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宋-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后,桃花庵也要少来了。“

    曹佾点头。

    “官家让我给你带个话。”

    “什么?”

    “委屈你了!”

    “靠!”唐奕往后一仰,“能不能来点新鲜的?”

    “官家还说让你放心,正好通过此事,把曾公亮、贾昌朝等人都换下去,文彦博、唐介可以回来了。且杨文广回到西北主事,庞籍、丁度也将回朝。争取年关之前,再把陈执中和宋庠也调回京。到时,咱们就不会像再这般被动了。”

    唐奕一皱眉,心道,也真是难为赵祯了。

    为了让他安心,连这些最不应该说的人员调动都和他通气,足见赵祯对他的关心。

    不过,确实这段时间,赵允让明显胆大不少。主要原因,还是亲唐的官员在中枢势单力薄所至。放眼朝堂,真正能为唐奕说话的,就只有一个富弼了。

    但,有些人想走。。。。。。?

    唐奕突然出声,“留着贾昌朝!”

    曹佾疑道:“为什么?今日局势全拜他所赐,还留着他?”

    唐奕道:“总比上来一个我们不知道底细的强吧?”

    曹佾一怔,立刻明白了唐奕的意思。

    贾昌朝已经是一颗明子了,留着他,确实比不知道从哪儿还会起是非要强得多。

    而且,曹佾太了解唐奕了,把他坑了个底掉,老贾想拍拍屁股就走人?哪有那么容易?

    又交代了一下观澜以后的运作,唐奕把二人一直送到汴河大街的街边,呆愣愣地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良久未动。

    。。。。。。

    事情虽然是按照唐奕的设计在发展,但是,以唐奕眼里不揉沙子的性子,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心里不憋曲那是假的。

    单就街面儿上,见了唐奕恨不得绕道走的百姓就知道,他现在是过街的老鼠,人人惧而远之!

    “操他大爷的!”

    断了唐奕的官路,他可以不在乎;拆了他的观澜商合,早晚也能聚回来;但是,毁了唐奕的名声,这可就很难再挽回了。

    别说是把名节看得比命还要大的大宋,就算在后世,让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那也不是什么好受的事情啊!

    唐奕恨恨地望了一眼斜对面的汝南王府,“老匹夫,这个场子要是不找回来,老子就不姓唐!”

    。。。。。。

    “唐家哥哥不是最洒脱的吗?怎么这点龌龊小事就动了真火呢?”

    悦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回头一看,正是萧巧哥、君欣卓两个俏丽的身影。

    时值四月,桃花庵的桃林正是抽芽落花之季,遍地的粉白花瓣映衬着两个窈窕身姿,不知道为何,唐奕只是看了一眼,心情一下就好了不少。

    唐奕撇嘴揶揄:“你唐哥哥我最是记仇,你不知道吗?”

    萧巧哥嫣然一笑,“还真不知道哩。”

    无奈地看了眼君欣卓:“那巧哥以后可要小心了呢,万不能得罪了哥哥。”

    “知道就好!”唐奕嘿嘿笑着随她们往回走。

    走到门前,唐奕一顿,“这牌子怎么还立在这儿?”

    来时都没注意,门前一块略显陈旧的长牌,依旧挂在那里,而上面只有三句诗:

    “桃花坞外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

    没了。

    这还是好几年以前,唐奕恶搞的那几句诗。

    不由自言自语道:“这都挂了有四年了吧?”

    “五年又一个月。”

    门里,一个脆亮的声音猛然响起。

    只听声音,唐奕就知道,是董靖瑶。

    唐奕轻笑道:“记得还挺仔细。”

    董靖瑶走到近前,也看了眼那半阙诗,低头不接。

    “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萧巧哥俏生生地歪头问道。

    唐奕正要说话,却闻董靖瑶抢先道:

    “没人知道最后一句是什么,可能只有刘公子的那一句补的最合意境了吧?”

    唐奕眉头一皱,又要说话,特么又被人抢先了。

    只闻:

    “靖瑶姑娘缪赞了,那也只是当年一时兴起之作,算不得佳作。”

    不是那个刘几刘之道又是谁?

    刘几来到近前,先和董靖瑶打了招呼,看到萧巧哥和君欣卓不禁眼前一亮,“这两位娘子是?”

    唐奕翻着白眼,把身子转到一边。对于这个刘几,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就那么烦。

    待董靖瑶向刘几介绍过萧巧哥和君欣卓,萧巧哥不禁好奇道:“刘公子填的最后一句是什么?”

    刘几一笑,谦虚道:“拙作,不提也摆。”

    可是,那得瑟的神情却出卖了他。

    果然,不等萧巧哥追问,他自己已经忍不住卖弄了,“岁过三秋染明前。”

    萧巧哥略一沉吟,喃喃念道:“桃花坞外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化仙人种桃树,岁过三秋染明前。。。。。。”

    念完,无声摇头一笑。

    “怎样?”刘几一脸希冀。“可还入姑娘的眼。”

    萧巧哥抿然道:“确是极好的。”

    刘几闻言,又是一阵得意。

    可是,对萧巧哥最是了解的唐奕从她的表情就知道,口不对心,根本就没看上刘几那句酸诗。

    刘几得了赞扬,自然更是欢愉。

    “这要得益于唐兄的前三句留的妙啊!学生第一眼看见这前三句,心中立马就有那最后一句浮现而出,当真是投缘的很。”

    萧巧哥不接,看向唐奕,“唐哥哥必定也有最后一句的吧?”

    “妹妹,还是别费心了。”董靖瑶哀怨地看了眼唐奕,插话道。“我们桃花庵为了这三句诗,连名字都改了,却依然不能从唐公子这里问出那最后一句。”

    “想来,唐公子是不想与我等分享的。。。。。。”

    。。。。。。(未完待续。)

第353章 桃花庵歌

    不得不说,董靖瑶在这三句诗上还是有些怨言的。

    半阙郎,留诗只半阙,这是开封百姓都知道的事情。

    唐奕这些年虽与桃花庵关系密切,却也从未透露过三句之后的那最后一句到底是什么。

    也许,正如别人猜测的那般,唐子浩并无才名,半阙作来容易,整首却没了那个本事吧?

    其实,这也是唐奕这么容易就被人把名声搞臭的原因。

    唐子浩是个另类,可能是开封城中,唯一一个不以才名立足的名人。

    在唐奕身上有很多标签:疯子、狂人、商业奇才,可偏偏最得人心的“才子”二字与之绝缘。虽有名师教导,却给人不思学进的印象,对待文学的态度亦是十分轻佻。

    留诗只半阙,这可不是什么褒奖之意,恰恰说明了,他对文学的轻视与玩乐之心。

    萧巧哥听了董靖瑶带着几分怨气的说辞,不禁莞尔一笑,“我认识的唐哥哥,可不是不与人分享的人呢!”

    “对吗?”

    说完,扑闪着大眼睛看着唐奕,让唐奕一阵无语。

    “又要来这一套,再骗一个下阙?”

    当年在大辽,以为是分别,萧巧哥问唐奕那首《玉青案》的下阙,唐奕一时激动,就给她了。

    不想,根本就没什么分别,这小丫头早就想好了要逃。

    董靖瑶闻言一滞,萧巧哥得过唐子浩的下阙诗?

    刘几见那美艳小娘只对唐子浩秋波连传,未免有些吃味,“唐兄,若有佳句何必憋着?拿出来吗,也好让我等见识一番。想唐兄该不会是压根只有三句吧?”

    萧巧哥秀眉微皱,这回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了。

    没好气地的横了刘几一眼,“唐家哥哥想作便作,不想作,又何必非要拿来给别人品头论足?公子这般处处心存心攀比,可是落了下乘了呢!”

    刘几脸色一阵青白,没想到,这轻轻柔柔的小姑娘翻起脸来,言语是这般犀利。

    一时无言之时,只见唐奕嗔怪地拍了一下萧巧哥的额头,温怒道:“什么时候用你出头了?”

    萧巧哥吐了下舌…头,乖乖地低下了头。

    “见不得别人在唐家哥哥面前耍威风吗!”说着,又斜眼瞪了刘几一眼。

    唐奕也玩味地看了一眼刘几,之后笑着对萧巧哥道:“去,取笔墨来。”

    萧巧哥一喜,轻快地跑进庵中。

    不多时,竟费力地搬出一张小几,然后点水研磨。

    刘几更是醋意横生,心说,这位名声已然臭街,凭什么装的跟什么似的?

    但是,发酸也没用,只能吃味地看着明艳少女专心给唐子浩研磨,心里别提是什么滋味了。

    待少女把大毫粗笔递到唐奕手中,他依然在心中腹绯,倒看你能把最后一句添成什么样!

    唐奕立于牌前,也不迟疑,笔走龙行,在那三句诗后直接落笔。

    。。。。。。

    身后诸人都是神情一紧,萧巧哥一瞬不瞬地盯着看,口中又是喃喃念出声: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最后一句是“又摘桃花换酒钱”?

    不单是他,董靖瑶与刘几此时也是心绪难平。

    董靖瑶是感慨,这首挂了五年的残诗,终于补全了。好与不好都是其次,终究是出自唐子浩之手。

    只不过。。。。。。

    董靖瑶下意识地望了一眼萧巧哥,这下阙却不是为了桃花庵而作。

    刘几一看最后一句是什么‘又摘桃花换酒钱’,已经在心中鄙夷了。

    四句连在一起皆是无病呻吟,完全没有实际的意境,虽然和前三句契合,但这一句填的,还真不如他的那句“岁过三秋染明前”呢!

    可是,还没等他开始得意,唐奕竟笔下不停,继续写道: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靠!!

    刘几差点没骂出声,不是四言诗?这还有下文?

    谁也没想到,“半阙郎”在桃花庵留下的三句诗,后面不是一句,而是很多句!

    谁也没想到,唐子浩会在五年之后,才在这个时间、这种心境之下,突然把那半阙诗补齐。

    。。。。。。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趣,酒盏花枝隐者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

    五年前,唐奕因这首《桃花庵歌》与当时的情景不合,才只写了三句。后来,不论董惜琴和董靖瑶怎么苦求,也不道出全诗。

    但是如今。。。。。。

    这首《桃花庵歌》却正合了唐奕现在的处境。

    借诗讽今,唐奕这是明着告诉赵允让那帮人,什么功名利禄,在老子这儿,就是个屁!

    宁可老死花酒之间,也不愿躬身车马前。

    车尘马足非我所愿,酒盏花枝谓我所求。

    虽一在天上一在地,却是彼为碌碌我为闲。

    无甚不可,

    无甚可!

    “好诗!”

    待唐奕写完,萧巧歌忍不住欢声大赞,更是情不自禁地靠到近前,扯着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