胡说八道了,你们还来找我做甚?”

    “年老糊涂。整天胡说八道”是瞿秉渊和翁同龢给翁心存下的评语!嗯,当然是在朱济世的面前下的。虽然皇帝老子大人大量,但是他们二位也不能没有一点表示吧?反正翁老头子也不会因为这番话少一根毫毛,不过是一笑了知罢了……他们翁家是常熟大姓,世宦之家,皇帝老子最大的道理还是知道的。

    瞿秉渊嬉笑着一拜,笑道:“邃庵先生是难得糊涂,我等后辈晚生,还是要时时聆听先生教诲的。”

    翁同书也给父亲见了一礼,他现在是隐与世的大闲人。家里有的是田产商铺,用不着他出去谋个官职。而且“不贰臣”的美誉也不能说不要就不要吧?要不他凭什么在将来继承老头子的地位当江南士林领袖?这个位子虽然不是官,但是却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他弟弟翁同龢现在的仕途,还有他的大帅哥儿子翁曾源(历史上因为太帅而惹了祸,被慈禧勾引了一下,吓得辞官回家吃老米)将来的仕途,都是很有帮助的。

    不过这个士林领袖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可不是整天和一帮文青吟诗作对那么简单,时不时的还是要去关心一下天下事,比如义务教育和议会选举什么的……这段时间,本来安安静静的江南士林,就因为这两件事,闹得鸡飞狗跳。

    翁同书和瞿秉渊已经坐了下来,都露出了为难的神色。瞿秉渊苦笑道:“邃庵先生,您真是没有说错,当今圣上真是喜欢给下面的人找事情,一个义务教育还在纷扰,现在又出来一个议会选举,而且这规矩对咱们士林也太不利了。”

    翁同书苦苦一笑:“上海府正道会的领袖们已经估算过了,如果按照现在外面传说的上海府公局议员选举方案,在所有拥有投票权的选民当中,士子所能掌握的只占不到20%,其余的80%都在商人控制当中。”

    翁心存只是含笑不语。票选议员也是试点,只在应天、上海、广州三府和北婆罗洲、西婆罗洲两省中实行。不过《选举法》的文本还没有公开,现在只是保皇会和正道会这两个准政党组织成员听到了风声——实际上,谁都知道,这是上面故意放出来的,就是要测试一下下面的反应,大概是吸取了义务教育试点时被人敲请愿钟的教训吧?

    而测试的结果,自然是士林震动。现在已经不是光复初年了,大明恢复以来,虽然走的是资产阶级道路,但同时也是“不杀一士”,还没有听说有谁因为说错了话,开罪了皇帝被拉去砍头的。现在的大明,虽然有锦衣卫,但是此锦衣卫非彼锦衣卫,似乎不是很凶残的模样儿。

    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之下,被满清压迫得小心翼翼不敢说话的儒生士大夫们,也渐渐胆大起来。到了眼下,居然发展到了隔三差五就会聚众妄议朝政的地步。只是环境虽然宽松,得官也比历朝历代都容易,但是大明的儒生士大夫们,还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落之感。

    因为所有的士大夫们都清楚,现在的大明,士子并没有高人一等的地位,文官也不能凌驾军官、杂官之上,更没有什么以文制武,以文御武的事情。不过更让士大夫们无法接受的,还有商人在政治上的地位,眼看居然也要爬到士人头上来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大商人,呃,当今天子是商家出身,对大商人高看一眼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一回传说中的上海府公局选举办法,却让一批小商贩也骑到士子头上来了!

    这可真有点欺负读书人太老实了!

    翁同书苦笑道:“一年纳税超过10元就有投票权……常熟县城里大半的商贩都是可以投票的!在上海,连赶马车的,拉东洋车的,都有投票权!连上海滩堂子里当红的biao子居然也有资格指定一个投票人,而大半饱读诗书的士子,居然得不到一张选票!真是有辱斯文啊……”

    翁心存一怔,“竟有此事?”

    瞿秉渊只是苦笑:“上海滩的豪商众多,青楼楚馆的银钱好赚,所以纳税也多,第一等的名妓每月要纳税5元,一年就是60元,整好够得上指定一个投票人的标准。”

    “60元……竟然如此之多!”翁心存吃了一惊,摇头道:“常熟乡下,一亩田一年的赋税平均就是10个大铜板,60元需得要600亩田,都赶得上大富之家了。”

    “是啊,拉洋车的一个月也要交1元的税,一年12元,也可以去投票的。”翁同书又道。“如果是赶马车的车夫,一个月要交税3月,一年就是36元啊!若是在上海的市集上(菜场)有个卖菜、卖肉的摊子,一个年少不得要三十几元的税,那些耕读传家的士子如何比啊?”

    翁心存微微摇头:“卖身的,拉洋车的,赶大车的,卖菜的……赚得都是血汗钱,还要拿出一部分来交税,养了我们四十万做官的士子,说来他们这些人都是天下文官的衣食父母,手中拿一张选票也是应该的。而那些尚未高中的士子,与国与家,可有分毫之利?争什么投票权?还是用功读书,考一个秀才官才是正理,只要有功名,不就有选票了吗?”(未完待续。。)

第1037章 秘密工作者翁子房

    听了翁心存的话,瞿秉渊长出了口气,翁书同却是脸色一变:“父亲,您的意思是,我常熟士子……”

    翁心存已经抬手打断了儿子的话,笑道:“药房,不用说了。他们的心思我都明白。可是我总是在想,这国家的太平来之不易。伪清末年,已经是元气衰微已极的末世了,老夫在朝为官多年,看得清楚。如今能有这样的兴盛已经很好了……而且本朝待士子不薄,得官比历朝都要容易,还是本地人做本地官,又迄今未杀一士,难道真的要开一个流血的头吗?这天子养士四十万,若都不能为君分忧,反而要挟众闹事,只怕一翻扰攘之后,就不会有现在的优待了。”

    对面的两人都静了下来,翁心存却从袖子里面摸出一个信封,递给长子翁同书:“这是叔平从应天寄来的,要我等安抚好翁姓子弟,同时关注事态发展,及时给他报信。他在信里面还说了,要你耐心等待,到事态明朗了,一个公局议员总是有的,老夫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应该抓住了……现在仲渊(翁曾源)已经考入了济世大学,也是新学人才,叔平和潘在钟一体,是朝中新党的领袖,我常熟士子也该有些新思维才好。”

    老头子的意思是什么?是要翁同书去干什么?

    翁心存顿了一下,悠悠地问道:“那帮书呆子都是怎么打算的?给老头子我说说吧。”

    对面两人对望一眼,翁同书道:“可是上海府的士子群情激愤,都嚷嚷着要去南京皇城外面敲钟请愿。”

    翁心存一笑:“请什么愿?争投票权么?皇上又不是不给我等士子选票。只要纳税超过10元。或有功名在身。都是有选票的。若是没有功名的,难道不该一心只读圣贤书?去争什么投票权?没有功名,谁知道你是种地的还是读书的?难道看手上有没有老茧?药房,你就去和那些人说,这是老夫的意思,让他们赶紧回去读书,考上了什么都有,若是没有信心考上。上海还有兰香和新东方可以读的。”

    瞿秉渊摇摇头:“可有些人认为不应该给贩夫走卒之辈投票权……认为这等事情有辱斯文,还觉得这些贩夫走卒什么都不懂,根本不配和读书人一起参议政事。”

    “混帐话!”翁心存冷冷一哼,“《钦定大明宪法》上可是规定臣民一律平等的,贩夫走卒和读书人是平等的,他们纳了税,就有权投票。如果读书人没有纳税又无功名,自然不能投票。他们用什么理由去反对?难道还要自认高人一等?这等事体是违反宪法的,拿这个理由去闹,不是自己作死吗?”

    话说到这里。翁同书和瞿秉渊再不明白就是傻瓜了。老头子的脑袋跟着屁股走,完全是站在翁同龢一头的!

    翁心存顿了一下。又对儿子道:“药房,不要在常熟了,常熟士林没有不认得你的,还是去应天吧……应天才是风云汇集之地,打听到什么,直接给叔平报信就是了。”

    这是让自己去当特务?翁同书好一阵凉气儿,不过还是不敢忤逆父亲的意思,一拱手道:“儿子知道了。”

    老头子点点头,“知道了就好,药房,这次的机会本来是叔平的,不过他已经高官得做,所以才让给你的,可千万要抓牢了……这儒林再怎么沦落,也是大明政坛上不可缺的势力!这样的势力,是绝对不能掌握在奸人之手的,你知道为父的意思吗?”

    ……

    此时的南京城南,一连片民居所在的地方,交错缠绕的复杂小巷子让这里的道路变得像一个迷宫,城市的排水系统尚在施工,因而这里的味道真是不大好闻,很有一点伦敦贫民窟的气氛。这个大明首都,现在还是一片建设中的脏乱繁杂的景象。在一片混杂的民居当中,有一个小小的宅子是被几个现在在南京某个书院求学的士子租赁下来的。他们所读的书院并不是那种新式或是半新式的学校,而是专门为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