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桑客艘煌虿浇玻退闼挥性旆吹男模蛞淮搅顺⒅腥ィ且桓稍揪涂蠢钚挪凰逞鄣母蟪济悄芊殴飧銮г啬逊甑幕幔扛慰觯坏歉蟪济牵峙戮退隳亲辖侵械牡苯窕实垡不嵝纳娴僖陕前桑�
想到此处,黄胜的脸上冷汗直冒,只希望李信一定要把持住底线,千万不要在做,或者做纵容那些胆大妄为之人搞些过火的事情了。
三卫军有一批弹药将于三日后运抵下水海营地,等待期间,李信再一次召开蒙古大部落联盟会议,重新组成部落联军,这一回倾巢出动一支两万人的大军整装待发。当然,这是在得到了李信的三卫军将会出兵的前提保证下实现的,三卫军的能力很多人都见识过,大炮齐射的威力简直惊天地泣鬼神,而且各部落里此前都曾疯传,乌珠穆沁部曾被明朝的一个总兵打败,据说便是身在下水海营地的总兵李信。
正是有了以上种种传言,人们才对神秘的三卫军充满了希望。
李信自任联军统帅,加上三卫军的一万余人共计三万余人。与此同时,将大军分成左中右三军,三卫军作为主力自然是中军,两万蒙古联军被一分为二而被分置于三卫军左右。
当时的常规排兵方式一般是前中后,然后再分左右,也就是要有前锋,与殿后的人马。通常战斗力最强悍的军队被置于中军,以前军消耗掉敌人的锐气之后,再发动中军进行决战。而李信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三只军队并行排列,左中右三军均会在第一时间站在战斗的最前沿,与敌人接战。
可事情总不会按照人们所期望的发展,仅仅一天后,告急的求援游骑便抵达下水海联盟营地。
先后有两拨人,第一拨早到的是别阔儿派回来的人,他们带回的消息是此前溃兵们所带回来的,并没有更多的有价值的消息。而在下午间第二拨抵达下水海营地的人,却带回了一则既令人振奋,又让人忧心不已的消息。
那日苏于圪儿海竟然又召集了联军溃兵残部,将人马组织起来,与突击猛进的乌珠穆沁部的骑兵展开了激战。由此才紧急向下水海营地求援,请求联盟和李信尽快派遣援兵救援,否则便有可能支撑不住,而彻底崩溃。
这则消息无疑又给众人心中吃了定心丸,有了那日苏所部的联军来消耗乌珠穆沁部的锐气,他们这三万大军一经赶到,将携猛虎下山,鹰隼扑食之威势,试问漠南草原上能够在久战之后再与之一战的人,恐怕还未出生呢。
部落联盟中上至土默特部的巴图,下至只有几百人的小部落,大大小小百十个头头脑脑纷纷当即便请准李信出兵。对此,张石头则委婉的表达了他的反对意见,有一则隐忧除了三卫军内部,其他蒙古诸部几乎无人知晓,那就是在圪儿海大雨时,辅兵出现的失误导致七成以上的火药浸水失效,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将之晒干,重新研磨成颗粒,更何况这是绝顶军事机密,不可能在蒙古人的眼皮子底下明晃晃的去做。
所以,由镇虏卫城起行的这一批物资对于三卫军来说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联盟诸部落的头头脑脑们对张石头委婉的说辞却另有理解,臆测此人摆明了就是推诿。
“大将军都答应了出兵,你一个营官能做了大将军的主?可莫要戏言,圪儿海有成千上万的部落兄弟在眼巴巴的等着咱们呢,非要等到两日后,恐怕大军也只能为他们收尸了!”
一个小部落的首领无所顾忌的对张石头发起了声讨,随之蒙古包中的头头脑脑们都纷纷加入了声讨的行列。他们其实是怕李信一意坚持按计划出兵,毕竟谁都不清楚那日苏重新集结的溃兵里有多少自家的部众,都想着尽快刚过去,能救下一个是一个,草原上与牛羊金银相比,最值钱的其实是丁口,有了丁口才能将部落武装起来,如此部落才有了自保或者争霸的本钱,去抢草场,抢牛羊,抢人口。
而人口的增加可不像牛羊一般,有一两年便足以,那是需要至少十五年以上的一个漫长过程。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能够体会到,联盟中诸部的头头脑脑们心中的焦急是多么的不可阻挡。
程铭九赶紧站出来替张石头打圆场,“诸位,诸位,张兄弟说话有不周之处还请见谅,诸位的担忧大将军十分感同身受,但是……”
这种车轱辘话,显然不能满足蒙古包中众人的急切之情,立即便有人高声道:“请大将军直言,咱们大军几时动身?”
被打断的程铭九尴尬的看了眼李信,对于蒙古各部正在酝酿的急迫情绪,他也没辙了,只好请李信决断。
李信得到消息的一开始就已经下定了立即出兵的决心,他之所以没有立即表态,是想看看各方的表现,也好对这些人的脾气秉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将来与这些人打交道的日子还长着呢……
李信站起身来,双手虚压,示意在座诸位安静,然后一把抽出了身边的雁翎刀,刀光于众人眼前一闪,唰的一声便以一个极为匪夷所思的姿态脱出李信之手,最后狠狠的插在地上。
众人被惊得半晌没缓过神来,不清楚李信于此时亮刀究竟是何意,顿时之间,蒙古包内鸦雀无声,只有雁翎刀的刀身在以一种极快的频率,轻微的左右颤动着。
“今夜,大军出兵,救我联盟兄弟!”
此言一出,整个蒙古包中众人呆了一瞬才猛然醒悟,大将军这是要出兵了。骤然间,蒙古包中欢声雷动,他们吸取了前几次开会的经验,每有喜事便以鼓掌庆贺,气氛竟在瞬间点燃,于骤然间变的热烈至极。
喧嚣的兴奋之声直持续了相当长时间才堪堪淡了下去,李信当即分派任务,留下达日阿赤担负留守下水海营地的重任,毕竟所有部落的老妇幼都在此地,万万不容有失。其余人马则在集结完毕之后于凌晨时分开拔,火把组成的长龙于夜间蜿蜒迤逦十数里,远远望去,甚为壮观。
有人向李信质疑,如此大张旗鼓于夜间打着火把行军,不等于将联军的行踪告知那些乌珠穆沁部的探子了吗?
李信则明确表示,“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联军来了,洗干净脖子,受死吧!”
第三百七十一章 迟了一步
草原的夏夜从未如此漆黑过,天然的黑幕却给了别阔儿以及麾下敖汉部勇士们机会,得以借着夜色的掩护一路向西狂飙,圪儿海以东到处都是乌珠穆沁部的游骑,只有在这漆黑如墨的晚间行军才不会暴露行踪。
别阔儿最初的打算本是趁着乌珠穆沁部分散兵力,消灭一些小股骑兵,但很快却发现,目下的形式可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之前在东阳河决战的乌珠穆沁部骑兵不过是先头部队而已,仅仅隔了一夜便有大批的步骑紧随其后,源源不断的向西开进,粗略数来,当也在三四万上下。
这让别阔儿惊骇莫名,乌珠穆沁部何时有如许多的丁口了?经过多年的战争消耗,倾尽部落之所有能凑齐两万之数恐怕便已经是极限了。为了弄清楚这一大股人马的来历,别阔儿等待时机准备抓几个游骑活口详细审问一番。
奈何这些游骑都极为狡猾,四处侦查之时,都是以三人为一组,各自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一旦有警其他总会有一人安然脱身报讯。今夜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也正给了敖汉部机会,别阔儿盯着一组由南部北返的游骑很久了,他们一直在密林的边缘游弋,监视动向,对方的主将显然也是对这篇密林极为不放心不过这一组游骑倒谨慎的很,从不轻易的靠近密林,直到深夜降临,如墨漆黑不见五指的情况也使得他们心生警惕,同时也许是巨大的不安使得他们重新聚集在一起,结伴北归。
别阔儿等了整整一天,便是在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虽然同在黑暗之中行动不便,但是三名游骑结队而行,边给了敖汉部勇士们一网打尽而不暴露行踪的机会。
一声鸣镝刺破了浓黑的夜空,惊得疾驰战马都有了几分不安,几名游骑立刻便意识到了危险,但却为时已晚。敖汉部的勇士们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长长的绳索于黑暗中频频投掷了过来,很快便有第一个倒霉蛋被套落马下。
黑暗中暴起了阵阵兴奋的欢呼之声,剩下的两名游骑大感不妙,更是仓惶疾驰,一东一西分路逃窜。向东一路正撞上密集的敖汉部堵截骑兵,不及片刻便被砍落马下,臂膀受创随血流不止,却一时间也死不了。
相对两位同伴而言,向西一路的游骑最是幸运,由前来堵截的敖汉部骑兵之间的缝隙中透阵而过,纵马疾驰。与之迎面而来的敖汉部骑兵眼睁睁看着游骑打马而去,奈何背道而驰想再转过向来恐怕早就追之晚矣。一时间,所有人顿觉莫名惊骇,一旦此人逃脱,他们的行踪暴露,必然会遭致对方派出人马来清剿,总不能就此遁入密林一路向南只顾逃命去吧。
别阔儿情急之下抽出了马背弓匣中的长弓,与马战骑射的短弓不同,这是一种近一人高的长弓,由上好的牛角,筋绳和鱼鳔制成,射程之远非蒙古骑弓所能比拟。
这支长弓曾本很多人所嘲笑,认为这种步兵长弓在蒙古骑射中一无是处,但别阔儿就是喜欢长弓,每次出行都带在马上,不想这一回却当真派上了用场。
别阔儿抽出长弓,弯弓搭箭一气呵成,三支长箭带着尖利的破空之声射向了漆黑如墨的夜色中,那个隐隐运动的黑影却仍旧没有停下来。竟然三箭都射空了,敖汉部的勇士们已经拨转马头,打马追了上去,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能轻言放弃。
别阔儿深吸一口气,再次由箭囊中抽出长箭,右臂用力将筋弦拉到极至,骤然间松手,长箭离线而去……黑影的轮廓已经越来越不清晰,却仍旧在隐隐向前运动,这让别阔儿大感无力,这一箭射出去,他短时间内很难再以相同的臂力和精度拉开此弓,更何况战马飞驰,眨眼间便可能出去十数步,很快就能脱离长弓的射程范围。
却听黑暗中暴起了兴奋的呼声,“中了,射中了!”
闻言,别阔儿陡然又精神起来,纵马奔去,只见那游骑已经被一箭穿胸,眼看着只有蹬腿出气,显然已经是活不成了,只有他胯下的蒙古马往远处而去。
早就有数名最有经验的骑手去捉那无主乱跑的战马,没了主人的战马奔不出多远,很快便被人带了回来。别阔儿抹了一把额头热汗,这一“战”惊心动魄,竟丝毫不亚于千人大战。
经过一番审讯,两个游骑被打死一个,吓瘫一个,最终得到的消息却再一次让别阔儿有如堕冰窟之感。
游骑讨饶的声音在别阔儿脑中越来越不清晰,他的心思早就转到了目前的局势之上,可念头在脑中转了几个圈子,竟然发现自己对此竟无可行对策,热汗冷汗一齐冒了出来。
这只军队竟然是科尔沁等部落与喀尔喀四大部的联军,而这支联军的统帅则是努尔哈赤的侄子,镶黄旗固山额真,皇太极的得力干将拜因图,与之一同前来的还有努尔哈赤第七子多罗贝勒,阿巴泰;镶白旗固山额真图尔格。
如此强大的阵容已经远远超出了别阔儿所能承受的极限,从他降生到草原上的十八个年头里,头十年一直在父辈的庇护下成长,而当失去父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