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家这一次,却是幼稚、偏激了。
。。。。。。
赵曙自己也知道,最后的那些话有些重了,真正幡然醒悟的人又能有几个?
正如姐夫所说,“此为人性,亦是痼疾,万古难除。”
命人把誓碑就留在宗庙之外,从此昭然于世,希望能借此警醒群臣吧。
。。。。。。
老贾对于赵曙的这番呵斥同样不太感冒,人性若是能这般容易就能唤醒,那从远古就已经开始的所谓斗争早就消亡于漫漫历史长河之中了。
不过,贾相爷还是很赞同赵曙今日这一骂的,起码旧党诸臣会把这当成是官家的态度。不出意外,明日必然有人受不住,要主动请调出京了。
闷着头一脸不高兴地随群臣退下,见范仲淹和王德用就在前方,更是气的不行。
说白了,老贾这是心中吃味了,官家把实情告诉了范老爷却没告诉他,害得他好生起落,心绪难平。
加快脚步,与范仲淹并行,阴阳怪气地嘀咕道:“老夫就说你那弟子为何不肯回京,原来是有誓碑保全啊!”
范仲淹横了他一眼,却是知道这老货心里不平衡,也没和他计较,缓声道:
“子明这可说错了,今早之前,除了官家一人,没有人知道誓碑上到底写了什么,更没有人知道这誓碑的存在!”
“包括子浩。”
“嗯?”贾昌朝这倒是有点意外。“子浩不知道誓碑之事?”
“不知道。”
“那他为什么不回京!?”贾昌朝甚是疑惑。
“若是没这块碑,朝廷要经历怎样的动荡,不用老夫再说了吧?”
范仲淹闻言,沉默良久方道:“因为他正在做的事,比什么都重要。”
“哦?小小一个东罗马值得子浩这般重视?”
这回范仲淹却是没有正面做答,目光飘向远方,似有憧憬。
“这会儿。。。。涯州军应该打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了吧?”
久未出声的王德用突兀搭话,“应该到了吧。”
“成败。。。很快就要揭晓了。”
得,两尊神这么一说,老贾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怎么感觉这两个老头儿还有事瞒着他呢?
地中海,巴尔干半岛,君士坦丁堡。
做为东罗马帝国的首府、正教中心所在,这里是真正的堡垒,海岸线上绵延不绝的海防攻势,让任何战船都无法靠近城池半步。
而唯一的陆上城墙,在百尺护城壕沟的掩护下,让君士坦丁堡成为了地中海与黑海交界点上的一颗钢钉,任何试图拔下这颗钉子的武力都将徒劳受挫。
可是,话说回来,再严密的堡垒也有崩塌的一天,再坚固的城墙,在大炮面前都显得那么羸弱不堪。
此时此刻,十万十字军、六万涯洲军,与西撒克斯联军一道,踏马扬鞭,有如滚滚洪流,向着君士坦丁堡推进。
终于,翻过一处高岗,一座大城猛的映入眼帘。
十字军统帅唐纳德精神一振,不由高声大喝:“到了,我们终于打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了!”
在他身边,涯州军大将石全海、西撒克斯国王爱德华二世,也是面露喜色。
石全海更是不由感叹:“终于啊,终于赶在塞尔柱人之前,兵临城下了。”
“是啊!”唐纳德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话。“终于啊,终于到了这最后一战了!”
没错,这是确实是最后一战,只要占领君士坦丁堡,欧洲大陆从此天下一统,再无战火。他这个征战多年的老兵也终于可以放下刀剑,回归家乡了。
当然,唐纳德所说的家乡,不是西撒克斯,而是远在东方的开封。
“传令三军,扎营休整,明日攻城。”
“十天!”唐纳德怒视着前方的君士坦丁堡。“十天之内,结束这该死的一切!”
“哈哈。。。。”石全海闻之大笑。“十天?”
“有火神炮在,三天,最多三天,城头必会插上大宋龙旗。”
“让塞尔柱人见鬼去吧!”
。。。。。。
石全海并没有说大话,在大炮面前,任何城池都只是摆设。
三天!!
三天之后,在期盼回家的大宋勇士面前,在涯州军崩天炮火之下,狼烟四起的君士坦丁堡城头,还不等大宋联军登城,就已经飘起了白旗,举城投降了。
东罗马皇帝献城纳降,标志着东罗马帝国彻底覆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
此时,唐纳德、爱德华二世与石全福一道,缓缓地走在登上君士坦丁堡城墙的石阶上。
望着士气高涨,威武无双的大宋军队,唐纳德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这些士兵之中,有白种人、有黄种人,亦有北非的棕色人种,可他们都是宋人,眼神里都有一种名叫希望的美好。
“石将军,你的家也在开封吗?”
“对!”石全海点头,心情亦是大好。
“等回了开封,我请你喝酒,去大宋最好的酒楼,喝最好的酒!”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一旁的爱德华二世见二人聊的热切,忍不住插话,“带上我,咱们三个一起喝最好的酒。”
“没问题。”唐纳德大包大揽。“那时咱们就是自己人了!”
“是啊,自己人。”爱德华点着头。“本来早就该是自己人了。”
说到这儿,不由看向石全海,“石将军,现在你总可以说一说唐子浩在哪儿了吧?”
本来嘛,爱德华二世亲自东征君士坦丁堡,与大宋并肩作战还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他要借唐奕来此的机会,促成西撒克斯的归顺。
可是,让爱德华二世没想到的是,从与涯州军汇合那天开始,就没见到唐奕的影子,那个疯子神秘的失踪了。
“石将军,唐子浩到底去哪儿了?为什么没跟涯州军在一起?”
唐纳德一听,也勾起了好奇心,“对对对,唐子浩为什么没来?”
“而且,我一直不明白,不是说塞尔柱人联合了大辽,先咱们攻打而来吗?”
“可是为什么自打踏入东罗马疆域那一刻开始,就从来没见到大辽军队的影子?”
“还有,埃及的马木留克呢?为什么也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这些疑问已经困扰了唐纳德有一阵子了,只不过石全海不说,加之战事紧张,他也就没法问了。
如今君士坦丁堡已经拿下来了,石全海也该交代清楚了吧?
对于二人的疑问,石全海只是微微一笑,又卖起了关子。
“唐子浩当然是去阻拦大辽军队了,否则你们怎么可能在东罗马一个辽兵也没看见呢?”
“阻拦!?”
二人一惊,唐子浩亲自去拦截大辽军队?
据说大辽是派遣三十万大军西征呢,而且还是皇帝御驾亲出。
唐子浩他凭什么阻拦?
。。。。。。
唐纳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唐奕亲自去拦截耶律洪基,他凭什么?又在哪里拦截?
此时此刻,唐奕其实做着与唐纳德三人同样的事情,正一步步地登着城楼的石阶,身旁曹佾、潘丰与之并行。
潘丰一边登城,一边不忘回味着刚刚收到的消息。
“谁能想到,宗庙里会藏这么一块石碑,更没想到,官家为了留你也是下了血本,居然把那石碑公诸于世了。”
对此,唐奕也是唯有感叹不已来回应了。
悠然道:“官家以为他还离不开我,其实他自己都没发现,他已经是一个好皇帝了。”
“真的要退出吗?”曹佾直到现在对于唐奕的那个决定还是接受不了。
“太祖誓碑往那一立,你就算想走,也没那么容易了。”
“。。。。。。”
唐奕沉默了,赵曙这回确实是将了他一军。
让他更没想到的是,赵祯临走之前居然会留了这么一手。
誓碑往那一立,意味着赵氏祖先对他唐奕的无条件信任,意味着他无法辜负先帝的一片真诚,他又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颇感头疼的长叹一声:“先不说这些,把眼前的事情解决之后再做计较吧。”
二人点头,确实,眼前之事确实比开封城里那些琐事重要得多。
因为,这也许真的就是最后一战了。
说着话,三人已经来到了城头之上。
只见枪锋林立,甲士戒备的城头,一员白发苍苍的老将军正在将校拱卫之下,面色凝重地扶着墙头,极目远望。
唐奕迎了上去,毕恭毕敬深施一礼,“狄帅,情形如何?”
面前之人,正是大宋第一战将,西府宰执狄青,狄汉臣。
老将军见是唐奕上城,淡然回道:“来了啊!”
一指前方,“自己看吧。”
。。。。。
唐奕在其身旁站定,居高临下顺其所指望去。
只见远处目光所及,已然尽是兵海将林,杀气冲宵。
烟尘四起的大地上,隆隆震天之声中,无边无际的骑兵步战正缓缓向城前压来。
六十万!
六十万战兵铺天盖地,旌旗烈烈的敌阵正中,大辽皇帝耶律洪基在众将的拱卫之下,披甲挂刀,肃杀森然的与唐奕遥遥对视。
。。。。。。
红霞映日。
万丈霞光染红了唐奕的双瞳,亦为苍茫的古北关。。。。
撒下一抹森森血色!
。。。。。。
第987章 有刀亦有酒
“什么?”
贾昌朝瞪着牛眼,一脸的见鬼,“子浩不在欧洲,在燕云!?”
“这。。。。。。这怎么可能!?”
不怪贾相爷失态,这听起来实在有些惊悚骇人。
唐奕身在燕云!?也就是说他就没出过大宋?无怪乎王咸英会追上他。。。
“没想到吧?”大局已成,范仲淹已经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了。
“子浩哪里都没去,就在大宋!”
“他在燕云作甚?难道。。。。”
贾昌朝越想越心惊,越想越浑身发冷。
“难道辽朝大军并没有西征东罗马?”
“没错!”
王德用接话道:“比起燕云十六州、富庶无比的中原天下,耶律洪基又怎么会看得上东罗马那点油水呢?”
“可是。。。。。。”贾昌朝还是不太相信。“多方探报,辽军确实出云州,进大漠,向西而去了啊?又怎么会出现在古北关?”
“哼!”范仲淹冷哼一声。“辽人若真想西征,又怎会带上笨重无比,不便远征的十万铁浮屠呢?”
“耶律洪基这次确实是下足了工夫,只可惜,他在大漠之中伏蛰了近半年光影,却还是没逃过子浩的眼睛。”
“。。。。。。”
贾昌朝沉默了,谁能想到,就在眼皮子底下,唐奕掩过了所有人的耳目,居然布下了这么大的一个局。
至于,既然知道辽人有南侵之心,为什么还在这个节骨眼上把涯州军远调欧洲?为什么唐奕要躲躲闪闪不敢透露他在燕云的消息?
而辽人为何早不动手,偏要拖了足足半年才肯行事,不用范仲淹说,贾相爷自己也能心如明镜。
很简单,以涯州军的火神炮的不世之威,加之耶律洪基二十年不曾在唐奕这里讨到好处的忌惮。
涯州军若是不出现在欧州战场。。。
唐奕若是不举师西征。。。。
他又怎么敢进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