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4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伙们说的都是实话,李双财无从辩驳,甚至有点词穷了,但又不能就此认输,如此还怎么向镇虏侯显示自己的能力。

    “如今咱大明镇虏侯就在砀山,你们难道没听过镇虏侯的威名吗?他老人家自统兵以来没打过一个败仗,打败了蒙古鞑子,又打败了满清鞑子,现在皇帝陛下派他老人家来打乱贼,那帮狗日的离败亡不远了!咱们的太平日子就要到了!”

    李双财这些话多少为他挽回了一些面子,而且随着镇虏侯一桩桩一件件大功说出口来,竟越来越得意,就好像这些功劳里他也有份参与一般。队员们虽然是来自各地的流民,有河南人,有山东人,甚至有陕西人,但李信的威名他们或多或少还是听过的,去岁那一场流贼入寇的大灾难,就是眼前这镇虏侯带头打退的。

    据说朝中的几个总督巡抚都差点死在鞑子的手里,最后还是被镇虏侯打出了关外,两相比较之下,李信的威名便尤显更盛!

    “好,好像有这么一回事,有镇虏侯在砀山坐镇,还怕个甚流贼?”

    “对,怕他个甚?咱们好歹也有五六万人,大不了就和他们拼了!”

    李双财大喜过望,队员们的情绪终于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过去,于是又替他们加了一把劲。

    “咱们也有武器,拿起武器和流贼拼了!打的他们叫娘!”

    砀山百姓的战斗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录入籍册的共有五万五千六百九十八人,其中精壮男子劈一万五千余人,全部组织起来绝对不是个小数目。

    李双财成功在镇虏侯面前显示了自己的能力与价值,更得到了镇虏侯的褒奖,一时间在外人看来竟有隐隐成为李信第一心腹的模样。只是李双财和他发动起来的百姓们都不知道,他们所面临的形势要远比想象中要复杂的多。

    “大将军,据探归德府夏邑、永城方向有数万六贼往砀山方向运动。徐州方向……”牛金松满脸忧虑,说到徐州时不由自主的停顿了一下有道:“徐州的流贼占了萧县,可,可咱们的斥候自昨夜开始,便再没一个回来,标下估计,已经凶多吉少。对徐州流贼现在的动向,咱们已经失去了掌握!”

    夏邑和永城属河南归德府,都在砀山县的南方,流贼有南往北而来,已经是两面夹击的态势。若徐州方向也出兵夹击,只怕砀山县城就凶多吉少了。

    李信兵进砀山更多的是为了威慑与牵制流贼主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但却万没想到竟然激起了流贼的两面主动攻击,最终导致了自己被牢牢的钉在了砀山而想走不能。总不能撇下这五万多的百姓而轻兵急进转移了吧?

    对于来自夏邑和永城的流贼,李信做了不少准备,首先一点就是加速城外难民营四周寨墙的施工速度。其次又命人在砀山境内进行坚壁清野,一个人一粒粮食都不留给他们。李信熟知流贼作战方式,啸聚一起纵横转进千里,却从来不需要粮道补给,那是因为他们所过之处就地取食,边走边抢。所以,用坚壁清野来对付流贼则成为了上上首选。

    “徐州方向再派斥候,一定要获知流贼的准确位置与运动方向。”

    在李信看来,只有徐州方向的流贼才是主力,否则又怎么能几日间便攻陷了重镇徐州?而归德府夏邑和永城的两支流贼军,很可能就是疑兵。因为早在济宁州时,李信就曾经详细了解过归德战时的具体情形,李自成与革左五营内讧以后,双方分道扬镳。杨嗣昌带兵进入归德以后,又对滞留在归德境内的流贼进行了一番清理。虽然杨嗣昌又带着大军返回了开封后,流贼又重新填补了回来,但终究多是些乌合之众,没有李自成、马回回这样的强力头目统带,不过是一盘散沙而已,之不折不扣的纸老虎。

    听了李信的分析,一直忧心忡忡的牛金松似乎找回了几分信心。别看牛金松平素里一副牛脾气,好像天不怕地不怕,但自取代顾平虏指挥三千战兵以后,就一直自感不如顾平虏,生怕出了乱子,让大将军失望,因此他的只会风格竟与其性格大相径庭,沉稳有余而进取不足。

    在来砀山之前他还能找顾平虏问计,可自徐州陷落以后,周福实在担心周延儒的安危,便央求李信派顾平虏护送他过境徐州去寻他家老爷,因此,此刻顾平虏已经在南下的路上了。

    李信带着牛金松亲自往砀山与夏邑交界处勘探,其间水道纵横,更有数条连本地人都叫不上名字的河水。见此情景,李信便心中有了底,此处西南五十里便是芒砀山,可以说这一大片地域都不适宜行军,如果从夏邑和永城果真有流贼过来,只怕面对这等地形就得让他们战斗力损失过半。

    牛金松亦随在李信身侧,眼见着砀山县南部地形如此复杂,此前的阴霾之气竟一扫而空。继而又激动的说道:

    “如今跟着大将军亲来这里,俺就安心了,这些大河大山就是咱们在砀山县的十万大军啊!”

    李信笑而不语,既然目的已经达到,恢复了自信以后,只要牛金松发挥出正常水平,便可以与流贼一战。一行人正要返回砀山县城,马队走了不出十里,游弋在周边的游骑忽然抓住了一名奸细。

    眼下这等地形,千里无人烟,若有行人出现,肯定大有问题,一向敏感的游骑斥候便将此人活捉了来。只不过还没等动粗讯问,那人便直呼饶命,然后又竹筒倒豆子全都招了出来。

    “官爷,军爷,饶命……俺招,俺全都招了……”

    就是在这个奸细口中说出的消息,让李信的眉头陡然间猛跳了两跳。

    “本帅如何知晓你所言真假?”

    那奸细面带哭相,磕头不已,“小人所言句句是实,如果有半句假话,天打五雷轰!”

    李信又反复询问了一遍,这才确认,从这个奸细口中所得到的消息,十有八。九就是真的。

    “大将军,咱们眼下该如何应对?”

    李信暗叹一声,能如何应对,他现在大有分身乏术之感,如果三卫军的万余主力此刻抵达了济宁州,他又何至于如此为难?

    大明京师,大雪一连下了三天三夜。天子朱由检满面愁容,瑞雪兆丰年这等吉兆已经完全不能抚平他内心之中的愤怒与失望。就在三个时辰前,他得到了来自河南的噩耗。总督熊文灿与李自成革左五营等流贼力战不敌,被俘后身死殉国。

    屈辱!屈辱啊!大明朝的重臣死于流贼之手,将朱由检的中兴之梦打了个粉碎。在刚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近乎是气急败坏的询问左右。

    “杨嗣昌在哪,杨嗣昌是去做什么的?”

    在场的重臣默然不语,竟没一个人答话,还是王承恩小声的提示着:“回万岁爷,据报,杨阁部当时在开封!后来,杨阁部亲自带兵往归德府,大败李自成,也算是为熊部堂报了仇的……”

    朱由检冷笑数声,将御案上的公文奏章哗啦一声都扫到了地上,又陡然站起了身来,随着胸膛剧烈的起伏,身体在不可遏止的颤抖着。重臣们噤如寒蝉,大气都不敢多出一下,更别提在这个时候出声。到了现在谁都明白,杨嗣昌算是彻底完蛋了,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拟旨……”

    伫立良久,朱由检终于下定了决心!

第五百八十九章 总督发愁

    朱由检接下来说的话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在诸位重臣想来,河南局势糜烂至此,且熊文灿死于流贼之手,身为四正六隅剿贼决策人的杨嗣昌必然难辞其咎,而按照当今圣上刻薄寡恩的性子,罢官夺职都是从轻发落了。

    朱由检的确是将杨嗣昌的官罢了,而且在圣旨里给与了最严厉的申斥,但在最后竟然语气一转,令其重整旗鼓,戴罪立功。很多人对此都大不以为然,皇帝信任一个人便反复给予其机会,哪怕丧师失地也一再的原谅。若无缘信任之人,哪怕一丁点的过错也有可能因此而身首异处。单从朱由检执掌天下十二载,斩首巡抚以上官员十余位便可见一斑。

    皇帝厚此薄彼也必然会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即便他身为皇帝,大臣们不敢公然抗议,可这不忿的种子一经埋下,说不定哪一天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所有大臣眼里,皇帝最信重的臣子有两位,其中一文一武,文官自然是杨嗣昌,而这武将正是刚刚被封为镇虏侯的李信。为了防备此人尾大不掉,范复粹费尽心力,甚至不惜与皇帝撕破脸也要夺了他的兵权。而今可好,变化总是突然而至,流贼声势陡然大盛,竟然连大运河都截断了。

    于是范复粹又轻而易举的将夺下的兵权还给了李信,至于此后是福是祸,那就只有天知道了。即使往三卫军传旨的使者已经走了七八日,内阁中几位阁臣提及此事来还是一脸的惋惜之色。

    “可惜啊,如果熊文灿但凡能挡住流贼多几日,大运河断不了,又何至于便宜了李信那竖子!”

    内阁大学士户部尚书李侍问,摇着花白的头,反复的啰嗦着这一句话。

    “事已至此,李相何必忧虑?山西距离南直隶隔着大河山川不知多少,哪一日能到都是未知之数啊!”

    内阁大堂里眼下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李侍问,另一个就是薛国观。薛国观这一日的心情便如陡然坠崖,而骤然又升了起来,大起大落不过于此,他一边面露微笑,一边与李侍问看似闲谈的虚应着。

    不过,李侍问却从薛国观的闲谈里听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却有故作不知的接道:“薛相这话,老夫不甚明白。三卫军由京师西返,传值使者想来在紫荆关就可追上,而从紫荆关到大运河,再到南直隶又能用多少时间?半月足矣!”

    薛国观却冷笑了一声:“李相所言不错,却有一个前提,使者一定会追上三卫军!”

    李侍问心中一动,下意识便问了句:“难道是……”紧接着又恍然大悟的哈哈笑了起来,直到笑的须发颤抖,笑的干涸的老眼里甚至挤出了几滴浊泪。

    ……

    李信眉头紧缩,徐州城就近在眼前,可却已经面目全非。入眼处满是残垣断壁,竟没有一丝人气,空气中隐隐还回荡着焦糊与恶臭的气息。徐州城彻底被毁了,只怕此后几十年都难以恢复旧观了吧。

    原来,前几日李信在砀山县之南活捉一名流贼奸细,从他的口中得知了流贼已经数路大军合攻凤阳,之所以做出了三路攻击砀山的姿态,为的就是吓住三卫军,将他们在短时间内限制在砀山这个弹丸之地。但终究是人算不如天算,李信当机立断,决定出兵徐州,伺机阻止流贼合围凤阳府。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以三千人就敢贸然主动出击,这等行径几乎已经与疯子别无二致,但三卫军上下都不折不扣的执行了军令。这其中还包括了身为保境安民队队官的李双财。

    至于砀山县流民,在三卫军驻扎的这段时间里,已经按照三卫朝阳堡的旧例,推举委员会,雇佣经理,由李信以官府的身份正式人名所雇佣的“经理”为砀山流民日常生活的临时长官,直到朝廷重新派来砀山县令为止。在临出兵的前一夜,李信写了一封长信给坐镇济宁州的张方严,详述了他对南直隶境内流民处置的方略,希望他以浙直总督的身份,务必为流民筹措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