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48章 新闻战

    第二天,巴黎和伦敦的所有报纸几乎都报道了一则新闻。

    所有的新闻都配发了那张教堂前的照片,照片上,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在衣冠整齐的秦致远脸上轻轻一吻。

    秦致远脸上带着温柔和怜爱,他的手扶在小女孩的腰间,下蹲的身体微微前倾,有迎合的动作。

    小女孩身体较小,她瞪着楚楚可怜的大眼睛,带着迟疑和发自内心的感恩,脚尖微微踮起,双手放在秦致远的肩膀上,送上了这个圣洁的天使之吻。

    新闻的标题,就叫《两个天使》。

    在某些报道里,还有秦致远抱着小女孩往前走的背影,那是秦致远带着孩子们在返回黑天鹅城堡。照片上,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围拢在秦致远和朱莉周围,坚定的互相依偎着往前走。只有秦致远抱着的小女孩正对镜头,小女孩脸上脏兮兮的,有大块大块的冻伤,她头发凌乱,上面挂满冰凌,眼含泪水,更加楚楚动人。

    现在是圣诞节,虽然欧洲战火纷飞,但人们更需要心灵的慰藉,更需要人文关怀,更需要发自内心的力量。

    秦致远和小女孩的照片充分满足了这一点,整个画面充满的人文气息,秦致远整齐的衣服和小女孩臃肿的棉衣形成鲜明对比。最令人称道的是,在流传最广泛的那张照片上,小女孩虽然衣衫褴褛,是施舍的一方,秦致远衣冠楚楚,却是被施舍的一方。这充分满足了欧洲人民的骄傲,虽然目前的生存环境并不好,但如果放到全球来看,欧洲人的底蕴还是很有优势的。

    自从世界大战开始以来,英、法、德三国都逐渐认识到新闻报纸的力量,各国政府都在不断改进控制、操纵信息的能力,使之越来越系统化,覆盖范围越来越大。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英国就成立了新闻出版局,其任务就是决定什么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不久,英国人通过了一部《王国防卫法案》,它规定出版发行“可能直接或间接对敌人有用的”任何东西都是非法的。法国在战争刚开始时,新闻管控由霞飞以及他的参谋部负责,这个简单的新闻体系效果不错。

    不管到什么时候,军管总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

    当战争进行到第三年,新闻审查制度愈发严格。

    随着战争的进行,人民的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民众的不满情绪正在滋生蔓延,越来越多的人对战争前景悲观失望,哪怕是最乐观的人也不敢预言战争会在年内结束。

    圣诞节前后,正是准备物资,筹备来年攻势的时候。就在这个时间,工厂里的工人开始骚动不安,英、法、德三国几乎采用的同样的手段,他们不约而同的把罢工当作是“叛国”处理,只要有人敢在集会时演讲,秘密警察就会逮捕他们。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上台后,建立了信息部和国家战争目标委员会。前者的作用是管控信息,后者的作用不是制定英国的战争目标,而是要消除国内的不满情绪,维持社会稳定。

    法国则在外交部下建立了一个新的宣传机构,这个机构的目标是国内民众,把主要精力放在德国人的暴行上,同时把这场战争描述为一场为了保护正义和自由的十字军东征上。

    这则新闻的出现,完美的迎合了英、法两国的新闻宣传。这则新闻提醒逐渐陷入绝望的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美好的东西值得去眷恋,还有希望值得等待,还有光明值得向往。

    这里面,也少不了教廷的推波助澜。

    虽然教廷在俗世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教廷在俗世中拥有自己的支持者,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稍晚些时候,德国人的报纸也报道了这则新闻。

    战争开始之前,德国有4000种报纸,其中一半是日报,订阅量惊人。

    战争开始后,德国并没有有效的体系塑造引导本国民众的意见,随着时间推移,德国许多问题开始恶化,舆论控制是其中之一。这种恶果是容克贵族一手造成的,容克贵族们不喜欢普通大众,也惧怕普通民众,他们不想让人民拥有思想和意识,只想让人民服从他们的意志。

    20世纪初的新闻报道,如果让一个21世纪的人来看,会感觉滑稽可笑。当时的德国报道中,有一个固定情节,把德国描绘成一个正在和魔鬼搏斗的巨人,这些魔鬼正肆无忌惮的想用阴谋毁灭德国。

    无耻的谎言肆意横行。

    英国人和法国人把德国人形容成匈奴人的后裔,在新闻报道中说德国人为了不让法国青年当兵就砍掉他们的双手,还说德国人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德国人则说俄国人在东普鲁士的湖里下了毒,并且去俘虏的四肢取乐,还说法国人和比利时人会挖出俘虏的眼睛。

    鲁登道夫上台后,他发起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活动的目的,就是提醒越来越沮丧的德国人,为了拯救文明就必须要战斗。

    相对来说,鲁登道夫是最懂得引导舆论力量的,可惜他上台太晚,德国人行动的太迟了。

    德国人报道了秦致远的事,把主要的着眼点,放在了英法两国的德裔生存环境上。

    吉拉尔丁蓝色的眼睛和金色的头发证明了她的族群,这些虽然在照片上看不出来,但是可以配以文字进行说明。吉拉尔丁身上褴褛的衣服和令人担忧的健康状况,证明了吉拉尔丁的生活环境不佳,这激起了德国人的愤怒,无数德国人叫嚣着要报复法国人和英国人,德国境内的英法后裔再次遭殃。

    无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无辜的孩子们都不应该受牵连,孩子们是未来,如果没有孩子,人类没有希望。这是所有认的共识,不管是德国人还是法国人。

    无论是那种报纸,都对秦致远大肆赞扬。

    秦致远的行为,不仅表明了强者对弱者应有的怜悯和关怀,而且还证明了“爱”不分种族,不分地域,可以共存于人类社会之中。

    哪怕是敌对关系,也有部分德国人对秦致远滋生了好感,更多的人虽然还不至于有好感,但起码也没了恶感。

    对于德国报纸对秦致远行为的赞扬,德国政府罕见的保持了沉默。

    北洋政府虽然对德国宣战,但并没有派兵攻击中国的青岛地区,那里仍然是德国人的租界地。德国人不想刺激北洋政府,导致德国处于更加被动的境地。

    于是在1917年来临之际,秦致远的名字第一次传遍了大半个欧洲。

    令人惊奇的是,无论是在敌方或者是友方,秦致远居然都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名声。在这个新闻报道受到管制的时间点,这实在是个奇迹。

第149章 1917年的野望

    就在针对秦致远本人和天主教的新闻铺天盖地的时候。

    一个意外突然发生。

    第一旅移驻巴黎之后,战士们因为营地尚未建好,居住在雷诺公司的工厂里。这是老雷诺同意的,原本不是什么大事件,但自从马卡斯进入雷诺工厂负责坦克研发之后,矛盾渐渐滋生。

    马卡斯是尼维勒的人,对于秦致远自然是痛恨的,连带着也恨上了第一旅。

    马卡斯刚发现第一旅的人住在工厂里的时候,就要求老雷诺将第一旅赶出工厂。理由很简单,雷诺工厂作为一个为法军提供武器装备的工厂,不适合有太多闲杂人等,因此,让第一旅居住在雷诺工厂不合适。

    老雷诺拒绝了马卡斯的要求。

    别看老雷诺在秦致远面前表现的没什么脾气,那是因为秦致远能为老雷诺提供近乎无限的人力资源,老雷诺能从秦致远这里获得利益。当面对马卡斯的时候,老雷诺顿时恢复了法国顶级豪门雷诺家族掌门人的权威,对于马卡斯这个上校,老雷诺还真没放在眼里。

    且不说马卡斯的份量足不足,马卡斯的理由也站不住脚。雷诺工厂现在有差不多一半的工人都是华人,如果要泄密,那早就泄的千疮百孔了,还能会等到现在?

    马卡斯知道自己在老雷诺面前分量不够,不敢对老雷诺太放肆,于是指示手下人开始找茬,准备借故将第一旅的战士们赶出雷诺工厂。

    第一旅的华人,已经不是刚到法国时唯唯诺诺的华人,当面对法国人时,华人敢于挺身而出,敢于正面抗衡。

    于是在圣诞节期间,因为两名第一旅炊事班战士外出采购时归来太晚,在进入工厂时被马卡斯的人拦住,要求由第一旅的长官出面作保,这两名士兵才会被放行。

    这种事有前例可循,住在工厂内的陈康健没废话,带着警卫连过去三下五除二把人放倒了一地,然后把两名士兵接走,顺便接管了雷诺工厂的防御。

    打架不要紧,抢人也不要紧,但是接管雷诺工厂的防御,这可捅了大篓子。

    雷诺公司是军事重地,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由一支外籍部队接管军事防御,哪怕这支部队是在法军的战斗序列内,这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于是卢卡斯上报告状,把状子直接告到了尼维勒那里。尼维勒已经明白秦致远不好惹,不想和秦致远打交道,就把状子直接提交给了总统雷蒙普恩加莱。

    普恩加莱最近很烦。

    再过三四个月,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英、法两国准备发起一次春季攻势,按照雷蒙普恩加莱和劳合乔治的说法,英法两国要全力以赴,毕其功于一役,一举终结德意志第二帝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事实永远比预想艰难。

    春季攻势刚刚确定下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英、法两国就产生了严重分歧。

    1916年中,西线战场发生了两次重大战役,一次是以法国人为主导的凡尔登战役,一次是以英国人为主导的索姆河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是声势浩大,旷日持久,英法两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却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并且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后续问题,春季攻势的主导权就是一个。

    早在去年11月份,当双方攻势基本停止的时候,协约国主要的英、法、俄三国就形成了共识,他们一致同意在1917年的五月份同时发起进攻,同时意大利人也将翻越阿尔卑斯山加入到战争中。

    当时的尼维勒是凡尔登战役的英雄,尼维勒提出了舍曼代达姆进攻计划,可惜尼维勒不是决策人,他的计划没有引起关注。

    从11月到12月,争执的焦点集中在英军的攻击方向上。英军总司令黑格想在佛兰德斯发动进攻,目标是夺取比利时的海港,英国人对于海港的固执向往令人惊叹。当时的法军总司令霞飞要求英国人的攻击方向南移,接近或者就在索姆河地区。霞飞凭借着法军的兵力优势,使他的意见再一次胜出。

    就在12月份,时局出现了惊人变化。

    劳合乔治成为英国首相,罗伯特尼维勒代替霞飞成为了法军总司令。

    12月之前刚刚确定的作战计划,居然在突然变得没有了意义,这简直是对英国人和法国人在过去两个月之间工作成果的最大嘲讽。

    于是,就在圣诞节之前,尼维勒和黑格再次会面。

    尼维勒旧事重提,要求全力攻击舍曼代达姆。黑格固执己见,要求从佛兰德斯发动进攻。

    英、法两国再次进入扯皮时间,这让雷蒙普恩加莱一筹莫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