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到临头已经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济尔哈朗明明不想杀了阿济格却也只好硬着头皮亲自监斩阿济格。

    城外纷乱的局势果然被震慑的平静了下来,此时济尔哈朗再次向永福宫施压,要求尽快决出皇位的继承人选。但是城中的数百皇族们却提出了一个济尔哈朗绕不过去的问题,那就是皇位最好只在先大汗皇太极的儿子里选择。

    那么身为努尔哈赤侄子的济尔哈朗便被理所当然的排除在外,济尔哈朗心有不甘,想要与整个皇族为敌,却又下不了决心,眼看着永福宫在这一节便要胜出,噩耗再度传来。

    多尔衮带着两白旗的精锐骑兵回来了,兵临盛京城下,一时间气势如虹。济尔哈朗心惊肉跳,自己杀了多尔衮一母同胞的弟弟,如果让他得了势,怎么可能放过自己。再加上多尔衮的回京,他争夺皇位的希望更加渺茫,为今之计不论他愿意与否,都只能站在永福宫一边了。

    于是原本夺位呼声甚高的济尔哈朗便摇身一变,成了永福宫那位年不过两岁小皇子的忠实拥护者。

    最终多尔衮派豫亲王多铎代表他入城祭奠先大汗,同时提出尽快决出继承皇位的人选。但是,多铎在得知阿济格已经被杀的消息后便失去了理智,要找济尔哈朗拼命,最后在皇族老人的死命拦着下才没能得逞。不过城中的一干皇族老人,也就皇位的继承上发表了一致的看法,就是从皇太极的儿子里决选。

    多尔衮当天夜里得到消息后,并没有基于表态,可在次日一早便态度鲜明的提出,皇位的继承顺序应当以立嫡立长为原则,眼下先汗皇太极没有嫡子,长子豪格又成了明朝的俘虏,那么按照长幼顺序理当由庶妃颜扎氏所出的叶布舒继承皇位。

    多尔衮的建议一经提出,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皇宫里后妃次序较高的几位基本上都是博尔济吉特氏,无论永福宫庄妃还是皇后,都是蒙古人,就连皇太极后来所纳的林丹汗遗孀囊囊太后亦是博尔济吉特氏。而这些蒙古后妃中,便以永福宫庄妃之子福临的即位呼声最高。而且更为难得的是,皇太极生前所亲掌的两黄旗也都一心一意支持福临继承皇位。

    多尔衮提出让叶布舒按照立嫡立长的顺位继承皇位其实也是权宜之计,当他得知了京中的绝大多数皇族并不支持皇位传给皇太极的兄弟后,便毅然决定另辟蹊径,来得到尽可能多的皇族的支持,再加上他有兵在手,原本很多站在永福宫一方的皇族,又转而站到了多尔衮一方,支持颜扎氏所处的硕塞为帝。

    而相比之下原本占尽优势,地位举足轻重的济尔哈朗则被边缘化了,尤其是他亲自监斩了阿济格,很多人为了避免与其过于亲近而招致多尔衮的妒恨,便开始纷纷避而远之。

    这使得济尔哈朗在心理上更加依附永福宫,希望阻止多尔衮得逞来自保。可偏偏事不遂人愿,多尔衮自提出立叶布舒为帝后,原本只是地位低微侧妃所生的叶布舒成了盛京城中瞩目的焦点。因为一旦多尔衮取得了绝对的优势,此人将是统御大清的皇帝,又有谁敢小觑于这个十一岁的孩童。

    况且还有一点叶布舒的优势要远远高于福临,叶布舒已经十一岁,眼看就成年了,而福临才两岁,连话都说不利索,这种年纪随时都可能夭折,所以在盛京的皇族老人们与永福宫关系并不亲近的一部分人自然更倾向于年纪较大的叶布舒。

    多尔衮在城外的军帐中陷入了沉思,最终使他觉得改变亲自夺位主意的,其实是自己远在山海关外的代善哥哥。他居然早就托付了硕托少给自己一封信,并且叮嘱这封信只能在抵达盛京成后交给自己。

    多尔衮展开信件后,才看了没几句,心里就已经凉了半截。代善居然也不同意由皇太极的兄弟里选择皇位继承人,而与盛京里的皇族老人们一般无二,赞同由皇太极的子孙里选择。

    尽管他在心里大骂代善狡猾,却又无计可施,如果不按照代善的原则去做,他将得不到自己这代善哥哥的最大助力,那么在皇位争夺中他将人单势孤。所以,在一番权衡之下才选择了母家相对薄弱的叶布舒站在台前替他争夺皇位,大不了等叶布舒得到皇位以后再徐徐图之。

    而硕托的表现让多尔衮也警觉起来,平素里看这硕托好像是直来直去,没甚主意,可究竟还是小看了他。硕托显然是早就和代善串通好了,表面上是帮他夺位,实际却是代善埋在自己身边的一个眼线。不过多尔衮很快也就释然了,不论如何硕托都是他身边之人,只要利用得当就可以借助礼亲王代善的力量来作为自己的助力。

    不过一夜的功夫,叶布舒继承皇位的呼声越来越高,永福宫以及两黄旗尤其是济尔哈朗,虽然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据传,甚至已经有人开始为叶布舒继承皇位做前期准备了。

    眼看大局已定,意外却又发生了,突然有消息传来,鞍山驿铸炮厂遭到明军突袭,辽阳遭到明军突袭,沿途各营堡遭到明军突袭。一时间,似乎明军已经大兵压境。

    盛京城中气氛骤然紧张起来,究竟由谁来继承皇帝位,究竟由谁来击败进犯的明军,这些都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可在这关键时刻,谁又能轻易离开盛京?

    可是,在多尔衮看来,这对他无疑是及时雨,是可以助他一臂之力的及时雨。叶布舒继位本来还有几分的变数,可有了明军的帮助,到此就大局已定。

    多尔衮仰面大呼:“天助我也!”

第四百五十九章 辽阳危机

    本来多尔衮提出立立叶布舒为皇帝这件事是没有十足把握的,毕竟叶布舒的母家实力太过孱弱,比起遍布后宫的诸多蒙古后妃,差了不是一点半点,比如那永福宫的庄妃就有皇后和其母家蒙古科尔沁部的支持,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兵有兵。关键时刻是可以出大力的,况且还有两黄旗的那些权贵们,基本上也在皇后的授意下取得了一致,全力支持福临夺取皇帝之位。

    多尔衮提出了叶布舒这个即位的人选,反倒是让他的母妃颜扎氏在宫中备受白眼欺凌,更有甚者,直接便有两黄旗的将军们提出来要绕开多尔衮直接让福临登基,使之成为即成事实,到时候谁再反对就是造反。

    不过永福宫中的庄妃,布木布泰不是这等鲁莽之辈,深知如果无法取得多尔衮的谅解,就无法明证言顺,安稳的做这皇帝之位。但好在八旗之中有两黄旗的鼎力支持,身后又有东蒙古诸部倚重为靠山。多尔衮就算想要强也要考虑一下后果,大不了现在双方是个僵持局面,别看他手中有一万多大军,在盛京占据了优势,最终还是少数几个权贵的意思决定了皇位的归属。

    那么,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收拢那些游离于两面之间的皇族人物,比如那态度一直暧昧不明的礼亲王代善,按照代善以往的脾气秉性是万万不会来争这皇位的,但是也为其如此,他支持谁,谁几乎就可以稳稳的登上皇位。布木布泰深思熟虑之下,决定派心腹去与之详谈,一定要将其争取过来。

    多尔衮一直与代善在一起,相必他班师之前定然会与之达成了某种协定,想要打破他们之间的协定,就要做出更多的让步和妥协。不过相对于皇位来说,这都不是问题,只要福临能顺利登上皇位,就算把代善一家都封了王也未尝不可。

    最终这个重任落在了两黄旗的索尼身上,此人虽不是皇族,但却对皇太极中心耿耿,一心一意支持福临登基做皇帝。当庄妃将他秘密找来,交代了这个任务的时候,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但时局瞬息万变,庄妃布木布泰打算先与多尔衮虚与委蛇,拖延时间。岂料就在这等关键时刻,辽阳方面传来了溜巴黎加急军报。明军居然已经突入到大清的腹地,庄妃布木布泰果真不是个简单的女人,心神剧震之下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敏锐的意识到多尔衮一定会借机生事。果不其然,多尔衮的态度再次强硬起来,居然狮子大开口,提出了她根本就不可能答应的要求。

    庄妃本想置之不理,但她显然低估了局势的不利境地,京中很多权贵都在辽阳一带有土地庄子,门人奴才不计其数,可谓是财产甚巨,如果置之不理损失可想而知。

    于是这些权贵们率先坐不住了,纷纷要求朝廷为他们主持公道。庄妃在关键时刻召集两黄旗的权贵们进行安抚,同时表态,让他们放宽心,朝廷会尽快派兵平乱。

    但是京中所有人都知道,大清多年来与明朝攻战一直是胜多败少,以至于上下都养成了极度蔑视明朝的习惯,出兵便倾巢而动,家里并没有多少甲兵,维持治安的也不过是当地村屯里兵壮。而此次山海关攻防战,几乎出动了满蒙汉八旗的全部甲兵,盛京现在真真是无兵可派。总不能将那几千的守城甲兵也派了出去,如此谁来守盛京?

    也为其如此,才让明军钻了这大空子。

    于是在京的所有亲王贝子将军们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由谁出兵迎击明军,最终多尔衮众望所归。不过,多尔衮却在这个时候称病不出了,一万多两白旗的精锐甲兵在盛京城外安营扎寨,对此事似乎半分都不着急。

    不过形势不等人,辽阳的军报雪片一样飞来盛京,周围的堡寨一个又一个被攻陷,满人全部杀掉,汉人全部割去右手拇指,总之所过之处几乎是鸡犬不宁,片甲不留,留下的也是那些成为了废人的奴才们。

    庄妃布木布泰终于坐不住了,因此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她准备亲自出城去见多尔衮,要求他派兵去对付那些南朝的调亮小鬼。如果八旗甲兵但凡有一旗在此听从调遣,她现在何至于如此捉襟见肘。奈何用兵便如下棋,棋差一招便处处被动挨打,更何况还差了不是一招半招。

    盛京城中,夜幕降临,一乘小轿在数十巴图鲁的护卫下悄悄出了皇宫,又一路出了城去,直奔多尔衮大营。

    多尔衮治军果然严谨,由于庄妃的到来事先并未知会,还险些闹了误会,直到两白旗的哨卒斥候得知是庄妃驾到以后,才清楚是虚惊一场。多尔衮还真给面子,尽管卧病在床还是亲自见了庄妃一面。

    尽管夏季的黑夜闷热无比,多尔衮的中军帐内还是捂的严严实实,不透一丝风。布木布泰刚一进门便觉一阵药味夹在热气里扑面而来,她当然不认为多尔衮是真病了,不过是还佩服多尔衮的演技,受这闷热之苦,也很不容易了。

    再看多尔衮卧于病榻之上,布木布泰步态款款来到近前,问了声安竟毫不避忌的坐在了多尔衮的床榻边上。

    “多尔衮如何病成了这等模样?不如入城去好生将养,毕竟城中的条件要比这军营好多了,御医用药也方便的多。”

    帐中牛油大蜡扑扑乱跳,多尔衮满脸汗珠,却是头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自己这个皇嫂,尽管空气中弥漫着弄弄的药味,他还是若隐若无的嗅到了一丝眼前这女人身上的味道,竟然伸出手来握住了布木布泰叠放在床榻边的芊芊素手。

    布木布泰突觉有异,轻轻挣了一下却被抓的更紧,一丝娇羞窘迫之色在她吹弹可破的脸上一闪而过,便不再强挣。至于多尔衮,哪里还有半分病人的影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