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鲜于银道,“如果在下都不选呢?”
凌云缓缓举起权柄剑,“你鲜于银可以不选,但本将军会选第一条。弓弩手准备发射!”
第九十一章 一句话
凌云这样做无非是想吓唬吓唬鲜于银,把主动权多掌握在手里一些,顺便再捞他一笔。先前对鲜于银的人动手是迫不得已,如今赵云已安全救出,他可不想把自己与刘虞之间的矛盾扩大。
如果鲜于银认准一条路就是不跟他走,他也只好找个理由把话给圆回去,让鲜于银带着他的兵马走人。
当他一声令下,手下的弓弩手立即行动,弓弩齐张对准了鲜于银的人马。
鲜于银前两次吃了大亏,他已经知道凌云脾气火暴,只要不听他的,便会立下杀手。眼看着这次又与先前的形势差不多,他还真怕惨剧重演,情急之下他大喊道,“凌将军且慢,若在下等人随将军去平谷城,将军如何保证我等的安全。”
凌云的眉毛一下就竖了起来,“凭什么保证你们的安全?本将军的一句话还不管用吗?本将军什么时候说过的话不算数了?”
“这......”鲜于银一时语塞,这算什么保证啊,人家就俩嘴唇一碰就算给了保证。
就在他忧郁不决的时候,赵正策马向前走了几步,“鲜于将军,我家主公一言九鼎,说了就算。你想想,先前两次,不是说打就打了吗?”
鲜于银暗骂一声,这哪是承诺啊,这是裸的威胁。但人家话说到这份儿上了,除非与对方厮杀一场,否则还真别想如此回去。
想到这里,他对凌云一抱拳,“凌将军,在下可以率领人马随将军去平谷城,但可否让在下派人回去通禀我家主公一声。也好让主公派人来与将军商谈善后事宜。”
凌云点头道,“好,等到了平谷城,你想派谁回去都可以。”
听凌云如此说,鲜于银不敢再争辩,按照凌云的意思将战场上的尸体掩埋后,向平谷城前进。
凌云的军士把无主的战马全都收拢起来,一起带着返回平谷。
赵云见凌云为了他不惜与刘虞开战,而且此事尚未完结,不好就此离去,主动提出要随凌云一起去平谷。
凌云起初还想着要说动赵云同往,赵云此举自然令他颇为高兴。二人并辔而行跟在队伍后面边走边谈。
赵云拱手道,“凌将军先前送出人质,此次又率兵前来相救,赵云深感将军大恩。”
凌云微笑道,“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子龙可曾想过你此次出兵本属十分机密,为何会在此地被围,凌某又因何能赶来此地相救。”
赵云皱眉道,“此事在下略知一二,是那单经将消息泄露,欲将我等置于死地。”
凌云点了点头,“子龙果然明察秋毫,不过凌某觉得此事并非单经一己之意,恐怕后面还有隐情。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多半子龙受小人所害,而且这小人还与子龙过从甚密。”
赵云沉吟不语,脑中一个个人影闪过,最后定格在刘备身上。
但他实在不愿意相信背后之人是刘玄德,他对刘备印象极佳,虽相处时日不长,但彼此相处非常融洽,一直视之为兄长。
凌云见赵云心事重重的样子,继续说道,“子龙不必多虑,如今你已远离是非之地,谅那小人也不能再奈你何。”
赵云点头道,“凌将军,赵云有一事不明,还请凌将军指教。”
“子龙请讲”
“凌将军身在燕山之中,我乃幽州军中武将,凌将军因何对赵某如此关照?”
凌云微笑道,“古来英雄皆寂寞,凌某只是爱惜子龙之才,英雄相惜之故。”
赵云轻轻一笑,“凌将军谬赞了,在下实不敢当。”
凌云摇了摇头,“子龙切莫自谦,在凌某眼中,子龙是英雄,凌某亦是英雄。欲成凌云之志,建不世之功。”说着话,他用手指点着远处,“子龙你看,大好江山却生灵涂炭;天下虽大,却四分五裂;土地肥沃,却天下粮荒。虽然凌某只是一介太守,却不忍百姓流离失所。惟愿率万千铁骑,一统天下,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大丈夫生于世间,碌碌无谓是一生,傲啸天下亦是一生。不知子龙可曾有志于此?”
凌云一番话正触动赵云心事,生为男儿谁不想成就一番功业,否则他也不必投在公孙瓒帐下。凌云的话恰到好处地挑起了他的豪情,让他感觉热血都在沸腾。而且凌云话里的招揽之意毫不掩饰,差点让他脱口答应。
他想了想问道,“凌将军所说的太守之职是指?”
凌云哈哈笑道,“这是昨日之事,难怪子龙不知。当今天子下诏,任凌某为上谷郡太守。想必子龙也曾听说,凌某在渔阳、犷平、平谷、傂奚四县缓收岁赋,鼓励耕种,下发军饷等事吧?四县虽小,既在凌某手中,凌某便让这四县百姓安居乐业。若一郡在凌某手中,凌某必让一郡富足。但凌某之志远非一州一郡,天下虽大,凌某必让普天之下的百姓尽皆温饱。到那时,子龙亦可名垂青史,永受后人膜拜。”
如果说凌云的话将赵云升至燃点,那么这番话如同再添了一把柴,让他的心一下就燃烧起来。
凌云所说的四县政令,他都有耳闻,私下里也大为赞许。自己不过区区一员低级武将,人家凌云位高权重,亲身犯险相救。此番又赤诚相见,直言相邀,况且其志不小,胸怀天下,如此明主岂能错过。
当下,他抱拳施礼道,“凌将军,如蒙不弃,赵云愿鞍前马后任凭将军差遣。”
凌云勒住战马,双手与赵云相握,“子龙,今日得子龙兄弟相助,为兄如鱼得水啊,必能大业早成。子龙,一笔写不出两个云字,等到了平谷,苍天作证,为兄与贤弟结为异姓兄弟如何?”
赵云心中一热,激动地说道,“既然兄长如此说,小弟恭敬不如从命。只是,小弟与公孙瓒结仇,恐其派人潜入常山于家人不利,待子龙接来家眷后再与兄长行结拜之礼。”
凌云微笑道,“子龙兄弟放心,前些时日为兄已派人去子龙家乡保护兄弟的家人。子龙只须说出一件惟有家人知道的秘事,以便为兄派去的人取得兄弟家人的信任,如此近日之内便可启程来此。”
赵云惊道,“兄长果真如此,难得兄长一片苦心。只是不知兄长如何能把信息传到常山?”
凌云笑道,“子龙兄弟,为兄于燕山起兵,不过旬月便与公孙瓒和刘虞分庭抗礼,此事绝非幸至。为兄有一特异功能可千里传音,可以将消息凭空送到千里之外。如若子龙兄弟不信,子龙可将一句话偷偷告诉为兄,不让任何人知晓。到平谷城之时,必定有人持着写有这句话的素绢相迎。如此,子龙便可对家眷的安危放心了。”
赵云又是一惊,“兄长,若真如此,何愁天下不扫,江山不平。战者,争一线之先机,有此异能则步步争先,无往而不利呀。”
凌云哈哈笑道,“子龙,你这句话说的可是够长啊。”
“非也”赵云跟着笑道,而后凑近凌云的耳边轻声道,“子龙要说的话是......”
第九十二章 五顿饭
晨曦徐徐洒遍大地,清晨的平谷城一片安静。
与往日不同,城中百姓没有早早地去耕地种田,而是手持各种农具与许多军士一起静静地站在东门外,翘首望向远方。
人群的最前面打出一道横幅,雪白的绢布上写着一行红色大字——血债血偿,为冤死的五百兄弟报仇。
当太阳又升高了一些的时候,远处出现了大队骑军的影子。这队骑军行进速度并不快,战马只能算是一溜小跑。随着这队骑军的行进,进入视野的人数越来越多,足足有四五千人。
这些人正是凌云的队伍,昨天他一路上押解着鲜于银的人马返回平谷。因为押解的人数太多,队伍行进速度并不快。再加上夜间下起了小雨,以至到现在他们才赶到城外。
鲜于银与他的手下行在队伍的前面,左右都有凌云的弓弩手看押。因为凌云所带干粮有限,一路上他的手下都没有吃的任何食物,倒是凌云对他格外开恩,给了一些食物。
可是他心里憋屈,如何还能吃得下东西,索性与手下的军士一起挨着饿。
眼看着快到平谷城了,鲜于银终于松了一口气,只要到了这里,他便可以派人回去禀告刘虞,而后寻求解决办法。
现在的鲜于银对这群手下的性命倒是不如何担心,如果凌云想杀掉他们,自然不用如此费事。只须派一人回城报信,城中再派一些人马出来,以绝对优势肯定打得他一点脾气都没有。
一路上,他都特别注意观察了,队伍中没有任何一人离开。也就是说,凌云并没有要他们性命的打算。
坐在马上,他远远看到东城门前聚集了很多人。平时幽州军中有人出征,得胜归来之时也会有人迎接,故而他对此并未在意。
等距离城门只有二百余步时,城门前的平民和军士忽然爆发出一阵喊声。那些人边喊着,边挥舞着手中的农具或兵器,场面十分震撼。
鲜于银起初并没把这些喊声当回事,还以为是为凌云得胜归来的欢呼。很快,他便发觉有些不对。那些喊声嘈杂纷乱,却没有欢呼的样子,声音里更多的是愤怒。
他凝神细听,终于听明白了,那些纷杂的喊声都是喊着同一句话,因为声音参差不齐,一时之间居然没听清楚。
鲜于银听到了喊声的内容,他手下的军士也都听明白了。这些人看到愤怒的人群,再听到他们的喊声都不寒而栗。
因为那些喊声,都是针对着他们的,喊的内容就是“血债血偿,为冤死的五百兄弟报仇。”
看到这阵势,鲜于银立刻勒住战马,四处寻找凌云。看这些人的愤怒的样子,他真怕他们一时情绪失控,做出什么暴力的事情来。
那些人见队伍停了下来,立刻高举条幅向鲜于银等人涌去,边走边呼喊着。
终于,鲜于银看到了从后面策马赶来的凌云,急忙问道,“凌将军,这是?”
凌云故做迷糊地看着那些人,一脸无奈的表情,其实他比谁都清楚,这些都是他暗中安排下的。而那些人所喊的内容,正是赵云昨日所说的那句话。
昨天,赵云看到凌云的种种表现,把他对鲜于银等人的意图猜出几分。刚好凌云提出要做试验,他便告诉凌云写上这句话,帮凌云造造势。这也算他投靠凌云后做的第一件事。
大横条幅在微微的晨风中分外扎眼,红色的大字血淋淋地触目惊心。
凌云看着这架势暗暗点头,这帮人做得还真象,和“五四运动”有得一拼了。
鲜于银听到喊声,再看到刺眼的横幅,哪里还不知道这些人就是冲着他来的。他手下的军士虽然大多不认字,但耳朵都不聋,脑子也没坏,那五百人就是他们杀的,知道人家是来讨债来的。
现在鲜于银也有些迷糊,起初他并没真觉得赵云是凌云那边的人,但看眼前的情形,好象不似有假。而且他一直没想明白,这些人怎么会知道昨天发生的事。凌云军中并没有人离开,他不只自己观察着,也暗暗嘱咐了一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