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5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施雄哀嚎出声。“小人尽心竭力护送殿下,这一路没有功劳却也有苦劳,您可不能啊。”

    。。。。。。

    唐奕懒得和他扯闲篇儿,“明告诉你,于公于私你都回不去了。”

    “所以,老老实实在这儿给我干事儿,我唐奕不会亏待自己人。”

    施雄苦着脸,哪敢反驳,这位爷就是个纯疯子,施雄怕他。

    听闻唐奕又道:“除了朝廷的粮饷,我再给你和你的兄弟们每人一份私饷。”

    “不算多。可是,给我干个三五年,回去之后,搬到中原置一份家业却是足够了。”

    。。。。。。

    施雄怔怔地看着唐奕,那还不多?在中原置业啊,还不是岭外,是富庶的中原,不干是傻子啊!

    只见他翻脸比翻书还快,原本愁云满腹立时来了个多云转晴。

    一个大礼到地,就差没给唐奕跪下了,“殿下隆恩,小人愿效犬马之劳!”

    唐奕点了点头没说话,而是看着一直默不作声的巫启航。

    “怎么?你没意见?”

    这段时间,打从雷州水军跟着他入海南开始,这个巫营将基本就没说过话。要不是看他发号过施令,唐奕还以为这是个哑巴。

    问到巫启航头上了,他却是不得不说话。可是,就好像唐奕欠他多少钱一样,还是那张臭脸。

    “若有调令,末将自是不敢不从。可是,要是殿下一家独断,你想拦也拦不住我!”

    “呵。”唐奕干笑一声。“行,等着吧,调令很快就有!”

    说实话,比起施雄的谄媚,他更不喜欢这个叫巫什么的。有点像王安石,情商太低,交流太累。

    解决了这两个人,也就不用纠结了,与潘丰道别:“路上多加小心,等着你回来!”

    潘丰也是一抱拳,“大郎不必挂念,少则两月,多则三四月,必归!”

    也不迟疑,上船就走。

    。。。。。

    潘丰没说虚的,这一趟可以说是马不停蹄,从涯州到开封,何止万里,当真是两个月就回来了。

第763章 民族统一

    今天好像独孤飘红了。。。。谢谢!看出苍山最近有些惨淡,这个飘红很珍贵。

    求个月票吧,其实没什么底气,原因不说了,只求别太难看就好。

    潘丰走后的第三天,炎达带着岭曲部近九千族众到了亚龙湾。

    唐奕没想到他来的这么快,更没想到,来的这么“光棍儿”。

    放眼望去,近万人的老老少少破衣烂衫不说,且几乎都是空着手来的,偶尔看见几个抱着做饭的陶盆的,还是少数。

    曹佾看得直咧嘴,“这老汉还真打算吃穷咱们是怎地!?就带了做饭的陶盆?”

    曹觉则是看得嘿嘿直乐,“大郎,你快成乞丐头子了。”

    唐奕也是无语,迎着炎达就过去了。

    “老哥!”哭笑不得的与地炎达道。“咱们这个活计,起码得干个两三年呢。”

    怎么着也得把家当都搬过来吧?这么空着手就来了,连个睡觉的铺盖、换洗的衣物都没带?

    “您倒是多做些准备啊!”

    炎达一听,也挺奇怪,“准备个啥啊?”

    一指身后,“全族上下,连没断奶的山娃子都带过来了,寨子里可是一点人口都没留。”

    炎达有点委屈,他这回可是赌上了,把全族的命运交到了唐奕手里。怎地?他还不满意?

    “还要准备啥?”

    “那这。。。。。。”唐奕怔怔发呆。“你们。。。。。。大伙儿怎么都空着手?”

    “哦。”炎达恍然大悟,登时老脸一红。

    “让殿下见笑了!”

    “咱山里人穷,哪来的什么家当?”

    窘迫地搓着老面,“不瞒殿下,还有一帮娃子连衣服都没有,遮了块芭蕉叶子就出来了。都在后面,不敢在众位贵人面前出丑。”

    “。。。。。。”

    唐奕沉默了,默默地穿过人群向队后走去。

    曹佾知道炎达的话触动了唐奕心中的柔软,这个疯子见不得人受苦,也随着他往人群深处走。

    穿过人群,眼前的场面连曹佾也是愕然无语。

    只见数百个男男女女,就那么蹲在海滩上,身上只用树叶和手护住了一丝隐秘。见有生人过来,一个个蜷缩得更紧,眼神中尽是慌张地看着唐奕等人。

    “老二!!!”

    “在呢!”

    曹觉就在身边,也被眼前的景象所感。

    在中原也有穷人,穷到这个地步的也不是没有,可是人就在眼前,谁也接受不了。

    “还楞着做甚!?赶紧找衣服去!”

    “好勒!”

    曹觉这才反映过来,飞奔回船上,把大伙儿的换洗衣物全都收了出来。

    此时,吴老头也来到岸上,看着岭曲部众的凄惨,老头也是眼圈儿泛红,竟当场脱下罩袍,披在一个十一二岁的黎人女孩身上。

    那女孩有些受宠若惊,可又舍不得拒绝,把软软的衣衫使劲儿地裹紧。

    “江山社稷是为大义。。。。。。”

    吴育直起身子,却是看着唐奕悠然开口:

    “牧一方百姓安乐,也是大义!!”

    “这些人跟了你,将来是死是活,却是要看你癫王的本事了啊。”

    。。。。。。

    唐奕也把自己的罩衣披在一个黎族孩子身上,听了吴育的话,只穿中衣,高揖过顶。

    “奕,定不辱命!”

    。。。。。。

    曹佾在一旁怔了一下,倒不是唐奕和吴育的此番作为触动了国舅爷的神经,而是。。。。。。

    如果他没记错,这是近几天来,唐奕第二次这么郑重地给吴育行礼,说出“定不辱命”这句话了。

    按二人的交情来说,唐奕根本不用这么正式。

    为什么?

    等安顿好炎达全部,众人往回走,曹佾特意避开吴育,把唐奕拉到一边。

    “你和吴相公怎么回事?”

    “什么怎么回事儿?”

    “什么‘定不辱命’就行那么大的礼?”

    “哦!”唐奕恍然。

    “那是吴老头儿应得的。”

    曹佾更是迷糊,怎么就应得的了?

    唐奕解释道:“换做以前的吴育,万不会与我说这样的话。所以,我敬重他的转变,施大礼,不为过。”

    曹佾不信,“吴春卿虽然和你老师曾经有过一段不愉快,可是为人还是没问题的,算是心怀家国的好相公。换作以前,也一样见不得百姓疾苦。”

    唐奕轻笑反问,“哪儿的百姓?”

    “哪儿的百姓不是百。。。。。。”

    曹佾顿住了,也终于明白唐奕话中之意。

    唐奕赞叹道:“吴育也好,别人也罢,包括我的老师们,他们都是好官,都是好人。”

    “可是,他们的这份好,又何曾给过夷狄南獠?”

    说白了,士大夫的善针对的是汉人。对于四边之蛮,他们从来也不曾存过一丝怜悯。

    这无关道德,乃是烙印在民族血液里的东西。

    自古以来,只有汉人才算是大宋子民,只有汉人才是高人一等的天朝娇民。

    “这很重要吗?”曹佾有些不解。

    吴育把黎峒也当是宋人一般,嘱咐唐奕要善待。在曹国舅看来,这不算什么大事儿吧?

    “很重要!”唐奕十分认真地回答。

    曹佾是将门出身,终究不是儒家正统,不明白这些老儒们的固执,也不明白在唐奕眼里这代表着什么。

    同情异族,进而慢慢的开始真正认可他们是大宋的一份子,再进而在未来的某一天使他们真正融入到大宋这个大家庭,像汉人守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守护大宋。

    这样的意义才是最非凡的!!

    在唐奕看来,吴育有这样的转变,或者说,朝中那些围绕在他身边的有识之士有这样的转变,绝对是划时代的,不亚于一场革新的胜利。

    因为,只有他这个后世来的人才知道“大汉民族圈”和“大中华共荣圈”的区别在哪里,其对汉文化的攻守两端起到的作用有多大。

    “你说。。。。。。”

    唐奕看着海滩上忙于安顿的近万岭曲部众。

    “如果有一天,岭曲的黎族百姓,乃至整个海南的黎峒,不再以黎峒自居,而是大宋子民。朝迁的相公、官家再不以南獠贬之,而称其为子。那海南烟瘴之所,还会是谈之色变的流放之地吗?”

    “如果当年侬智高也能得到这样的礼遇,当自己是大宋的一份子,还会有那场惊天叛乱吗?”

    “再往前数,如果我们把党项各部也当是汉人一样,而非区别对待,李元昊会反叛而出,自立西夏吗?”

    。。。。。。

    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曹国舅已经不会思考了。

    他回答不了,但是,他明白唐奕要说什么。

    自古以来,好像没人考虑过这个问题,天朝上邦,下国来朝,汉人从来没把夷狄当成过自己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真能把必异的蛮夷,变成族类?

    “现在是不是有点晚了?”

    “毕竟西夏已经自立多年,黎峒、侬峒、百越各族,自成一派也早就根深蒂固了。”

    “不晚!”唐奕笃定地回答。

    “什么时候都不晚!!”

    有一位伟人,千年之后才把各族连成一家。那都不晚,何况是早了一千年的大宋。

    。。。。。。

第764章 扒裤子

    领土扩展并不一定要用刀子,平定四边也不一定非要征服。

    可是,大汉民族的优越性,让汉人先天的排斥异族。

    汉家王朝的正统观念,也让生活在中原边缘地带的少数民族很难融入到中华文化圈之中。

    可实际情况呢?

    一直到南宋,汉人实控的领土一直都是那么三四百万平方公里。

    北不过燕幽;南不出五岭(明朝以后,岭外的黎、苗、壮、百越、民才逐步被同化);西则不出甘陕。

    就算有些地方一度归入汉土,也最多是武力进驻,从来没有真正掌控。

    这种思维确实巩固了汉文化的传承。

    可是,自古以来,从匈奴到诸胡,再到突厥、党项、辽金、蒙古、吐蕃、苗壮,包括现在的黎峒,这些所谓的异族一直威胁着汉民族的生存环境,阻拦着汉文化的扩张之路。

    为什么?为什么中原那么先进,那么美好,却历尽千年也不曾改变四边。为什么打下来,却永远也站不住?

    因为,汉人太高傲。

    要么如汉唐,拿刀子说话;要么如大宋,只会玩嘴炮。其实是打心眼儿里没把这些外人当人,更不屑于把这些外人变成自己人,为我所用。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古代的通信交通水平有限,皇权所能实际掌控的领土面积能到汉人这个地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可是,纵使有这个理由,也改变不了汉家正统左右对边政策的事实。

    这一点,唐奕并不认同。

    放在后世,不看身份证谁知道哪个是满族,哪个是黎族,哪个又是蒙古族?

    后世太祖之所以是伟人,就是因为他老人家懂得左手大棒,右手甜枣的道理。把大汉民族圈扩展成了大中华文化圈,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

    才多长时间?几十年而已,成果又如何?

    。。。。。。

    唐奕想要汉化黎峒,把这里变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