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相-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满殿所有人的注视中,武则天手执九龙金樽从御座上站了趄来“科考选才乃国家之抡才大典,轻忽不得。朕闻此次皇榜一出,士庶咸服,乃有龙虎榜,之誉。闻是语朕心甚慰,罚过赏功,过必罚,功亦必赏,今科两位主考且上前来”

    闻言,唐松放下手中酒樽从位次上从容起身,略整了整青柃儒服,又正了正头上戴的士子冠深呼吸一口气后一路走到了御座正下方在苏味道身后半步处站定。

    前次在宫城小堂唐松虽然到了武则天面前,但因有帘幕阻隔,是以并不曾见面,更无半句言语交会。

    此刻尽管心中好奇的要死,但这场合实在不对,唐松也只能老老实实的低头站着。

    武则天的声音并不是狠测亮清脆的那种,反而是低沉里带着些沙哑,这种音色若放在后世的美艳少妇身上就是典型的性感。但在这一代女帝身上特殊的身份再配上这少见的音色。就愈发使她的话语多了凝重的威压。

    唐松刚刚站好,低沉沙哑的声音响起“抬起头来”

    因为地势的缘故,唐松抬头平视后,只看到面前的台阶及武则天的半个身子,若想一窥这位女帝的全貌势必要仰头才成。

    但在这种场合做出这种举动是极其不智的,不说武则天会不会觉得被冒犯。唐松真要这么做了,单是一侧站着的殿中侍御史就必不会放过他。

    天子临朝,御史台殿院必会派遣殿中侍御史随从,以纠劾百官风纪。

    便从下半身来看,武则天身量颇高,完全将那摆幅很长的明黄色九龙皇袍给撑了起来,身子稍稍一动,黄袍展动之间,其上的精细绣龙便如活过来一般极有气势。

    唐松以低就高,看不到武则天的面貌。但武则天却是居高临下将唐松看了个清清楚楚。

    片刻之后,武则天再度开口,这回说的便是封赏之事了。第一个被提到的自然便是苏味道,除了一些个物质上的赏赐外,这位模棱手获得的最大利益便是进为凤阁侍郎。;

    武则天对苏味道的封赏刚一宣布,水殿中顿时起了哄哄的私语之声。

    所谓凤阁侍郎其实就是中书侍郎的别称,也就是崔师怀刚刚腾出的那个要害官职。

    三省六部制的三省中,中书省专管执行,权力极大。中书侍郎又是中书省内仅次于中书令的佐贰之臣,实在是个让无数人眼热的好位子啊!更重要的是这个位子距离政事堂几乎就只有一步之遥,从前朝高宗时算起,近二十年来做了中书侍郎却未曾入政事堂的仅有崔师怀一人而已。

    崔师怀刚把这个位子腾出来不到五天,就被圣神皇帝给了苏味道,这说明什么?难倒在圣神皇帝心中,苏味道已经是预备宰相了?

    周承唐制,实行的政事堂多宰相制度,当今政事堂领衔的是仍然在白马寺清心的文昌差相武承嗣,眼瞅着这政事堂里又该多一位相公了。

    让一个素来不做事,众所周知的“模棱手”得了如此好位置,也难免水殿中许多有志此位的权贵心中不平衡。

    但也有聪明人从这个任命中察觉出了玄虚。苏味道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大的彩头,或者正是因为他的不做事,好控制。

    这分明是圣神皇帝要加强对中书省的控制,苏味道不过只是个幌子罢了。联想到当今的中书令便是文昌左相武承嗣,再联想到这短短数年时间里武承嗣先封王、接着出掌中书省,进而拜相并成为首辅相公的经历……,这些个聪明的权贵们果断的不再往下延伸去想了。

    封赏完苏味道,接着便是贡院那些新补入的流内品秩官。

    同苏味道一样,对他们的赏赐也极厚。看到这架势,权贵们看向唐松的眼神顿时不一样了。

    这些权贵都是深知武则天的人,知道这位圣神皇帝历来手辣,这种辣不仅表现在罚过上能下,敢下毒手;同样表现在赏功上舍得下重手。一旦某个人真正做好了某件事入了她的法眼,那真是不吝高官厚爵、千金田亩之赏。其赏赐之重往往让被赏赐人都觉得诚惶诚恐,继而死心塌地。

    罚必狠,赏必重。这既与武则天的心胸气魄一脉相承,也是她以女子之身操天下权柄必需的权术手段。

    知道她这脾性,再有苏味道和贡院流内品秩官的先例在前,圣神皇帝断然不会厚此薄彼,那对唐松的赏儿”还轻的了吗?

    心思到此,水殿内诸权贵纷纷皱眉,随即便有了相互之间的眼色住还。

    赏完苏味道及贡院诸流内品秩官之后,就该到唐松这个白身人了。

    不等御座上的圣神皇帝开口宣赏,便见殿内左侧的位次处走出一人高声奏道:“陛下欲赏唐松之功,不妨厚币,唯授字万万不可”

    众人一看,出来奏事的乃是官居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秘书监郑子仪。此人出身于荥阳郑氏,正是与博陵崔、范阳卢等并称的四大世家之一。

    闻言,武则天微微皱了皱眉头,不过她却没有立刻开口说话。这时,位居水殿右侧最前的狄仁杰站了出来。

    “郑监此言差异,襄州唐松在此次朝廷重开的科考中居功甚大,亦证明其才堪大用,似这等人正该授予官职以尽其才,焉能放之草泽,以伤圣天子识人之明?”

    武承嗣被武则天禁足于白马寺后,当今的政事堂便是以狄仁杰为尊。然则即便是他开了。,那郑子仪依然没有退让的意思。

    “唐松固然有功,但功不掩过。其于前次科考中大闹贡院、震动天下。这固然与时任岳宋两主考弊情有关,但唐松不向有司申诉,不经有司明辨曲直便蛊惑贡生暴乱的行径委实狂悖!而今若朝廷再授其美官,则让天下士子做何想法?”

    郑子仪这么一说,狄仁杰也微微的皱起了眉头,他居官多年最看重的便是朝廷法度,偏偏前次唐松的行为也实在是有违朝廷法度。;

    受了冤屈却不经有司申诉、明断。

    若然如此,还要大理寺,要各级官衙有何用?

    若人人效仿如此行径,必然招致天下大乱,还要《大唐律》有何用?

    眼见郑子仪一奏便准确击中了唐松的要害,使得狄仁杰也难答话。水殿中众权贵纷纷应和,短短时间里便站出来了七八人之多,皆言唐松赏功可以,但万不能授官。

    除这七八人之外,更多的权贵还有跃跃欲试之意。就等着前面的人说完,自己立刻起来补上。

    一时之间,整个水殿内充斥的都是反对唐松授官之声。

    这样的时刻!作为当事人,又是白身人的唐松是没有插话余地的,他只能静等着最后的结果。

    相对于反对者的阵营之强大,支持为唐松授官的几乎没有。唯一站出来的狄仁杰还因为自己对律法的看重被郑子仪堵住了。。

    御座上的武则天一如那日小堂中的表现一样,臣子们说话争辩时她毫无半点要开口的意思,只是静静的听着。

    终于,到第九个权贵站出来反对,却无一人支持唐松时,静听了许久的武则天开口了。。)今晚还有一章,不过时间就不太好说了,只能向大家保证最晚十二点以前一定上传。咕。月票,还是月票,新书月票榜上岌岌可危呀,请有月票的书友支持下!

第九十章 对唐松的安排;孰美?

    已重回御座的武则天略抬手压了压,制止了第十个要出来反对为唐松授官的权贵,“卿等之意,朕已知之,勿需再多言了!功不掩过,此言甚善”

    武则天此言一出,御座下的唐松身子一顿,儒袖掩盖住的手猛然攥在了一起,因其太用力,前端的指节都已隐隐泛白。

    满殿权贵听闻此言,则是面显欢然。

    便在这时,续又听武则天说道:“然则唐松这士子确有几分才华,若放之草泽未免可惜。有其才,犯大过,终究还是少年人读书不成、读书不精之故。既如此,朕便从众卿之所请不授其官,令其入崇文馆读书可也!如此,既不负朝廷有功必赏之明,复能彰朝廷重才惜才之意”

    这定论一出,权贵们脸上刚刚露出的欢然之色顿时消失的干干净净。

    唐之崇父馆设于宫城,是太宗皇帝最早设立的一处机构,其设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安置给太子侍讲的那些个知名文人。发展到后来,渐渐成为唐代级别最高的贵族学校。

    唐制规定:“崇文馆生二十人,以皇族中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事从三品中书黄门侍郎之子为之”除此之外,崇父馆也是宫内秘籍图书校理之处,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图书馆。

    就不说崇文馆学生名额有多珍稀难得,入其中读书有多艰难。权贵们但凡明眼些的都能看出,圣神皇帝这哪里是要唐松去读书,不过是借着这个由头儿把唐松弄到自己身边罢了!

    不比三省六部这些衙门都设在皇城,崇父馆可是设于宫城之内的!

    圣神皇帝的确没给唐松授官,即便是入了崇父馆唐松依旧是白身士子的身份,但问题如”这可是在皇帝身边的白身士子啊!

    这情形就如同上官婉儿,论说起来现在的上官婉儿也只是个宫女的身份,但普天之下满朝父武谁敢真把她当成普通宫女看待?当然,此时的唐松与上官婉儿不可同日而语但问题是权贵们实在担心会出现这种情况。

    要说圣神皇帝用人,很多时候是不枸一格的很!唐松一旦占据住这个有利位置,后面真的是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面对这等处断,郑子仪并那几个奋勇进言反对给唐松授官的权贵真是肠子都悔青了。

    早知如此不如前面便遂了圣神皇帝的心意授予唐松一个官职,反正以唐松的年纪资历,所授官职断然不会太高,正八品就是顶天了。待其官职授予之后,再进言将他放往偏远州县任职,从此天高皇帝远,可不比现在强多了!

    悔之无及的众权贵还想进言,但话不曾出口便被武则天给挡住了”此事朕意已决卿等无需多言”

    几十年来武则天乾纲独断政由己出已成习惯。议事过程中她会任由群臣自由发言,讨论,甚至是激辩而不加阻止,但等其听完各种意见,而后再做出决断并宣之于口成为敕令之后,便绝不容臣子们再随意置疑她的决断。

    权贵们都知道圣神皇帝这个习惯,明白她既已说出这样的话来,若是再强行阻拦后果就实在是大不妙了。而为了一个唐松惹得圣神皇帝大怒,进而祸及自身又实在有些得不偿失,是以纷纷禁口不言。

    随着他们各自退回位次关于唐松的安置问题也随之尘埃落定!

    该走的程序走到了,该办的事情也办完了。武则天就没再多留,起身在众权贵的恭送中摆驾回宫。

    圣神皇帝一走,就到了新进士游园,进而选出两名探花使遍访神都名园采寻名花的环节了,这也是新进士们任由百姓观瞻,夸功名显荣耀,最为热闹的环节。

    唐松却没留下来继续凑这热闹,送走武则天后,他便在众权贵们复杂之极的注目中孤身一人径自出殿去了。;

    出了水殿之后,唐松也不曾就回赁处。而是随意的沿着园中大路边的一条小径向景色深幽处走去。

    转眼之间,从襄州入神都已经快一年了。其间屡经波折,甚至两度将自身置于生死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