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了一次反包围。双方如火药桶一般,见火就着,点着就炸,乱哄哄一片纠缠到一起。

    曾敢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以为闹了兵变,关键时刻还得是身经百战的人能撑得住场面。李信遥遥一指陆九,让他去看看发生了什么。

    陆九当真凶悍,抽出雁翎刀,直接杀入乱兵之中,暴喝他们停手,凡是在他身边之人,只要不听吆喝,挥刀便砍。铁甲骑兵们自然了解陆九的脾气,眼看着陆九哥发飙,都退了开来,噤若寒蝉。护兵们可都不认识陆九,自持得理,不依不饶。陆九也不客气,一刀便将手拎钢刀冲他而来的一名护兵给砍了,一颗鲜血淋漓的头颅翻滚着跌落在雪白的地上,鲜血喷溅数仗之远,淋了护兵们一身。

    再看陆九鳞片铁甲之上斑斑血迹,面露狰狞,直似杀神一般,护兵们何曾见过这种血淋淋的阵仗,顿时被吓的气焰全无。最前排的护兵甚至在悄悄的往后方挤,生怕那活阎王哪根筋搭错了,再把自己也砍了。昨夜一战侥幸取胜带来的信心,瞬间一扫而空。

    一场很可能演化为兵变的骚乱以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为代价,在眨眼之间平息了。陆九处置的果断而又不拖泥带水,大和尚介休鼓掌叫好。一旁的曾敢面色却难看之极,陆九砍了自己的人,他身为护兵们的主官,自然要替他们讨回一个公道,哪怕这个公道不是公道。

    曾敢没直接与陆九交锋,而是转向身侧的李信。

    “李将军的好手下,果决狠辣!”

    李信装作看不出曾敢的不满,拱手道:

    “曾大人谬赞!不值一提!”

    曾敢眼中闪过一丝怒意,历经数月的浩劫,他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心思单纯的少年人,更不会直接将心中的怒气表露出来。

    “你我合兵在一起,看来是疏忽了一个问题!”

    李信揣测着曾敢的葫芦里准备卖什么药,这货的改变与几步几乎是一日千里,眼前此人与当初那个中二少年完全判若两人。

    “愿闻其详!”

    “俗话说无头不行,两家合兵也同此理,政出多门,更是兵家大忌!”

    “曾大人的意思是?”

    “统一军令,一体管理!”

    一旁的介休觉出曾敢的意图。

    “不知曾大人打算令出何门啊?”

    曾敢面无表情的道:“朝廷祖制以文御武!曾敢不才,勉为其难!”

    “呸!今儿算是大开眼界了,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说罢又转向李信道:“施主,那参将说的对,咱们都是骑兵,一日之间便可直抵万全卫,歇息一日再起行,午间便可到镇虏卫治所,何必在这受他那窝囊气!”随即又一指那曾敢然后提高了调门。

    “曾大人也听说了那尸骨无存的县令吧?李施主是个念旧的人,不忍心丢下你们不管而离去,这才勉为其难留下来。真没想到,曾大人的护兵当众行抢,你不但不予惩处,还想夺了人家兵权。贫僧倒想问问,你的脸都吃狗肚子里了吗……”

    介休和尚嘴损;将一向自诩伶牙俐齿的曾敢抢白的哑口无言。只见曾大人面色忽红忽白,显示心中怒极却无处发泄。

    陆九也在旁边补刀。

    “曾大人文韬武略,统率俺们这百多人真屈才了,何不取代了卢大人,总督宣大军政!”

    李信哈哈大笑。

    “曾敢哪曾敢,李信还是高估你了,你拍拍胸脯问问自己,究竟能指挥得动我这百多人不?”随即立马洒然道:“让你下令便是!”

    曾敢话一出口便已经后悔了,什么以文御武,那都是扯淡。所谓以文御武也得名正言顺,他不过是山西行都司经历司的一个主管公文往来的经历,和人家三卫总兵并没有统属关系。即便退一万步讲,有统属关系,这百多骑兵都是李信出生入死的兄弟,怎么可能听他曾敢的话呢?

    曾敢为自己出的这一记昏招后悔不迭,奈何话一出口,自昨夜一战获胜取得的优势主导权此刻怕是损失殆尽了。李信之所以对他容忍再三,还不是看着那一夜的救命之恩。自己谋夺人家的军权,什么情分都伤没了,他此时此刻便是弃之而去也完全说得通情理。

    谁知李信大笑之后,声音陡然转的低沉。

    “曾兄弟,我李信之所以没有丢下你们独自离去,是还念着当初一起并肩作战的情份。现在将话说在明处,我的兵你夺不走,不但是你,谁都不行!也请你放心,这一路上我李信会与你共同进退,直到大同府为止!”

    曾敢被说的满脸通红,他明白自己刚才妄作了一把小人,亏得以往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摘别人,现如今被人家挤兑的说不出话来,多年来养成的道德信仰在冲击着他的心理防线。

    但是,临出京之时恩相的敦敦叮嘱赫然闪现眼前,大是大非面前个人得失荣辱又算得了什么?瞬间的功夫,曾敢心里平衡了,面色亦恢复如常。

    “既然如此,赶路要紧,原本也是句玩笑话,李将军怎么还当真了?”

    曾敢态度转变如此之快,连李信都感到愕然,这还是那个嫉恶如仇,敢作敢为的曾敢吗?怎么会在几日之间便有如此之大的改变?连介休和尚都有种一拳打空的无力感,在他的计划里,曾敢定然会恼羞成怒而出言反唇相讥,到时候便算彻底掉进自己为他挖好的坑里了。

    谁知这厮竟然脸皮厚到如此程度,一句玩笑话便轻描淡写的将他们所有的力道给化解了。

    很快,天色将黑。李信与曾敢带着马步兵顺利抵达怀来卫!

    ……

    怀来卫城外三里一处土房之中,火盆中石炭烧的通红,七八个大汉围坐四周,为首的大胡子口中振振有词。

    “机会不多了,明晚之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若不是有官军来援,再多挺个一时半刻,那人此时恐怕已经人头落地!”

    “嗯,今夜总要拼尽了全力,将取那人项上首级,否则丢了咱们……的名声。”

    一帮人七嘴八舌,嗡嗡议论,最后那大胡子举双手示意大家安静,竟是有些不满。

    “咱们家本是行商,可不是专做杀人越货买卖的贼寇,如今做这等杀官的大事也无非是受了恩主所托,你们都记下了,此事一了休要再提!”

    众人纷纷点头。

    突然,门被从外边打开,一个面目俊逸的青袍男子随着呼呼灌进屋里的北风闪了进来。

    “老掌柜有信来,行动取消,所有人回家!”

第一百二十五章 卫城之殇

    大明山西行省北部崇山峻岭蜿蜒起伏,自本朝开国之初洪武年间便开始修建的边墙宛如长龙一般俯卧于山脊之上,极目放眼却如何都望不到尽头,数百年间饱经风霜雨雪的古老建筑斑驳沧桑,仍旧掩饰不住它的刚强坚毅。大明正是有了这座绵延万里的边墙存在,塞北的鞑虏才不得轻易叩关而入,烽火台比山林立,一旦有警,狼烟次第燃起,大同镇十数卫所的老军们便会纷纷望警而来,保得北部边镇平安。

    封冻的雁河如一条白练于山岭谷地间迤逦向东而去,千百年以来在崇山峻岭间冲击出一块平地,大明镇虏卫卫城便修建于此。只是如今这卫城却有负镇虏二字,自前年鞑子破关开始,蒙古人不断袭扰,奈何精兵强将都调入关内剿贼去了,终是没抵挡鞑虏的袭击,被一把火生生毁了,但见残垣断壁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枯黄的蒿草驳杂其间,一副荒废已久的破败景象。

    只有城门楼子下立着两名无精打采的看门军卒时刻的提醒着人们,镇虏卫并没有完全废弃。城门里一名身着破旧绿袍官衣的中年男子手扶在残垣断壁上唉声叹气,此人正是卫指挥使司中剩下的级别最高的吏员,卫指挥使司知事钱泰。

    这位钱知事刚刚接到左千户所千户顾通的最后通牒。他手里经管的卫指挥使司仅存的一千零八十八两白银必须如数交付与其充作军饷。否则便要带着揭不开锅的军卒们,把他勉励支撑的卫指挥使司衙门给拆了。顾通所掌管的左千户所是镇虏卫中仅存的唯一一个建制完整的千户所。镇虏卫五个千户所在历次的入寇与征调中损失惨重,尤其是近几年户民逃往愈发严重,前年蒙古人一战破城,除了顾通的左千户驰援万全幸免遇难,其余四卫皆死伤殆尽已经名存实亡,剩下星星点点的几个建制不全的百户。

    偏偏漏屋又逢连夜雨,右千户所一名总旗将状子告到了卫指挥使司衙门,前些日子顾通带人将几个残缺不全的百户强行并入到他的左千户所中。并掉那几个百户所,顾通所得的不仅仅是百户所拥有的人力,更为重要的是他带着百户所世袭的丁额与土地。

    这年头,什么东西都没有土地值钱,得到了土地就等于得到了可以往出刨钱生金蛋的鸡。然若仅仅是简单的吞并也无可厚非,剩下的军户们虽然人数不多,但总归是有个归宿,换个千户所的统属,日子还可以照过。但问题恰恰就出在右卫千户所原有的军户身上,顾通以人亡户消为借口,将其中几十个军户赶出了世代耕种屯田的土地。

    的确,经过连年的天灾**,镇虏卫五个千户有四个名存实亡,但总还是有星星点点的军户们还坚持在这片日渐风雨飘摇的土地上。表面上,顾通以人亡户消为借口收地然后重新分配。实际上钱泰心里清楚的紧,他这是在清除反对他并吞其余四个千户所的反对者。否则,其余四卫还有数百军户,何以单单赶绝这几十个军户。

    这几十个军户推举了一个总旗陈四来卫指挥使司告状,他正是被这个陈四缠的没有办法才来城门口来透气,陈四的底细他也早就了然于胸,顾通打着吞并其它四卫的主意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正是因为有着各种各样的阻力才得以作罢,其中这陈四便是军户们当众最坚定强烈的反对者。

    直到今年鞑子入寇,蒙古人又来抢了一把,卫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镇抚全部阵亡殉国,整个镇虏卫的指挥体系名存实亡,几乎散了架子。现如今,指挥使司衙门里能管事的吏员除了钱泰这个正八品的知事,还剩下个从八品的隶目史大陀。

    只是这史大陀的妹妹乃是千户顾通的小妾,两人一早就勾搭连环,关系密切,指挥使司所有的底细也都是这厮泄露给顾通的。钱泰一人势单力孤,又如何能与掌握兵权的顾通相抗衡。

    由于直隶到处都是鞑子,交通断绝,朝廷根部顾不上大同府区区一卫之事,都指挥使司也迟迟不派出新的卫指挥使,正是由于指挥使一众位置的长期空悬,给了顾通实现非分之想的机会。

    只不过,这一回,顾通不但要并掉其余几个千户的土地,更瞄准了指挥佥事的位置。他的这个想法也还算实际,一为的指挥使是正三品,指挥同知则是从三品,多是由朝廷颁布任命。而指挥佥事则不同,由于负责一卫的具体事务,多由本乡本土人中提拔而来,以目前镇虏卫的状况,顾通扒拉手指头数也找不到第二个比他更合适的人选,所以他对这个指挥佥事一样志在必得。

    顾通图谋这个指挥佥事的位置对钱泰一个小小的正八品知事原本也不算是个事儿,谁当上司不是当,一样在人手底下听差。谁知有一天,上头都指挥使司突然来了位都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