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今天来,不是特意来看你的。说心里话,我现在最不想见的人,就是你这催命鬼。”
唐奕往那一歪。
“我来是和你摊牌的!”
。。。。。。(未完待续。)
第270章 邓州效应
“摊牌?”
“摊什么牌?”
唐奕把一本小册子甩到桌上,文彦博隐隐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下意识伸手去拿。
却不想,唐奕一把拍在册子上,倾着身子,凝视文宽夫道:“看之前,有几句话要说明白。”
“什么话?”
“翻开这个册子,你就算上船了,没有退路,不能背叛!干的好,你会超越我的老师成为大宋第一的功臣,名留千古!干不好。。。。。你也会成为大宋第一。。。。。”
“大宋第一个被灭族的士大夫!”
文彦博一哆嗦,心说,你特么要干啥?造反啊?
“我还是不看了。。。。”
唐奕笑道:“没事儿,官家允许你看。”
“哦。。。。。官家允许,那就不是造反。。。。。”
伸手就从唐奕手下把小册子扯了出来。
“你想好了?”
文彦博白了他一眼,“没什么想不想好!?不就是观澜商合的底细吗?”
唐奕暗自点头,要是他连这都猜不出来,那也就不配担起这个担子了。
。。。。。。
那里面确实是观澜商合的底细,连官家在其中的作用都没有隐瞒。
这也是官家通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很简单,文彦博那一本参奏,要朝廷监管观澜商合,一下子打醒了唐奕和赵祯,随着商合的财力越来越庞大,就越来越难以隐藏。
像文彦博这种拿观澜商合出来说事的情况,以后也绝对还有可能发生。
怎么办呢?
曹佾、王德用这种将门出身,是绝对不可能跳出来为观澜摇旗呐喊的,他们浮出水面只会让问题更加的复杂。
所以,无论赵祯,还是唐奕,都希望在朝堂之上有一个了解观澜,为观澜说话代理人。
而这个人选,无疑就只有富弼、文彦博、陈执中和宋庠。
但陈执中太直,而且从现在来看,能力也不及富弼,一个直臣不适合干这种表里不一的事情。
宋庠更不用说,干正事儿,他还不如陈执中。
是以富弼是最好的人选,老成持重,能力过人,且人缘极好。朝中主持大局最为合适。
唐奕的偏向是富弼,但是有一点唐奕想的没有赵祯深远,那就是富弼有个弱点。。。。。
太老实!
观澜那么大的财力,已经到了“不讲理”的地步,甚至越到后来,越不讲理,朝中策应之人太老实,肯定是不行的。
那就只有文彦博,既有文人的风骨,又有政客的奸猾。最主要的是,他关键时刻可以不讲理,还够无耻!
赵祯觉得,最好的情况就是,让富弼主持大局,让文彦博这个“恶人”冲在前面。
。。。。。
赵祯的这些想法要是让文彦博知道,估计这货能哭出来。
我愿意当这个恶人啊!这代表什么?代表皇帝用得着你,长期的宰相饭票有保证啊。。。。。
不过,文扒皮看了小册子之后,也哭了。
吓哭了。
观澜商合现在账面上有七百万贯。
七百万贯啊!!!
这其中有全国官粮运转的两年红利近五百万,有杨家、王家入股的股金一百万,还有唐奕华联铺的六成利润。
哦操!七百多万抵得上朝廷十分之一还多的财税,唐子浩这是在抢钱!
而再一看观澜商合的股份构成,文彦博眼前就是一黑。。。。。
官家占了六成?
他想把观澜充公,赵祯没把他直接发到雷州去,算他命好了。
。。。。。。
看完册子,文彦博明白了,观澜他是动不得的,谁动谁滚蛋。
可是,他没看明白的是,官家和唐奕弄这么大一个摊子,要干什么?
“大郎,这是要干什么?”
唐奕沉声回道:“为了还我老师一个心愿!”
“。。。。。。”
范公的心愿,当然就是革新,是强宋!
“怒我直言,范公拳拳之心是好的,但现在大宋固疾已成,不是大郎凭一个观澜商合就能扭转的。”
这也是为什么庆历新政之时,文彦博独善其身,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原因。
他相信范、富等人的操守,却不看好他们能成事。
“我知道!”唐奕道。“既然你看了册子,我也没必要瞒你,观澜的作用不是敛财。。。。。”
“而在聚势!”
“聚势?”
文彦博沉吟起来。现在来看,唐奕基本掌控了将门势力,而当年范公改革的阻力却不是将门最大啊。
事实上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初步形成了一种南北对峙的态势,就是北方以大地主、大士族为首的勋贵极力反对,因为他们的利益主要在土地,范仲淹的新政对他们冲击最大。
而南方经济发达,以商业和民间小手工业为代表的南臣并不十分反对新政,他们的家族利益相对分散,范的政策没有影响其根本,甚至多有助力。
赵祯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恐南北对立的问题加重,所以才及时叫停。
而唐奕所弄的观澜商合,虽团结了将门,却并没有给大地主阶级什么好处。而且现在来看,还属于对立的。
“难倒?!”
文彦博猛的看向唐奕,“你要把北方士族和地主也拉进来?”
唐奕暗叹,文彦博不愧是经世之才。“没错!”
“可是,你拉进来也没用啊!他们的根本利益还是土地,你只要敢动,就必遭反噬。”
唐奕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你看看现在的邓州如何?”
“。。。。。!!”
“邓州!?”
“邓州现在物价不输苏扬二州,直追开封的水平,但偏偏土地最不值钱了,只是邻州的六到八成。”
“。。。。。。”
“原本的地主大户经营田地已经不是最赚钱的了,已开始从经营土地,转投其它行业。别看这几年年年往邓州运流民充佃农,可是,邓州无产佃农的数量还是在逐年减少。”
“你要把邓州的模式推行北方?让地主由农转商?”
文彦博有点懵,北方上百州县,那可不是一个邓州那么的地方。
“可你只有一个醉仙,北方那么大的地方,你哪来那么大的产业规模,可以改。。。。。”
文彦博说到一半,猛然顿住。
他想到了唐奕使辽之前说过的。。。。。
羊毛纺织!!!
那个产业的规模几百倍于果酒,要是唐奕把大辽变成了羊毛产地,变成大宋的收毛场。。。。。。那临近大辽的北方诸州是最适宜铺开这个行业的。
文彦博很清楚毛纺中的利润有多厚,能形成的规模有多大,这足以使整个北方形成“邓州效应”。
“你你你!!”
文扒皮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现在终于知道,赵祯和范仲淹为什么把唐子浩当亲儿子一样供着了。
终于知道这小子横行无忌的资本何在了。
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他特么就是个无解的妖孽!
。。。。。
“还有一个问题。。。。。”文彦博要是不趁这个机会把心中疑问都问出来,晚上肯定是睡不着睡的。
“既然你已经策划好了一切,为何此次入辽不把毛纺之事敲定?”
唐奕笑了。
“不用考我,你我都知道时机未到,现在还不能铺毛纺的事情。”
“不是!”文彦博一摆手。“绝非考教,财商一途彦博自知不如,甘愿拜师,只想听听小师叔有何顾虑!”
好吧。。。。。
“第一,大宋现在可以给大辽套上项圈,却没有驯服这头北方狼的能力。”
“第二,大宋自身的诸多问题还未解决,流通环境也不成熟,这时候开毛纺这条路,必自受其害!”
。。。。。。。(未完待续。)
第271章 攘外先安内
文彦博有一个错觉,一个让他浑身颤抖的错觉。
看着唐子浩坚定的眼神,他觉得,范仲淹没干成的事情,也许。。。。。唐子浩能干成!
而此时此地,他文彦博的手里握着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让他真真实实地感觉到——他已经身处其中了。
这让文彦博莫名地生出一种澎湃之情,一种难以抑制的亢奋。
不论成败,我文彦博注定要留史千古,任世人评说的!
这还不够吗?
哪怕最后真的如范公一样败了,即使落得个尸骨无存。。。。。
也值得他去赌一把!
。。。。。
“所以你先拉将门入伙,就是要借此来整顿军制!?”
以文彦博的智慧,一通则百通。唐奕一点,他就什么都想不明白了,也难怪官家会任由曹潘王杨几大将门插足观澜商合。
这不但把军队中的大势力牢牢地拢在了皇帝身边,而且将来要改革军制,会少掉颇多阻力。
“最后一个问题!”
唐奕一翻白眼,“要干就干,不干拉倒,哪儿来那么多问题?你干不干?不****特么找别人了!”
“干!干!”文彦博笃定道。“但是,这里面你有一个大问题解决不了。”
“你是说经济总量?”
“什么总量?”
“就是大宋现在的土地产出是有限的,周边又没有产粮大国。所以,一旦在北方铺开毛纺,定会对粮食产量形成冲击对吧?”
好吧,文彦博还没唐奕想的远。他其实就是想说,毛纺用工量大,与土地抢夺劳动力怎么办?
“这也是现在不用毛纺的一大原因,在粮食产量没上去之前,毛纺就不能动。”
这是唐奕最大的顾虑。大宋的生产力有限,不能像后世一样可以毫无顾忌地发展手工业。要是劳力都去做工了,没人种地,那不用外敌,也不用改革,自己就把自己玩死了。
“粮产怎么上去?”
“一是人口,朝廷必须大力鼓励人口增长。人多不但能填补劳力缺口,而且能提高土地开发率,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没个二三十年见不到成效。”
“二是增产,辽朝每年供应十万牛肠,沼气池的技术也趋于成熟,官家已经拟定,每年从观澜进项之中拿出一成补贴农户建池积肥,几年内就能见到成效。”
“再有。。。。。”再说,唐奕就没法说了。
他总不能说,老子知道哪有高产作物吧?
。。。。。
文彦博已经无话可说了。以前赵祯说让唐子浩执掌三司,现在在他看来,让这货当宰相好像。。。。。
好吧,他那个脾气真当不了宰相,两月就能把人得罪光了。
“那官家什么时候调我回朝?”
文扒皮终究还是忘不了升官儿的事儿。
唐奕横了他一眼,“等着吧,怎么也得让你在下面呆两年,长长记性。”
“。。。。。。!”
文彦博还是太年轻!
赵祯的意思很明显,现在朝中没什么大事儿,让小文同志在下面磨磨性子,毕竟再回朝中,那就是轻易不会再让他下来了。
这是好事儿,大宋朝换相太过频繁,终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能因观澜商合把富弼和文彦博绑在相位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