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阎王营只不过是借口,让她们出去散散心才是唐奕的用意。
他常年锻炼,精力旺盛,这般苦读对唐奕来说只能算是休假。但是萧巧哥却不同,天天陪他这么熬着,又闷在屋里,可不是什么好事。
。。。。。。
临近中午,宋楷来了。
“旬考成绩出来了。”
“嗯。”
见唐奕头都不抬眼不离书,“你是乙等下。”
这回唐奕顿了一下,眉头微微一皱。
“不错了,上旬不是才丙等上吗?”
唐奕摇头,“还不够。”
观澜书院为了更直观地让儒生们看清自己的水平,把甲等以下的乙丙两等又细分了上中下三等。
乙等下,相当于比丙等略高一筹,在观澜不算什么。但放在科举之中,可算是一流水准了,不中进士都难。若是常科,没有什么太拔尖的人物,取三甲之席也不是没可能。
按说,唐奕应该满意才是。。。。。。
可是,问题来了,下一科特么不是常科啊。
一流水准根本不够看,得超一流的水平,才有可能有那么一点点希望与苏轼、章衡他们这些千古大牛争上一争。
所以,唐奕必须保证乙等中上的水平才行。
。。。。。。
因为观澜牛人太多了,再加上甲等只有万恶的五人之限,竞争之惨烈,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就算是苏子瞻、曾巩这种学问大成的牛人,也从未蝉联过甲等。
是以,乙等中、乙等上,与甲等的差距只在毫巅之间。说句不好听的,全看老师们的喜好定等。
唐奕乙等下的水平只能保证能中,但是争状元,却是差了点意思,必须要拿到乙等中上的成绩,才有可能不被那个赌约打脸。
。。。。。。
(未完待续。。)
第533章 唐奕都养不起的兵
宋楷见唐奕一脸认真的样子,苦笑道:“那你还想考成什么样?”
“起码要乙等中上。”
“日!”宋楷淬了一口。“你不会真要拼一个状元回来吧?”
这回唐奕抬起了头,“你看我像是开玩笑吗?”
宋楷摇头,“不像。。。。。。”
可还是忍不住继续道:“差不多得了。以你的水平,考不上都难,和那帮牲口较什么劲?”
唐奕不搭理他,低头继续看书。
凭什么不能较劲?
姥姥!!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凭啥苏子瞻说要考状元大伙都觉得理所应当,章子厚说要考状元也是合情合理,老子说要考状元就特么一副见鬼了似的。
偏要考给你们看,考不上也特么吓你一身冷汗。
宋楷见他这作派,知道说什么也没用了。
“日!我走了。”
“不再呆会儿了?”
“还呆个屁!”宋楷恨恨道。“回去看书去!”
“万一你真成了状元,老子却连个同进士都没混上,可如何是好?”
唐奕抬起头看着宋楷离去的背影,忍不住笑了。。。。。。
要是宋楷能考上进士,估计他老子做梦都能笑醒吧?
。。。。。。
唐奕看书看到下午,觉得有点发虚,这才想起,忘吃中午饭了。
伸了个懒腰,不禁苦笑,当少爷当惯了这是,少了萧巧哥和君欣卓,生活都不能自理了。
起身去食舍随便捡了两个肉馒头,一边往嘴里塞,一边顺着书院山道向后山行去。
杨怀玉确实找他好几天了,正好趁着这个工夫放松一下。
阎王营。
准确地说,应该叫阎王军才对,只不过老兵们还是习惯叫阎王营。
阎王营现在已经是全骑兵的配置,满伍五千之数,一个空饷都没有。
为此,唐奕可是下了血本儿了。
按说,阎王营属禁军序列,理应朝廷养着。可是,就算朝廷以最高规格的重骑建制来供养阎王营,也养不起这只用钱砸出来的部队。
之前就说过,阎王营从头到脚可是不便宜。依现在大宋的物价水平,十贯钱就能置办一身“豪华”军装,从兵器到鳞甲一样不少。
而阎王营的一套军装是正常的十倍,一身板甲加上刀枪、钢弩,要整整一百贯,五千人就是五十万贯。
再加上阎王营伙食比普通禁军好,军饷比禁军高,养一个兵除去装备是一次性支出,每年的耗费就不下五十贯。
再加上这二十五万。。。。。。
当然,这还是阎王营没有转成骑兵之前的耗费。
。。。。。。
自从阎王营有了马,花费何止翻了一倍?
唐奕以前就听说,军队之中养一匹马的耗费比养一个兵要贵,但也只是听说,心里却没有什么概念。
现在他算是知道,到底贵在哪儿了。。。。。。
首先是战马的价格奇高。大宋没有养马之地,只靠进口,每匹战马的价格都超过百贯。
这一点还好,因为唐奕这批战马是白菜价来的,和正常渠道的一比都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养的花费可是大了去了。
以前没算过,现在真养了五千多匹“大肚汉”,唐奕才知道,这帮子畜生太他…妈能吃了。
按照后世科学养马的标准,一般的饲养标准是,马要每天消耗自身体重2。5%左右的饲料。
这其中包含了2%的草料,0。5的精料(粮食、豆饼等等),还要大约50克的盐和等量的骨粉。
精养的马会把精料的比例适当提升,大概是1%。
而古代人也不傻,长年总结经验之下,最合理的饲养方法和现代差不多。只不过因为没有后世饲料那么均衡的营养,精料的比例还会更高一点。
而战马,那是要上战场的,是决定生死的要命关节,更加的不敢马虎,当然是吃得更好、更多。那些用做重骑的一等战马,甚至每天都要喂鸡蛋,战时更是全精料饲养。
那么,咱们算一笔账:
大宋的战马一般从大辽引入,品种是三河马。也就是蒙古马,体高一米三左右,体重600斤上下。
阎王营用的马从河套而来,不是三河马,却比三河马品种更好,是河曲马。这马比三河马高大一些,体高一米四到一米五,体重700斤上下。
按照上面的精养标准,阎王营养的一匹河曲马一天要干掉十斤草料、1%的精料(就是7斤粮食),还有一两食盐。
草料可以不算,大宋一束草的价格才10文,不值钱。
单说粮食和盐。
一个大活人一天才吃多少粮食?多少盐?
普通禁军,一年的粮饷也不过一百斗,也就是1200斤左右。
战马一年光吃就能吃掉两百斗粮食,二十斤食盐。
而实际消耗的精料远高于后世的这个数字,达到三百之数。
而且,这还是平时啊,要是打起仗了,还得翻一番!
。。。。。。
难怪大宋岁入财税近四千万,最高时近亿贯,却还是穷得叮当响,七成税收都添了养兵这个窟窿。
只一个阎王营,就让唐奕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
养兵,真特么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
来到阎王营,唐奕把最后一块肉馒头塞到嘴里。
“你们家将军呢?”
守门的兵卒自是认得唐奕,恭敬回道:“见过唐公子,将军正在校场演兵。”
唐奕点点,背着手,向校场踱步而去。
远远看见杨怀玉在演武台上坐着,正好一众营将也都在,唐奕径直寻了过去。
。。。。。。
一见是唐奕来了,还没等杨怀玉说话,曹觉已经开口了。
“真是稀客,请了这么多天你不来,今儿自己跑来了?”
李贺则迎了上来,“来的正好,今日全军合练,大郎帮参谋参谋,看看还有哪里不足。”
唐奕眼前一亮,“那倒巧了,黑骑营呢?快指给我看。”
杨怀玉撇了他一眼,“还没到黑骑出阵的时候,等着吧!”
唐奕自无不可,与大伙儿坐了下来,看着场下的兵丁列队演练。
。。。。。。
场下的骑兵唐奕并不太关心,虽然在大宋马军之中这些骑兵已经算是特立独行了,因为无论是装备还是马匹,亦或是兵源,都是大宋最最顶尖的。
但是,纵然如此,唐奕也不太上心,因为真正牛叉的还没出来呢!
终于。
勐然之间,唐奕只闻一阵隆隆巨响如闷鼓般由远而近,震得演武台都跟着一通乱颤。
唐奕忍不住腾的站了起来。
“来了!”
。。。。。。
ps:河曲马这个叫法是近代才有的,大宋时期没有这么叫的,但是懒得解释叫法和来源了,别较真。(未完待续。。)
第534章 铁浮屠
说起骑兵,把骑兵的机动性、灵活性发挥到极致的,当然是蒙古人的游骑兵,也就是弓骑。
大规模的弓骑游步骑射对于这个时代的军事水平来说,无疑是一个恶梦,即使是对上大辽的战骑,也可以占到一定的优势。
但是,弓骑虽好,却不适合阎王营。
首先,弓骑讲求一个以快打快、劲装简从,这一点就是阎王营所不能达到的。
因为大宋缺马,不能像蒙古人那样一个战士带着两三匹马,累了就换,更因为阎王营的重装板甲进一步增加了马匹的负荷。
其次,阎王营配发的是钢弩,不适合骑兵作战。
因为弩不能像弓一样做到随时上弦,随时击发。弩确实比弓要省力很多,精度也有优势,但是,弩的换箭、上弦依然是制约它的一大缺陷,在马背上无法形成战斗力。
不然你这边用弩打出一发,第二发还没装上,人家用弓的已经连射出好几箭了,那还叫什么弓骑?
所以,当初阎王营改骑兵的时候,唐奕就没想往游骑的方向走,只是借助现有装备进行改组,发挥出应有战斗力就足以应付当下绝大多数的战争了。
现在的阎王营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不夸张地说,若与大辽一战,这五千铁骑绝不弱于耶律洪基的皮侍军。
但是,不走游骑路线,却不代表唐奕脑袋里没点超前的东西。
有一个兵种,在没有战马之前他就想弄了,
现在有了马,那就说什么也不用客气了。
。。。。。。
随着隆隆震地之音越来越近,杨怀玉似是想起了什么,对唐奕道:“正好你来了,帮咱起个名!”
“起名?起什么名?”
“黑骑营这个新兵种,说是重骑,显然是不合适的,得起个有气势的名字,才配得上这新军吧?”
唐奕了然,想都没想,张嘴就道:
“铁、浮、屠!”
“铁浮屠!?”
台上的营将们无不一怔,“浮屠”是梵文之中佛塔的意思,“铁浮屠”就是铁塔之意。
倒还真贴切。。。。。。
正想着,那五百黑骑也终于露出了真容。
校场一角,勐然间,一支黑甲战骑蓦的杀出。
这一队骑兵的个头和体量明显比场中的普通骑兵要高大上一节,就连坐下战马都比河曲马高了半个头,也明显要神俊不少。连人带马皆着漆黑甲胄,当真是黑漆漆的钢铁宝塔。
而之所以会显着比别的骑兵高大,那是因为,这五百骑坐下的根本不是河曲马,而是打通了西域通路之后,唐奕花了大价钱,从黑汗弄回来的“伊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