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维张立刻会意,来到行商们面前,挥了挥手,示意诸位安静。
“卫司衙门有紧急军务,今日就先议到这里吧,诸位且先回去……”
比起发生了什么事,行商们更关心的是到底让不让他们出钱,既然毛镇抚这么说,那就证明至少今日总兵大人算是暂且放过他们了。一个个如释重负,心境一旦轻松了,有些人便不再似先前那般拘谨,装着胆子问道:“镇抚大人可否透露一下究竟出了什么大事?”
“是啊,是啊,有什么直说便是,小人手不定还能尽些微薄之力……”
毛维张眼睛一瞪,手指那个说风凉话的行商。
“缺钱,不知打算认捐多少?”
一句话便将那行商堵了回去,一听说让他捐钱,赶忙的闭上嘴低下头,身子有多往后便挤的多往后,生怕毛镇抚的眼睛盯着他不放。
人群里传出了一阵稀稀拉拉的嘲笑声,随即有人道:“都散了吧,都散了吧,别耽误了毛镇抚和总兵大人的军务……”
这帮子各怀鬼胎的商人们早就想走了,便如此一哄而散,鱼贯出了卫司衙门。毛维张指着这些人的背影,气的手指一阵哆嗦,扭头一看李信还站在原地。
“总兵大人也看到了,指望这些人从兜里掏钱,还不如指望公猪下崽子!”
李信呵呵一笑,“毛镇抚读书人也,怎么也被这些商人们气的说起了粗话来!”
“商人逐利而忘义,下官恨不得一辈子不与之打交道!”
“本将军还只怕他们不逐利呢,只要有所求,咱们便有应对之法。”
毛维张疑惑的看着李信,怎么应对,难不成他变出银子来与这些人交易吗?李信说完也不再纠缠这个话题,伸手虚做了个请的手势。
“走吧,镇抚大人,先回前院再说!”
两个人这才离开了后院。这些事情发生之时,红毛鬼艾伯特正好在仔细的检查轨道车的运行情况,虽然首此演示成功,但成功的背后依然有着很多他之前意想不到的问题。问题最严重的便是木轨,由于速度快,铁制车轮对其磨损的较为严重,尤其是几个角度较小的位置,几乎已经磨断,下次肯定是又不上了,还有刹车制动的问题……
他正准备就这些问题向李信做一个详细的汇报,谁知一抬头,却发现满院子的商人不见了,就连总兵大人和毛镇抚也不见了,只有严铁匠和两个助手左顾右盼的站在一旁,神情之间有几分古怪。
“将军哪里去了?”
那严铁匠却附耳上来,“大难临头了,外边来了好几万的流民,搞不好就得啸聚作乱哪……”
谁知艾伯特却根本没当回事,反而哈哈大笑。
“你们胆子太小了,只要有人敢在李将军的领地上叛乱,路德维希的大炮会让他们后悔生出娘胎的……”
与此同时,毛维张还在李信的耳朵边上聒噪,希望他放弃收留这些难民的决定。
李信却反问道:“不开门纳民,我且问你,你如何让这数万难民离开?靠两片嘴唇吗?”
“这?”
其实,毛维张心里早就蹦出了两个字“武力”。对,就是动用武器驱逐,地方官守土有责,牧民亦有责。他虽然是卫指挥使的官,但从小接受的正统教育,还是让他不自觉的赋予了自己太多的使命感。但人力终有不足,他所能做的也仅仅是保证阳和卫的百姓们不至于在此遭受瘟疫荼毒。若是不计后果的将数万难民放了进来,还是那句话,后果不堪设想,局势的发展也未必是他们所能够控制的了。
想到此处,毛维张不由得暗恨那大同知府的歹毒,竟然使出了驱虎吞狼的招数来对付他们李信冷笑了两声,接着说道:
“你以为大同府为何不开门纳民?我来告诉你吧,只要他开了纳民的口子,其他地方的难民得着信必会蜂拥而至,而鼠疫横行之后,各地存粮储备都不足以长时间养活这么多人,一旦分配不均,必然会出现骚乱,一个控制不好,怨气积聚,数万聚集在一起的难民顷刻间就能化做乱军!”
毛维张倒吸一口冷气,“难道,难道!”他不笨,按照李信所说,只要他们不接纳难民,甚至出兵驱逐,这些人已经无路可走,也不可能再走回头路,一旦逼急了杀官造反亦不是不可能!竟是他将事情想的简单了,这可如何是好,收留不行,驱逐也不行。
“所以无论咱们想与不想,都没有选择,也没有退路,只有硬着头皮收下他们!”
“可如此一来,连大同府都养活不了他们,咱们就更养活不了了!”
李信双手背负,仰面看向书房棚顶,“镇虏卫还有些粮食,能应应急,顶上月把时间不成问题!”
“那一个月后呢?万一他们将鼠疫传了过来呢?咱们三卫可是费了多大的力气才有了今日的成果!”
李信长出一口气,收回目光,回到书案遣坐下,看着毛维张。
“咱们还有的选择吗?”
是啊,他们还有的选择吗?、……
阳和卫于白登设置的检查站外聚集了大批的难民,黑压压的一眼望不到头,由于眼瞅着就要进入阳春三月了,天气也逐渐变的暖和,封冻了一冬的冰雪也开始融化,加上难民的踩踏,竟是一片泥泞狼藉,人群之中呼喝之声,小孩的哭泣之声,妇女的谩骂之声,乱糟糟的搅合成一片。
难民里聚集了各府各县的人,最远有从潞安府过来的,最近也是代州跑出来的。由于太原府的鼠疫太过凶猛,尤其是太原府城,旬日的功夫便几乎成了一座死城,所以侥幸活下来的难民们一路只好想北逃命,如此人越聚越多,得到的消息也愈发的让他们绝望。直到了代州,都说大同府还相对安全,便直奔大同府城而去,希望在大同府能够得到安置。
岂料,大同府不但粒米不发,反而派出了官军强行将他们向北驱逐。好在大同府的通判曾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往北百里的阳和卫镇虏卫没遭受瘟疫,他们可去那里。
于是难民们怀揣着最后的希望扑奔阳和卫而来,谁知人家早就在此地设置了什么劳什子检查站,摆明了是想将大伙拦在外面。不安与躁动的情绪开始在难民中蔓延,他们在等着阳和卫的军卒回去请示,一旦消息传回来,便会决定他们生死。
但是所有人都抱着同一种悲观情绪,连大同府城都不收留他们,一个偏远的阳和卫怎么可能收留他们呢,有的人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互相商量着,串联着。
“若是连阳和都不让咱们进,咱们也就没活路了,不如拼他娘的……”
说话的难民中威望较高的刘称金,此人原是洪洞县县的捕快,瘟疫一来如凶猛洪水,一家子人都死绝了,连整个县城的人能侥幸逃了出来的只有十之一二,刘称金先后几次带着逃出来的洪洞难民躲过劫难,最终活到了今天。所以他不但在洪洞县的难民中,就算在其他府县的难民中威望也是不小。刘捕头一句话还是相当有号召力的,大伙纷纷响应。
“对,不让咱们进去,就拼他娘的,左右都是死,不如死个头快,老子也不想在这么东跑西窜的遭活罪了……”
“都静一静,不要冲动,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行为这是造反。”
说话之人是个长胡子老头,邋遢的不得了,一身长袍已经脏的看不出本色,他喘着粗气,指点着激动的人们,“杀官造反是多大的罪你们知不知道?是要灭九族的!千刀万剐,三千六百刀,谁都跑不了!”
说到最后,老头板着脸,瞪着眼珠子,气咻咻的看着众人。
“俺说郭师爷,你就别吓唬人了,大明朝都自身难保了,哪有功夫管咱爷们,南边张献忠,李自成闹的那么欢实,结果呢,他剐了谁了?北边的鞑子更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他剐了谁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尽人皆知
邋遢老头是祁县的师爷,一路上随着难民往北逃,自讨在难民里识文断字,也曾是县尊老爷的座上客,身份算是金贵的了,经常倚老卖老,卖卖老脸,对大伙的决定指手画脚。偏偏捕快出身的刘称金就买他的帐,很多时候对他言听计从,这更助涨了郭师爷倚老卖老的气焰。
难民们毕竟是临时聚集在一起的松散组织,官府什么的早就没了权威,在这里基本上谁拳头硬谁就说了算,若不是刘称金护着,郭师爷算个屁。所以很多人都不服他,听他说的危言耸听,便出言讥讽。
郭师爷虽然爱倚老卖老,但是碍于面子绝不会在面上和人动怒发脾气,听到有人在反问,不但没以势压人,反而认真的辩解起来。
“你这娃娃,不要说一不说二,张李鼠辈如今已经是穷途末路,朝廷剿了他们那是迟早,逆首高迎祥如何了,是不是在崇祯九年押上京师去给剐了?还有那北边的鞑子,那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吗?去年奴酋的长子都被咱大明生擒活捉了,还有姓爱新觉罗的亲王也死了好几个,那一仗咱大明打的不窝囊!”
毕竟都是汉家儿郎,虽然他们都瞧不起郭师爷,但这一番话却也激起了人们的共鸣。但是他们说的话却差点没把郭师爷的胡子气歪了。
“俺说郭师爷,这回俺站在你这一边,虽说你平时废话不少,但今儿说的像个人话,咱大明不怵他建奴鞑子。”
“谁说不是呢,听说这些大功劳都是个马贼立下的……”
说起斩杀岳托,生擒豪格的事来,民间传的沸沸扬扬,各种版本都有,说的最多的就是李将军走马擒豪格,夜袭清营斩岳托,连说书的段子里都是这套路,大伙早就耳熟能详。但是,自古忠臣多磨难,所以后来又传出了奸臣窃功巧陷害的段子,说是种种功劳都被奸臣窃取,最后皇帝老儿听信谗言,将立下不世功勋,本该封王的李将军贬到边远地方做了个小官。
老百姓历来心思单纯,崇拜草根英雄而嫉恨权贵奸臣,这种段子正是迎合了一众百姓的心理,由此才越传越广。郭师爷自诩是能看清楚朝堂局势的人,当然对这种民间段子,不屑一顾。
想想那李将军,不过就是一个马贼出身。马贼是什么样的人他最清楚不过,身为县衙的师爷,亦是见过不少被捕的马贼山匪,他们不但杀人如麻双手染满了良善百姓的鲜血,还大字不识半个都粗鄙的很,这样的人在机缘巧合立下些许功勋,就已经了不得了,评书段子里讲的明显是在给朝中的重臣泼脏水,至于能编出这种段子的,一眼便可以看出是浸淫文字久矣,又熟知朝廷内幕的人,绝不会是普通百姓,否则怎么可能连宫中一些隐秘之事都说的头头是道呢?
这时突然有人一拍脑门子说道:“据说那李将军好像是被贬到咱们山西来了,也不知是真是假?”
“是啊,说书的都这么说,说是个给封了个什么总兵来着……”
郭师爷脑子里也灵光一闪,他的确也听过这么一档子事。
“三卫总兵。”
四个字脱口而出。
“对对对,就是三卫总兵。”
有人立即附和。本来是说准备杀官造反的事,结果让郭师爷一搅合,大伙的注意力都被转移到三卫总兵李将军身上去了。
“哎……俺怎么听说李将军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