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7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如何,沈王求援的消息传到了紫禁城中,就在李信还未下令之时,宫中召见的旨意已经被内侍宦官带到了李信的帅帐

    “请公公容许李信处理好军务再前往紫禁城!”李信当然不会因为这些杂事而作那等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向尽快安排人马赶去救援。

    岂料那传旨的内侍宦官却板着脸拒绝了。

    “皇后殿下和内阁辅臣们都在等着您那,镇虏侯不要为难咱家!”

    无奈之下,李信只好策马随内侍宦官赶往紫禁城。见状如此,顾平虏深深的舒了一口气,如果李信有所命,他便不能违抗。而如果真的照做了,对镇虏侯对三卫军的未来将带来不知多少麻烦。

    周皇后、太子和一众阁臣早就在文华殿暖阁候着多时。

    每逢议政,不论多晚,多早,周皇后必会将太子带在身边,让他参与旁听,甚至有时在关键问题上还会让他做出决定性的判断。这一点,明眼人谁都看得出来,周皇后在以这种方法培养和训练太子将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皇帝,但是,这么做的结果究竟会如何,几位阁臣都不敢断言,只有天知道。

    李信原本以为周皇后与阁臣们要商议沈王援兵之事,孰料援兵之事根本就不在这次议政的范围之内。

    周皇后先概括的提出了三点问题,一是京师粮草的调配。二是征召京中良家子组建新军。三是成立火器局,专门负责火器相关事宜。

    李信大为惊讶,周皇后提出的这三点可谓是息息相关,粮草调配问题,涉及军权的最终归属。组建新军,说明这个年轻端庄的女人已经意识到了革新军制,重建一支效忠于皇家禁军的重要性。至于对火器态度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则让他有些摸不到头脑。

    毕竟,火器这东西早在明初就已经开始使用,而且在明军中的装备规模还不在少数,但有明二百多年以来,火枪却在大多数时间中只作为弓箭的补充火力。那么周皇后是怎么改变这种传统观念的呢?

    很快,周皇后便解答了李信关于火枪态度转变的疑问。

    “吾虽为一介妇人,又不通兵事,但也曾仔细研究了镇虏侯取得的胜绩,发现这些战例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火枪!在三卫军中,士兵们的主要作战武器就是火枪,为什么我大明的其他边军中不能如此呢?”

    “殿下,我大明边军并非只有三卫军以火枪为主要作战武器,近有京营神机营,向来装备各式新鲜火器,向来为三大营之首。远有山西新军,也几乎全是使用火枪的,而且初经战阵检验,战斗力同样不可小觑!”

    面对周皇后对三卫军的有意无意推崇,范复粹本能的逐条辩驳。

    周皇后竟罕有的与阁臣当面争辩起来。

    “敢问阁老,因何我京营装备有火器却屡败于鞑虏与流寇?”

    范复粹毫不容情,振振有词。

    “不知殿下可曾听过一个典故?”

    “阁老请讲!”

    周皇后耐着性子与之对答。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殖枳!大概火器并不适应所有的大明边军。况且殿下所言有使之偏颇之嫌,谁道我大明边军屡败于鞑虏流寇之手?孙阁老所练出的关宁军胜多败少,杨嗣昌所领的五省之兵也一股气将流寇赶入了秦岭大山……”

    范复粹滔滔不绝,全然没注意到,周皇后那保养得体而又白皙的脸蛋已经涨的通红。他所担心的只有一点,皇后要组建新军自然是好事,但绝不可将火器放在首位,李信麾下精于火器之人又数不胜数,若他借口参与进来,趁机夺权,还有谁能有正当理由可拦得住?

    不过,似乎周皇后并未理解范复粹的这一番苦衷,她只看到了阁臣们到了这等紧要时刻,还在为了文臣武将间的门户偏见在争,为了个人之间的私怨在争。

    “如此便请阁老教吾,该练何等兵,须兵几何,又如何练兵,总兵人选属谁合适……”

    范复粹沉思片刻又道:“臣以为,兵贵精而不贵多,在乎将士用命一心,而不在刀枪箭矢……”

    突的一声冷笑将范复粹的话打断了,“殿下问的皆为实处,范阁老却只说虚处,不知又当如何精兵,如何一心,刀枪不利,又何以杀敌?”

    范复粹定睛一看,说话的居然是崇祯十三年的状元魏藻徳,此人年资浅薄却被周皇后擢拔入内阁,平日里对诸位前辈还算恭谨,不想今日竟在皇后面前公然质疑,一时间便有些恼羞成怒,然后又没好气的顺口答道:

    “文臣只定方略,练兵都是武人的分内之事,何须老夫置喙插手?”

    “哈,哈!”

    魏藻徳笑的十分夸张,表情中充满了对他这番话的不屑。

    “好一个文臣只定方略,请容魏某这个后生小辈来替范阁老解读一番,分明是张嘴说话容易,就算将牛羊吹到天上去也不是难事,可若低下头来做一件实事,啧啧……难啊!”

    “你,你放肆!”

    范复粹怒极攻心,加之本就脾气不好,头脑发昏之下便当殿指责起魏藻徳。

    “你才放肆!母后面前不得无礼!”

    一个略带童气的黯哑嗓音在暖阁中突兀响起!是太子朱慈烺。

    这句责骂让范复粹猛的醒了过来,当即便撩起朝服跪倒在地,“老臣昏聩无状,老臣有罪……”以额头咚咚叩地,声音哽咽,暖阁中闻者无不动容。

    原本很生气的周皇后见到范复粹这幅模样,也不自禁的软了下来,想到他如此兢兢业业辅佐丈夫,如果代之过分苛责,难免会伤了人心。可是一想到这些看起来义正词严的老家伙们,为了门户之见,为了个人恩怨,竟置朝廷危亡于不顾,软下的心又陡得铁硬了!

第九百三十六章 交易

    君臣议事不欢而散,自天子病危,太子监国以后,刻意营造出来的和谐融洽气氛消失的一干二净。回想起暖阁中周皇后的眼神,李信已经离开东华门许久,仍旧感到不寒而栗,这个一向以温婉祥和示人的女人终于要露出他的牙齿了吗?

    当日晚间,由天津卫登陆的三卫军前锋骑兵抵达北京近郊,在与鞑子的交火中击毙人马千人,但是,鞑子兵力不减反增,竟在一夜间又多了数万之众。

    三卫军前锋并没有进城,而是迂回到了北京城西南方安营扎寨,显然是要截断鞑子向南的兵锋。由于北京城下鞑兵激增,李信判断清军已经将主要矛头指向了大明京师,于是往居庸关驰援的计划便被搁置。

    很快,李信便见到了来自三卫军前锋军中的指挥使。这位指挥使曾是在大同府时的老卒,他对此人还颇有印象,当年的十六七岁娃娃,现在已经长成了魁梧壮汉。

    “新军第十一师指挥使顾全有参见镇虏侯!”

    三卫军自去年一共组建了十二个师,由于线膛燧发枪的使用,单兵武器的射击精度与射击范围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进,散兵战术开始在军中实行普及,相应的李信于编制组成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用了更适宜散兵战术的师旅团编制。

    十二个新军师,每师八千人,共计九万六千人。同时战列步兵仍旧并存,经过裁汰存精之后,仍旧保留了约有十万人的规模。经过裁汰的大部分步兵则被编入地方保安军,担负地方的警戒与守备。而新旧两支军队则成为真正的野战部队。

    顾全有亲率先锋骑兵先步兵主力一步抵达北京城下。

    李信对指挥使顾全有勉励一番,问起驰援大军进展如何。

    顾全有以新式军礼回应,然后从随身携带的军用挎包中取出了蜡封书信。

    “这是米监军的亲笔信。”

    李信拍开了蜡封,从信封中抽出了三张写满密密麻麻蝇头小楷的信笺。米琰现在负责统管在朝鲜的一应军政事务,他在信中详详细细的汇报了自履新以后的各项事务,同时并请示,朝廷已经派了使者督促驻扎朝鲜的新军从后方进攻满清,是否按照朝廷的督促禁军。

    两面夹击满清,原本就是李信出兵朝鲜之初的根本打算。朝鲜对中国来说太重要了,向西可出兵东北,威胁满清腹地。向东可越过大海遏制倭国。只没想到,当初的布局这么快就已经到了开花结果的程度。

    次日天明,新军第十一师,以及四个战列步兵团将近两万人陆续抵达北京,李信手中有了足够兵力开始筹谋反击。三卫军的兵力就人数而言,与北京城外对峙的清军不相上下,已经完全拥有歼灭清军的能力。

    李信开始筹划一次规模宏大的围歼战。

    这次鞑子入寇,三卫军朝鲜驻军派出了约三万余人,陆续还有从南京出发的三万余人。北上人数已经占到三卫军新军旧军总和的三分之一。

    帅堂之内,巨幅的大明九边地图立在墙面上,京师东北的顺义、怀柔、密云都在清兵的掌握之中。山海关的关宁军自驰援先锋被全歼之后,便再没有派一兵一卒。可以说,北直隶的京师以北整个长城防线都已经形同虚设。建奴清兵可以由任意处破关而入。

    若居庸关再破,鞑子便可蝗虫一般继续往大同府流窜劫掠。给北地边镇再次带来一场战火浩劫,经数年之功得到些许恢复的成果将毁于一旦。

    三卫军的战斗力虽强,于固有目标的攻防战可谓是战无不胜,但若于野战中打算追击并歼灭,机动性极强的八旗兵,却有着不小的难度。

    建奴南侵,主要目的在劫掠财货人口,欲将大批的人口和财货转运出去,长城一带合适的关口,绝不超过五个。一旦将这些关口掌握在手中,整个长城将像一只面口袋,把十数万建奴大军困在了长城以南。然后,三卫军便可集中全力对各部清军各个击破,清剿干净。

    偏偏事与愿违,李信的计划刚在脑中成型,一个坏消息便被很快送回了京师。

    “居庸关失守,沈王大军兵败!”

    这则消息对三卫军绝大多数将佐而言,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没等他们使出借刀杀人之计,鞑子就先出手了,忧的是居庸关一破,镇虏侯希冀与长城防线,堵住鞑子北归之路的计划便要搁浅。

    几位师、团指挥使忿忿然捏着拳头,“沈王好生无能,就这点实力,还打算出兵夺位,真是笑话!”

    一帮人心中不管如何,口上却都没放过这位野心勃勃的藩王。

    在一众三卫军将佐看来,击溃这几万清兵并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将其击溃之后,如何给与合围全歼。毕竟三卫军一向奉行精兵政策,人马贵精不贵多,这样诚然会缩减军费开支,增加单兵作战能力,但在打围歼战时,便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李信暂时并不像给与清兵反击,而是特意营造了一种明军实力不足的假想。几支后续赶来的新旧军,分别置于北京以东的通州,以及西面的西山,摆出了一副协防北京的架势。

    ……

    昌平州,清军大营,皇叔父摄政王将几个将军骂的狗血临头,区区一个居庸关仅有数千明军把守,居然一连三天都没有尺寸之进。后来他将所有的红夷大炮都调到了居庸关下,应是以重炮轰烂了关城城门,大批的清军才一拥而入占领了居庸关。

    从俘虏的口中,多尔衮得知,这支战斗力极为顽强的明军,居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